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核酸药物治疗范式革命
icon
搜索文档
小核酸药物:从罕见病到常见病,治疗范式革命前夜
海通国际证券· 2025-10-13 15:00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认为小核酸药物市场已至爆发临界点,建议关注布局差异化递送技术、靶点的企业,以及潜在BIC/FIC交易机会 [3] 核心观点 - 小核酸药物凭借其直击"不可成药"靶点、高研发效率及长效优势,有望成为小分子、抗体药物后的第三大药物类型 [3] - 行业已从罕见病验证阶段进入常见病市场拓展阶段,肝内常见病未来5年有望出现多个革新治疗范式的药物 [3] - 新修饰技术(如C16/VP)和新偶联技术(如AOC)初步证明肝外靶向可行,未来2年有望在肝外实现商业化 [3] - MNC BD交易活跃度达到历史高点,临床阶段的FIC药物基本都被MNC买下 [3] - 小核酸药物是MNC不能错过的下一代疗法,未来几年可能会出现更多BIC交易 [81] 行业发展回顾 - 2021年底至2025年8月,小核酸药物公司市值分化明显:Alnylam从203亿美元增长至601亿美元,Arrowhead从69亿美元降至28亿美元,Ionis从43亿美元增至68亿美元,Sarepta从78亿美元降至20亿美元 [7] - Alnylam市值高增长得益于在TTR和降脂血赛道研发了两个爆款药物,验证了GalNAc肝内递送平台 [7] - 2016年行业经历安全性事件后,通过技术迭代(如GalNAc递送系统升级)成功实现常见病突破 [8] - 2021年12月FDA批准Inclisiran用于降脂血,标志着小核酸药物成功由罕见病突破至常见病 [5][8] - 2022年前后Alnylam上市两款药物成为爆款:Amvuttra 2024年销售额10亿美元,Inclisiran 2024年销售额8亿美元 [8] 药物机制与优势 - 小核酸药物由十几到几十个核苷酸串联而成,包括经修饰的活性成分和递送系统 [10] - 机制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特异性靶向细胞内的mRNA、pre-mRNA等,从而调控蛋白质表达 [10] - 主要分类包括siRNA(双链,在细胞质通过RISC机制降解靶mRNA)和ASO(单链,在细胞核或细胞质通过RNase H1机制降解靶mRNA或调节pre-mRNA剪接) [12] - 优势:开发难度降低(已知致病基因序列即可设计药物)、靶点数量翻倍(潜在靶点数千)、长效(siRNA可实现3个月至1年给药) [13] - 与其他药物类型对比:小核酸药物分子量5-25 kDa,作用维度为mRNA/pre-mRNA,持续时间长效,研究靶点数千个 [14] 市场格局与领先企业 - Alnylam将GalNAc迭代极致,Ionis探索大量靶点 [17] - 已上市小核酸药物中Amvuttra和Leqvio最具潜力:Amvuttra因3个月给药一次、神经和心肌双重获益、较好安全性处于快速放量期;Leqvio 2024年销售额近8亿美元 [20] - 2024年主要药物销售额:Spinraza 15.7亿美元,PMOs 9.7亿美元,Amvuttra 9.7亿美元,Leqvio 7.5亿美元,Givlaari 2.6亿美元,Onpattro 2.5亿美元 [21] - ASO进展不及siRNA:在GalNAc肝靶慢病方面,siRNA以长效给药便利性优势胜出,如Ionis的ION449需要每月给药,而Inclisran每6个月给药 [22] - ASO过去安全性不及siRNA,但迭代产品有所改善,如Eplontersen显示出比Inotersen更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24] 技术平台与递送系统 - 小核酸药物研发核心是递送平台,需要解决Entry(富集和细胞摄取)、Escape(内体溶酶体逃逸)、Efficacy(体内效力表现)三大瓶颈 [41] - Alnylam的GalNAc偶联技术将药效提升了约10000倍(从100 mg/kg到接近0.01 mg/kg) [41] - 技术迭代路径:STC(第一代)→ ESC(当前主流)→ Advanced ESC/ESC+(极致效力、更高特异性、更长久药效)→ IKARIA(实现肝外递送,可能实现每年一次给药) [42] - Advanced ESC平台对比STC,给药频率大幅缩短,有望实现"一年一针" [44] - C16/VP修饰技术有挑战肝外潜力:C16增强siRNA与细胞膜亲和力,VP增强沉默效果,系统验证了siRNA在CNS、眼、肺的高效递送 [47] - AOC(抗体偶联小核酸)首次证实能将siRNA靶向递送至人类肌肉组织,Avidity的AOC 1001已启动ph3临床,预计2026H2提交上市申请 [52] 研发前沿与创新趋势 - 双靶点小核酸药物可能成为热点,如降脂血赛道降低LDL-C和甘油三酯、降压/降脂/减肥、肾脏疾病等领域多重获益的药物 [36] - 小核酸联用GLP-1有潜力实现1+1>2效果:Arrowhead的ALK7-siRNA联用替尔泊肽在动物试验中显示增强减重效果、减少肌肉流失 [60] - 基因疗法竞争较弱:因安全性、高成本和生产难度,基因疗法发展慢于小核酸药物,仍集中于超罕见病 [67] - 肝内研发聚焦高脂血症、高血压、乙肝、MASH等常见病;肝外研发聚焦肌肉、肾脏、神经、眼科等领域 [29] - 竞争格局:肝内适应症研发拥挤,肝外有更大差异化空间;中国公司重点押注siRNA赛道,布局高脂血症、乙肝、高血压 [55] 重点在研药物与市场空间 - 10款未来5年有望商业化的革新性药物覆盖高血压、高脂血、乙肝、MASH、肌肉疾病等领域 [73] - 高血压领域:Alnylam/罗氏的Zilebesiran已进入ph3,舶望制药的BW-00163进入ph2 [75] - 高脂血领域:关注有独立获益的靶点如APOA/Lp(a),Arrowhead/安进的Olpasiran预计2026-2027年读出ph3数据 [76] - 乙肝领域:Ionis/GSK的Bepirovirsen通过联合疗法探索功能性治愈,ph3试验进行中 [78] - 市场空间:慢病突破主要关注肝内大适应症(高血压、血脂异常、AMD、慢性乙肝);罕见病领域关注新递送方式验证和新靶点 [69][70] 中国企业进展 - 舶望制药:siRNA肝内先行者,肝外广布局,4款药物进入ph2,2024年与诺华合作快速迈入商业化 [84][85] - 靖因药业:积极探索差异化适应症和靶点,2025年5月与CRISPR就SRSD107达成合作,首付款9500万美元 [86] - 中国公司布局:肝内聚焦高脂血症(靶向ANGPTL3、Lp(a))、高血压(AGT靶点)、乙肝;肝外关注肾病等领域 [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