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安宁疗护
icon
搜索文档
“医护社”协同 让服务更温暖
北京晚报· 2025-09-26 06:52
2025年4月,北京市地方标准《医疗机构安宁疗护服务规范》(简称《规范》)正式实施。其中,明确 将"医务社工"纳入核心服务团队,提出服务团队宜增加配备经过安宁疗护专业培训的康复医师、精神科 医师、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构建"医-护-社"协同模式。清华大学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参与了该《规 范》中医务社工内容版块的起草。张蕾表示,目前从临床上来看,患者及其家庭对于医务社工所提供服 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整合式团队照护在安宁疗护领域表现出色。"医务社工是提供心理支持、修复社 会关系、链接社会资源等方面的专业人士和重要力量,能够与患者及其家庭一道,寻求个性化的照护思 路。" 志愿者冯立国在北京首钢医院安宁疗护中心为患者理发 "安宁疗护作为缓和医疗的一部分更加以人为本,可通过提供症状控制、舒适护理、人文关怀等多元化 服务,帮助患者及其家庭寻求内心状态、家庭关系等各个方面的和谐,让患者在生命的尾声也能获得好 的生存质量。"清华大学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社会服务部部长张蕾介绍,随着服务理念的不断进步,团队 从最初的专科医护人员发展到多学科协作,并迎来医务社工和志愿者的加入,这让安宁疗护拥有了更加 专业和多元的力量支持。 清华大学北京清 ...
安宁疗护有了新“国标” 2025年版实践指南发布
政策更新 - 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对2017年印发的《安宁疗护实践指南(试行)》进行修订 形成《安宁疗护实践指南(2025年版)》 [1] - 修订旨在进一步推动各地安宁疗护发展 规范安宁疗护实践行为 [1] 实践内容 - 安宁疗护实践以终末期患者和家属为中心 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进行 [1] - 主要内容包括疼痛及其他症状控制 舒适照护 心理 精神及社会支持 [1] 修订重点 - 新版指南对症状控制 舒适照护 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相关内容进行修订更新 [1] - 进一步优化完善相关评估和观察要点 治疗原则 护理要点 支持要点和注意事项 [1] - 修订后的指南供各地参照执行 [1]
21书评︱安宁疗护:让临终者决定最后的尊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4 11:48
老龄化与临终关怀现状 - 中国正经历前所未有的长寿时代,老龄化速度加快、高龄人口比例增大与平均预期寿命持续延长是其显著特征 [2] - 2018年我国居民平均预期寿命为77岁,但平均健康预期寿命仅有68.7岁,意味着平均每个老年人有8.3年带病生活 [2] - 随着老龄化加速,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肾病等疾病患病率持续上升,临终阶段照护成为老龄社会最大挑战 [2] 安宁疗护概念与发展 - 安宁疗护和临终关怀旨在引导老人坦然接受现实,实现优逝善终 [5] - 美国安宁疗护标准为两名医师判定生存期不足6个月,服务由医疗保险覆盖并发展出成熟社会体系 [5] -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探索临终关怀,1987年创办北京松堂关怀医院,1990年建立首个临终关怀病区 [6] 制度保障与立法进展 - 患者自决权实现需要立法保障,2022年深圳率先通过《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确立生前预嘱法律效力 [6] - 我国临终关怀实践早于自决权保障,当前面临制度化体系不完善的挑战 [7] - 在缺乏正式制度保障下,安宁疗护实践中患者的尊严维护呈现"折中"状态 [7][8] 实践困境与反思 - 当前安宁疗护面临战略、政策、机构、资源、团队、观念等一系列问题 [1] - 临终关怀在中国仍被视为"太超前"的理念,实践中尊严与哀痛常处于中和状态 [7] - 需要从结构到个体层面关注安宁疗护中的挫折与优势,追求更优善的终逝方式 [8]
一个人需要多大的勇气和谦逊才能保住“鲜活的灵魂”|新书推荐
新浪财经· 2025-07-28 02:11
图书出版行业趋势 - 灾难与创伤主题文学作品持续受到市场关注 张翎新作《小寒日访程爷》通过退伍老兵视角展现战争创伤与晚年困境 [4] - 疫情题材作品涌现 《疫狐纪》聚焦多伦多封控期间人与动物的情感联结 反映特殊时期人性深处的理解与慰藉 [5] - 经典诗歌作品再出版热潮 华莱士·史蒂文斯诗精选收录150余首代表作 涵盖《哈瓦那的女儿》《黑鸟十三观》等重要作品 [8][9] 俄罗斯文学市场 - 现代小说《地理学家喝掉了他的地球》成为后苏联时代生活编年史 自2003年出版以来持续占据重要地位 [11][12] - 同名改编电影推动小说影响力扩大 被誉为近年来俄罗斯最受欢迎现代小说之一 [12] 学术研究出版物 - 历史研究领域创新 汉代铁工业研究揭示冶铁产业如何通过标准化生产和跨区域物流支撑帝国统治 [16][17] - 辐辏网络理论应用于古代经济分析 展示铁器生产如何贯通政治经济区形成文化资源与权力传播渠道 [17] 社会现象研究 - 城市化进程催生"老漂族"研究 银发摆渡人现象反映父母为支持子女异地扎根提供的代际合力机制 [19][20] - 2017年首次提出老漂概念 通过多城市深度访谈揭示该群体在育儿家庭关系和个人身份上的复杂调整 [20] 医疗健康出版物 - 安宁疗护研究应对老龄化挑战 中国面临资源匮乏和传统观念阻力 需完善制度保障提高临终生命质量 [22][23] - 引用全球首个安宁疗护机构创建者桑德斯观点 强调患者重要性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23] 灾害管理研究 - 日本三大地震灾后重建经验分析 关东大地震(10万+死亡)阪神大地震(6400+死亡)东日本大地震(2.2万死亡)形成三阶段救援体系 [25] - 复兴思想存在"复旧"与"创造性复兴"对立 以灾害为契机重新打造家园成为重要理念 [25] 文化史研究 - 植物文化史著作探索兰花象征意义 从古希腊关联生殖意象(块根类似睾丸)到现代科幻文学中的致命神秘象征 [27][28] - 商业兰花热潮反映人类对自然界的理解与投射 当前面临濒危需科学保护实现文化可持续发展 [28]
广东率先发布省级安宁疗护服务项目指南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7-07 08:23
行业政策与规范 - 广东省发布全国首部省级安宁疗护服务指南 对13项服务项目进行细化和规范 包括症状评估和生存期评估等内容 [1] - 指南明确安宁疗护实施主体和标准流程 提供评估工具和量表模板 推动服务标准化发展 [2] - 计划到2027年实现全省每个县(市、区)至少设立1个安宁疗护病区 推动服务县级全覆盖 [4] 服务内容与特点 - 安宁疗护服务涵盖身体、心理、社会和精神层面整合照护 包含心理痛苦评估和善终准备等特殊关怀项目 [2] - 服务摒弃单一治疗思维 注重患者心理社会需求 引导家属倾听患者真实意愿 [3] - 通过多学科协作模式减轻患者痛苦症状 提高生命质量 帮助实现有尊严离世 [2] 市场供需状况 - 截至2024年底全省服务机构达574家 床位5000余张 但面对庞大需求仍存在供不应求状况 [2] - 广东省老年人口众多 对安宁疗护服务存在迫切需求 2024年已实现21个地市试点全覆盖 [2] - 专业人才短缺成为发展瓶颈 将通过示范教学基地培养人员填补缺口 [4] 行业发展举措 - 将指南培训纳入2024年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培训 2025年组织专项安宁疗护培训 [4] - 依托指南遴选示范性教学基地 通过实际工作场景培养专业人才 [4] - 指南实施有助于提升服务质量 让生命末期患者获得更专业照护服务 [4]
对话杨洁:当我们可以大胆地谈论死亡时,才能为善终寻得土壤
华夏时报· 2025-06-16 06:27
行业现状与发展 - 安宁疗护在中国仍属小众领域,公众认知度和接受度较低,大部分人对"临终关怀"话题存在回避心理 [3][15] - 中国首家安宁疗护研究机构成立于1988年,2020年《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首次将安宁疗护纳入立法 [3] - 北京市要求2025年前所有三甲医院设立医务社工,2024年国家卫健委放开安宁疗护服务收费标准,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4] 商业模式与运营 - 机构主要服务模式包括医院临床合作(1500余例)和居家支持(超200人次),覆盖北京协和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 [2] - 当前服务以免费为主,人力成本依赖筹款,社工服务未被纳入医保或医院采购体系 [10][12][23] - 计划未来三年探索"公益+商业"结合模式,推动服务付费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23][30] 服务内容与价值 - 提供多学科协作服务(医疗+社工+心理),重点缓解患者身体痛苦与精神焦虑,改善家庭关系 [3][9][17] - 典型案例显示服务可帮助80%家庭实现"了无遗憾"的告别,降低医疗体系成本 [29][4] - 服务周期从15天至1年不等,平均单例成本显著低于肿瘤治疗,但隐性人力成本高 [12][16] 人才与挑战 - 专业社工师严重短缺,国内社工领域专业深度不足,培训体系待完善 [9][10] - 服务效果难以量化评估,筹款难度大(捐赠偏好快速反馈项目),年运营资金压力显著 [11][12] - 公众认知误区导致免费服务模式难以验证实际价值,需建立合理付费机制 [23] 技术与社会影响 - 计划引入AI技术构建在线咨询系统,建立数据库支持科研与政策制定 [30] - 年轻群体对死亡话题接受度更高,可能推动行业认知变革 [31] - 服务可延伸至生命教育领域,改善全社会焦虑情绪与价值观单一化问题 [20][21]
未来10年,这个专业将持续爆火
36氪· 2025-06-12 02:01
高考与养老专业选择 - 高考结束后1300余万考生将进入填报专业志愿阶段 养老产业讨论度逐年上升 [1] - 国家卫健委预测中国将在2035年左右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未来十年养老相关专业需求将显著增长 [1] - "养老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100%"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反映行业人才缺口现状 [1] 国内养老专业教育现状 -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包含医护知识、老年人心理评估、急救技能等实用内容 [6][12][13] - 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等新兴专业开始出现 课程设置紧跟行业发展趋势 [19] - 部分院校师资力量不足 专业教师多由护理专业转岗 缺乏养老行业背景 [13] 养老行业就业现状 - 一线护理员工作强度大 平均每人需照顾10-15位老人 月薪约5000-6000元 [15][17] - 行业面临3000万护理人员缺口 但目前从业人员仅200万 供需严重失衡 [17] - 高端养老社区出现文娱活动师等新兴岗位 要求具备专业治疗技能 [22][23][25] 国际养老教育经验 - 加拿大文娱治疗专业设置包含15门核心课程和4门选修课 培养复合型人才 [29][30] - 新加坡应用老年学硕士项目涵盖医学、心理学、公共政策等跨学科内容 [36] - 北美已形成完善养老体系 专业设置包含园艺疗法、音乐疗法等细分方向 [25][30] 养老行业发展趋势 - 高端养老社区采用"青春养老人"理念 员工年轻化带动活力养老 [34] - 行业人才需求呈现梯度化 除护理人员外还需研究分析和管理人才 [36] - 险资等大型企业开始布局养老业务 但行业整体仍处于起步阶段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