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敦煌文化
icon
搜索文档
保利美高梅博物馆“丝路”大展谱写千年文明 《消失的藏经洞》奏响华章
环球网· 2025-09-28 05:45
来源:环球网 今年10月,备受瞩目的保利美高梅博物馆将隆重推出其年度重磅大展——"丝路"。本次展览作为博物馆 的核心项目,汇集逾二百件丝路珍贵文物,旨在深度挖掘与展现陆上丝绸之路的悠久历史与深远影响, 通过系统性的策展与丰富的珍品,为全球观众勾勒出一幅跨越千年的文明交流壮阔画卷。 共谱丝路文明华章:一场跨越千年的沉浸式对话 作为本次大展的重要延伸,博物馆特别邀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亲善大使,国际知名作曲家、指挥家 谭盾,带来其潜心创作的《消失的藏经洞》音乐会。音乐会将于10月6日至7日在澳门美高梅"百宝箱"剧 场举行,这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次对千年文明的深情叩问与非凡重建,与"丝路"大展形成深度 呼应。 这场音乐会的珍贵与稀有,在于它并非"仿古",而是一次基于深度研究的创造性复原与升华,与"丝 路"大展有很强的学术关联。舞台上,复原的古乐器将不再是静态展品,而是真正奏响千年遗韵的主 角。谭盾以展览中的敦煌文化元素为创作源泉,将古乐复原与现代表达相结合,编织成一幅流动的敦煌 画卷。 破解千年音乐密码:从壁画与残谱中复活"无声的天籁" 《消失的藏经洞》的诞生,实际是一条充满挑战的文化苦旅。其难度首先在于史料 ...
流动的敦煌·沉浸式数字艺术展 山东美术馆盛大展出中
齐鲁晚报· 2025-09-26 14:40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 汉代"河西四郡",最西者为敦煌,千年历史,累世修葺,让这颗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融汇四方诸国的文化艺术精 华,成为世界的中华意象。 5月31日,流动的敦煌·沉浸式数字艺术展于山东美术馆盛大开幕,从绝美复刻壁画徐徐展开,到虚拟现实宇宙的奇幻 冒险,为观众朋友开启一扇时空之门。光曜古今,大千万象,观色明史,如是敦煌。 敦煌展览主视觉海报 展览时间:2025年05月31日 - 2025年10月31日 指导单位: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敦煌文旅集团 主办单位:山东美术馆、国文聚(北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中唐天下(北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北京仁智汇宇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达事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小快人心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站:丹青之华——非遗珂罗版特窟壁画实物展 在展览现场,我们能看到元代密教艺不的巅峰之作——3窟《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唐贞观年间供养人像的历史 见证—220窟《维摩诘像》,立体呈现盛唐彩塑美学的45窟《菩萨》,以及宛如绝世美人的伟大造像57窟《美人菩 萨》等艺术瑰宝,领略千年间敦煌画工笔下"色"与"神"的奇迹。 展览中的十数幅珂罗版复刻壁画 ...
年接待两千万游客,敦煌打造沉浸式体验的“第736窟”
第一财经· 2025-09-25 06:18
"针对一些特定的洞窟,我们会对壁画的特定区域进行每周拍照工作,"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 水碧纹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十多年对比下来,可以说没有变化。" 曾几何时,文物保护和开放参观是互相矛盾的,人们甚至担心自己呼出的每一口气都会对壁画产生伤害。而今, 敦煌研究院似乎在两者之间找到了某种平衡,这归功于近年逐渐发展完善的保护修复、技术监测和游客管理体 系。 与此同时,随着游客数量的不断提升,在莫高窟既有的735个洞窟之外,敦煌研究院和其他相关文旅机构也在不断 创造更加丰富的体验,让游客对莫高窟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持续发掘着敦煌文化的深刻内涵。 参观莫高窟的不同方式 现在人们参观莫高窟之前,需要先在15公里外的数字展示中心观看两部影片:一部讲述莫高窟的历史故事;另一 部是球幕电影,以8K高清分辨率呈现8个洞窟的内部细节。这两部各约20分钟的影片,让参观者在进入洞窟前对 莫高窟有充分的了解,也节省了进窟参观的时间。 在莫高窟既有的735个洞窟之外,敦煌研究院和其他相关文旅机构正在不断创造更加丰富的体验。 清冷的日光穿越白杨林,在莫高窟留下斑驳的树影,一队队游客在阶梯间穿行。讲解员在一个洞窟前站定,打开 门 ...
敦煌文博会展现多彩丝路文化
新华网· 2025-09-22 20:09
9月20日至22日,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在甘肃省敦煌市举行。敦煌研究院"典范""高地"建设成果展、甘肃文旅非遗文创展、敦 煌·丝路雕塑展等多项展览同步亮相,集中展现了敦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弘扬的最新成果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艺术、非遗文创、风 土人情等精彩内容。 9月22日,游客在参观敦煌研究院"典范""高地"建设成果展。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9月22日,学生在敦煌文博会上观看演出。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9月22日,在敦煌研究院"典范""高地"建设成果展上,一名嘉宾在观看莫高窟壁画彩塑保护修复工程简介。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9月22日,游客在参观敦煌文博会上的展览。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9月22日,在敦煌研究院"典范""高地"建设成果展上,工作人员介绍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智能移动平台及其配套设备。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9月22日,游客在参观敦煌文博会上的展览。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9月22日,游客在参观敦煌文博会上的展览。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9月22日,游客在敦煌文博会上的一个展览现场身穿民族服饰自拍。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
敦煌文博会举行:不仅是历史名城,也是丝绸之路的象征
第一财经· 2025-09-22 10:53
本届敦煌文博会以"加强文化交流,促进文明互鉴"为主题,举办了开幕式、会见会谈、文化展览、文艺演出、招 商推介、研学交流、丝路文旅体验等7大类17项活动,并于同期举办了2025敦煌论坛5个分论坛活动。来自97个国 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旅游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8个国际组织的1200多名国内外嘉宾参与其 中,是历届敦煌文博会参会国家、国际组织最多的一次。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多元文明在敦煌交融,孕育出璀璨又独特的敦煌文化。敦煌从2016年起开始举办敦 煌文博会,至今已成功举办7届。"敦煌文博会作为以'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为主的综合性国际博览会,在推动文化 融合、思想融汇、感情融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甘肃省委书记胡昌升在开幕式上表示。 本届文博会的主会场位于敦煌国际会展中心,约2.4万平方米的展厅里集中了世界多地的文化艺术和文化遗产保护 最新成果,"一带一路"书画精品展、"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展、敦煌研究院"典范""高地"建设成果展、甘肃文 旅非遗文创展等同时呈现。 来自97个国家和8个国际组织的千余位中外嘉宾齐聚敦煌。 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下称"敦煌文博会")于9月20日 ...
《敦煌颂》只有八句
人民日报· 2025-09-21 22:41
那日午后,我穿过半个兰州城,打算去黄河岸边的一家宾馆,跟敦煌来的友人们商量"敦煌艺术大典"的 各项细节。这时,秦川导演从日本打来电话,委托我给他正在拍摄中的纪录电影起一个片名。兹事体 大,我不敢怠慢,于是站在雨中,跟他不知不觉拉呱儿了个把小时,这才渐渐地有了眉目,暂时提供了 几个标题,供其选择。末了,我询问他拍摄的进度,获知他们在日本的最后一个镜头已告完毕。秦川导 演无不得意地说,他此刻正在京都的一处广场上喂鸽子,那些鸽子就像从莫高窟的壁画里飞至东瀛的, 故友重逢,令其不胜有天涯之感,而他囊中羞涩,只能亲手掰碎了自己带去的敦煌当地的"灶干粮",也 就是干大饼,来招待这些羽毛天使。想起来了,同样的行为也曾经发生在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下。我 渐渐相信,那群元气浑沦的鸽子,也将一路护佑着秦川导演及其团队去印度、去英国、去俄罗斯、去丹 麦、去瑞典、去德国、去美国、去韩国、去芬兰、去土耳其等地,让他们以数字化的方式,将那些漂泊 于世界各地的敦煌文献带回甘肃,带回河西走廊,带回家。 对了,这些年以来,作为敦煌的儿子娃娃,秦川导演和他清贫且执著的团队,风生水起,佳作迭出,目 前又在干一桩有情有义的事情,那就是:去全世界寻找 ...
“大成敦煌——敦煌文化艺术大展”在深圳开展
人民网· 2025-07-26 14:51
敦煌文化艺术大展概况 - 展览于7月26日在深圳市南山博物馆正式开幕 [2][4][6][8][10][12] - 展览主题为"大成敦煌——敦煌文化艺术大展" [2][4][6][8][10][12] 展品构成 - 展品总数达205余件/套 [2][4][6][8][10][12] - 包含数字复原洞窟6个 [2][4][6][8][10][12] - 包含临摹彩塑4件 [2][4][6][8][10][12] - 包含壁画临摹品60余幅 [2][4][6][8][10][12] - 包含珍稀文物真迹80余件套 [2][4][6][8][10][12] 展览内容架构 - 展览分为六个主题部分:"丝路明珠""佛国圣境""人间万象""石室宝藏""考古探秘""众心一念" [2][4][6][8][10][12] - 采用实物与多媒体相结合的展示方式 [2][4][6][8][10][12] 展览特色 - 全方位、深层次呈现敦煌文化的深邃内涵 [2][4][6][8][10][12] - 为观众打造跨越千年的文化艺术体验 [2][4][6][8][10][12]
敦煌文化传薪者:张大千的破壁风波与常书鸿的守窟人生
经济观察报· 2025-06-30 07:11
敦煌艺术大展 - 北京展览馆举办"如是莫高"敦煌艺术大展,首次公开展出复刻的盛唐第217窟特窟 [1] - 展览吸引大量观众,复刻洞窟内壁画上的石青与朱砂矿物颜料在幽暗灯光下闪烁 [1] 张大千的敦煌艺术探索 - 张大千1941年抵达敦煌,原计划停留3个月,最终延长至2年多,系统编号309个洞窟,成为首位全面编号的中国学者 [1][2] - 其团队完成276幅壁画临摹作品,在兰州首展时引发内地艺术界轰动 [2] - 临摹过程中采用传统工艺,亲手研磨矿物颜料并使用土法处理粗布 [2] 张大千的争议事件 - 1943年因"剥离壁画"行为遭历史学家向达弹劾,指控其故意剥离宋、西夏表层壁画以临摹底层盛唐壁画,导致部分文物永久损毁 [3] - 争议涉及第465窟(西夏)和第20窟(宋/盛唐),张大千解释为"破壁"研究断代 [4] - 教育部迫于舆论压力要求甘肃省政府查办,最终促成驱逐决策 [3] 常书鸿的敦煌守护 - 常书鸿1943年接替张大千抵达敦煌,放弃法国艺术生涯,成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并任首任所长 [4][6] - 初期面临极端生存条件,饮食仅"白面拌醋",带领团队临摹第254窟北魏壁画《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图》以自勉 [6] - 坚守60余年,被称为"敦煌守护神",其妻因无法忍受艰苦环境离去 [6] 两位大师的传承与影响 - 张大千离开时赠予常书鸿莫高窟周边可食用蘑菇分布图及研究成果,成为敦煌艺术研究所首批核心资料 [5][6] - 张大千后续创作融入敦煌元素,如《明月清荷》以壁画莲花宝座为灵感,2015年拍卖亮相 [7] - 常书鸿的坚守带动段文杰、樊锦诗等后继者,形成数字化保护等新传承方式 [8]
暑期文旅市场热力全开 创新与经典并存撬动文化消费新活力
央视网· 2025-06-25 06:49
传统文化演出市场升温 - 暑期北京各类传统文化演出不断"上新",老舍剧场和钟鼓楼成为重要演出场所,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 [1] - 曲艺舞台剧《小羊圈胡同》在老舍剧场开幕,融合5部老舍小说元素,结合京韵大鼓、快板等曲艺形式,展现京味儿文化 [3] - 北京曲艺团国家一级演员杨菲深度投入"虎妞"角色塑造,从服装化妆到台词全面提炼京味元素 [6] 经典剧目复排与创新 - 北京人艺启动"经典保留剧目恢复计划",1957年版《骆驼祥子》将于2025年7月复排,还原舞美灯光等经典原貌 [12] - 复排版《骆驼祥子》选用与原著角色年龄相仿的年轻演员,更贴近时代真实感 [14] - 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运用AI技术融合多艺术形式,实现巴黎与敦煌的时空交织,进行文物保护活态化展示 [15] 多元化艺术表现形式 - 钟鼓楼音乐会以"中国时间"为主线,融合琵琶古琴与钢琴大提琴,演绎福建南词、京西太平鼓等非遗项目 [9] -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戏剧晚会汇集豫剧、歌剧、芭蕾舞剧等多元剧目,包括《红灯记》《黄河大合唱》等经典选段 [17] - 行业通过精品剧目吸引观众走进剧场,强化舞台艺术传播力 [19] 国有院团暑期演出布局 - 夏日演出市场升温,国有文艺院团推出多题材优质作品 [10] - 北京人艺、中国国家话剧院等机构通过经典复排与科技融合创新双线推进演出内容升级 [12][15]
年轻舞姿跳“活”敦煌壁画(文化中国行)
人民日报· 2025-06-04 21:56
民族舞剧《丝路花雨》的传承与创新 - 舞剧《丝路花雨》取材于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 讲述古丝绸之路上敦煌画工"神笔张"和女儿"英娘"的故事 自1979年首演以来历经两次改版 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超4000场 累计观众超545万人次 [1] - 舞剧开创了全新的敦煌舞 核心动作"S形"曲线由头、肩、胯弯曲形成 富有民族特色 演员需长时间练习 单个动作需保持两小时 [2] - 近些年舞剧创新编排音乐 融入现代舞元素 运用数字技术增强感染力和观赏性 [2] 演员席佳丽的表演与成长 - 席佳丽是《丝路花雨》第26位"英娘"扮演者 也是最年轻的女主角 为融入角色观看电影版不下20遍 反复琢磨人物表演和情绪转换 [1] - 为掌握高难度"反弹琵琶"舞姿 席佳丽3次前往莫高窟观看壁画原型 并在演出中邀请观众上台体验该动作 [2] - 席佳丽已参演《丝路花雨》近200场次 跟随团队到访10多个国家和地区 逐渐形成个人舞蹈风格 [2] 文化传播与国际影响 - 《丝路花雨》以舞蹈形式展现敦煌风采 被称为"活的敦煌壁画、美的艺术享受" 即使无台词仍受国际观众赞誉 [3] - 通过青年演员的演绎 舞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国际舞台 激发观众对敦煌文化的兴趣 [1][3] - 演出后观众常表达对敦煌文化的向往 如留言"想去实地感受敦煌文化" 并热情模仿剧中舞姿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