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因果思维
icon
搜索文档
从公寓创业到1600亿帝国:达利欧的周期致富密码
搜狐财经· 2025-08-15 13:02
经济机器框架 - 市场波动是因果关系的显化而非随机噪音 [2] - 经济由生产力增长、短期债务周期(5-8年)和长期债务周期(75-100年)三大引擎驱动 [3] - 债务增速超过收入增速将导致长期崩溃 例如2008年危机前美国家庭债务占可支配收入比重达130% [3] - 通过回测百年危机案例(包括1929年大萧条和1990年日本泡沫)提前两年布局做空次贷资产 [3] - 全球债务/GDP超350%时放水救市会加剧长期风险 2020年预测与后续通胀高企吻合 [3] 透明组织系统 - 实施极度透明机制:所有会议录音、新人可反驳高管、每周可信度评分关联决策权重 [4] - 系统设计理念为"痛苦+反思=进步" 隐瞒会导致错误重复 [4] - 通过72小时连续视频会议实现跨国实时数据协调 2015年中国基金收益达8% [4] - 管理规模从零飙升至1600亿美元 依赖系统而非个人决策 [3][4] 全天候投资组合 - 组合配置:30%股票、40%长期债券、15%中期债券、7.5%黄金、7.5%大宗商品 [5] - 资产间存在负相关性 例如2022年美股跌19%时长期债券因利率上行收益兑现且黄金涨3% 组合仅跌3.4% [5] - 强调用数据计算相关性替代主观押注 7.5%黄金配置在危机时起关键作用 [6] - 以配置思维替代押注思维 避免单一业务或客户依赖风险 [6] 历史周期视角 - 研究历史案例包括魏玛共和国通胀、大萧条银行家日记和帝国兴衰史 [7] - 认为市场不会重复但会押韵 例如2010年基于1920年代和1980年代QE后危机延迟发出债务周期拐点预警 [7] - 投资前研究地区50年债务违约记录和政治周期 2018年提前撤资规避土耳其里拉危机30%损失 [7] - 将历史作为决策顾问 区分短期波动与长期趋势 [7] 系统化成功理念 - 建立可复制系统使普通人做出非凡决策 而非依赖个人天赋 [8] - 四大支柱为因果认知、透明组织、配置思维和历史视角 [8] - 拒绝追逐风口 强调通过系统化模型将偶然成功转化为必然结果 [8][9]
人就是活在一场自我预言里
虎嗅· 2025-08-15 01:57
佛教因果观念 - 一切现象由"因缘"构成 即因果和缘起 选择保安岗意味着放弃高收入机会 选择经商则需承担风险 [5] - 佛不干预因果 如健康问题源于不良生活习惯 求佛无法改变既定结果 [5] - "菩萨畏因 凡人畏果"强调事前行为选择的重要性 而非事后补救 [5] 佛教智慧与行为准则 - 长期信仰形成"因果思维" 例如克制"口业"可避免职场危机 [6] - 案例:退还百万定金虽合法但不符合"无相布施"原则 后续商业声誉提升带来长期收益 [8][9] - "不作恶"的核心在于规避恶果 短期诱惑需通过敬畏心抵制 [11] 愿力与目标实现机制 - 发愿产生"愿力" 人类行为遵循"先有目标后有实现"的路径 [13][14] - 目标需具可执行性 如求佛赋予锻炼毅力而非直接减肥成功 [16] - 案例:顺丰创始人等佛教徒富豪通过愿力获取精神力量推动事业 [19] 实践哲学与失败观 - 成功依赖重复尝试与机缘 如杂技演员通过训练降低风险 [21] - "女子为母则刚"体现愿力转化为执行力的典型案例 [22] - 重大失败经历可能成为未来避坑的关键课程 [25] 商业伦理与长期主义 - 利他行为潜在带来商业回报 如定金退还案例提升行业口碑 [8][9] - 避免内耗的方法是将每件事视为修行 失败可能隐含保护性意义 [26][27] - 行业中存在20%虔信者与80%功利性从业者的分化现象 [30] 方法论借鉴 - "因果思维"适用于商业决策 避免伤害性行为以降低风险 [34] - "修行视角"将挫折转化为成长机会 形成正向循环 [34] - 目标设定需具体化 如锻炼毅力而非抽象愿望 [16][33]
发现自贸港|生意都藏在这九个顶级商业思维里
搜狐财经· 2025-06-03 07:37
商业思维模式 - 商业差距本质是思维模式差距,9种顶级思维决定财富层级 [1] - 因果思维聚焦行动,阴阳思维寻找平衡,整合思维借力资源,认知思维提升高度,利他思维收获信任,系统思维把握全局,极致思维打造壁垒,深耕思维积累复利,趋势思维抓住风口 [18] - 思维维度差距决定人和人差距,思维是可落地的行动指南 [17][19] 营销与品牌策略 - 营销需先种下信任的因,持续释放影响客户选择的信息并打造品牌认知 [3] - 品牌定位核心是研究客户认知,通过输出内容重塑用户对商品的认知 [4] - 营销需先创造客户价值、解决痛点,通过利他行为培养消费习惯 [7] - 客户不仅是消费者,更是传播者和合作者,需精耕细作运营 [14] 资源整合与战略布局 - 整合思维比拥有资源更重要,关键要素包括核心资源、关键环节、关键人物和关键工具 [3] - 战略系统基于当下资源与未来趋势逆向布局,非空想十年计划 [8] - 先有落地战术解决客户需求,再谈扩张战略 [9] - 地基不稳难成广厦,先活下来再活得好是商业生存法则 [10] 产品与服务竞争 - 产能过剩时代,产品质量与服务是标配,极致升级产品是关键 [11] - 匠心精神需每个细节超预期,给客户非你不可的理由 [12] - 深耕土地培育幼苗,客户运营需从建立信任到持续服务全环节精耕细作 [13][14] 行业趋势选择 - 选行业需关注趋势而非情怀,大健康、生态农业、智能科技等领域藏未来机会 [16] - 顺势而为事半功倍,马云成功因看懂互联网趋势 [15] 合作与人性洞察 - 合作需先给予对方想要的,而非单方面索取 [5] - 人性本质自私,满足别人需求才能达成自身目标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