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城市更新项目
icon
搜索文档
只卖一成的新房
搜狐财经· 2025-09-05 07:30
项目概况与规划 - 深圳龙华观澜竹村城市更新项目总占地面积8.55万㎡ 总建筑面积38.79万㎡ 综合容积率4.53 规划2661户 包含住宅、写字楼、商业及幼儿园[4] - 一期地块占地4.13万㎡ 建筑面积31.31万㎡ 由6栋28-32层住宅组成 总户数1292户 其中可售商品房仅133套 回迁房799套 保障房360套 非商品房占比达89.7%[9] - 项目规划高容积率5.32 高于深圳当前新房主流容积率3.4 绿化覆盖率仅30.27% 低于普通住宅40%的标准[13] 产品设计与居住属性 - 住宅梯户比为3梯6户与4梯8户设计 公摊比例与通风效率弱于低梯户比项目[13] - 车位规划1910个 车位比1:1.48 但包含39个无障碍车位、20个微型车位及573个充电车位 且需与二期地块统筹使用[13] - 楼栋最小间距仅18.78米 存在对视与遮挡风险 周边以城中村及厂房为主 城市界面较差[19][21] 市场定位与定价 - 吹风价定位刚需客群:65㎡两房220万起(单价约3.38万/㎡) 83㎡三房320万起(单价约3.86万/㎡) 95-135㎡户型370万起[21] - 周边二手房成交价呈下行趋势:招商澜园53.54㎡户型2025年6月成交单价3.98万/㎡ 陶润懿峰89.94㎡户型同期成交单价3.29万/㎡[23][24] - 对比同区域新房合正观澜汇2024年备案单价4.97万/㎡ 本项目定价低于周边新房但接近二手房水平[22] 开发商与项目背景 - 开发商阳基集团为民营房企 知名度较低 开发经验有限 品质与物业管理存在不确定性[21] - 项目为城市更新产物 早期改造避免村民自筹资金 享受政策红利 但高比例回迁与保障房制约商品属性[2][7] 竞争劣势与市场接受度 - 回迁房与保障房占比近九成 回迁业主优先选房 优质房源被提前锁定 社区未来出租率可能较高[11] - 类似项目满京华金硕悦府通过签署《重要事项告知书》转移风险 明确回迁房与商品房共享公共资源[12] - 配套商业面积4.89万㎡ 但大型消费需依赖外部商场 毗邻的观澜河湿地公园实际景观与水质存疑[13][14][17]
国泰海通|宏观:PMI淡季回落,价格上涨——2025年7月PMI数据点评
制造业PMI表现 - 2025年7月制造业PMI为49 3%,较上月下降0 4个百分点,降幅符合季节性特征[2] - 大、小型企业PMI分化加剧,高温暴雨洪涝灾害对供需形成拖累[2] - 生产指数降幅符合季节性,但需求放缓略超季节性[2] 行业需求分化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等行业新订单指数持续位于扩张区间,受益于设备更新政策[2] -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等行业新订单指数低于临界点,反映房地产压力下的终端需求不足[2] - "反内卷"政策推升原材料价格,企业采购指数回落导致原材料库存去化[2] 服务业与建筑业景气度 - 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 0%,较上月微降0 1个百分点,旅游相关行业因暑期效应保持活跃[2][3] - 运输、邮政、文体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高位景气区间,房地产及居民服务行业处于收缩区间[3] - 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 6%,较上月下降2 2个百分点,受房地产需求疲软及财政支出增速放缓拖累[2][3] 政策支持方向 -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工程开工(总投资1 2万亿元)及城市更新项目将支撑建筑业景气度反弹[3] - "反内卷"政策推动产业供给侧调整,提振价格水平[4] - 超长期特别国债下达69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剩余资金将于10月下达[4] - 城市更新项目聚焦市政基础设施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等领域[4]
882亿港元再融资落地 新世界发展挑战仍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2 11:47
债务再融资 - 公司完成总额约882亿港元的境外无抵押金融债务再融资 最早到期日为2028年6月30日 [1] - 此前因未提前赎回3.45亿美元永续债及延迟支付34亿美元永续债利息引发市场担忧 [1] - 再融资落地后短期融资警报解除 但需保持现金流健康以应对长期挑战 [9] 管理层变动 - 郑志刚辞任公司非执行董事及非执行副主席 7月1日起生效 全面淡出董事会 [1][6] - 郑志刚曾于2024年9月辞任行政总裁 称继承巨额债务并推动去杠杆工作 [6] - 公司2024财年亏损196.83亿港元 为近20个财年首次亏损 [6] 债务与经营状况 - 截至2024年底综合债务净额1246.3亿港元 净负债比率升至57.5% 有息负债达1465亿港元 [7] - 2025财年目标合约销售额260亿港元 上一财年中国内地销售额仅124.8亿元 [7] - 公司计划通过出售非核心资产及项目套现 目标2025财年回笼资金260亿港元 [8] 业务策略与风险 - 公司重仓城市更新项目 占总土地储备43.6% 但转化周期长且资金回收慢 [3][4] - 中国内地物业投资收入18.41亿港元 同比下跌4.1% 商业项目投资额巨大 [4] - 深圳龙岗188工业区等城市更新项目进入开工期 但开发进度不可控 [3][4] 行业警示 - 公司未保持港资房企低杠杆传统 激进投资导致债务危机 [10] - 当前需摒弃扩张风格 以回笼现金和减债为核心任务 [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