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脂率

搜索文档
你的体重健康吗?答案可能不只在秤上
人民网· 2025-09-25 07:26
人民网北京9月25日电 (记者乔业琼)据安徽疾控微信公众号消息,体重只是衡量健康的一个参 考,从来不是唯一的答案。真正的健康体重,不仅仅是秤上的数字,更关乎体脂、肌肉、代谢状态,以 及自己内心的舒适与活力。 体重数字:健康"冰山一角" 可以用一个简单实用的指标"腰围"进行自测。根据我国标准: 正常范围:男性<85cm,女性<80cm 很多人提到健康,第一反应就是站上体重秤称重。但其实,体重仅是评估健康的一个维度,远远不 是全部。 向大家介绍一项常用的健康初步评估工具:体质指数(BMI)。它的计算很简单:体重(kg)÷ 身 高(m)²。 我国成年人体质指数标准为: 正常:18.5≤BMI<24 超重:24≤BMI<28 肥胖:BMI≥28 需注意,BMI无法区分脂肪和肌肉。肌肉多者可能BMI高却健康,而某些BMI正常者可能因脂肪超 标(尤其是内脏脂肪)过多隐藏健康风险。 小心"隐形杀手":内脏脂肪 人体脂肪的分布并不均匀,腹腔内脏脂肪过多容易导致中心性肥胖(腹型肥胖)。内脏脂肪隐藏在 腹部深处,包裹着内脏器官。国家卫生健康委最新印发的《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版)》指出,内脏脂 肪过多与代谢紊乱、心脑血管疾病风 ...
甘肃疾控:从体重指数、体脂率和腰围三个方面认识体重
人民网· 2025-09-04 03:30
健康体重评估标准 - 体重健康评估需综合体重指数 体脂率和腰围三个指标 不能仅依赖单一指标 [1] - 体重指数通过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计算 成人正常范围为18.5到23.9 低于18.5为体重过轻 高于23.9为超重或肥胖 [1] - 体重指数不适用于运动员 孕妇或老年人等特定人群 且无法区分脂肪量和瘦体重 [1] 体脂率标准与影响 - 体脂率为人体脂肪重量占总体重比例 男性正常范围为15%到18% 女性为25%到28% [2] - 体脂率超过正常值20%可视为肥胖 存在体重指数正常但体脂率超标的"隐形肥胖"现象 [2] - 相同体重指数下体脂率越高外形越臃肿 [2] 腰围标准与健康风险 - 腰围是判断腹部脂肪积聚的核心指标 男性正常值小于85厘米 女性小于80厘米 [2] - 男性腰围≥90厘米 女性≥85厘米可诊断为成人中心型肥胖(腹型肥胖) [2] - 腹型肥胖表现为脂肪主要沉积在腹腔内 易导致高血压 高血糖 高脂血症等代谢异常相关性疾病 [2]
最新研究:学龄前儿童肥胖风险存在居住地差异,女童高于男童
第一财经· 2025-05-11 03:42
学龄前儿童体脂率现状 - 我国学龄前儿童体脂率最高的地区为黑龙江省(23 3%)、辽宁省(23 0%)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2 5%) [1][5] - 体脂率最低的地区为海南省(18 4%)、广东省(18 4%)和广西壮族自治区(17 9%) [1][5] - 全国学龄前儿童平均体脂率为20 7%,其中女孩(22 1±5 0%)显著高于男孩(19 2±5 4%) [3] 体脂率研究意义 - 体脂率较BMI更准确反映脂肪含量,是识别"隐形肥胖"的主要指标 [3] - 体脂率升高与骨密度降低、下肢损伤和全身性炎症等健康风险相关 [3] - 研究基于2020年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数据,覆盖全国31个省份3-6岁幼儿 [3] 地域分布特征 - 呈现"北高南低、中部过渡"地理格局,东北华北高体脂率聚集,西南华南低体脂率聚集 [4] - 城市儿童体脂率(20 9%)高于农村(20 4%),反映社会经济和饮食模式差异 [4] - 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线"和"博乐-台北线"两侧体脂率呈对称分布 [4] 影响因素分析 - 北方寒冷气候可能促使脂肪积累用于体温调节 [5] - 居住环境特征(绿地可用性、颗粒物污染、学校周边环境)是关键决定因素 [5] - 父母超重与儿童体脂率高度关联,反映遗传倾向和家庭行为影响 [5] 公共卫生挑战 - 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率已突破10%大关(10 4%) [1] - 若不干预,2030年儿童超重肥胖率预计达31 8% [1] - 学龄前是体重管理关键期,早期脂肪积累易导致青少年期肥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