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标记化技术

搜索文档
【西街观察】莫让银行卡用户身处信息迷雾
北京商报· 2025-09-17 14:45
跨境支付安全漏洞 - 银行卡盗刷事件频发暴露支付产业链存在信息不对称与风控漏洞 [1][2] - 跨境支付存在异常交易未拦截、限额卡片超额盗刷、已注销卡片仍被盗刷等安全隐患 [2] - 不法分子利用发卡行、卡组织与收单机构间的信息孤岛和风控规则碎片化实施盗刷 [2][3] 技术防护缺陷 - 静态卡号验证易被破解 支付接口漏洞使黑客可批量获取敏感信息 [3] - 加密存储不足助长数据泄露风险 技术防护存在明显漏洞 [3] - 需全面推行支付标记化技术 用动态令牌替代静态卡号 [3] 监管与规则体系 - 不同地区商户审核强度差异显著 部分国家允许虚拟商户接入支付系统 [3] - 需建立全球统一安全基准 由国际卡组织牵头制定跨境交易最小验证标准 [3] - 应建立跨国协作机制和高风险商户黑名单共享平台 简化跨境司法取证流程 [4] 行业应对措施 - 需完善全链条安全防护体系 实现从被动防御到主动智能的风控能力升级 [3][4] - 应引入生物识别和行为分析等智能风控手段 实现主动预警 [3] - 需要发卡行、卡组织、收单机构、商户、监管方形成协同联防生态系统 [4]
支付安全新纪元 标记化技术如何重塑数字支付格局?
经济观察报· 2025-07-19 09:34
支付标记化技术进展 - 万事达卡支付标记化服务在华已平稳运行近三个月,显著提升支付安全性和便捷性 [2] - 中国85%支付通过数字支付完成,支付标记化技术正成为保障安全的重要手段 [2] - 该技术替代银行卡卡号等敏感信息,通过约束规则控制信息泄露和欺诈风险 [3] - 已应用于亚马逊、京东等电商平台及Apple Pay、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 [5] 技术原理与优势 - 支付标记化存储加密"替身"而非真实卡信息,即使被窃取也无法使用 [4] - 动态密文和域控管理可抵御重放攻击与数据篡改风险 [9] - 减少欺诈行为并提高交易核准率,减轻商户和银行安全负担 [3] - 万事达卡全球每周标记化交易量超10亿笔,累计完成50亿笔 [8] 产业链影响 - 消费者获得安全保障,发卡机构提高交易成功率,商户减少欺诈损失 [6] - 银行降低风险赔付成本,减少风控误判,提升获客效率和用户体验 [6] - 商家降低盗卡风险及合规成本,减少购物车放弃率提升销售额 [7] - 推动支付网络从"交易网络"升级为"数字信任基础设施" [7] 中国市场发展 - 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先进,可能凭借后发优势更快实现标记化普及 [9][10] - 已与21家银行合作发行百余款覆盖多场景的万事达卡产品 [13] - 目标2030年实现全球电子商务100%标记化,中国市场可能更快达标 [9][10] - 面临本土支付巨头生态竞争和系统互联互通复杂性等挑战 [11][12] 应用场景扩展 - 适用于跨境电商、旅游支付等场景,消除跨境支付痛点 [12] - 可延伸至央行数字货币、数字身份、健康数据等领域 [7] - 帮助中国商户与国际支付生态对接,提高跨境交易安全性 [12] - 生物识别与设备绑定认证方式契合国内用户习惯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