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莎白》

搜索文档
讲好她“用一生爱中国”的故事
人民日报· 2025-09-24 23:22
以"短平快"著称的传统曲艺,如何进行宏大叙事?大型曲艺音诗画《伊莎白》(剧照见图)的创作,是 曲艺界同仁的一次重要尝试。 伊莎白·柯鲁克1915年出生在成都,104岁获习近平主席颁发"友谊勋章"。作为潜心西南彝藏地区社会研 究的人类学家,作为投身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际主义战士,作为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重要创建者,她的 一生都选择了中国。这位世纪老人108年的人生,见证了中国社会从战争到和平、从苦难到解放的历 史,见证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百年历程。用她自己的话说——参与了"世界上最大 的人类群体的史诗般的社会实验"。 对于曲艺人来说,这是一个过于复杂、过于陌生的题材。这部"曲艺剧"的初心,就是通过伊莎白的世纪 人生,探讨中国革命的世界意义、反法西斯战争的人道价值,礼赞国际主义精神及其背后的同情、奉献 和爱。 我们选取了伊莎白出生、工作、生活过的12个区域的地方曲种,包括四川清音、京韵大鼓、陕北说书、 四川评书、长子鼓书、苏州弹词等。这不是晚会式的曲艺连缀,而是高度结构化的主题形式。这些地方 曲种与伊莎白的人生线索、命运抉择和情感基调精准匹配,串联起主人公从人类学家到共产主义战士再 到新中国教育工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