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保报销政策
icon
搜索文档
医保局希望每位参保人都能明明白白看病,顺顺利利报销!
搜狐财经· 2025-09-25 12:20
这是产生误会最重要的一点。医保基金的每一分钱都是所有参保人的共同财富,因此它必须确保用在最合理、最必需的地方,这就决定了它不能覆盖所有 医疗费用。 下面梳理了一份群众就医报销"必备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更顺畅地就医,减少因不了解政策而产生的误解和麻烦。 "三个目录"要清楚:医保报销严格遵循《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和《医疗服务设施标准》。这意味着: 不是所有药都能报:进口药、特效药、保健品等可能不在目录内,需要自费。 不是所有检查治疗都能报:一些先进的、非必需的诊疗项目可能需要自费。 您在医生开具的账单上看到的"自费"项目,很多是由于不在目录内,而不是医保局不给报。 很多人生病到医院就医,遇到了报销环节的问题和困惑,这时候往往会责怪医保局。医保局因为参与了相关政策的制定者和基金的管理,很容易成为群众 就医不满的"焦点",但很多时候,问题是多方因素共同造成的。 第一件事:医保不是"全能保险",它有报销范围 很多人误以为医保局直接管着每一笔报销。其实,报销是一个涉及医院、医保系统、医保局三方的流程。 医院的角色: 第二件事:主动沟通,就医前先"三问" 很多误会发生在医院环节。由于医院也受医保协议管 ...
相隔百公里,治疗差价几十万!一批患者涌到大城市看病
第一财经· 2025-05-10 05:21
新技术与高值耗材的医保报销差异 -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上海可报销80%,自费仅6000元,而江浙地区需全自费3万元 [6][7] - 人工心脏在上海无报销封顶线,浙江报销封顶2~4万元,两地差价可达几十万元 [11][12] - 心脏主动脉瓣膜在上海无报销限制,浙江有3万元封顶线,江苏不纳入报销 [13] 异地就医的虹吸效应 - 长三角医保结算一体化使上海周边患者就医更便捷,加速医保基金外流 [6][8] - 2024年全国人工心脏植入量779例,浙江仅20余例,患者集中流向上海、北京 [11][12] -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全国仅上海纳入医保,导致江浙患者年初集中赴沪手术 [7][9] 医疗资源与医保基金的区域不平衡 - 超一线城市医保基金结余更充裕,新技术纳入速度更快且报销政策更优 [14][15] - 2024年全国医疗总费用增速11.2%,医保基金收入增速仅4.36%,收支矛盾加剧 [15][16] - 浙江部分城市居民医保已出现赤字,政策制定需权衡全省经济差异 [15][16] 新技术商业化应用的挑战 -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单台采购价2000~3000万元,年维护费超150万元 [9] - 上海仅限4类手术可报销达芬奇机器人费用,其他术式需全自费 [16] - 北京对手术机器人支付标准较低,固定报销8000元且不限制手术类型 [16]
新技术引发「异地就医潮」:相隔百公里 差价几十万
第一财经· 2025-05-09 00:08
新技术和高值耗材的医保报销差异 -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仅在上海、北京纳入乙类医保支付范畴,上海报销80%,江浙地区需自费[1][6] - 人工心脏在上海无报销封顶线,浙江设有2~4万元封顶线,两地差价达几十万元[1][10][13] - 心脏瓣膜在江苏不纳入报销,浙江有3万元封顶线,上海无封顶线[14] 异地就医的虹吸效应 - 长三角医保结算一体化使跨省就医更便捷,患者可跳过备案直接刷卡结算[3] - 2024年全国人工心脏植入量779例,浙江仅20余例,大量患者流向上海、武汉[10] -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中国装机量超460台,但非京沪地区需依赖自费患者[6] 医疗资源与医保基金流动 - 患者外流导致当地医保基金外流,浙江医保基金直接支付给外地医院[15] - 上海、北京因医保基金实力强,新技术纳入速度更快且报销政策更优[14][15] - 2024年全国医疗总费用增速11.2%,医保基金收入增速仅4.36%,收支矛盾加剧[16] 新技术应用的商业影响 -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采购价2000~3000万元,年维护费超150万元[7] - 人工心脏企业将价格从90万元降至49.9万元,手术费用降至70万左右[9] - 北京对人工心脏实行甲类医保报销,治疗费用可从70万降至20~30万[13] 政策调整与行业动态 - 浙江自2025年5月1日起取消部分高值耗材支付限额,但人工心脏除外[17] - 上海限定达芬奇机器人仅4类手术可报销,北京不限手术类型但支付标准较低[16][17] - DRG支付方式改革对新技术激励有限,受制于医保基金总额框架[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