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技术主权争夺
icon
搜索文档
从孟晚舟看茅晨月:华尔街在华操作手法为何集体失灵?
搜狐财经· 2025-08-03 23:14
核心事件 - 富国银行中国区负责人茅晨月于2025年7月在浦东机场被边检带离 引发国际资本市场震动 [1] - 事件涉及富国银行上海分行40亿美元跨境业务中2.4亿美元保理融资流向被制裁芯片企业 [1] - 监管行动揭示国际投行通过虚构贸易单据构建资金闭环 将关键技术数据伪装为普通商业信息跨境转移 [1] 监管政策变化 - 2025年6月生效的五部委联合规定首次将保理业务纳入跨境资本流动监测体系 [1] - 前七个月反洗钱罚单总额达278亿元 其中62%涉及虚假贸易融资处罚 [1] - 《金融数据安全法》细则即将落地 要求外资机构处理超百万条境内数据必须通过国家安全审查 [1] 行业操作模式 - 国际投行采用"金融迷彩"战术进行技术数据转移 类似手法在2021年摩根士丹利承销新能源企业IPO中出现 [1] - 2019年高通通过摩根大通股权质押间接控制国内AI芯片专利 形成"金融寄生"模式 [2] - 贝莱德近期禁止员工携带电子设备入境 反映机构对数据跨境流动的风险焦虑 [2] 地缘金融博弈 - 意大利协助美国扣押中国半导体专家十天后 发生茅晨月被截事件 形成"镜像执法"格局 [2] - 中国选择在金融战场实施精准打击 针对华尔街在华灰色利益链而非实体出口管制 [2] - 金融工具正演变为技术战争的武器 数据成为新时代石油资源 [4] 行业影响 - 穿透式监管威慑力显现 机构面临资产负债表合规性审查压力 [3] - 跨境资本流动规则被重塑 资本套利行为在主权安全面前将无所遁形 [4] - 金融数据安全立体防线正在构建 涉及硬科技保护与数据跨境管控 [3]
波音订单冻结与 C909 首航交织:解码航空博弈下的全球产业链重构
第一财经· 2025-04-21 06:54
波音订单冻结影响 - 中国多家航空公司暂停接收波音飞机及零部件 导致波音股价当日下跌2.4% 年初累计跌幅超10% 市值蒸发约50亿美元 [1] - 全球关税风波使波音飞机采购成本飙升125% 原定交付的40余架飞机(含10架737 MAX)陷入交付困境 [1] - 波音在华新订单自2019年起几乎停滞 市场份额从48%暴跌至22% 中国三大航司2025-2027年计划接收的179架波音飞机面临冻结 [2] 中国航空产业突破 - 国产C919大飞机完成老挝首航 标志着国产商用飞机首次进入老挝市场 [1] - C919已交付三大航12架 2025年产能将突破75架 国产化率达60%(发动机除外) 价格较波音737低20%-30% [4] - 中俄合研宽体机C929进入细节设计阶段 瞄准波音787和777市场空缺 预计2030年前形成产品组合 [4] 全球供应链格局变化 - 波音在华36家供应商提供35%的787机型复合材料部件 年采购额达18亿美元 零部件断供可能引发全球生产中断 [2] - 空客2023年对华交付97架飞机 在华市场份额突破60% 中国商飞在东南亚、非洲获得127架意向订单 [6] - 关税导致航空级铝材成本上升15%-20% 飞机租赁渗透率于2024年升至53% [7] 技术竞争与标准重构 - 中国推动C919获取EASA和FAA适航认证受挫后 转而与俄罗斯、东盟协商建立互认体系 [8] - 中国在无人机货运、超音速客机领域布局专利 CJ-1000A国产发动机进入测试阶段 [5][8] - 波音与空客竞相研发氢能源和电动飞机 技术路线分化加剧 [8] 市场需求与替代空间 - 中国未来20年预计需要8830架新飞机 占全球需求的20% [2] - 波音2024年新订单量达1270架创十年新高 印度(370架)、越南(200架)、韩国(50架)等新兴市场订单可填补缺口 [2] - 瑞安航空等国际航司可能推迟接收波音飞机以规避关税成本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