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协同治理

搜索文档
上塘街道“治联会”巧织平安网
杭州日报· 2025-09-11 02:15
治理模式创新 - 创新推出社会治理联合会(治联会)模式 以党建引领、平战结合、多方参与、高效协同方式突破治理末梢执行梗阻 [3] - 搭建T字形矛盾调解矩阵 纵向贯通街道-社区-小区三级治理链路 横向联动部门、属地与行业实现管理无死角 [4] - 构建最小应急单元建设体系 在9.6平方公里土地上覆盖10个社区、11个经合社、2个商务社区和1.8万家市场主体 [3][5] 智慧治理应用 - 街道综治指挥中心作为智慧"小脑" 实现事件精准分派、实时跟踪和闭环处置 推动数据驱动治理 [6] - 平台实现秒级响应 新青年广场电梯困人事件中3分钟内巡防队员抵达现场成功解救10名群众 [6] - 事件流转实现从以天计时到分秒必争的跨越 处置时长下降50% 网格事件上报量翻两番 [6] 多元协同成效 - 瓜山社区针对人口结构倒挂现象设置6个应急单元 通过《骑手需求留言本》机制解决电瓶车充电难等问题 [5] - 蔡马社区依托3个单元强化校地联动 服务超1.6万名师生 发动超3000名青年破解治理难题30余项 [5][6] - 八丈井社区依托1个单元守护胜利河美食街 实现商户联防3分钟互援 累计化解纠纷事件17起 [5][6]
四举措提档高校后勤物业服务外包监管水平
新华日报· 2025-08-07 23:15
高校后勤服务外包行业现状 - 高校后勤服务外包成为社会化改革重要形式 有助于借助规模经济优势降低办学成本并优化资源配置 [1] - 物业服务外包模式被越来越多高校采用 但监管体系滞后导致改革瓶颈显现 [2] - 企业低价竞标后大幅压缩成本 "承诺高标 执行缩水"影响校园秩序并降低师生体验 [2] 监管体系挑战 - 高校公益性与企业逐利性存在冲突 传统行政主导监管模式难以适应教育治理现代化要求 [2] - 师生评价反馈渠道有限 管理部门权责模糊导致问题反复出现 [2] - 需对监管工作进行系统性现代化重构 [2] 治理范式转型战略 - 从行政到法治的底层逻辑革新 建议探索地方性法规建设明确各方权责 [3] - 构建政府督导 行业评估 高校统筹 师生参与的多元治理网络 [3] - 从事后到实时的治理效能飞跃 依托智能监管系统整合实时数据并建立预测模型 [3] 现代化监管体系构建 - 评标机制需提高技术方案合理性 服务案例口碑 专业团队配置等质量指标权重 [4] - 将管理体系认证和师生满意度作为企业准入条件 对安全责任事故企业实行一票否决 [4] - 对公益属性服务项目采用财政专项 校企合作 志愿服务的多元支持模式 [4] 机制创新框架 - 厘清政府政策规制 行业协会标准制定 高校合同执行的三方权责 [5] - 高校内部建立由纪检监察和师生代表组成的独立监管委员会 引入双盲考核机制 [5] - 推行绩效合同模式设置阶梯式付费条款 完善风险分担与应急响应条款 [5] 技术赋能方案 - 建设整合物联网监控 区块链存证 AI风控 大数据决策的一体化数字监管平台 [6] - 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建立校园基础设施三维动态模型实现预测性维护 [6] - 利用情感分析识别师生评价高频负面词汇 自动生成物业服务热力图 [6] 协同治理生态 - 构建高校主导 行业自律 师生参与 社会监督的1+N监管联盟 [7] - 试点设立监管沙盒允许测试无人清洁车 巡逻机器人等新技术服务 [7] - 推动建立跨校际区域性服务信用平台 对黑名单企业实施跨校联合惩戒 [7] 行业发展趋势 - 监管现代化转型是支撑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抓手 需确立公益优先 生为首位 师为根基的服务理念 [8] - 通过制度革新 数字技术赋能和生态重构凝聚多元共治合力 [8] - 最终筑牢安全高效优质普惠的后勤服务根基 [8]
城市更新进行时:旧空间里的新天地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12 07:48
政策背景与目标 - 2025年度中央财政支持城市更新行动评选结果公示,北京等20座城市入选,标志着新一轮城市更新加速 [1] - 政策目标为2030年实现人居环境改善、经济业态丰富、文化遗产保护、风貌特色彰显 [1] - 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将全部纳入更新范围,2024年已开工改造5.6万个小区,加装电梯2.5万部,新增停车位50万个 [2] 改造需求与标准 - 老旧小区定义为2000年前建成且存在失修、配套不足的住宅,普遍缺乏电梯、停车位、绿地和物业管理 [1] - 数亿人居住的老旧空间面临爬楼困难、停车受限、公共空间缺失等问题 [1] 资金模式创新 -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投融资模式成为主流,政府资金撬动社会资本 [3] - 北京采用政府补贴+产权单位出资+居民自筹模式,山东济南成立城市更新基金,江苏无锡采用民企自筹+长期租赁模式 [3][4] - 深圳妇儿大厦通过自营、联营、租金等拓展收入,济南舜泰广场地下商业出租率达95%,日均客流6000人次 [4] 改造实施策略 - 改造重点从"面子工程"转向基础设施提升,如电力入地、雨污分流、燃气改造 [4] - 北京姚江胡同采用"预留接口+自主改造"方式解决下水问题,保留原居民并引入新业态 [5] - 中海大吉巷项目保护历史文脉,使用传统工艺还原明清风貌,开业首日吸引19万人次 [5] 治理与参与机制 - 从政府单向主导转向街道、设计院、平台公司、居民多方协同 [6] - 北京胡同通过"议事机制"实现细节共识,上海金牛花苑通过"三合一"模式统一推进加梯改造 [7][8] - 强调"主理人"角色需兼具设计、运营能力,如姚江胡同项目实现租金与满意度双提升 [7] 业态与可持续性 - 成都玉林东路改造利用"边角料"空间打造休闲功能区,北京烂缦胡同注重业态与社区氛围匹配 [9] - 强调"长期主义",避免网红化,建立可维护、可生长的更新机制 [9][10] - 关键衡量标准为居民留存意愿,如甜品店主回归童年社区开店案例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