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历史文脉传承
icon
搜索文档
在这里,人与城相契相守(文化中国行·人文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6-28 21:49
古城保护与活化 - 阆中古城被嘉陵江环抱2300余年 山 水 城相融相依 体现传统人居环境理念 [4] - 1986年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现有4万多居民生活在古城中 与93条井字形街巷 270多座民居院落共同传承文脉 [3] - 2004年《四川省阆中古城保护条例》实施 2019年修订后保护范围从1.78平方公里扩展至23.17平方公里 [4] - 编制《阆中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方案 建立保护名录库 涵盖不可移动文物 历史建筑 古树名木等要素 [5] 居民生活与业态发展 - 实施"三不迁"原则(不迁学校 居民 市场作坊) 古城内保留5所学校 3个农贸市场 300余家家庭小作坊 [9] - 启动"微改造 精提升"工程 改造破损路面 旱厕 水电气网 新增5处停车场和40余个街角休憩点 [9] - 引导居民居家执业改造老院子 形成"前店后厂 前铺后居"模式 带动上万人从事旅游相关产业 [10] - 吸引外来创业者 如山东姑娘开设"以书换宿"主题客栈 收藏2万余册书籍并修复古城墙 [11] 文化传承与创新 - 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创制《太初历》奠定春节基础 2024年"春节"申遗成功 [12][13] - 开发《客来阆中》夜游实景演出 融合杜甫诗作与嘉陵江灯光秀 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 [14] - 连续3年举办"汉服纪"活动 旅拍产业年营收增长35% 带动周边服饰租赁 妆造服务发展 [15] - 社会力量参与文化空间建设 如"杏庭"举办公益展览 沙龙 读书会等活动年均超40场 [15] 特色产业与非遗 - 保宁醋文化博览园展示省级非遗酿造工艺 年接待体验游客12万人次 [14] - 丝毯织造技艺传习中心开展研学活动 手工打结技艺培训学员超2000人/年 [14] - 张飞牛肉 白糖蒸馍等传统食品通过街边小店传承 相关产业年产值达3.8亿元 [5][10] - 扎染主题民宿年接待体验游客1.2万人次 带动染料 布料等上下游产业 [10]
总书记关心的世界文化遗产丨诗意琴岛动心弦
新华社· 2025-06-13 10:34
鼓浪屿历史与文化遗产 - 鼓浪屿在201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誉为"历史国际社区",体现了中西文化融汇的特色 [2] - 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精心守护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脉 [2] - 鼓浪屿面积不足2平方公里,拥有上千幢风格迥异的建筑,融合了"舶来品"和"土特产"的人文内涵 [2] 八卦楼保护与修复 - 国内唯一的风琴博物馆八卦楼是鼓浪屿地标性建筑,1986年因缺乏保护损害严重 [2] - 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副市长习近平批下30万元资金,彻底扭转了这座百年建筑的命运 [2] 鼓浪屿发展规划 - 习近平主持编制的《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提出视鼓浪屿为国家瑰宝,统一规划其建设和保护 [2] - 鼓浪屿至少有4个特点可以大做文章,即风景系列、海洋系列、琴岛系列以及人文系列 [3] - 鼓浪屿持续在4个特点上发展,"海上花园""钢琴之岛""音乐之乡""万国建筑博览"的名片被一一擦亮 [3] 鼓浪屿文化影响 - 鼓浪屿以建筑为表,音乐为魂,赋予独特的诗意 [3] - 鼓浪屿在世界文化遗产舞台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幕,传承历史文脉、唤醒文化自信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