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事效
icon
搜索文档
为什么越用软件“管理”员工,效率反而越低?
虎嗅· 2025-08-30 11:43
核心观点 - 企业采购办公软件需明确区分"事效"与"人效"目标 否则易陷入工具应用失效困境 [1][4][23] - 当前办公软件市场存在功能同质化与价值定位模糊问题 导致产品偏离企业实际需求 [4][6][9] - AI在办公软件中的核心价值应定位为人类能力延伸与协作 而非简单替代人力 [17][19][20] 概念定义差异 - 事效(Process Efficiency)侧重流程管控与标准化 体现为降本、可控、合规目标 典型工具包括OA、ERP、财务软件 [2] - 人效(Human Efficacy)侧重赋能与创新 体现为决策质量提升与创造力激发 典型工具包括协同文档、知识库、AI助手 [3] 市场现状问题 - 主流厂商追求"平台化"生态 导致产品功能臃肿且核心价值模糊 [6][7][8] - 行业同质化现象严重 产品多聚焦"文档+会议+审批"矩阵 缺乏差异化创新 [9] - 商业逻辑偏向管控功能开发 数据看板、工时统计等量化工具过度强化 抑制创新赋能工具发展 [9] 企业认知偏差 - 管理者惯用事效指标衡量人效工具价值 导致采购错配与应用失效 [10] - 生产型企业与互联网公司需求本质不同 但跟风采购全能平台现象普遍 [10] - 人效提升价值难以通过传统KPI量化 企业存在衡量能力缺失问题 [10] 工具应用异化 - 精细化管理工具导致员工行为扭曲 优先完成可量化任务 战略性工作被忽视 [12][14] - 监控功能过度强化引发信任危机 员工疲于填表汇报 创新意愿受压制 [12][16] - 数字化管理实质是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延续 在创造性工作中存在根本性失效 [15] AI价值定位 - AI应作为人类能力延伸器 弥补精力与记忆力短板 实现专家能力平民化 [19] - AI应作为决策协作者 推演行动路径与后果 人类保留最终决策权 [19] - AI应作为创造催化剂 通过生成可能性打破思维定式 而非直接替代创造者 [20] 企业真实需求 - 企业关注投资回报率与业务风险 而非厂商功能噱头 [21][22] - 事效工具需真实简化流程 人效工具需真实激发创新 数据安全互通为关键考量 [22] - 解决方案需回归核心价值打磨 而非追求全能平台 [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