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园全民公益性

搜索文档
聚焦国家公园公益性与网络仲裁新规
新华社· 2025-09-08 01:53
国家公园法草案 - 草案三审稿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立法目的并明确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原则 充实生物多样性保护内容 [1] - 增加自然生态和文化遗产协同保护规定 完善国家公园管理措施 [1] - 进一步体现全民公益性 鼓励公众参与保护并开展生态教育 要求地方政府与机构共同保护周边资源及社区建设 [1] 生态环境法典 - 总则编草案二审稿完善立法目的和生态环境定义 充实生态环保督察与司法保障内容 完善监测制度与环评制度 [2] - 生态保护编草案二审稿对城乡绿化提出健康安全宜居要求 完善水资源保护规定 明确自然保护区季节性差别管控措施 [2] - 绿色低碳发展编独立成编 聚焦循环经济、能源节约转型及气候变化应对 二审稿增加鼓励再生材料应用和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明确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强化数据质量管理 [2] 仲裁法修订 - 修订草案三审稿完善网络在线仲裁制度 拓宽特别仲裁适用范围 完善支持仲裁相关制度 [3] - 二审稿公开征求意见期间收到284人次提出的1101条意见及56封来信 部分人大代表建议已被采纳 [2] 危险化学品安全法 - 草案二审稿明确国家建立危险化学品目录管理制度 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并统筹发展与安全 [3] - 鼓励事故隐患报告并依法奖励 加强政府部门对行业领域危化品使用的监管 完善道路运输监管措施并加大监管力度 [4] 其他立法进展 - 会议同步审议国家发展规划法草案、原子能法草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草案、法治宣传教育法草案及监狱法修订草案 [4] - 生态环境法典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期间收到3154人次提出的11176条意见 [1]
国家公园法草案三审,拟增加规定进一步体现国家公园全民公益性
新京报· 2025-09-05 09:30
国家公园法草案第三次审议 - 草案三次审议稿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立法目的 明确国家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 充实生物多样性保护内容 [1] - 增加国家公园自然生态和文化遗产协同保护规定 完善国家公园管理措施 [1] - 明确国家公园可作为特定区域编制国土空间规划 总体规划需对生态修复活动和原有居民生产生活活动作出安排 [1] 管理机制与地方权限 - 规定国家公园所在地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可制定具体办法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及相关活动 [1] - 要求地方人民政府与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共同保护周边自然资源 合理建设周边社区 [1] 公众参与与教育功能 - 进一步体现国家公园全民公益性 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国家公园保护 [1] - 开展多种形式的自然和生态环境保护教育活动 [1]
首批国家公园有了“户口本”
经济日报· 2025-08-14 22:11
自然资源确权登记进展 - 首批5个国家公园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 实现"底数明、权属实、边界清" [1][2] - 全国1057个重点区域完成登簿 总面积达32万平方公里 覆盖各类自然资源 [3] - 确权登记划清四个边界(全民/集体所有、政府层级、集体所有者、资源类型)并建立数据库 为资源管理提供权责依据 [2] 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成效 - 大熊猫国家公园退出200宗矿业权和249座小水电 恢复栖息地2万余亩 野生大熊猫数量从1100只恢复至1900只 [4] - 三江源国家公园草地植被盖度提高8.6% 藏羚羊等野生动物数量大幅增长 [5] -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建成智能化监测体系 东北虎数量从27只增至70只 东北豹从42只增至80只 [6] -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海南长臂猿从35只增至42只 成为全球唯一持续增长的长臂猿种群 [6] 国家公园体系建设规划 - 国家公园体系总面积将达110万平方公里 陆地部分占陆域国土面积10% [7] - 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政策 生态保护第一为优先原则 [7] - 按照"成熟一个、设立一个"原则稳慎设立新国家公园 [8] 全民公益性实施机制 - 全民公益性体现为公益属性、共享基础设施建设和志愿者制度三大方面 [7] - 推行生态管护员一户一岗制度 三江源国家公园聘用2.3万居民参与管护 [5] - 建设全民共享设施包括访客中心和标识系统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