Workflow
新农科
icon
搜索文档
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我国完成高校20%学科专业调整
新华社· 2025-08-28 14:16
学科专业调整总体进展 - 全国高校优化调整约20%学科专业布点 目标已如期实现 [1] - 增设博士点1064个和硕士点2258个 撤销博士点27个和硕士点285个 [1] - 新增本科专业点3715个 撤销和停招6638个 [1] - 高职新增专业点1.2万个 撤销专业点8200余个 [1] 学科专业调整方向与重点领域 - 调整围绕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 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为引领 [2] - 新设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区域国别等新兴学科专业 [2] - 增设国际邮轮管理、健康与医疗保障等29种本科专业 [2] - 面向低空经济领域打破学位授权审核限制 支持高校设置目录外学科 [2] - 面向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6个先进制造业领域启动高技能人才集群培养计划 [2] 学科专业调整机制与试点 - 18个省份和97所高校报送290份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机制改革试点任务书 [2] - 建立科技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机制 [5] - 加快建设国家人才供需对接大数据平台 目前已进入试运行阶段 [5] 学科专业调整的驱动因素 - 产业升级加快对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 需开辟新领域新赛道 [3] - 产业人才队伍存在重点领域人才数量不足、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不足、高技能人才不足情况 [3] - 调整学科专业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重大举措 [3] 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实践案例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挥学科集群优势 构建低空技术与工程学科本博贯通培养体系 [4] - 高校通过资源整合和机制创新直面新领域关键技术问题 [4] 学科专业质量保障与未来规划 - 学科专业设置需符合国家战略需求、具备成熟学科基础条件和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5] - 实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 提升与国家战略需求、科技发展的匹配度 [5] - 促进改革成果转化应用 提升高等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 [5]
“天坑”专业大翻身?这些领域成香饽饽
第一财经· 2025-06-26 02:39
天坑专业就业前景改善 - 曾被戏称为"天坑专业"的生化环材(生物、化学、环境、材料)就业率和起薪已跻身前列,材料类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进入本科主要专业类前十[1][2] - 2024届理学本科毕业生平均月收入6115元,应用化学专业达6217元,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工作相关度和就业满意度均为87%[4][5] - 2023届材料类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薪6474元,较五年前提升近1200元,为起薪增幅第三高的专业[7] 产业结构调整驱动专业需求 - 2024年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达7.8万亿元,同比增长13.5%,教育部新增21个工科专业中6个与材料创新直接相关[5] - 2024年我国药企完成94笔license-out交易,总金额519亿美元,同比增长26%,AI制药、合成生物等领域发展带来就业机会[3] - 北京科技大学开设首个材料智能技术本科专业,推动材料研发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6] 跨学科培养成为趋势 - 复旦大学六大新工科创新学院全部采用跨学科培养模式,本研融通,院长由顶尖科学家担任[10] - 人工智能专业2024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6546元,进入收入前50位专业,78%从业者需研究生学历[9] - 2025年本科专业目录新增29种专业,包括智能分子工程、时空信息工程等,强化"四新"建设引领[11] 专业应用场景扩展 - 功能化介孔材料应用广泛,涵盖催化剂、电池、生物医疗及化妆品等领域[4] - 东华大学在智能穿戴、智能纤维领域取得成果,材料学院近年本科和研究生基本全员就业[7] - 集成电路等专业需要光学、材料学等多学科协作,高校推进专业化学院设置[8]
2025央视网名校之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5新增5个前沿专业+三维培养体系,在“新农科”沃土绽放青春梦想
央视网· 2025-06-24 07:21
学校概况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双一流"建设高校,全国农林水学科最为齐备的高等学府,以农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 [3] - 建校90年累计培养近30万名人才,28位校友成为两院院士,农业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0.1‰ [3][4] - 地处陕西杨凌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现有专任教师2610人,全日制在校生37600人 [4] 2025招生政策 - 响应国家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2025年本科扩招200人 [4] - 新增生物信息学、数字经济、土地科学与技术、生态修复学、智能建造5个前沿交叉专业 [5] - 1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3个学科进入前1‰ [4] 人才培养体系 - 构建"强基计划+卓越班+微专业"三维培养格局,扩大生物育种强基计划招生范围 [6][7] - 设立6个卓越班(植物生产类/动物医学等)和葡萄与葡萄酒工程卓越工程师班("3+1"校企联合培养) [7] - 推出五大特色微专业方向,学生可跨学科选修5门核心课程获得微专业证书 [7] 国际化发展 - 与34国110所院校合作,开设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食品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环境科学) [8] - 实施"2+2""3+1"等联合培养模式,支持本科生赴国外交流访学 [8] 学生发展支持 - 实行大类招生,1-2年后分专业,提供无门槛转专业机会(除国家规定限制情况) [9] - 开设4个辅修学士学位专业,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和书院制 [9]
市教育考试院公布2025本科各批次录取控分线 录取形势如何 志愿如何填
解放日报· 2025-06-24 01:57
招生录取控制分数线 - 上海市2025年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为402分 特殊类型招生控制分数线为505分 艺术类本科文化控制分数线为302分 舞蹈类 戏曲类本科文化控制分数线为220分 体育类本科文化控制分数线为281分 [1] 招生计划与录取率 - 2025年上海秋季高考考生人数达6.3万余人 较去年增加近1万人 在沪招生总计划数同步增加 预计本专科总体录取率与往年接近 [2] - 2025年共有784所高校在沪招生 较去年768所增加16所 其中本科院校697所 较去年675所增加22所 [2] - 高校在人工智能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新兴学科领域 以及新工科 新医科 新文科 新农科 交叉学科增投在沪招生计划 [2] 志愿填报指导 - 填报志愿需关注高校办学水平 优势专业 结合自身学科特长 兴趣爱好 同时需注意招生章程中办学性质 办学地点及专业具体要求 [3] - 考生需综合选考科目 分数 位次 院校专业组招生计划数等信息合理填报志愿 [3] - 市教育考试院将公布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上考生成绩分布表 综合评价批次入围考生成绩分布表 艺体类投档成绩分布表供参考 [3] 选考科目与招生趋势 - 2025年物化双选科目要求的招生计划占比进一步增加 建议物化双选考生重点关注相关院校专业组及专业 [4] - 其他选考科目组合考生也有对应科目要求的院校专业组及专业可选 [4] 招生录取流程与监管 - 市教育考试院按投档规则将考生电子档案投档至高校 高校按招生章程进行录取 [5] - 招生单位严格执行"30个不得""八项基本要求"等纪律 教育行政部门会同纪检部门监督重点环节 查处违纪行为 [5]
山东58所高校新增152个专业点
齐鲁晚报· 2025-05-07 21:07
2024年全国高校本科专业调整概况 - 全国高校新增专业点1839个 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点157个 停招专业点2220个 撤销专业点1428个 [2] - 新增专业点中工学占比最高达940个 理工农医类专业共新增1195个 占全部新增专业点的65% [2] - 人工智能专业新增91个专业点 占全部新增专业点的5% 涉及6所"双一流"高校和85所非"双一流"高校 [2] - 数字经济专业新增76个专业点 涉及北京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 [2] - 智能建造等5个专业新增数量均超过30个 [3] - 教育部同步更新本科专业目录 增列29种新专业 低空技术与工程成为增设高校最多的新专业 [3] 山东省高校专业调整特点 - 山东58所高校新增152个专业点 其中8所高校新增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 [4][5] - 山东新增专业中数字经济涉及7所高校 人工智能等三个专业各涉及5所高校 [5] - 山东已有43所高校设置人工智能专业 数量位列全国第一 [5] - 山东新增专业中34个专业名称带"智能"或"智慧"字样 [5] - 山东两所高校将风景园林和城乡规划专业修业年限从五年调整为四年 [6] 全国高校学制调整趋势 - 全国49所高校将部分五年制专业调整为四年制 主要集中在风景园林和城乡规划专业 [6] - 部分高校将建筑学从五年制调整为四年制 包括东北大学等知名院校 [6] - 教育部明确支持高校调整专业修业年限 作为专业改造的重要内容 [6] - 学制调整原因包括稳定学生就读意愿 但需平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 [7]
上海交大“万人大院”重组,今年我国本科专业有这些调整
第一财经· 2025-04-29 12:24
高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 -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包含93个专业类、845种专业,其中新增29种新专业,包括智能分子工程、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时空信息工程等 [1][2] - 新增专业覆盖四大方向:服务国家战略(如区域国别学、碳中和科学与工程)、科技前沿(如智能分子工程)、市场需求(如国际邮轮管理)、人工智能赋能(如人工智能教育) [7] - 复旦大学新增"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和"金融科技"本科专业,前者依托全国首个一级学科,后者采用全英语教学,计划2025年招生 [7] - 大连理工大学获批全国首个智能分子工程专业及临床医学等共五个新专业 [8] - 六所高校(北航、北理工等)为适应低空经济发展,超常增设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 [8] 高校院系结构性改革 - 北京大学将"信息与工程科学部"拆分为工学部(段慧玲院士负责)和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梅宏院士负责),聚焦集成电路、智能技术等前沿领域 [2][4] - 上海交大将万人大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拆分为电气工程学院等四个独立学院,与人工智能学院共同支撑AI驱动的科技革命 [2][3] - 拆分后上海交大四个新学院拥有170多位国家级青年人才,旨在提升承担国家项目能力和培养战略科学家 [4] - 复旦大学新设六个工科创新学院,全部由顶尖科学家担任院长,采用跨学科本研融通培养模式 [4] - 院系调整旨在打破传统学科壁垒,通过专业化学院实现跨学科组合(如集成电路需光学、材料学协同) [5] 学科专业优化动因 - 改革核心是响应"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需求,虽短期难见效但关乎国家科技创新体系长远发展 [3] - 传统学科管理体系难以适应跨学科特性(如人工智能需计算机+多学科背景),需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重构 [5] - 教育部强调以"新工科/医科/农科/文科"建设引领专业交叉融合,要求高等教育服从高质量发展大逻辑 [8] - 专业设置突出快速响应机制,强化国家战略(如集成电路)、市场需求(IT/互联网行业占招聘25%)、科技前沿(AI)三重牵引 [6][7][8] 对考生报考的影响 - 2025年高考生将首当其冲受影响,拆分后专业报考竞争格局变化(如上海交大计算机学院报考集中度提升) [6] - IT/互联网/游戏行业占据24届毕业生需求首位(20%-25%),电子/通信/半导体次之,金融行业占7.6% [6] - 本科高薪专业前十均为新兴技术领域:信息安全(7756元/月)、微电子科学与工程(7151元/月)、软件工程(7061元/月)等 [7] - 考生需更精准选择细分专业,需平衡个人兴趣与就业前景(如AI相关专业热度持续攀升) [6][7]
教育部发布29种本科新专业,含游戏艺术设计、舞蹈治疗等
新京报· 2025-04-22 10:36
教育部2025年本科专业目录更新 - 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包含93个专业类、845种专业 其中增列29种新专业 强化专业设置对国家战略急需和高质量发展的快速响应[1] - 新专业设置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为引领 推动专业交叉融合[3] 新专业开设数量统计 - 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开设高校数量最多 共6所高校 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2][4] - 区域国别学专业开设高校数量达11所[2] - 游戏艺术设计专业开设高校数量达37所[2] - 航空运动专业开设高校数量达11所[3] - 智能视听工程专业开设高校数量为4所[2][4] - 碳中和科学与工程、老年医学与健康、药物经济与管理专业开设高校数量均为3所[2][4] - 健康与医疗保障、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工业软件专业开设高校数量均为2所[3] - 其余15种专业开设高校数量均为1所[2][3] 新专业设置方向与重点领域 - 服务国家战略领域:增设区域国别学、碳中和科学与工程、海洋科学与技术、健康与医疗保障等专业[4] - 面向科技发展前沿领域:增设智能分子工程、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时空信息工程等专业[4] - 适应市场需求领域:增设国际邮轮管理、航空运动、药物经济与管理等专业[4] - 人工智能赋能领域:增设人工智能教育、智能视听工程、数字戏剧等专业[4] 专业设置机制创新 - 教育部首次建立战略急需专业超常设置机制 开辟中央最新部署领域专业设置即时响应"绿色通道"[4] - 针对低空经济快速发展需求 突破集中申报限制 指导6所高校增设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4] - 实施本科专业目录年度更新发布机制 快速响应国家战略、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3] 专业优化与就业联动 - 教育部将强化专业设置与就业工作联动 指导高校持续调整优化存量专业[5] - 加强各领域人才需求预测分析 增强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契合度[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