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保值增值

搜索文档
有钱人开始抢购步梯房?内行人说透实情,原来我们都想错了
搜狐财经· 2025-09-14 09:05
核心观点 - 步梯房因黄金地段稀缺性、低密度居住环境、高户型实用率和改造升级潜力 正成为经济实力雄厚群体的新选择 其价值体现在便利性 舒适度和保值增值能力上 超越了电梯的单一考量因素 [1][3][4][5][6][7][8] 地段价值 - 步梯房集中于城市核心地带 配套齐全 例如三甲医院和三分钟步行距离的省重点小学 提供生活便利性 [3] - 郊区新建电梯房配套完善需数年乃至十余年 步梯房黄金地段是难以复制的稀缺资源 为房产保值增值奠定基础 [3][4] 居住环境 - 步梯房为六层以下低密度小高层 一栋楼住户不超过二十户 楼间距宽敞 采光充足 人流稀少 环境静谧 [5] - 高层电梯房动辄二三十层 数百户居民 早高峰等待电梯达十几分钟 人员流动频繁 噪音问题突出 [5] 户型实用率 - 步梯房公摊面积不足百分之五 一百平方米房屋实际使用面积达九十五平方米 比电梯房多近十平方米 [7] - 电梯房公摊面积达百分之八到百分之十五 一百平方米房屋实际到手仅八十五平方米左右 [7] 改造潜力 - 步梯房售价较同地段电梯房便宜两到三成 节省资金可用于个性化改造 例如更换地暖 升级窗户和定制衣柜 [8] - 老式步梯房墙体为实心砖结构 改造自由度较高 八十万元购入加二十万元改造后效果可超越一百五十万元电梯房 [8] 选购考量 - 楼层优先选择三至四楼 减少爬楼疲劳且不影响采光 避开一楼潮湿和六楼爬楼辛苦问题 [9] - 需选择有正规物业管理 环境整洁社区 避免无人管理 垃圾遍地 治安堪忧的三无小区 [9] - 务必检查墙体裂缝 渗漏和水电线路老化 避免存在硬伤导致后期改造资金和精力消耗 [9]
本周热点:港股涨疯了吗?
集思录· 2025-03-07 12:58
港股市场趋势 - 港股经历连续两年大涨后重新回到多年趋势线上 市场对之前总结的规律有效性产生疑问[1] 个人财务状况 - 打工收入被质疑缺乏财富积累潜力 引发关于职业选择的讨论[1] - 中年群体普遍存在财务焦虑 反映在降薪和公积金处理等具体问题上[1] 房地产投资属性 - 中国房产的保值增值功能受到公开质疑 相关讨论集中在投资价值层面[1] 数据服务平台 - 集思录平台定位为数据驱动的投资社区 主要覆盖新股、可转债、债券及封闭基金等领域[1] - 平台核心策略强调本金安全基础上的稳健资产增长[1]
中国的房产不具有保值增值性?
集思录· 2025-03-05 15:00
中国房产保值性争议 - 核心观点认为中国房产增值主要依赖地皮增值而非建筑本身,且70年土地使用权到期后价值归零[1] - 反驳观点指出土地使用权到期可免费续签,且西方国家虽有永久产权但需缴纳1%-3%房产税及40%遗产税,综合成本更高[2] - 国外房产持有成本包括房产税、HOA费用(每月数百美元)、房屋保险(每月几十美元)等持续支出[7] 国内外房产制度对比 - 中国采用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可循环交易而非一次性卖断[9] - 西方国家永久产权伴随永久纳税义务,70年内房产税累计可能超过房产价值[2][3] - 美国房产中位数80万美元(波士顿案例),但需考虑套内面积计算方式差异[8] 房屋拆迁与重建机制 - 危房分四级处理:A级正常使用,B级观察使用,C级需加固,D级强制拆除[10] - 拆迁补偿采用"重置成新价"原则,原拆原建或货币补偿[10] - 高层住宅未来拆迁面临成本收益失衡问题,尤其三四线城市可能重现日本人口流失导致的空置现象[4][5] 房产价值决定因素 - 价格由供需关系而非货币增量单一决定,不同区位房产稀缺性差异显著[6] - 保值本质是资产稀缺性相对于货币的提升幅度,需动态比较不同资产类别[6] - 核心地段房产价值应与当地高学历人群收入水平挂钩,受国运和产业结构变化影响[12] 历史制度演变 - 90年代取消福利分房制度激发商品房需求,土地使用权出让实现土地收益可持续[9] - 早期购房者享受时代红利,货币超发成为支撑房价长期因素[11] - 建筑技术进步使现代房屋品质远超30年前,但价格反降体现工业品通缩特性[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