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云端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港仔机器人:黄晓庆任首席科学家
新浪财经· 2025-09-23 04:24
公司人事任命 - 黄晓庆被任命为集团首席科学家 自2025年9月23日起生效[1] - 黄晓庆将负责研发战略规划 领导科研团队并确保与集团目标一致[1] - 黄晓庆于2025年4月加入公司 现任香港仔机器人有限公司董事及集团研发中心院长[1] 行业技术背景 - 黄晓庆2015年创立达闼机器人 专注于云端智能机器人技术[1] - 黄晓庆在行业内被誉为云端机器人之父[1]
朱啸虎看空机器人时,一家行业明星公司刚被送入ICU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4-02 13:15
公司现状 - 达闼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目前面临资金短缺问题,表现为广州分公司卖楼、上海总部转租、降薪裁员、拖欠货款、被执行金额持续走高[3] - 公司创始人黄晓庆回应称仍在正常运营,已通过人员缩减(从800多人精简到150人左右)、战略调整和积极融资应对挑战[3][16] - 2024年1月起出现薪资发放困难,3-4月工资停发,5月全员每人发放1万元,公积金和社保停缴[15] - 累计被执行案件金额达8683.76万元(北京公司5148.63万元,股份公司3535.13万元),2025年案件占比最高[16] 融资与估值 - 公司累计获得超54亿元融资,投资方包括软银、华登国际、富士康、经纬创投等知名机构[9] - 2023年7月完成超10亿元C轮融资,估值达30.77亿美元(约223亿元),位居国内机器人独角兽榜首[5][10] - 股东结构复杂,穿透后67个股东中57个为企业股东,可能影响后续融资意愿[10][12] 上市尝试 - 2019年拟赴美IPO募资5亿美元,招股书显示2017-2019H1累计亏损3.03亿美元(1.48亿美元营收),计划搁浅[13] - 2023年改道赴港IPO同样计划募资5亿美元,因技术商业化进度不达标和南京产业基金暂缓审批未能实现[13] 业务与技术 - 专注于云端机器人技术,提出"云脑+安全网+机器人"架构,产品应用于医疗、农业、教育等九大领域[9] - 推出全球首款58关节人形机器人Ginger2.0获数千万元订单,68关节双足人形机器人预计2025年底试商用[18] - "海睿云端大脑"完成DeepSeek深度融合,实现全场景智能化升级[18] 行业对比 - 2024年国内人形机器人赛道融资达102起(去年同期75起),其中人形机器人相关超20起(去年同期不足10起)[7] - 行业存在倒闭案例(蚕丛机器人、领贝机器人等),预测2025-2026年可能出现倒闭潮[19] 自救措施 - 与天津津南、松霖科技、国华集团签订合作协议,涉及产业投资、研发和合资公司设立[18] - 计划通过合资公司融资、地方产业共建落地融资等多元渠道解决资金问题[13][18]
突遭重创,人去楼空!实探独角兽北上办公室,董事长发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01 09:58
公司现状与调整 - 达闼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达闼)是智能机器人领域的独角兽头部企业,由国家首批特聘专家黄晓庆于2015年创立,全球总部位于上海,并在北京、成都等地设立分支机构 [1] - 2023年公司获得超10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但2024年开年遇到很大困难,进行了人员缩减和战略调整,聚焦人形机器人和云端大脑等业务 [1][18] - 公司员工规模从最多时的800多人缩减至150多名正式员工和200多名顾问,主要分布在北京、成都等地 [18] - 上海主要办公楼已人去楼空,欠物业费、管理费、水电费,北京总部办公面积大幅缩水 [4][5][9][11] 欠薪与资金问题 - 2024年1月起公司出现资金困难,陆续有欠薪和裁员,部分员工合同到期不续签或只拿到N的补偿 [17] - 2024年2月月薪1万以上员工只发50%工资,3月开始工资停发,部分分公司裁减一半以上员工 [17] - 公司承认欠薪问题,承诺在一定时间内逐步解决离职补偿问题,并优先解决家庭困难员工问题 [19][22] - 资金困难源于融资未及时到位、银行抽贷、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导致美元基金无法投资等因素 [18][21] 业务调整与融资进展 - 公司战略调整为聚焦人形机器人与云端大脑业务,正在建设天津基地"具身机器人云脑操作系统平台" [18][23] - 2024年实现6亿元收入,2025年2月底待签约和准备签约订单金额达2-3亿元 [30] - 2025年1月与天津津南国投集团签署投资合作意向协议,2月与国华(00370.HK)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在香港成立合资公司 [23] - 3月与松霖科技(603992.SH)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研发配置"灵巧手"的洗护康养功能人形机器人 [24] 行业前景与公司定位 - 公司认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处于类似2007-2008年智能手机产业的黎明时期,是进场而非退场时机 [30] - 提出"公版机"战略,定义国内第一个68关节双足人形公版机,计划通过产业链联合生产 [30] - 公司定位为中国科技创新民营企业的缩影和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先行者,承认发展道路存在坎坷但对未来充满信心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