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城市文明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江风悠然 讲述文明夜曲 “城市文明开放麦”首场市级专场举行
解放日报· 2025-09-28 01:34
记者 吴頔 活动现场还启动"城市文明开放麦"流动巴士专线,专线于9月至11月期间定期开行,串联浦江两 岸,途经中共一大纪念馆、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豫园、北外滩、上海图书馆东馆、浦东软件园等场 所,打造"人民城市文明风采"移动快闪空间,与市民群众共同分享建设人民城市、弘扬文明风尚的故 事。下一步,市精神文明办还将陆续推出《生态画卷里的未来约定》《时光长卷里的初心图谱》等专场 展示活动,综合呈现上海崇德向善的文明图景。 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着力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2025年5月以来,在市委宣传部指导 下,市精神文明办以"人民城市 文明风采"为主题,广泛开展"城市文明开放麦"展示活动,邀请各行各 业的普通人走上舞台,讲述参与城市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各区已陆续开展活动百余场,推荐城市文明 市民发言人候选人近150人。市精神文明办围绕城市精神的厚度、红色血脉的热度、服务群众的温度、 传统文化的深度、先进典型的亮度、文明素养的高度六个方面,综合遴选推出30余位年度城市文明市民 发言人,陆续举办市级展示活动,共同展现上海市民群众共建美丽城市、共创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 昨晚,2025年"城市文明开放麦"首场市级专场活 ...
代表之声
人民日报· 2025-08-13 21:50
城市文明建设核心观点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7个方面重点任务 着力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1] - 城市规划需以代代相承的历史观洞察发展之道 立足中华文明守护城市精神内核[2] - 城市文化软实力通过历史积淀 人文精神 艺术创造和公共服务等无形资源塑造城市独特品格[4]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聚焦人民群众需求 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5] - 文明城市建设关键在于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让文明成为每个人身边落地生根的实践[7] 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 - 注重保护传承城市历史文化 将保护历史风貌与现代城市建设有机结合[2] - 健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机制 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修复和不可移动文物修缮[2] - 系统活化历史与民族资源 将静态文化遗产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生活场景[4] - 深入挖掘红色资源 将红色故事与城市发展实践紧密结合[4] 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 - 通过以文化人 以文兴业 以文塑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4] - 紧扣城市特质找准定位 推动文化资源开发与城市气质精准契合[4] - 将生活节奏与地域文化深度融合 让文化自然融入市民日常生活[4] - 增强城市内在凝聚力和对外影响力 塑造城市独特品格与吸引力[4] 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 - 坚持德法融合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治理[6] - 建立"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体系 对各类诉求一口受理一平台调处[6] - 建立困难群众发现救助机制 动员企业媒体志愿者等力量参与爱心救助[6] - 推动博物馆体育场所等公共设施免费开放 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6] 社区文明建设实践 - 挖掘培育志愿服务队 深入开展文化交流社区关爱公益互助等志愿服务[7] - 在传统节日举办文化交流活动 让市民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7] - 传播家风文明故事 让市民在文化浸润中提升文明自觉性[7] - 搭建居民议事厅让群众制定社区居民公约 实现共商共治共管[7] - 推出文明积分制等机制 量化志愿服务邻里互助等行为并兑换生活服务[7]
城市更文明 人民更幸福
人民日报· 2025-08-07 22:40
城市与文明相伴相生、密不可分。面向未来,着力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是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的 应有之义。 城市是文明的载体,浓缩现代与历史、物质与精神成果;文明是城市的灵魂,赋予城市独特的精神气 质。 筑牢城市文明"有形"之基,传承保护各具特色的城市风貌。十三朝古都陕西西安,持续推进对历史遗 迹、文物文化的保护传承,绵延数千载历史文脉;江南水乡江苏苏州,有"绿杨白鹭俱自得"的明媚风 光,有亭阁楼榭、诗词歌赋的人文底蕴,彰显人文地理的交融之美;海滨明珠福建厦门,鼓浪屿树影婆 娑,筼筜湖秀丽旖旎,坐拥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的自然景观……中国城市禀赋各异、风格多样,要进一 步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完善城市风貌管理制度,保护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人文地理、自然景 观。 弘扬城市文明"无形"之魂,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从提供"文化菜单"、打造"10分钟文化圈",到挖掘文 旅资源、塑造城市名片;从建立"党建+志愿服务"模式、搭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驿站,到建设"爱心 食堂""最美上学路"、实施市民文明素养提升行动……近年来,各地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 城、以文兴业,不断培育滋养城市文明。 《 人民日报 》( 2025年 ...
执文明之笔 绘城市新风
辽宁日报· 2025-07-25 01:18
城市文明建设成效 - 辽宁省通过全面加强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推动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文明素质明显提升,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力量 [2] - 沈阳市文旅市场持续火热,中国工业博物馆成为热门打卡地,展示中国工业发展历程并吸引游客体验工业魅力 [3] - 辽宁省系统挖掘城市文化资源,开展"感受文化辽宁·共赴文明之约"主题活动,用好红色"六地"文化资源,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文明水平 [4] 文化设施与活动 - 辽宁省深化"书香辽宁"建设,建成城市书房近百座、书屋近千间,常态化开展"阅读中的风景"等100余项品牌活动 [4] - 小而美的新型阅读空间和多样化全民阅读活动遍布城市社区、商圈、公园,营造浓厚书香氛围 [4] 社会风尚与志愿服务 - 辽宁省两人荣获"第十五届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称号,体现"辽宁正气" [5] - 辽宁省强化价值引领,实施先进典型培育选树创新工程,推动道德力量迸发 [5] - 全省有741万余名实名注册志愿者和3万余个志愿团队,活跃于交通秩序维护、垃圾分类引导等领域 [6] 民生改善与城市治理 - 辽宁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年均解决6000余件问题,包括环境卫生、公共秩序、冬季供暖等 [7] - 鞍山海城市通过老旧小区红黑榜制度改善物业管理,600余个无物业小区焕发新貌 [7] - 全省4年完成6146个老旧小区改造,年均新建口袋公园超1000个,12345平台年均受理问题1129.6万件、办结率97.5% [7] - 2024年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8.7%,城市环境显著改善 [7]
药都厚植文明沃土
经济日报· 2025-06-03 22:12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 亳州市投入3 38亿元改造中心城区14条总长33 27公里的道路[1] - 建成区绿地率达41 21% 绿化覆盖率达44 38% 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1 26%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 85平方米[1] - 累计改造70个老旧小区 更新老旧片区33个 整治提升居民小区269个 整修背街小巷890条[1] 城市治理与智能化 - 主城区电动三轮车从20余万辆锐减至2 8万辆[2] - 垃圾分类投放点设置8600余处 打造"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区域20处[2] - 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4年处置问题超180万件 整改率98%以上[2] 市民文明素质提升 - "零彩礼""低彩礼"等新风尚在亳州成为平常事 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现象大幅减少[3] - 制定《亳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亳州市民公约》 发布"亳州文明20条"等倡议[3] - 打造"好人亳州"品牌 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3]
全省唯一,小西湖入选全国城市文明建设优秀案例
南京日报· 2025-05-30 04:11
城市更新案例 - 江苏南京小西湖片区入选"全国城市文明建设优秀案例",为全省唯一 [1] - 创新建立"五方平台""社区共建中心""社区规划师"等机制,鼓励居民参与方案设计,实践"一房一策"多种院落改造模式 [1] - "共享院"将封闭院落变为开放共享空间,"共生院"保留原住民并增设功能性建筑,商定"邻里公约" [1] 文化传承与融合 - 引入秦淮灯彩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顾业亮工作室、南京绒花赵树宪工作室、中国色植染博物馆等文化项目 [1] - 强化馆校合作与对外招募,探索馆校融合新路径 [1] - 复原"翔鸾戏台"为社区戏曲演出、露天电影活动场地,传统节日举办近百人参与的邻里家宴 [2] 新业态与社区互动 - 引进精品民宿、文创店等多元业态,构建全消费场景并串联小西湖故事 [2] - 通过虫文馆、24小时书屋打造居民"家门口"的文化阵地 [2] - 南京堂屋连续数日邀请800名老街坊享用地道南京菜,促进新老居民与商户互动 [2] 精神文明创建 - 秦淮区将强化精神文明创建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守护文化根脉 [2] - 通过学习教育、宣传引导与实践养成,为居民创造更具归属感的生活场景 [2]
淄博|淄博连续五届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大众日报· 2025-05-27 00:46
淄博文明城市建设的核心机制 - 政策制度创新与民间生活活力形成二元统一结构,通过互融共生推动文明建设[2] - 实施"五个淄博"建设(服务、诚信、志愿、文化、劳动),实现从创建"文明城市"到建设"城市文明"的转型[5] - 创新"八大行动"培育八大类文明场景,构建"处处有景、人人有爱"的社会氛围[9] 市场诚信体系建设 - 鲁中海鲜交易中心采用联网智慧秤实现交易云端留痕,技术手段保障"足斤足两"[3] - 八大局便民市场推行信用积分制度,商户通过"诚信经营"流动红旗形成竞争机制[3] - 全市2.7万家商户承诺"无理由退货",2024年消费投诉量同比下降5.72%[4] 城市精细化治理实践 - 老旧小区改造实施"一小区一方案",包含路面修缮、管线规整等10余项微改造工程[5] - 潮汐市场采用"五个统一"原则(地点/时间/内容/标识/管理),实现占道经营规范化[6][7] - 共享单车有序停放、便民座椅加装爱心坐垫等细节构筑城市文明毛细血管[4] 基层文明激励机制 - 冯家村通过美德信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提升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积极性[8] - 牟村村延伸出美德食堂、便民澡堂等20余项服务场景,积分可兑换实际福利[8] - 全市形成"参与—奉献—回馈"闭环,积分制成为文明建设的底层代码[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