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主动信贷创造论
icon
搜索文档
策略定期报告:港股科技会跟上
国投证券· 2025-08-17 10:05
核心观点 - 当前市场处于流动性驱动的牛市阶段,创业板指和科技科创类资产表现突出,涨幅分别达到8.58%和9.75% [1][2] - 港股科技板块存在补涨机会,恒生科技指数涨幅仅为4.53%,与创业板指18pct的收益率差值接近历史轮动阈值 [2][32] - 市场风格正在从"杠铃策略"向"中间资产"切换,大盘成长类资产迎来估值修复机会 [47][48] - 中长期看好"三头牛"行情演进:短期流动性牛→中短期基本面牛→中长期新旧动能转化牛 [3][113] 市场表现分析 - 全球主要股指普涨:纳指涨0.81%,标普500涨0.94%,恒生指数涨1.65% [11][13] - A股成长风格占优:创业板指涨8.58%领涨宽基指数,科创50涨9.75% [16][31] - 交易活跃度提升:全A日均成交额达21018亿元,环比上升 [1][16] - 南向资金加速流入:8月单日净流入329亿元,年内累计流入8745亿元 [20][23] 行业配置建议 - 首选低估值科技成长:创业板指(PE 33.89倍,28.78%分位数)+产业逻辑明确的科技科创(创新药/AI/半导体) [50][53] - 次选出海+全球定价资源品:等待中美欧经济共振信号 [3][112] - 关注港股科技补涨:恒生科技估值分位数低于创业板指,机构持仓占比升至19.98% [32][42] - 谨慎看待传统消费:作为后周期品种排序靠后 [5] 流动性驱动逻辑 - 主动信贷扩张推动社融增速回升至9%,政府债券同比多增5559亿元 [97][135] - 股债再平衡进行中:混合型基金股债市值差缩至5000亿元历史低位 [64][66] - 融资余额创新高:达2.04万亿元,散户风险偏好指数回升至61.9% [72][73] - 私募资金活跃:6月新发股票型产品1131只,创2022年以来新高 [76] 中长期趋势 - 新旧动能转换类比日本2012年经验,当前处于"新胜于旧"阶段 [94][96] - 新经济叙事聚焦:AI/创新药/军工/新消费/出海五大方向 [4][113] - 制造业替代地产成为经济支柱的关键窗口期正在形成 [87][93] - 若实现动能转换,将出现类似日本"旧的绝唱"阶段顺周期领涨行情 [113]
莫愁前路
国投证券· 2025-08-03 11:31
市场表现与风格分析 - 本周上证指数跌0.94%,沪深300跌1.75%,中证500跌1.37%,创业板指跌0.74%,恒生指数跌3.47%,价值风格弱于成长风格 [1] - 全A日均交易额18096亿,环比下降,机构重仓板块和反杠铃策略跑赢市场 [1] - 以银行-微盘为代表的杠铃策略超额有效性下滑,低估值大盘成长为代表的"中间资产"出现绝对收益和超额收益回摆 [1] - 创业板指+科技科创在三季度的占优表现大概率可持续 [1] 资金流动与市场结构 - 公募主动型基金回暖,固收+资金持续入场形成赚钱效应 [2] - 两融余额达1.97万亿突破3月高点,7月融资盘净流入超1200亿元 [2] - 保险资金在低利率环境下再度入场支撑指数 [2] - 银行指数自高点回撤7%,港股银行跌幅为A股一半,银行板块处于"跌而不倒"状态 [2] - 银行板块波动率降至历史较低水平,筹码结构明显出清 [2] 行业与板块分析 - 科技成长板块保持强势,创新药和光模块受海外需求提振 [2] - 银行板块估值接近2020年中茅指数水平,未形成极致泡沫化 [2] - 创业板指估值处于历史30%分位以下,业绩增长在宽基指数中占优 [2] - AI、港股互联网、创新药、半导体、新能源等新动能迎来周期性拐点 [3] 宏观经济与政策 - 7月政治局会议对"反内卷"进行纠偏,大宗商品和反内卷品种定价回归理性 [2] - 中长期资金持续流入稳定市场,流动性宽松推动股市上涨 [2] - 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杠铃策略"受到阶段性挑战 [53] - 供给侧政策推动产能出清、竞争格局改善和通胀回暖 [3] 国际环境与商品市场 - 美国7月非农新增就业7.3万人创9个月新低,前值大幅下修 [10] - 美国7月ISM制造业PMI降至48,连续五个月低于荣枯线 [10] - 本周WTI原油均价67.33美元/桶,布油69.52美元/桶,受地缘政治和需求预期推动 [104] - LME铜价震荡走低至9630.50美元/吨,受美国铜库存飙升和关税政策影响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