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园体制

搜索文档
国家公园法的十大亮点 | 自然资源部法规司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2 15:15
国家公园法定概念 - 首次从法律层面明确国家公园概念 由国务院批准设立 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 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地和海洋区域 [2][3] - 沿用了2017年《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提出的生态保护第一 国家代表性 全民公益性的国家公园理念 [3] 行政管理体制 - 确立中央与地方共同管理的行政管理体制 国务院国家公园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监督管理工作 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5] - 国家公园管理机构负责各国家公园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国家公园所在地地方政府行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协调等职责 [5] - 建立工作协同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 防止各部门和地方政府各自为政 [5] 规划管理体系 - 建立三级规划体系 包括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总体方案 国家公园国土空间规划和国家公园总体规划 [8][9] - 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由国务院批准实施 筛选国家公园候选区 [9] - 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由管理机构编制 明确保护管理目标任务和保护措施 [9] 设立制度 - 确立国家公园设立理念 将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 自然景观最独特 自然资产遗产最精华 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纳入保护 [11] - 设立标准由国务院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制定 设立程序包括地方政府前期工作 公示 评估和国务院批准 [11] - 名称一般不使用行政区划名称 [11] 分区管控制度 - 将国家公园划分为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 [14] - 核心保护区除特定活动外禁止人类活动 包括生态修复 科研观测 应急救援等 [14] - 一般控制区允许开展更多活动 包括基础设施建设 矿产资源勘查 生态旅游等公共服务活动 [14][15] 自然资源确权登记 - 首次从法律上确立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制度 将国家公园作为独立登记单元 [17][18] - 明确各类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主体 划清国有与集体所有边界 解决权属争议 [18] - 实现底数明 权属实 边界清 促进生态保护责任落实 [18] 全民共享机制 - 鼓励公众参与国家公园保护 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教育 [21] - 扶持原有居民提供生态产品和服务 优先聘用当地居民担任生态保护岗位 [21] - 设立免费开放日 对特殊群体实行免票或优惠票价 鼓励志愿服务活动 [21] 资金保障机制 - 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多元化资金保障制度 所需经费列入本级预算 [24] - 鼓励社会力量通过设立基金 捐赠等方式提供支持 [24] - 因野生动物致害造成的损失由地方政府补偿 中央财政予以补助 [25] 生态保护补偿 - 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根据国家公园规模和管护成效合理确定财政转移支付规模 [27] - 推进市场化生态保护补偿工作 [27] 综合执法体系 - 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履行自然资源 林业草原等领域的相关行政执法职责 [29] - 建立执法协作机制 整合分散执法资源形成治理合力 [29] - 授权管理机构行使对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权 [29]
四川高质量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大熊猫野外监测年遇见数上升至185只 1227只野生大熊猫的安逸家园
四川日报· 2025-08-19 00:22
生态系统修复成效 - 累计完成栖息地修复33万余亩,实施生态廊道建设2万余亩,促进大熊猫种群活动范围扩大[4] - 红外相机监测显示大熊猫在修复区活动频率提升,2019-2021年连续记录到密集活动影像,近5年4次拍摄到母子同框画面[4] - 大熊猫野外监测年遇见数从178只上升至185只,种群数量稳中有升[4] 监测与巡护体系 - 布设红外相机4600余台,年均巡护8.5万人次,巡护里程超10万公里[1][5] - 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和影像对比构建"天空地人"一体化监测体系,实现常态化图斑核查[5] - 1227只野生大熊猫与1.1万余种珍稀物种共享优化后的栖息环境[2][5] 跨区域协同管理 - 2023年7月出台全国首个国家公园跨省协同立法,建立川陕甘三省协作机制[6] - 开展联合巡护和联合调查,消除省界毗邻区域巡护盲点[6] - 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四川片区化解权属争议331处(1351.31平方公里),争议面积化解率达81%[7] 社区协同发展模式 - 龙苍沟镇发展"熊猫文旅"支柱产业,投资10亿元建设"貊貊家园"综合体,年接待游客40万人次,旅游收入2.1亿元,村集体收入超百万元[9] - 平武县发展生态养蜂产业,通过改良蜂箱使户均年增收约8000元,促进中草药传粉与农作物增产[9] - 建成8个重点入口社区,提供3000余个公益岗位,生态体验年接待量突破440万人次[10]
1227只野生大熊猫的安逸家园
四川日报· 2025-08-18 23:09
●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累计完成33万余亩栖息地修复,实施生态廊道建设2万余亩;布设红外 相机4600余台,年均巡护达8.5万人次、10万余公里 ●1227只野生大熊猫与川金丝猴、珙桐等1.1万余种珍稀物种共享持续优化的家园,形成种群数量 稳中有升、生态系统功能持续向好的良好格局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俊伶 8月5日,大熊猫国家公园宝兴片区,一名前来避暑的游客在夹金山公路旁偶遇野生大熊猫下山溜 达。不一会儿,这只大熊猫又回到浓密的山林里。今年以来,这样的场景已在当地发生十多次。 与野生大熊猫为邻,让游客和当地群众感到欣喜。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致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的贺信指出:"中国实行国家公园体制,目的是保持 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屏障,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 自然资产。" 2021年10月12日,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四川加速推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从蓝图变为 实景,国宝家园生机盎然。 筑牢生态屏障保障 大熊猫种群稳定繁衍生息 加快系统治理 构建国家公园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 "以前只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发现过,这是我首次在陕西片区发现大熊猫痕迹。"今年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