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五凉文化
icon
搜索文档
凉州古寺:高僧鸠摩罗什的烦恼丨从长安到敦煌(9)
经济观察报· 2025-08-26 01:07
鸠摩罗什寺历史沿革 - 始建于后凉时期(公元385-401年)由吕光为高僧鸠摩罗什建造 是中国唯一以人名命名的寺庙[3] - 历经多次损毁与重建 1927年武威8级地震使寺院仅存半截舍利塔 现存建筑主要为上世纪90年代后重建[3] - 现存建筑群包括大雄宝殿 华严三圣殿 观音殿等 1998年启动修复工程后形成仿明建筑风格[9] 鸠摩罗什生平与贡献 - 原为龟兹国高僧 前秦苻坚于382年遣吕光率七万大军西征迎请[1][6] - 滞留凉州17年期间精研汉语 校勘旧译佛经 提出"胡音失者正之以天竺"等翻译三原则[6] - 401年被迎入长安后12年间译出《妙法莲华经》《金刚经》等74部384卷佛典 创"意译为主"风格及"烦恼""世界"等汉语词汇[7] 海藏寺历史地位 - 始建于东晋太兴四年(321年)比武威鸠摩罗什寺更悠久 "海藏"之名源于佛教经典藏于龙宫的传说[2] - 寺内灵钧台为前凉张茂所筑(周轮八十余堵 基高九仞) 通过1908年出土碑碣确认该台为姑臧城坐标参照系[12] - 现存建筑包括康熙年间"海藏禅林"牌楼 大雄宝殿等 形成"日出寒烟"自然景观[13][16] 大云寺建筑与文物 - 前凉张天锡(346-406年)捐献宫殿改建 690年应武则天诏令更名为大云寺[18] - 钟楼存唐代2.4米高铜钟 饰有三层纹带(飞天 天王鬼族 游龙) 1927年8级地震后钟楼独存[21][23] - 现存钟楼为清代重建 含五踩重翘斗栱结构 悬挂"大棒喝""慈海鲸音"等多方匾额[21][22] 姑臧城与西凉府 - 姑臧城为匈奴休屠王地 汉以后成为武威郡治 前凉扩建形成五城"凸"字形布局及"宫北市南"都城规制[11] - 西夏时期设西凉府(地位仅次于首都中兴府) 现存府署大堂采用辽金减柱法及唐代驼峰建筑风格[16][17] - 海藏寺区域同时包含姑臧城遗址与西凉府建筑遗存 浓缩河西走廊1700年历史层积[17] 佛教文化传播 - 凉州成为丝路译经重镇 西域高僧与中原沙门共译佛典 形成"凉土译经"传统[18] - 日本僧人志满于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参与大云寺重建 1982年中日交流中重新发现该事迹[19] - 大云寺铜钟铭文"海潮音"喻佛法传播 与文庙匾额形成儒佛思想交融[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