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信网络诈骗
icon
搜索文档
缅北白家21人被公诉:致6名中国人死亡、涉案超百亿
券商中国· 2025-07-11 03:56
缅北果敢白家犯罪集团案件 案件核心事实 - 白家犯罪集团首要分子白所成、白应苍等21人因涉嫌诈骗罪、开设赌场罪、敲诈勒索罪、故意杀人罪等多项罪名被提起公诉 [1] - 集团依托武装力量长期盘踞缅北果敢,针对中国境内公民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活动 [1][3] - 累计抓获5.7万余名中国籍涉诈犯罪嫌疑人,缅北果敢"四大家族"犯罪集团遭毁灭性打击 [3] 犯罪规模与手段 - 2015年以来开发建设41个大型赌诈园区,包括苍胜科技园、百胜大厦等 [3] - 涉诈案件3.1万余起,涉诈资金超106亿元,涉赌资金超180亿元 [5] - 制造并贩卖毒品约11吨,致中国公民6人死亡 [5] - 通过果敢娱乐管理委员会向赌诈园区收取租金、人头费、安保费等攫取非法利益 [3] 案件侦办进展 - 2023年11月公安部部署深圳公安机关侦办专案,12月对白所成等人公开悬赏通缉 [4] - 2024年1月30日缅方将白所成、白应苍移交中方,已有36名重要犯罪嫌疑人归案 [4] - 公安机关5次赴缅北查获受害人尸骨、制毒工具等关键物证 [4] - 深圳警方抽调千余名警力赴全国200多地市调查数千名电诈受害人 [4]
缅北白家犯罪集团首要分子白所成等21人被提起公诉!
证券时报· 2025-07-11 03:49
缅北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被公诉 - 广东省深圳市人民检察院对盘踞缅北果敢的白家犯罪集团21名首要分子及重点涉案人员提起公诉 [1] - 涉案罪名包括诈骗罪、开设赌场罪、敲诈勒索罪、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绑架罪及贩卖制造毒品罪等 [1] - 犯罪集团主要针对中国境内公民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活动 [1] 案件涉及人员 - 首要分子白所成(外文名BAY SAW CHAIN)和白应苍(外文名BAY YIN CHIN)被明确点名 [1] - 其他重点涉案人员共计21人 [1] 法律依据 - 公诉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相关规定 [1]
白家犯罪集团专案,细节披露
中国基金报· 2025-07-11 02:51
缅北果敢白家犯罪集团专案侦破情况 - 中缅警方合作累计抓获5.7万余名中国籍涉诈犯罪嫌疑人,对缅北果敢"四大家族"犯罪集团实施毁灭性打击 [1] - 白家犯罪集团专案已提起公诉,案件侦办工作由公安部统一指挥推进 [1] 白家犯罪集团运营模式 - 2015年以来利用家族影响力开发41个大型赌诈园区,包括苍胜科技园、百胜大厦等,招揽犯罪团伙实施电信诈骗和网络赌博 [2] - 成立果敢娱乐管理委员会,通过颁发推广证收取租金、人头费、安保费,攫取巨额非法利益 [2] - 以诈养兵、以兵护诈,对赌诈园区实施武装管控,放任暴力虐待底层电诈人员 [2] 案件侦办过程 - 2023年11月公安部部署深圳公安机关侦办专案,12月10日对白所成等3人公开悬赏通缉 [3] - 2024年1月30日缅方将白所成、白应苍移交中方,目前36名重要犯罪嫌疑人归案 [3] - 公安机关5次赴缅北联合调查,查获受害人尸骨、制毒工具等关键物证 [3] - 深圳警方抽调千余名警力赴全国200多地市取证,舟山警方协助缉捕审讯 [3] 犯罪集团涉案规模 - 涉嫌诈骗、故意杀人、绑架等多项罪名,致6名中国公民死亡 [4] - 涉及电信诈骗案件3.1万余起,涉诈资金超106亿元 [4] - 涉赌资金超180亿元,制造贩卖毒品约11吨 [4]
企业人员请注意!警惕新型诈骗手法,保护企业财产安全
招商银行App· 2025-07-10 07:42
核心观点 - 近期针对企业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诈骗分子通过木马病毒入侵公司电脑,冒充企业老板或客户实施诈骗,造成企业巨大财产损失 [1][2] - 诈骗手法隐蔽且迷惑性强,包括冒充领导、冒充客户、领取补贴等多种形式,需提高警惕 [4][7][10] - 诈骗套路分为钓鱼攻击、监控分析、伪装潜伏、欺骗转账四个步骤,最终诱导财务人员转账 [10][11] 常见诈骗模式 冒充领导骗局 - 诈骗分子将木马病毒伪装成报税工具、办公软件等,通过邮件或链接诱骗企业人员下载,入侵企业电脑后远程监控,窃取企业及人员信息 [2] - 随后远程操控财会人员社交软件,添加诈骗账号,伪装成老板以业务往来款、资金周转等理由要求转账 [2] - 案例:上海某公司财务总监收到冒充老板的微信好友申请,对方以支付货款为由要求转账498.6万元,因财务人员及时核实身份避免损失 [3] 冒充客户骗局 - 诈骗分子盗取企业业务员邮箱,长期监控邮件往来,掌握业务细节后伪造高仿邮箱发送“收款账户变更”虚假邮件 [5] - 案例:江苏某外贸企业因财务人员未仔细核实邮箱细节,将数十万元货款转入诈骗分子提供的账户 [6] 领取补贴骗局 - 诈骗分子冒充税务、社保等部门,以领取劳动补贴或报税为名,向员工群发附带二维码或链接的虚假邮件 [8] - 受害者进入伪造网页填写银行卡号、验证码等信息后,钱款被转走 [8] - 案例:刘先生因扫描邮件中的二维码并输入个人信息,银行卡内7000多元被盗刷 [9] 诈骗套路拆解 - 钓鱼攻击:通过伪装成常用软件或文件诱导下载,或投递钓鱼文件到企业邮箱、群聊 [10] - 监控分析:入侵成功后远程监控企业电脑,获取办公文件、聊天记录,分析公司基本情况及人员关系 [11] - 伪装潜伏:将诈骗账号伪装成“文件助手”等形式,远程控制员工社交账号添加好友 [11] - 欺骗转账:伪装成公司领导或客户,要求财务人员转账 [11] 防范措施 - 核实身份:对自称熟人、领导的转账要求,务必通过致电或当面沟通核实身份 [12] - 健全制度:企业需建立严谨的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资金审批权限和支付流程,加强财务人员培训 [12] - 保护隐私:不点击不明链接、不扫描陌生二维码,不在不可信平台填写银行卡号、验证码等敏感信息 [12] - 及时报警:遭遇诈骗后保留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证据,并立即报警 [13]
跨境电商“零成本”代运营?民警力劝帮男子挽回逾21万元
环球网资讯· 2025-07-06 10:25
跨境电商代运营骗局 - 诈骗手法以"零成本"为诱饵 宣称无需货源 仓储和本金投入即可通过虚拟店铺赚钱 [1][5] - 受害者被引导下载操控型手机软件 账户数据和盈利金额均为虚拟显示 [11] - 初期通过小额取现(100-200元)建立信任 诱导受害者加大投资至21 65万元 [7][1] 诈骗实施过程 - 通过短视频平台投放"跨境电商代运营"广告 吸引潜在受害者 [5] - 要求受害者注册虚假国际版店铺 以"垫付购物款"名义骗取资金 [7] - 最终环节要求现金交付 诈骗分子派遣人员直接取走21 65万元现金 [1] 受害者特征 - 商铺经营者 具有副业需求 易被高回报承诺吸引 [5] - 初期拒绝配合警方调查 对诈骗项目深信不疑 [3][4] - 经警方展示同类案例后才醒悟 终止21 65万元现金交付 [4] 行业风险特征 - 虚假宣传"低投入高回报""保证盈利"等投资承诺 [11] - 资金流向异常 包括私人账户和海外账户 [11] - 存在伪造专业指导老师身份的行为 [11]
中缅泰将全面清剿电诈园区 2025遣返中国籍涉诈人员5400余名
快讯· 2025-07-06 03:14
跨国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 中国、缅甸、泰国三国有关部门召开联合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第二次部级会议,就深化警务执法合作达成系列共识 [1] - 三国将继续联手严厉打击妙瓦底等地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全面清剿电诈园区,全量抓捕涉诈人员 [1] - 今年以来中缅泰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对妙瓦底地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发起猛烈攻势,抓获并集中遣返中国籍涉诈人员5400余名 [1]
暑期诈骗分子盯上孩子的电话手表 这些“隐形威胁”要重点防范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05 12:58
电信网络诈骗暑期风险 - 暑期学生上网时间增加 电信网络诈骗成为未成年人"隐形威胁" [1] - 海南海口调查显示半数以上小学生拥有电话手表 部分学生曾接到疑似诈骗电话或短信 [3] 电话手表安全隐患 - 电话手表绑定银行卡存在高风险 可能成为诈骗新目标 [5] - 不法分子通过弹出网页弹窗诱导下载App 进行大金额转账操作 [9] - 建议家长设置每日消费限额 开启账单提醒功能 定期检查删除陌生App [11] 校园反诈教育措施 - 学校将防诈知识融入课堂 采用情景剧模拟陌生人借用手表场景 [5] - 创新教学方法应对AI换声等新型诈骗 建议设置家庭暗号验证身份 [7][9] - 通过真实案例分享强化学生"护卡"意识 检查电话卡槽异常痕迹 [9] 家长防范建议 - 调整电话手表功能设置 加强风险提醒和反诈意识培养 [3] - 避免点击陌生链接和中奖信息 消除占便宜心理 [7] - 根据日常活动安排设置禁用时间段 监控手表端消费行为 [11]
暑期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保护未成年人?要这样筑牢反诈“防火墙”↓
央视网· 2025-07-04 05:47
暑期未成年人电信网络诈骗风险 - 随着暑期来临,学生上网和独处时间增加,电信网络诈骗对未成年人的威胁加剧 [1] - 海南海口部分学校调查显示,半数以上小学生拥有电话手表,部分学生曾接到疑似诈骗电话或短信 [1] 电话手表使用现状与风险 - 电话手表因定位和通讯功能被家长广泛采用,但成为诈骗分子的新目标 [1][6] - 不法分子可能通过盗取电话卡、弹出网页弹窗诱导下载App、进行大金额转账等方式实施诈骗 [11] 学校与家长的反诈措施 - 学校建议家长调整电话手表功能设置,加强风险提醒和反诈意识培养 [5] - 部分学校将防诈知识融入课堂,通过案例分享和情景模拟提升学生防范能力 [6] - 针对AI换声等新型诈骗手段,师生约定"暗号"或"常用词"进行身份验证 [8] - 家长应设置每日最高消费金额、开启账单提醒、制定禁用时间,并定期检查删除陌生App [13] 学生防范意识测试 - 模拟测试显示,部分学生对借出电话手表保持警惕,会检查卡槽并质疑借用原因 [9] - 学生普遍具备"护卡"意识,能主动防范电话手表相关风险 [9]
一块黄金牵出留学生被骗案(法治头条)
人民日报· 2025-07-03 00:31
反诈宣传活动 - 中央宣传部与公安部联合启动"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活动 旨在提升群众防骗意识并营造全社会反诈氛围 [1] - 江苏公安机关披露新型冒充公检法诈骗案件 揭露犯罪分子通过诱导购买黄金转移赃款的手法 [1][2] 诈骗案件手法分析 - 诈骗分子采用"两头骗"策略 先冒充公检法骗取留学生何某45万元 再诱骗郭某用该资金购买黄金完成洗钱 [7] - 郭某因轻信短视频平台"扶贫助农导师"谎言 提供个人银行账户并协助购买45万元金条 最终被没收违法所得并罚款 [7] - 诈骗分子伪造通缉令和大使馆批文 恐吓留学生何某涉嫌洗钱 迫使其配合转账 [5] 案件侦破与资金追回 - 南京警方通过警企联动机制快速识别异常交易 金店店员因及时报警获见义勇为奖励 [8] - 反诈中心启动核查机制追踪资金流向 发现何某转账资金来自其父母 最终45万元全额返还受害人家属 [3][8] - 警方利用银行转账记录和跨国协作 在澳大利亚警方协助下找到被诈骗留学生何某 [5][6] 反诈工作成效与机制 - 2024年全国公安机关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9.4万起 2023年专项打击行动累计抓获5.5万名缅北涉诈嫌疑人 [10] - 公安机关依托"专业+机制+大数据"模式 强化对"两卡"、通信链、资金链的治理 提升精准识别能力 [11] - 国家反诈中心推出APP、96110专线等7种防诈工具 厦门和江苏等地组建超千名反诈志愿者队伍 [11] 行业协作与公众教育 - 公安部联合发布《2025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 分类披露10类高发电诈类型 [10] - 银行、通信部门与警方协同健全预警机制 工信部推出跨境提醒服务强化防控网络 [11] - 南京警方定期为企业开展反诈培训 常熟市构建189个反诈"微堡垒"实现群防群治 [8][11]
“客服”来电诱骗老人共享屏幕 警方:尽快断网并报警
央视网· 2025-06-29 01:41
电信网络诈骗手法分析 - 冒充电商平台客服实施诈骗 诈骗分子近期频繁冒充抖音、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客服 以取消自动扣费或高额保险为由诱导受害者操作[2][6] - 利用屏幕共享软件窃取信息 要求受害者安装"银联会议""抖音会议"等仿冒软件 通过远程控制功能获取银行卡密码和验证码[2][3][6] - 针对老年人群体精准诈骗 利用老年人对智能手机操作不熟悉的特点 诱导其集中转移大额存款 单案涉案金额达60万至380万元[2][3][4] 诈骗实施技术特征 - 采用远程控制木马程序 植入"中国银监会e认证"等恶意软件 实现手机权限窃取和持续监控[5] - 设置呼叫转移规避拦截 阻断警方和银行与受害者的电话联系 延长作案时间窗口[5] - 创新人脸识别破解手段 通过镜子反射完成远程人脸认证 试图绕过银行生物识别验证[4][5] 行业防范措施 - 银行建立实时监测机制 对异常大额转账和境外登录触发预警 案例中银行成功拦截380万元转出[4] - 警方建立快速响应流程 通过反诈中心预警系统定位潜在受害者 民警现场处置阻止资金转移[2][4] - 平台需加强仿冒App识别 诈骗软件使用与官方应用相似的图标和名称 如"抖动生活""中保服务"等[6] 用户应对建议 - 警惕陌生客服下载要求 对"远程协助""身份认证"等指令保持警觉 立即终止可疑通话[6][7] - 紧急情况采取断网措施 通过飞行模式或关机切断远程控制 防止转账操作被执行[7] - 定期检查账户异常活动 关注大额资金流动和陌生设备登录 及时向金融机构报备[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