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广告导向监管
icon
搜索文档
《广告法》修订实施十年来,广告监管执法有何变化?
腾讯研究院· 2025-08-29 08:03
文章核心观点 - 新《广告法》实施十年来推动广告行业规模与质量双重跃升 构建健康有序市场生态 监管体系实现从传统向互联网化、技术化、协同化转型 [2][3][6][8][15] - 广告监管重心从事前审批转向事后监测 执法对象从传统媒体偏向互联网媒介 监管模式向技术智能监管转进 [5][6][7][9][10] - 行业面临新兴业态监管挑战 包括商业广告与非广告宣传界限模糊 新消费品广告规制缺失 网络广告执法手段滞后等问题 [15] 广告行业十年发展成果 - 广告产业规模持续扩张 2016年营业额达6000亿元 互联网广告占比超50% 2024年总收入首次突破万亿元达10310.7亿元 其中互联网广告收入8919.1亿元占比86.5% [6] - 传统媒体加速数字化转型 电视台等传统单位互联网广告业务增长超60% [6] - 市场准入门槛取消 广告发布主体数量激增 形成完全自由竞争市场 [3] 广告监管体系变革 - 导向监管全面强化 自2016年起成为市场监管系统头等任务 协同宣传部、网信办开展公益广告展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 [4] - 执法重点转向互联网领域 2024年查处违法广告案件4.69万件 其中互联网广告违法案件3万余件占比63.97% [6] - 建立技术智能监测体系 2016年成立全国互联网广告监测中心 2019年建设移动端监测中心 实现每日超10亿级广告量的智能化监管 [8] 监管机制优化 - 事前审批大幅精简 从1994年26项许可缩减至仅保留特殊商品服务广告审查一项 [10] - 监管模式系统化常态化 以广告监测和举报投诉为双主线 重点打击医疗、食品、金融等民生领域虚假广告 [12] - 构建社会共治格局 通过联席会议机制实现跨部门协同 整合行业协会、平台、媒体等社会监督力量 [15]
我国广告监管体制完善的主要动因与路径
腾讯研究院· 2025-08-08 08:53
广告法修订与行业监管体系完善 - 2015年修订的《广告法》实施十年间推动广告业规模与质量双重跃升,形成"全国统筹+地方创新"法治网络[2] - 广告监管体制完善的三大核心动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互联网经济发展、市场监管现代化建设[3] 广告导向监管理念演进 -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广告宣传也要讲导向",推动导向监管理念清晰化[4][5] - 早期导向监管聚焦政治问题(政治站位、八项规定)和社会舆论问题(舆情预警、群体性事件)[6] - 2017-2019年十部委连续发布专项文件强化导向监管,2023年《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将"坚持正确导向"确立为基本原则[6][8] - 监管实践突出人民性,重点打击侮辱英烈、借重大政治活动营销及医疗、金融等民生领域违法广告[7] 互联网广告监管变革 - 互联网广告2016年超越四大传统媒体广告总和,2018年违法案件占比达56.86%,2020年后持续超60%[11] - 2015年《广告法》对互联网广告规范不足,2016年出台《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2023年升级为《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12][14] - 技术演进推动监管对象变化:从门户网站合约广告→搜索引擎竞价排名→移动端程序化购买→直播/种草/生成式AI广告[13][14][15] - 新规明确平台责任,应对数字营销新形态如计算广告、物联网广告的监管挑战[14] 市场监管模式现代化转型 - 2018年机构改革后形成六大趋势:监管边界社会化、执法依据统一化、体制共治化、方式综合化、手段智慧化、机制信用化[17] - 广告监管同步现代化,建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信用+平台自治+社会监督的"五位一体"共治模式[18] - 智慧监管工具应用领先,广告监测成为基础手段,信用监管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和全国协同监管网络[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