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

搜索文档
东亚世界的异和同
齐鲁晚报· 2025-09-05 11:27
东亚世界文化基础要素 - 汉字、儒学、教育制度、律令制度、佛教构成东亚世界基本文化基础要素 [4] - 东亚各国使用汉字进行交往 使之成为通行的国际语言文字 [4] - 儒学对东亚文化形成起奠基作用 影响思维与行为模式、利益与价值取向 [4] 教育制度与律令制度 - 东亚诸国学校制度接受中国南北朝和唐朝制度影响建立 教育内容分为儒学教育和专门技术教育两类 [5] - 教育目标为国家政权培养合格官员及各类实用人才 [5] - 朝鲜半岛国家政治制度受中国影响 新罗曾直接实行唐朝法律制度 [5] 技术传播与价值 - 中国古代技术思想包含与人文社会互动的理论体系及重视实用的技术发明 [7] - 百济采用南朝天文历法知识 建立历博士系统学习天文历法 [7] - 日本通过百济转手输入天文历法知识 新罗派人入唐学习《麟德历》 [7] 文化传播路径 - 日本从大陆吸收文化最重要通道经由朝鲜半岛 技术文明传播呈现中国→朝鲜→日本的梯度传递模式 [10] - 660年百济贵族逃往日本带来法律、兵法、医药和阴阳学等实用专学 后被写入日本法令构成古代学制科目 [9] 共同价值观与整合 - 东亚形成以儒家伦理道德为共同价值观的文明区域 社会价值观基于仁义礼智信 [11] - 现代东亚企业将家庭伦理扩大到管理 形成不同于西方的东方经营模式 [11] - 东亚各国吸收西方文化与规则 但价值观根基仍深扎于东方古代文明 [11] 历史经验与启示 - 东亚世界首次形成于唐代 成功原因在于文化价值观获得普遍认同而非军事强大 [12] - 亚洲在世界地位取决于自身整合程度 需基于历史文化传统吸收现代文明长处 [13] - 加强文化交流可增进相互理解 古代东亚世界形成过程对现代具有启发意义 [13]
云南省博,“滇”成了我想要的样子
经济观察报· 2025-09-01 02:05
博物馆藏品规模与结构 - 云南省博物馆藏品总量达230,746件 其中珍贵文物14,122件[5] - 馆内设六大基本陈列展区 涵盖从史前时期至近现代的云南历史[5] - 青铜时代展区为核心亮点 尤其以滇国青铜器为代表[5] 特色文物与艺术价值 - 滇国青铜器采用高度写实风格 与中原地区意象性纹饰形成鲜明对比[5] - 战争场面贮贝器盖雕铸13人1马 通过鎏金骑士、斩首细节展现激烈战斗场景[6] - 贮贝器盖立体雕塑记录滇国战争、祭祀、纳贡等活动 被称为"无文字青铜史书"[6] 重点展品分类 - 青铜器类包括三支俑铜灯、鎏金骑士贮贝器、牛虎铜案等战国至西汉器物[2][5][8] - 佛教艺术品涵盖唐宋时期银背光金阿嵯耶观音像、金阿閦佛坐像等南诏大理国文物[6][8] - 明清文物包含青花玉壶春瓶、金镶红蓝宝石冠等工艺精品[9]
古塔藏珍:说苏州两座古塔的珍贵文物
经济观察报· 2025-08-28 00:50
苏州佛教文物与古塔历史 - 苏州被誉为"宝塔之城" 历史上曾有100多座宝塔 现存完好20余座 南宋《平江图》石刻标示10余座古塔 [2] - 北寺塔高76米 为南宋绍兴二十三年重建的九层八角砖木楼阁式塔 是苏州古城标志性建筑 [3] - 云岩寺塔(虎丘塔)高43米 建于北宋建隆二年 为砖结构仿木楼阁式塔 历经多次毁坏与修复 [4] - 瑞光寺塔高53.6米 始建于北宋真宗景德元年 为七级八面砖木混合结构楼阁式佛塔 塔刹以铜铸贴金日月葫芦结顶 [4] - 双塔高度分别为33.3米和33.7米 两塔间距仅20余米 为七层八角楼阁式仿木砖塔 [5] - 上方塔高28.32米 始建于隋朝大业四年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重建 为七级八面砖砌仿楼阁式塔 [6] 云岩寺塔出土文物 - 1956年维修中发现经箱 石函 经卷 刺绣经帙 铁铸金涂舍利塔 秘色瓷莲花碗 铜佛像等珍贵文物 [7] - 秘色青瓷莲花碗为五代北宋年间秘色瓷标准器 是越窑青瓷代表作 采用浅浮雕状凸起莲花设计 [9] - 铜一佛二菩萨像采用枝形藕生仰莲座设计 佛结跏趺坐于中间莲座 两侧立相菩萨 造型流畅优美 [10] - 两尊铜十一面观音立像佩有璎珞 耳珰 颈饰 胸饰 臂钏 腕钏等装饰 一条珠链从项颈垂至足背 [12] - 发现3件铜镜 一件有墨书49字 一件有四神八卦十二生肖图案 一件镜面錾刻佛像组 [13] 瑞光寺塔出土文物 - 1978年发现真珠舍利宝幢 高122.6厘米 采用木雕 描金 玉雕 穿珠及金银细工等工艺 为国宝级文物 [14][15] - 真珠舍利宝幢内含浅清色葫芦形瓷瓶供奉舍利子 雕版印《大隋求陀罗尼咒经》及纯金宝瓶 [15] - 彩绘四天王木函用银杏木制成 外壁天王像为宋画精品 笔墨浑厚雄健 线条生动流畅 [15] - 嵌螺钿经箱盖面镶半圆形水晶并点缀五彩宝石 箱身嵌缠枝形石榴牡丹花卉 台座设16个凹形台门 [17] - 出土铜质地藏菩萨坐像 铜如来佛坐像及铜观音菩萨坐像 皆造型精美 衣纹流畅 [18][19] - 发现碧纸金书《妙法莲华经》七卷 雕版印刷《妙法莲华经》六卷等珍贵经卷 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20]
凉州古寺:高僧鸠摩罗什的烦恼丨从长安到敦煌(9)
经济观察报· 2025-08-26 01:07
鸠摩罗什寺历史沿革 - 始建于后凉时期(公元385-401年)由吕光为高僧鸠摩罗什建造 是中国唯一以人名命名的寺庙[3] - 历经多次损毁与重建 1927年武威8级地震使寺院仅存半截舍利塔 现存建筑主要为上世纪90年代后重建[3] - 现存建筑群包括大雄宝殿 华严三圣殿 观音殿等 1998年启动修复工程后形成仿明建筑风格[9] 鸠摩罗什生平与贡献 - 原为龟兹国高僧 前秦苻坚于382年遣吕光率七万大军西征迎请[1][6] - 滞留凉州17年期间精研汉语 校勘旧译佛经 提出"胡音失者正之以天竺"等翻译三原则[6] - 401年被迎入长安后12年间译出《妙法莲华经》《金刚经》等74部384卷佛典 创"意译为主"风格及"烦恼""世界"等汉语词汇[7] 海藏寺历史地位 - 始建于东晋太兴四年(321年)比武威鸠摩罗什寺更悠久 "海藏"之名源于佛教经典藏于龙宫的传说[2] - 寺内灵钧台为前凉张茂所筑(周轮八十余堵 基高九仞) 通过1908年出土碑碣确认该台为姑臧城坐标参照系[12] - 现存建筑包括康熙年间"海藏禅林"牌楼 大雄宝殿等 形成"日出寒烟"自然景观[13][16] 大云寺建筑与文物 - 前凉张天锡(346-406年)捐献宫殿改建 690年应武则天诏令更名为大云寺[18] - 钟楼存唐代2.4米高铜钟 饰有三层纹带(飞天 天王鬼族 游龙) 1927年8级地震后钟楼独存[21][23] - 现存钟楼为清代重建 含五踩重翘斗栱结构 悬挂"大棒喝""慈海鲸音"等多方匾额[21][22] 姑臧城与西凉府 - 姑臧城为匈奴休屠王地 汉以后成为武威郡治 前凉扩建形成五城"凸"字形布局及"宫北市南"都城规制[11] - 西夏时期设西凉府(地位仅次于首都中兴府) 现存府署大堂采用辽金减柱法及唐代驼峰建筑风格[16][17] - 海藏寺区域同时包含姑臧城遗址与西凉府建筑遗存 浓缩河西走廊1700年历史层积[17] 佛教文化传播 - 凉州成为丝路译经重镇 西域高僧与中原沙门共译佛典 形成"凉土译经"传统[18] - 日本僧人志满于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参与大云寺重建 1982年中日交流中重新发现该事迹[19] - 大云寺铜钟铭文"海潮音"喻佛法传播 与文庙匾额形成儒佛思想交融[22][24]
一家三口到四川成都纯玩四天花费多少钱?怎么玩攻略+注意事项
搜狐财经· 2025-08-23 02:37
四川旅游资源概况 - 四川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旅游目的地 拥有九寨沟 贡嘎雪山 若尔盖草原等顶级自然景观 [1] - 人文历史资源丰富 包括三星堆遗址青铜面具 青铜神树等文物及武侯祠三国文化遗迹 [1] - 美食文化极具吸引力 火锅 串串 川菜等麻辣鲜香特色突出 [1] 旅游服务与成本结构 - 当地导游服务可提供行程规划 文化讲解及小众景点导览 人均费用1000-1500元[3] - 典型四日行程覆盖成都市区 九寨沟 峨眉山 都江堰等多类型景点组合 [5][6][7][8][9] 具体行程安排 - 首日成都深度游包含锦里古街传统手工艺体验 武侯祠三国文化游览及春熙路商业区活动 [5][6] - 次日九寨沟行程以自然景观为主 包括五彩池 诺日朗瀑布等核心景点 [7] - 第三日峨眉山朝圣行程包含寺庙斋饭体验及金顶云海佛光自然奇观 [8] - 末日都江堰水利工程参观突出古代科技文明 配合当地河鲜美食体验 [9] 旅游配套服务 - 提供专业导游联系电话13022366621用于行程咨询与定制服务 [3][9] - 建议提前查询景点开放时间及门票信息 山区需备厚外套应对天气变化 [11][12] - 强调饮食选择正规餐馆 适量食用辛辣食品保障健康需求 [12] 特色美食体系 - 火锅以红亮锅底 毛肚 鸭肠 嫩牛肉等新鲜食材为特色 配香油蒜泥调料 [13] - 串串香提供荤素自选模式 配麻辣鲜香调料 [13] - 经典川菜包括麻婆豆腐 回锅肉 鱼香肉丝等麻辣鲜香风味 [13] - 小吃系列涵盖钟水饺 龙抄手 担担面等地方特色品种 [13]
一家4口去四川成都纯玩5天4夜花费多少钱?分享省钱小技巧!
搜狐财经· 2025-07-27 04:23
自然景观 - 四川拥有"人间仙境"九寨沟,海子清澈见底,在阳光下呈现五彩光芒 [1] - "蜀山皇后"四姑娘山由四座山峰组成,山顶积雪终年不化,景色圣洁神秘 [1] - 金口大峡谷两岸悬崖峭壁,谷中江水奔腾不息,气势磅礴 [1] 人文历史 - 三星堆遗址出土青铜大立人像、青铜纵目面具等文物,展现古蜀文明的神秘与精湛工艺 [3] - 武侯祠、剑门关等古迹见证三国文化在四川的深厚根基 [3] - 四川是美食天堂,拥有火锅、串串香等特色美食 [3][14] 旅游行程 - 5天4晚深度游人均价格1000-1500元,性价比高 [3] - 第一天游览武侯祠、锦里古街、宽窄巷子,体验成都悠闲生活 [5] - 第二天参观都江堰水利工程和青城山,感受古人智慧与道教文化 [6] - 第三天前往峨眉山,参观报国寺、金顶,观赏云海和佛光 [7] - 第四天游览乐山大佛,近距离感受其雄伟庄严 [8] - 第五天自由购物,购买张飞牛肉等四川特产 [9] 旅游服务 - 当地金牌导游琳琳提供专业服务,电话130 2236 6621 [3][9] 特色美食 - 四川火锅以麻辣鲜香著称,推荐鸳鸯锅搭配毛肚、鸭肠等食材 [14] - 串串香价格实惠,可品尝多种食材 [14] - 宜宾燃面面条筋道,配料丰富,麻辣开胃 [14] - 冰粉是特色甜品,口感爽滑香甜 [14] 旅游注意事项 - 山区早晚温差大,需携带厚外套 [11] - 景点分散,需提前规划交通路线 [12] - 饮食以麻辣为主,不习惯需提前说明 [12] - 景区需遵守规定,避免挑衅野生动物 [13]
幽燕深山藏古寺
北京晚报· 2025-07-06 07:01
宗教寺院的历史发展 - 北京最早的寺庙嘉福寺(潭柘寺)建于西晋,因寺后深潭和周围柘树得名,有"京西第一名刹"之称 [2] - 潭柘寺历经多次改名:唐武则天年间扩建为龙泉寺,辽代改为大万寿寺,明代恢复嘉福寺名称 [2] - 北京城代表性建筑如太和殿据传仿照潭柘寺大雄宝殿设计,因明代设计师姚广孝曾在此隐居修行 [3] 佛教在北京地区的兴盛 - 唐代佛教成为北京地区发展最快的宗教,幽州(今北京)在"安史之乱"期间兴建大量寺庙 [3] - 辽代燕京佛教冠绝北方,有36座大寺院及不计其数的中小寺院,因统治者提倡佛教以缓和民族矛盾 [3] - 辽代皇室直接支持佛教发展,包括兴建寺院、举办佛事,甚至有皇帝亲自讲经 [3] 佛教文化遗存 - 房山云居寺及石经山是北京隋唐佛教文化重要遗存,因刻经和藏经闻名 [4] - 云居寺创建于隋大业年间(605-618年),因僧人在此发现适合刻经的石材而发展 [4] - 历代僧人持续在石经山刻经并将经版藏于山洞,形成独特的佛教文化遗产 [4][5]
西千佛洞和莫高窟:千佛万相俱入禅观丨从长安到敦煌(6)
经济观察报· 2025-06-28 23:59
敦煌文化历史与艺术价值 - 敦煌藏经洞发现于1900年5月26日,洞内藏有大量古代经卷、文书、绢幡佛画和宗教法器,复室高240厘米、宽270厘米,编号为第17窟 [1] - 藏经洞文物在20世纪初被多国探险家掠夺,包括斯坦因骗走9000多卷写本和500多幅佛画,伯希和购得6000余卷文书和100多幅古画 [3] - 敦煌研究院对莫高窟和西千佛洞实施系统性保护,现存壁画4.5万平方米(约6个标准足球场面积),采用环境监测技术控制洞窟湿度与二氧化碳浓度 [30][36] 石窟建筑与艺术特色 - 西千佛洞现存22个洞窟,最早为北魏时期开凿,第4窟保留隋代与回鹘时期混合艺术风格,藻井以红色打底绘绿色团窠宝花 [18][23] - 莫高窟第427窟保留宋代窟檐建筑,梁架题记载明由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于乾德八年(970年)创建,采用唐代八棱柱与三抄斗拱结构 [34][35] - 第61窟《五台山图》壁画长13.45米,标注67座寺庙及太原至正定山川道路,为五代时期佛教地理图像杰作 [36] 佛教艺术与历史叙事 - 第257窟《九色鹿本生》采用北魏长卷式连环画,首创"两头起笔、中端收束"叙事结构,左侧描绘九色鹿救人,右侧表现王后索鹿皮 [47] - 第148窟涅槃经变包含14.5米卧佛及《八王分舍利》《荼毗》场景,记载由陇西李氏家族于776年出资修建 [40][42][43] - 第251窟天宫伎乐壁画因铅丹氧化导致肤色变黑,原为表现立体晕染效果,现呈现蓝白色天宫城墙与棕黑色乐舞天人 [44][45] 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 - 现代莫高窟实行预约制分批次参观,A类票限8个洞窟,配备讲解员与电子导览设备,严禁窟内拍照以保护壁画 [30][31] - 韩国游客违规使用闪光灯拍摄103窟唐代壁画事件反映管理挑战,讲解员通过翻译沟通制止不文明行为 [39] - 敦煌艺术融合汉、回鹘、吐蕃等多民族文化,如第4窟回鹘可汗供养像及第61窟回鹘公主形象 [22][23]
两千年的报恩圣地:南京大报恩寺|访古
经济观察报· 2025-06-21 00:45
大报恩寺历史沿革 - 大报恩寺前身为东吴赤乌十年(248年)建造的建初寺,是江南地区第一座寺院,供奉印度僧人康僧会带来的五色舍利子[2] - 东吴灭亡后寺庙被毁,晋太康年间(280-289年)重建并更名为长干寺,南朝梁武帝时期(537年)在地宫发现并重新供奉7粒舍利等佛教圣物[3] - 北宋端拱元年(988年)供奉玄奘顶骨舍利,真宗时期(1017年)更名为天禧寺并修建高达200尺的"圣感舍利塔"[4] - 明朝永乐六年(1408年)明成祖朱棣为报父母恩重建寺庙,耗时20年建成九层78米高的琉璃宝塔,成为南京地标性建筑[5] 大报恩寺建筑遗址 - 遗址坐东向西分为南北两部分,主体建筑按中轴线布局包括山门、香水河桥、天王殿、大雄宝殿、琉璃塔等[7] - 香水河遗址保存完整,主河道长170米,宽3米,深2.3米,两岸用青条石铺砌[8] - 大雄宝殿遗址南北长53.03米,东西宽36.3米,建筑规模仅次于故宫太和殿[8] - 琉璃塔地宫为竖穴式结构,深6.74米,是中国现存最深、最大的竖穴式地宫[8] 重要出土文物 - 七宝阿育王塔高120厘米,镶嵌数百颗水晶玛瑙等宝石,是中国最大最精美的阿育王塔[10] - 地宫出土金棺银椁,金棺表面錾刻缠枝莲纹和神像,银椁采用捶揲錾刻工艺[13] - 2010年发现佛顶骨舍利,震惊佛教界,遗址被评为"2010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16] - 出土大量南朝至明清时期的佛教造像、陶瓷器、金银器和碑刻等文物[14] 现代保护与展示 - 2007年开始考古发掘,发现千年地宫后转为遗址保护工程[6] - 遗址公园新建钢结构玻璃材质的报恩塔,可登顶俯瞰南京风光[16] - 南京博物院藏有1958年出土的琉璃塔拱门备件,复原后展示"六拏具"佛教装饰[15] - 遗址被国家文物局评为"规格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国古代寺庙遗址"[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