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

搜索文档
让理性医术有温暖落脚(暖闻热评)
人民日报· 2025-09-14 22:03
【人物】2025年"最美医生" 【故事】无论刮风或是下雨,白天或是黑夜,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阿尔乡镇阿尔乡村卫生室医生梁春荣 随叫随到,三十余年如一日,默默坚守在科尔沁大漠;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血防站中心实验室主任刘志 宏用娴熟的检验技术,让患者及时得到诊断治疗……前不久,中央宣传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2025 年"最美医生",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平凡中的伟大",事迹令人感动。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15日 05 版) 【点评】 医者以患者为中心,才能让患者有好的就医体验。考虑到患者心理焦虑、情绪敏感,有的医生总是用轻 松积极的语气来沟通,叮嘱更是事无巨细;考虑到医学理论较为深奥、语言晦涩,有的医生总是用生动 的生活例子来加以解释……每次问诊,时间虽短,但积累起来,就是深厚的医患信任。有患者说,看到 医生把听诊器焐热了再使用,做完检查帮自己把衣服拉好,紧张的心也随之放松下来。细节里显关怀, 让迷茫的病患有了定心丸,让理性的医术有了温暖的落脚。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白衣天使,是崇高的赞 美,也是沉甸甸的期待。在一次次坚定地拿起手术刀、一趟趟不辞辛苦的 ...
用实际行动展现使命与担当 看阅兵训练场上“白衣战士”的风采
央视网· 2025-09-06 08:43
央视网消息:在阅兵训练场上,可以看到许多医务工作者的身影。其中既有受阅队员,还有参与阅兵任务的保障人员。他们来自 全军医疗战线的各个岗位,虽然身份不同,但都在用实际行动展现着白衣战士的使命与担当。 在此次阅兵的徒步方队中,来自联勤保障部队的女队员们肩背卫生员背包、佩戴红十字袖标,格外引人瞩目。队伍中的这名女兵 叫于馨然,是一名心胸外科的护士。2019年,她曾作为女兵方队的一员正步走过天安门。 联勤保障部队某医院 于馨然:第一排面是镜头最多的,队列要求也是最严的,所以说又站在了两个就是领队的中间后面那个地 方。当时那个镜头其实我还挺惊喜的,因为这跟之前2019年付出那么长时间有很大的关系。 那次阅兵前夕,于馨然凭借在训练中的优异表现被记者的镜头捕捉,在短视频火遍全网,网友评价"这就是我心目中中国女兵的 样子!" 联勤保障部队某部 高旭:我就说这个姐姐真漂亮,我当时只觉得我以后要是有机会能去阅兵就好了,没想到多年以后,真的有这 个机会见到这个人。 第二次来到阅兵集训点,于馨然不仅是排头兵,还是一名教练员。在感到责任重大的同时,她对阅兵也有了新的理解。于馨然表 示,她虽然只是排面教练员,我在外面指挥大家参加训练的时 ...
“这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漫长的守护”
人民日报· 2025-08-20 22:52
当无影灯穿透深夜的寂静,当听诊器传来生命的律动,当显微镜揭开病菌的真相,他们的拼搏,见证了 医者的仁心仁术。他们是"最美医生",用大爱托起人民健康。 "我决定留下来,守护这群人" "这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漫长的守护。"在海南岛服务麻风病患者,她一干就是30年。 邢少云,海南省第五人民医院皮肤康复科护士长。1995年,邢少云从卫校毕业后,被分配至海南省最大 的麻风病医院工作。当时,医护人员需穿戴厚重的防护服,与患者保持几米距离。她回忆道:"第一次 给患者送药,看见他们躲在门后,不敢接药,生怕感染我们。于是,我决定留下来,守护这群人。" 邢少云得知,患者在接受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后,麻风病不再具有传染性。于是,她打破传统的麻风病 护理模式,主动脱去隔离衣,直接做治疗,身体力行证明麻风病可防、可控、不可怕,由此推动了海南 省麻风病防治模式的转变。 在一次下乡巡诊时,她遇到一位双足布满流脓伤口的患病老人。老人不顾伤口溃烂,坚持要上山采槟 榔。基于多年经验,她判断老人的创面经过规范清创、换药后可以愈合。于是,她向医院申请专项经 费,让老人免费接受治疗。经过一个多月的护理,老人的创面完全愈合。 2019年以来,她率队走访海 ...
新华全媒+|致敬“生命守护者”!2025年“最美医生”发布
新华社· 2025-08-19 11:05
医疗行业专业贡献 -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王玉凤在国内率先创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研究团队并建立全国儿童心理健康服务网络[3]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建行开创无管单孔胸腔镜术理念 完成胸外科手术近两万台[4] - 甘肃省中医院申小惠从零组建血液病诊疗团队并成立中医血液肿瘤专科联盟[6][7] 基层医疗服务实践 - 辽宁阿尔乡村医梁春荣践行"三个药方"承诺 30余年提供基层医疗服务[2] - 青海甘德县尼玛拉毛在海拔4080米高原建立10平方米诊室 15年服务牧民健康[4] - 安徽省铜陵市血防站刘志宏20年扎根寄生虫病防治 深入农村采集样本[7] 特殊医疗领域突破 - 广西工人医院农康建立"2小时中毒急救圈" 主导处理氟乙酰胺和砷化氢中毒事件[7] - 海南省第五人民医院邢少云将麻风病患者病区溃疡率从28%降至5%以下[8] - 浙江大学医学院周坚红开展健康讲座惠及10万余人 创立妇科微创新技术[9] 医疗公益与教育 - 援坦桑尼亚医疗队张军桥发起"心跳行动"急救科普公益活动[9] - 全国近1600万名医疗卫生工作者构成医疗体系基础力量[1]
致敬“生命守护者”!2025年“最美医生”发布
新华社· 2025-08-19 10:36
新华社北京8月19日电 题:致敬"生命守护者"!2025年"最美医生"发布 教村民"尽量别得病",帮他们"有病小钱治",实在困难就"没钱也能治"——梁春荣立下"三个药 方"的承诺。 新华社记者李恒 用半个世纪的坚守,为患儿点亮心灵灯塔;以青春热血,在贫瘠的高原上浇灌生命绿洲;以仁心为 炬,照亮麻风病患者被遗忘的角落……在第八个中国医师节之际,中央宣传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 2025年"最美医生"名单。 王玉凤、申小惠、尼玛拉毛等10位医者,以专业与奉献诠释"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 爱无疆"的崇高精神。 他们是近1600万名中国医疗卫生工作者的缩影,更是新时代最动人的"生命守护者"。 以岁月为笔,书写医者仁心 科尔沁沙地南缘,辽宁省阜新市阿尔乡村,村医梁春荣背着药箱、骑着自行车,风里来、沙里去的 日子一走就是30多年。 有一次村民老赵的老伴突发脑卒中,半边身子动弹不得。梁春荣摸黑穿过沙坨子,踩着坑洼土路赶 到患者家中。扎针、喂药、联系转院……直到老人脱离危险,他才瘫坐在床边喘了口气。 从青丝到白发,用岁月书写医者仁心,以行动护佑人民健康。 "医学的进步,就是要让患者少受苦。"朴实的话语,道尽医者初心。 ...
医者仁心耀中原——第八个中国医师节特别报道
河南日报· 2025-08-18 23:46
医疗行业杰出贡献者 - 河南省评选2025年度十位"最美医务工作者" 涵盖心血管 儿科 重症医学 基层医疗 中医药 血液肿瘤 寄生虫防控等多个专业领域 [13] 心血管疾病诊疗突破 - 张力完成1998年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 2002年全胸腹主动脉置换 2023年12小时高难度巨创手术挽救多脏器灌注不良患者 [15] - 杨宏辉2009年完成院内首例复杂冠脉钙化旋磨手术 将手术时间从4小时缩短至2小时 累计完成旋磨术超600例 团队4年蝉联全国手术量第一 [33] 儿科疾病诊疗成就 - 卫海燕深耕儿童内分泌遗传代谢领域34年 主持科研项目6项 获省市医学科技奖7项 发表论文127篇 主导建立108家成员单位诊疗联盟 [27][28] - 王帅2008年手足口病高发期间连续10余天放弃午休 疫情期间牵头搭建线上问诊平台为山区患儿提供远程医疗服务 [21][22] 重症医学救治成果 - 徐兰娟从事ICU工作30余年 2015年成功救治重度颅脑损伤患儿 6年间撰写3000多本患者救治日记 [17] 基层医疗服务贡献 - 王下放46年村医生涯累计出诊7万次 骑坏8辆摩托车 覆盖95个自然村 2025年初连续三天往返10公里山路为患者输液每次仅赚15元 [22][23] - 牛瑞林30余年每天接诊40余名患者 将卫生院年诊疗量从1.2万提升到8万 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健康档案 [23] 中医药发展创新 - 赵文霞工作42年每周坚持5个半天门诊 年均门诊量1.5万人次 累计救治患者超56万人次 研发"消脂护肝胶囊""软肝丸"等医院制剂 [29] - 赵文霞将肝病外治技术推广至全国127家医院 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20余项 培养博士及博士后21名 [29] 血液肿瘤治疗突破 - 房佰俊创立多发性骨髓瘤诊疗路径 将患者平均生存期从2-3年延长至8-10年 提供可复制的"河南方案" [30] 寄生虫病防控 - 邓艳长期深入基层开展寄生虫病防控 曾自费采购螺类解剖寻找广州管圆线虫标本 临产前坚守岗位开展食源调查 [31] - 邓艳通过细致排查居住地 饮食史和接触史 成功诊断婴儿粪类圆线虫感染 钩蚴移行症和埃及血吸虫病例 [32] 医疗技术推广 - 杨宏辉面对全国旋磨技术使用率不足1%的困境 深入濮阳 信阳等基层医院手把手带教 在全国率先开办培训班培养数百名医师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