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质量提升

搜索文档
幸福感满满!枣庄市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得分连续2年正增长
齐鲁晚报网· 2025-09-19 13:57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翔 9月19日下午,枣庄市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促进质量强市建设新闻发布会在市会展中心召开。据介绍,近 年来,全市上下严格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山东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等文件精神,加快实施质 量强市、品牌强市战略,全市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得分连续2年正增长,有力提升了全市广大人民群众 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质量强市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发布会上,枣庄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震作新闻发布。李震介绍,枣庄市发挥质量强市 及品牌战略工作机制统筹协调作用,按照"培育一批、提升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建立以1条国家级 石榴产业链项目为引领,锂电池、机床2条省级产业链项目为关键,新材料、高端装备等10条市级产业 链项目为支撑的"1210"质量强链梯次培育工作模式。成功举办"枣庄市石榴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 工作推进会暨2025中国品牌日(枣庄)活动""枣庄市锂电池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项目推进会", 绘制13条产业链2.0版质量图谱,运用质量问题、攻关项目、政策工具"三张清单",对产业链64项共性 技术短板进行重点突破,以清单化推进各项任务落地,为全市"6+3"现代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 ...
首批21个跨区域质量强链联动项目发布
证券日报· 2025-08-24 15:45
跨区域质量强链联动项目发布 - 市场监管总局在武汉发布首批21个跨区域质量强链联动项目 旨在创新区域质量合作互助机制并提升产业链韧性与安全水平[1] - 项目覆盖机器人 脑机接口 低空经济 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以及纺织服装 工程机械 煤化工等传统产业[1] 产业链现状分析 - 传统产业基础雄厚但转型压力较大且产业附加值偏低[1] - 新兴产业增长迅猛且集群效应显著但部分关键核心技术有待突破[1] - 未来产业技术融合趋势明显且受政策资本青睐但商业闭环尚未打通[1] 项目实施目标与路径 - 通过协同共进突破产业链质量关键技术瓶颈 推动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并拓展应用场景[2] - 传统产业通过引入新技术新模式提升产品服务质量和附加值 实现新旧动能转换[2] - 纺织服装产业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生产制造智能化升级 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2] 政策部署与执行进展 - 市场监管总局6月印发《关于推进实施跨区域质量强链联动项目的通知》部署相关工作[2] - 多地建立关键共性质量问题攻关清单 细化重点举措 任务分工和进度安排[2] 项目落实机制建议 - 各地各部门应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 加强统筹协调并整合质量技术创新资源[3] - 推动不同地方之间质量政策联动 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和成果共用[3] - 企业需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交流合作 实现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并打造标志性攻关成果[3]
制度为基 创新为要 协同为魂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8-19 06:33
湖北省质量强链战略实施成效 - 5年累计实施155个省级质量提升项目 省级投入近3000万元 撬动地方配套超3500万元 服务企业6.52万家 解决质量问题3.96万个 助力企业降本增收超400亿元 [1] - 2023年光电子信息产业链营收突破8470亿元 核心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超25% [2] - 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从2020年92.65%提升至2024年94.33% 质量竞争力指数从84.41升至88.4 [9] 制度体系建设 - 构建"链长+链主+链创"机制 省领导任链长统筹协调 龙头企业引领质量协同 创新平台提供技术支撑 [2] - 2024年通过《湖北省质量促进条例》 成为全国第3个以立法规范产业链质量提升的省份 [3] - 编制质量提升项目工作指引和效益测算指引 发布两项省级地方标准 实现全流程标准化管理 [3] 资金与技术支持 - "十四五"期间省级财政投入近3000万元 武汉市为光电子产业配套500万元 襄阳市投入300万元支持智能轨道交通 宜昌市安排200万元扶持生物医药 [4] - 建成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240个 服务窗口446个 服务企业3.7万家次 节约费用3.26亿元 [4] - "互联网+质量基础设施"平台入驻机构270家 注册用户8159个 完成订单2.34万笔 [4] 产业协同发展案例 - 光电子产业主导制定《5G光传输系统用多芯光纤阵列》国际标准 打破日本垄断 相关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提升至35% [7] - 车规级芯片国产化率提升至28% 武汉新能源汽车产量2024年同比增长35% [8] - 襄阳智能轨道交通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8% 出口20余个国家和地区 [8] 创新要素保障 - 推出"鄂质贷"融资增信制度 累计放款234.7亿元 惠及4378家企业 中小微企业占比94.36% [5] - 全国首开质量管理专业自学考试 首批921名考生通过率超80% [5] - 光电子产业聚集院士24名 企业1.7万余家 高新技术企业5200家 建成国家级质检中心4家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