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区域创新能力
icon
搜索文档
广东区域创新能力9年全国第一, 企业创新、创新环境领先
南方都市报· 2025-09-28 08:52
从创新能力分层指标来看,广东综合实力指标以绝对优势稳居全国第1位,体现出深厚的创新资源储备 与投入基础;综合效率指标排第5位,在规模效应下仍保持高效创新产出;综合潜力指标排第27位,虽 显示部分增长指标存在提升空间,但依托庞大的创新基数,整体创新动能稳固。 近日,《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数据显示,广东省2025年 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指标以57.31分蝉联全国第1位,这是广东连续9年保持该领先位次,彰显其作为全国 创新高地的强劲实力。 《报告》是以中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主题的综合性、连续性的年度研究报告,由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 究小组、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编著,从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创新绩效 五大维度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评价,广东在多维度表现突出,创新生态优势持续巩 固。 图片来源:《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5》 区域创新能力9年稳居榜首 从综合排名来看,广东2025年区域创新能力综合值 57.31 分,位列全国第1。在五大核心维度中,广东 展现出 "双第一、两持平、一提升" 的强劲态势:企业创新与创新环境两大维度连续两年蝉联 ...
广东区域创新能力全国“九连冠” 企业创新、创新环境等指标均居榜首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28 07:56
省科技厅数据显示,广东全省研发经费投入突破5100亿元,继续领跑全国,研发投入强度达3.6%,研 发经费投入、研发人员、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等主要科技指标均保持全国首位,有力支撑粤港澳大湾区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企业创新是广东的长板,广东连续九年获得该指标的全国首位,效用值为68.11,远高于第二位的 57.15。在高新技术企业数、企业研发活动经费支出强度、新产品销售收入等基础指标中,广东均排名 第一,体现出粤企创新水平高、有活力,且创新绩效显著。 《报告》指出,近年来广东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强化企业主体地位,不断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健全创新体系功能,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报告》显示,广东的财政科技支出、发明专利授权数、教育经费支出等基础指标均位居榜首,说明广 东重视创新、鼓励创新。 今年,"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跃居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榜首,江门中微子实验正式运行取数,冷泉 生态系统研究装置、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相继启动建设……一连串科技创新大事件,成为广东 区域创新能力"霸榜"的佐证。 9月27日,《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5 ...
广东区域创新能力实现“九连冠”
深圳商报· 2025-09-28 06:43
7.7万家高新技术企业构成广东创新"主力军" 【深圳商报讯】(驻穗记者 张莹)9月27日,《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5》(下称《报告》)在 北京发布,广东再次夺得区域创新能力全国第一,成功实现"九连冠"。 《报告》是以中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主题的综合性、连续性的年度研究报告,由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 究小组、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编著,被视作全国各地创新能力的"年度大考"。 具体来看,广东在企业创新方面表现最好,广东企业创新指标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企业研究开发投 入综合指标排第2位,设计能力综合指标排第1位,技术提升能力综合指标排第1位,新产品销售收入综 合指标排第3位。 7.7万家高新技术企业构成了广东创新的"主力军"。在设计能力、技术提升能力等核心维度排名全国首 位的广东企业群体,与大科学装置形成了良性互动。散裂中子源孵化的硼中子俘获治疗装置已进入临床 研究,合成生物设施周边汇聚了众多研发企业,"科研-技术-产业"的转化路径,成为广东创新的密码。 在强化产业源头创新能力方面,广东深入实施基础研究十年"卓粤"计划,将1/3以上的省级科技创新专 项资金投向基础研究,首个国产移动操作系统原生鸿蒙发布、大 ...
2025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发布
科技日报· 2025-09-28 01:42
科技日报北京9月27日电 (记者都芃)27日,《2025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以下简称《报 告》)发布。 《报告》显示,2025年全国区域创新的格局更加稳固,梯度下降的态势更加明显,同类型地区间差 距越来越小。具体来说,东部领先省份优势明显,中部地区略有调整,东北地区有分层(如黑龙江明显 落后)、西南、西北地区仍需要追赶,排名变化依然较大。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成员高太山说,技术迭 代越来越快,对产业、企业的冲击加大,对政策、制度的创新要求越来越高。科研的范式、创新的范式 发生变化,如AI带来的颠覆性变革很多,对科研基础设施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对人才知识结构也提 出了很大挑战。在创新资源约束趋紧的情况下,培育新质生产力,地区间竞争更加激烈,人才抢夺更加 激烈,呼唤更加均衡的区域创新体系。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组长柳卸林说,2025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分析基 于2023年的统计数据,呈现以下新的特点:一是整体创新格局趋于稳定,部分追赶省份进步明显;二是 领先格局基本稳定,2025年区域创新能力得分依然呈现明显的梯队性;三是追赶地区的差异 ...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5》发布江苏保持全国第二,创新能力全面均衡
新华日报· 2025-09-27 23:01
9月27日,《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5》在北京发布。《报告》显示,江苏区域创新能力排 名保持全国第二。广东、江苏、北京处于第一方阵,综合值在50分以上,江苏与榜首广东的差距缩小; 在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创新绩效5个一级指标上,江苏是唯一的所有指标得分 均高于50分的省(市、区),创新能力全面均衡;创新绩效、科技孵化器数量等多项一级指标、基础指 标,江苏排名第一。 《报告》由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联合编写。中国区域创新能 力评价报告已连续发布25年,受到地方政府、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去年,江苏区域创新能力排名较前年 跃升一位,居全国第二。 今年,江苏创新绩效总体得分由第二位升至第一位。具体到基础指标,高新技术产业从业人员数量 上升一位,至全国第二;高技术产业新产品销售收入、高技术产品出口额、第三产业增加值均保持全国 第二。其他4个一级指标中,知识创造、知识获取、创新环境的总体得分皆保持第三,而企业创新的总 体得分则稳居第二。江苏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科技孵化器当年毕业企业数、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规上 工业企业国外技术引进金额、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数等 ...
江苏保持全国第二,创新能力全面均衡
新华日报· 2025-09-27 21:45
今年,江苏创新绩效总体得分由第二位升至第一位。具体到基础指标,高新技术产业从业人员数量上升 一位,至全国第二;高技术产业新产品销售收入、高技术产品出口额、第三产业增加值均保持全国第 二。其他4个一级指标中,知识创造、知识获取、创新环境的总体得分皆保持第三,而企业创新的总体 得分则稳居第二。具体到基础指标,江苏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科技孵化器当年毕业企业数、实际使用 外资金额、规上工业企业国外技术引进金额、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数等均居全国首位,折 射江苏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对外开放创新效果显著、企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报告》介绍江苏一系列创新亮点:设基础研究专项资金,布局建设物理、应用数学、合成生物三大省 基础科学中心,实施省科技重大专项、前沿技术研发和基础研究重点项目,在全球首次发现引力子激 发,成功研发全球首套多电极血管内消融设备,全球最大无人货运飞机总装下线;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 术转移转化中心获批建设,中国科学院工业人工智能研究机构落地江苏,苏州实验室、紫金山实验室、 太湖实验室等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设,累计获批牵头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44家;高新技术企业超5.7万 家,新增中国独角兽和潜在独角兽企业 ...
四川省区域创新能力2024“年报”发布 创新梯队格局趋稳 9个市(州)位次提升
四川日报· 2025-08-05 00:26
●《报告》根据创新能力评价将全省21个市(州)分为3个梯队 看分布 成都绵阳居前两位9市(州)位次提升 《报告》根据创新能力评价将全省21个市(州)分为3个梯队,其中排名前7位为全省上游水平,8 —14位为中游水平,15—21位为下游水平。 第一梯队:成都、绵阳、宜宾、德阳、眉山、雅安、泸州 第二梯队:攀枝花、乐山、自贡、遂宁、内江、南充、资阳 第三梯队:其余市(州) ●9个市(州)位次实现提升,其中资阳、凉山两地提升最快,均比上年上升3位 8月1日,四川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四川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4》(下称《报 告》),梳理了全省21个市(州)的综合创新能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观察全省区域创新体系的窗口,《报告》传递了哪些新信号? "在加快科技强省建设的背景下,各地创新势头正在向好。"四川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王 楠注意到一个变化,成都的综合评价值和次位地区、末位地区的差值较上年有所减少。"这说明全省各 地正推动科技创新取得更大突破,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和产业化,为高质量发展积蓄更多新动能新优 势。" 找路径 提升创新驱动效能将创新力变为生产力 具体来看,成都以8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