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商品化

搜索文档
深圳房地产45年:从市场化探路者到住有宜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6 12:54
深圳房地产市场化改革历程 - 1979年深圳设立经济特区后面临住房短缺问题 房管局副局长骆锦星通过"补偿贸易"模式与港商合作开发住房 深圳出地 港商出钱 利润分成[1] - 1980年成立中国第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深房公司 开发首个商品房小区东湖丽苑 均价2730港元/平方米(约1000元/人民币) 首期108套房源售罄[2][4] - 1987年深圳首次土地拍卖以525万元成交 同年出台土地管理体制改革方案 1988年宪法修正案允许土地使用权依法转让[5] 住房制度改革与市场发展 - 1998年全国城镇停止住房实物分配 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 标志着福利分房制度终结和住房市场化全面启动[7] - 深圳楼市经历多次周期波动:1992年房价首破1万元/平方米 2008年受次贷危机影响房价下降 2015年新房成交6.6万套 二手房成交12万套创历史新高[9][10] - 深圳通过信贷 税收 限购等政策维持市场稳定 土地出让收入与房地产税收为城市建设提供资金支持[11] 产业转型与存量发展 - 深圳实现产业升级 高技术制造业和第三产业占比高 2013年政府性基金收入仅占全口径财政收入19% 对土地财政依赖度低[13] - 居住用地仅占全市总建设用地22.6% 低于国家25%-40%标准 2005年起推进旧城改造 2024年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838.7万平方米 同比增长7%[13][14] - 2019年深圳建设"住有宜居"先行示范区 构建保障性租赁住房 安居型商品房等多层次住房供应结构[15] 创新模式与制度突破 - 东湖丽苑项目采用香港预售制度(卖楼花) 深房公司获得85%分成比例 盈利500多万元[4][5] - 蛇口工业区1980年率先提出住宅商品化目标 1984年荔园小区以租售结合方式向职工出售[5] - 1994年《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正式引入预售制度[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