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物保护修复
icon
搜索文档
历经18个月保护性修复 紫金庵千年罗汉焕新
苏州日报· 2025-09-28 22:26
"修复就像给文物'微整形',秉承'最小干预'的原则,只补损不添新。"紫金庵景点管理处主任凤霞 指着一尊罗汉的手指介绍,哪怕是芝麻粒大的起甲,也马虎不得,要先用软毛刷轻掸表面的灰尘,再用 注射器为起甲的颜料层"打针",然后轻轻按压复位,"每一尊塑像的修复,都需要7至14个日夜的专注守 候。" 世人称"天下罗汉两堂半",紫金庵的罗汉殿就是其中一堂。昨天(9月28日),历经18个月保护性 修复后重新开放的紫金庵迎来首日试营业,记者实地探访,揭开千年彩绘泥塑罗汉焕新的奥秘。 跨进罗汉殿的大门,衣褶流转间,一堂彩绘泥塑罗汉神采奕奕。不少市民游客闻讯而来,争相一睹 千年罗汉焕新后的面貌。"我怎么没看出变化,哪些地方进行了修复?""没有变化,就是最好的修复。 你看这个经盖,用泥巴塑成,却充满飘逸感,历经千年仍灵动如初。"来自无锡的林女士和丈夫边欣赏 边讨论,得知紫金庵重新开放的消息,他们特意驱车前来。现场,夫妻俩翻出手机里的老照片反复比 对,忍不住直呼"修得太神了"。 紫金庵始建于南朝梁陈时期,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以殿中的泥塑彩绘罗汉像而闻名。相传这些 罗汉像均出自南宋雕塑名家雷潮夫妇之手,尤以"经盖、慧眼、华盖"三 ...
走进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文保中心 看“文物医生”的工作日常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02 02:47
博物馆文物保护创新展示 -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建成760平方米可视化文物库房 展示百余件明清家具及6000块清乾隆《大藏经》木版[1] - 创新设置综合修复室实现文物保护过程全景展示 配备实时显示屏呈现修复细节放大画面[1] - 采用电子触摸屏提供3D扫描高清文物图像 详细展示材质/年代/规格等数据信息[1] 传统书画修复技艺 - 书画修复遵循洗/揭/补/全四道核心工序 清洗环节需针对不同污渍材质采用淋洗/吸附/浸泡等差异化处理方式[2] - 使用莜面粉与甘油混合面团进行除尘处理 其弹性与黏性优于普通面粉且不易残留画面[2][3] - 手工揭裱需长时间水浸润后捻搓揭除老化命纸 该步骤为修复过程中最关键且风险最高的环节[3] 科技赋能文物修复 - 应用生物揭展剂实现高精度揭裱 生物酶可精准分解浆糊淀粉为无黏性葡萄糖和水[3] - 创新技术使分离力降至13毫牛级别 相当于绒毛触感级作用力 有效解决画心损伤行业难题[3] - 目前开放有机质文物修复展示区 后续将扩展至金属/陶瓷等无机质文物保护修复展示[3]
近镜头·习近平的文化足迹|“期待着更长的中华文明的发现发掘”
新华社· 2025-06-23 02:47
文化考察与文物保护 - 习近平总书记于2023年7月26日考察四川德阳市广汉市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修复馆 并与现场工作人员交流 [3][6] -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造型独特 展示古蜀文明 馆内陈列"通天神树" 青铜纵目面具等珍贵文物 [6] - 习近平总书记对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认为其展现了四千多年前的文明成果 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提供了有力实证 [6] 文物修复进展 - 近两年时间已有4000多件三星堆出土文物得到修复 由约200名文物保护修复工作者完成 [7] - 青铜神坛底座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和AI智能计算模拟还原 其相对完整形态已展露 [7] - 四川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相继在三星堆博物馆挂牌 [7] 考古新发现 - 在三星堆月亮湾燕家院子附近发现高等级建筑基址等400多处 出土陶器 玉器等4000多件 [8] - 该区域被确认为三星堆玉石器的"生产车间" 年代比祭祀坑更早 [8] - 新发现为实证中华文明的灿烂悠久 多元一体增加了新证据 [8] 未来工作方向 - 六个祭祀坑出土的一万多件文物有待修复 新确认的三星堆古城水门 城门等遗存逐步勾勒古城布局 [9] - 世界遗产主题馆 "都广之野"沉浸式空间等新展馆 新展陈正在建设中 [9] - 考古工作者将继续做好考古成果的挖掘 整理 阐释工作 努力让三星堆讲好中国故事 [9]
不断揭开三星堆的秘密
四川日报· 2025-06-17 00:32
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 - 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展现了四千多年前的文明成果,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相互影响提供了有力考古实证 [1][2] - 2021年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出土1.7万多件编号文物,但三星堆城内水陆交通体系、聚落功能分区等问题仍待解决 [3] - 考古人员在燕家院子点位发现面积超过6000平方米的人工堆筑土台,推测使用年代上限不晚于商代中期 [2][3] - 真武宫点位发现三星堆首处玉石器作坊,出土4000余件文物包括玉人像、玉牙璋等,测年结果显示作坊存在于公元前1550年至公元前1250年 [4] - 燕家院子点位发现大型房屋建筑基址,面积超过200平方米,外围可能存在回廊,最大单间已揭露90多平方米 [4] - 三星堆古城址水系结构明确,东水门宽约20米、最深处1.15米,东北水门约30米宽 [3] 文物保护与修复进展 - 三星堆博物馆预计8月底完成近千件文物清理和保护,第一阶段已完成4000余件文物清理和修复 [6] - 第二阶段工作针对300多件青铜器、部分金器展开清理修复,以及600多根象牙的保护工作 [6] - 科研团队研发象牙加固和封护材料,使象牙可在22摄氏度左右环境下陈列 [6] - "郭汉中大国工匠工作室"挂牌培养青铜器修复工艺人才,金器、玉器等工匠工作室也将投入运行 [6] - 目前三星堆文物保护和修复团队已有15人 [6] 文化传播与展览 - 三星堆博物馆创新展陈,观众可通过互动装置沉浸式体验古蜀国生活 [7] - 对外展览包括"太阳之光:古蜀与印加文明互鉴展"在秘鲁举行,"太阳之光——古蜀文明与世界"展览在联合国总部开展 [7] - "万物有灵·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数字艺术展"和"邂逅三星堆——12K微距看国宝全球巡展"已在法国巴黎、卡塔尔、美国纽约举行 [7] 未来研究方向与目标 - 专家学者针对三星堆器物制作工艺与原料来源、资源控制与利用、古气候与古环境等问题展开深入研究 [5] - 目标到2027年明确古城宫殿区准确区位、掌握古城内人群族属和等级构成,初步了解三星堆遗址的墓葬习俗、祭祀体系等情况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