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债市牛熊转换
icon
搜索文档
浙商早知道-20250917
浙商证券· 2025-09-16 23:31
市场表现 - 2025年9月16日上证指数上涨0.04%,沪深300下跌0.21%,科创50上涨1.32%,中证1000上涨0.92%,创业板指上涨0.68%,恒生指数下跌0.03% [3][4] - 当日表现最佳行业为综合(+3.63%)、机械设备(+2.06%)、计算机(+2.06%)、商贸零售(+1.96%)和汽车(+1.82%),表现最差行业为农林牧渔(-1.29%)、银行(-1.15%)、有色金属(-0.99%)、国防军工(-0.5%)和食品饮料(-0.38%) [3][4] - 全A市场总成交额达23670.69亿元,南下资金净流出31.88亿港元 [3][4] 策略观点 - 首次"系统性'慢'牛"可能通过财富效应间接拉动消费,传导路径为A股牛市→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格企稳→其他城市房价企稳→房地产财富效应恢复 [5] - 保险资金和外资入市利好消费白马板块,中央汇金增持白酒ETF释放积极信号,建议关注白马龙头(如白酒)和新兴成长(景气度延续+合理估值)领域 [5] - 提出财富效应计算公式"财富效应=长期全收益夏普比*投资参与率*配置比例",2015-2024年美国股市财富效应为0.08,中国房地产财富效应为0.29 [6] 固收信用债观点 - 当前债市调整与历史债熊行情差异显著,更接近风险偏好冲击+反内卷+基金降费下的情绪性调整,非基本面驱动的牛熊转换 [7][8] - 债牛持续时间过长导致单边预期过强,但经济基本面格局和政策宽松基调下,大级别牛熊反转尚未成立 [8] - 牛转熊三大核心信号拐点包括政策底(货币政策收紧/监管加码)、基本面底(PPI/PMI/M1/社融持续超预期)、情绪底(交易结构触发抛售去杠杆) [8][9]
债市牛转熊的历史经验
招商证券· 2025-08-12 09:0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回顾历史上5次债券牛市转熊市经验为当下债市走势提供借鉴 [1] - 实体融资需求回升是债市牛熊转换主要因素,把握央行收紧货币政策时点很关键 [7] - 今年以来股债“跷跷板”效应显著,债市利率波动中枢抬升,投资策略适合防守反击,等待股市节奏变化带来交易机会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002年以来5轮债券牛市转熊市复盘 - 2003年9月 - 2004年12月,通胀上行和货币政策收紧导致债熊,央行提前收紧货币政策,上调法定准备金率触发利率上行 [2] - 2006年11月 - 2007年11月,经济偏热和货币政策收紧导致债市走熊,终端需求强劲驱动通胀上行,货币政策收紧是主线逻辑 [3] - 2009年1月 - 2009年11月,逆周期政策发力、经济恢复和货币收紧造成债熊,“四万亿”政策带动信贷放量和经济修复,利率上行,年底债市转入震荡市 [4] - 2016年10月 - 2017年11月,金融去杠杆驱动债熊,严监管和紧货币推动利率上行,2017年经济基本面韧性是实施前提,11月后债熊结束 [5][6] - 2020年5月 - 2020年11月,货币政策提前转向和经济拐点带来债熊,经济拐点确认触发利率上行,货币政策收紧,利率债供给压力增大 [6] 债券牛市转熊市要具备的特征 - 实体融资需求回升是债市牛熊转换主要因素,经济回升、物价上行是表征变量,地产周期对债市利率牵引作用大 [7] - 债券熊市均有央行收紧货币操作,但收紧时点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把握收紧时点很关键 [7] 债市利率波动中枢抬升及投资策略 - 今年股债“跷跷板”效应显著,因对未来通胀预期边际变化,PPI回升或使长端利率重定价,利率曲线变陡峭 [8] - 投资策略适合防守反击,10年国债利率1.7%以下不追涨,1.75%左右关注短期配置价值,等待股市节奏变化带来交易机会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