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信用透支
icon
搜索文档
不跟你玩了,你印的纸你自己用吧,美国前几大债主都在不停减持美债,中国一年就卖了573亿美元
搜狐财经· 2025-09-26 05:17
而且这还不只是国家的选择。身边人换理财的换理财,抛股票的抛股票,最后都盯上黄金、实物资产。我朋友去银行买金条,还得排队拿 号。大家都怕一件事:钱放着贬值,拿着票子不如拿东西。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说起美债这东西,大家的语气都变了。以前是"全球最安全的资产现在是"谁还敢多拿"。一个细节摆这儿:中国在2024 年一年里就减持了573亿美元美债,这是美国财政部自己公布的数字。你想想,连美国前几大债主都在削减仓位,这种场景要搁十年前谁信 啊。 为啥呢。说白了就是信用透支。美国债务总规模到2024年底已经飙到34万亿美元,美联储自己官网数据都能查。每年财政赤字两三万亿起 步,还要在国会搞债务上限的政治表演,时不时吵到差点关门。你要是持有它的债,就得心里打鼓:他到底还得起还不起。 以前利率低的时候,美债还有点吸引力。收益虽然不高,但胜在稳。现在美国加息到顶点,短期利率拉到5%以上,可一边是利息成本暴 涨,一边是财政缺口越拉越大,这东西的"安全"标签还能撑多久? 我查了下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2024年美国利息支出已经突破1万亿美元,光利息就占财政收入接近20%。这账摊在谁头上?债主心里最清 楚。 市场的反应也很直接。你看,2 ...
魏建军提问,行业观望,消费者承担后果
经济观察报· 2025-05-23 06:30
魏建军说这句话时语气平静,带着一点停顿。他其实已经很少主动提起那场两年前的技术争议——等待 太久了,该说的也都说过。 (原标题:魏建军提问,行业观望,消费者承担后果) "不是我在等,是行业在等。" 价格战最先伤害的是品牌价值,其次是利润空间,再往下,就是对产品本身功能、质量与寿命的打折。 一辆车从22万跌到12万,魏建军说这不是态度问题,是数学问题。 很多企业其实并不否认这些现象,他们也知道价格不可持续,也知道现金流紧张,但仍然在做。不是因 为他们不懂经济逻辑,而是因为这是唯一能让报表继续好看、融资继续发生、数据继续增长的方式。 上游在讲智能化,下游在算生存账。零部件企业在担心的不是没单,而是账期太长、利润太薄、回款没 保障。《经济观察报》称之为"账期游戏"——一边做交付,一边算风险敞口;一边响应新势力的"快速 上市节奏",一边向银行证明自己还能挺下去。 但在新浪财经CEO邓庆旭的追问下,这个话题还是被带了出来。他没有回避,也没有多讲,只留下一句 近乎被动的回应。这不是一次辩解,更像是在确认一个行业仍未等来的答案。 不是为了翻旧账,而是因为这件事背后的变量还在持续发生:用户在等、同行在等、供应链也在等,都 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