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文明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以实干之笔绘就美丽河南新画卷
河南日报· 2025-08-29 23:19
为政之道,贵在落实。新时代新征程,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生态环境保 护工作,我们要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要加快推进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等结构调整 优化;要强化依法治理、政策支持、体制改革的约束和激励作用;要全面压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 一岗双责、失职追责。 8月29日,全省污染防治重点省辖市片区会在开封市召开,会议聚焦污染防治分析形势、查找问题、明 确目标,进一步统一思想行动、坚定信心决心、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面 改善、持续改善。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始终以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 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坚定不移地做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着力加 强生态环境保护,以实干之笔绘就美丽河南新画卷,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厚植 绿色底色。(河南日报评论员)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生态文明 建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 新、制度创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 ...
全省污染防治重点省辖市片区会在开封市召开
河南日报· 2025-08-29 14:09
污染防治政策方向 - 强调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中央部署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深化污染防治攻坚 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全面改善 持续改善[1] - 要求坚决打好蓝天 碧水 净土三大保卫战 聚焦重点行业 突出重点领域 盯紧重点时段 精准分析污染原因 制定针对性整改措施[2] - 强调加快推进产业 能源 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优化 构建科技含量高 资源消耗低 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 推动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 公转水 提高清洁运输比例[2] 治理措施与执行机制 - 要求强化依法治理 政策支持 体制改革约束和激励作用 提高监测监控能力 打好法治 市场 政策 科技组合拳 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2] - 强调全面压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 一岗双责 失职追责 运用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成果 健全考核评价体系[2] - 会议作为集体约谈 要求言必行 行必果 坚决摆脱传统路径依赖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2]
河南党政“一把手”部署重点省辖市片区污染防治工作 扛牢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努力实现生态环境提升进位
中国环境报· 2025-08-29 10:07
8月27日,河南省污染防治重点省辖市片区会在新乡市召开,省委书记刘宁主持并讲话。他强调,要深 学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聚焦污染防治工作分析形势、 查找问题、明确目标,进一步统一思想行动、坚定信心决心,以更鲜明态度、更严格标准、更过硬措施 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和生态文明建设,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面改善、持续改善。省长王凯作工 作部署。 刘宁强调,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固树立"两山"理念,综合施 策、攻坚克难,精准发力、持续用力,努力实现生态环境提升进位,根本扭转落后局面,为奋力谱写中 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厚植绿色底色。 刘宁强调,本次会议也是一次集体约谈,要认清形势、细化任务,严把源头关、排放关、治理关,以铁 心、铁面、铁腕痛下决心打好翻身仗。要深入剖析问题,聚焦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制定针对性强的整 改措施,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要深化治本攻坚,落实《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 场建设的意见》,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升级、能源清洁低碳发展、构建绿色运输体系。要完善制度机制, 健全法规标准,强化政策保障、生态环保督察, ...
卢旭东:守好和美乡村建设的水脉
经济日报· 2025-08-29 00:09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价值 - 治理工作具有多重价值 包括恢复水系连通性和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生态价值 重塑亲水文化和延续乡土文明脉络的文化价值 以及赋能产业升级和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通道的发展价值 [1] - 治理不仅关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更是和美乡村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 [1] 治理技术路线与成效 - 围绕控源截污 内源治理 生态修复 长效管护的技术路线 通过政策引导 资金保障 机制创新等多措并举 [1] - 推动治理工作从点上突破向全域覆盖延伸 从短期达标向长治久清转型 取得显著成效 [1] 重庆治理实践路径 - 强化顶层设计 建立市 区县 乡镇三级工作专班 构建高位推动 上下联动 横向协同 合力攻坚 闭环治理的工作格局 [2] - 采用污水管网加处理设施组合模式实现源头管控 针对不同污染原因分类施策构建差异化治理模式 [2] - 坚持长效导向 通过政策引导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完善政策依据 推动建立水体运维管护一体化制度 同步落实河长制和村民监督员机制 [2] 治理体系构建与资金机制 - 通过政策明确干什么怎么干 通过资金保障干得成干得好 通过绩效评价干得值可持续 [3] - 需强化政策差异化指导 探索社会资本参与路径 深化资金项目效益动态联动机制 让财政资金成为推动水环境改善的源头活水 [3] 治理工作长期性要求 - 治理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 需强化科技支撑 完善市场化机制 探索共治共享模式 [3] - 需久久为功实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景 守护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家园 [3]
省人大常委会开展森林法执法检查
陕西日报· 2025-08-28 22:46
森林资源保护与治理机制 - 西安市实现四级林长制全覆盖并制定天然林保护修复资金项目管理办法和市级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金制度 [1] - 长安区实行林长加警长联动机制 周至县建立保护与利用协调机制促进保护治理常态长效 [1] - 宝鸡市建立林长制加重点工作机制一体推进保护治理常态长效 [2] 林业生态建设成果 - 宝鸡市2024年完成营造林42.61万亩 封山育林20.39万亩 森林抚育19.1万亩 [2] - 延安市森林覆盖率增长至53.07%(含经济林) 植被覆盖度达87.6% 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2] - 延安市十四五以来累计完成营造林647万亩 实施干杂果低产园改造12.11万亩累计达52.7万亩 [2] 林业产业发展与经济效益 - 西安市林业产业不断壮大 林药种植林下养殖森林康养等产业规模扩大带动8万多户农户 [1] - 宝鸡市161.7万亩经济林挂果丰产 森林旅游等接待70.86万人次带动群众增收4829万元 [2] - 延安市2024年生态旅游收入达2.75亿元 黄龙山等入选国家首批森林康养基地 [2] 创新示范与区域推广 - 长安区古树名木保护经验在全国推广 周至县被指定为全省森林普查县级先行试点示范 [1] -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被列入陕西中华祖脉大秦岭生态旅游线路 [2] - 延安市山川大地实现由黄到绿的历史性转变 劳山国家森林公园获评国家4A级景区 [2]
盐城盐都:筑牢生态屏障 让绿色红利惠及民生
扬子晚报网· 2025-08-28 03:58
近年来,盐城市盐都区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守生态立区战略,主动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 走在前列"的生态环保使命。在全市率先实现"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垃圾处理全覆盖,建成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调度中 心1个、畜禽粪便处理中心6个、垃圾中转站18座,生活垃圾收运智能管理模式获住建部全国推广。盐都区推行垃圾分类市场化服务, 餐厨废弃物预处理率达87.7%,同步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与农业废弃农膜回收无害化集中处理。持续推进植树造林,成功创成国家园 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林木覆盖率达26.24%,获省造林绿化成效显著区表彰。 垃圾中转站是连接垃圾前端收集与终端处理的关键节点,关系着城区生态环境质量和群众切身利益。日前,记者来到盐城市城西环卫 服务中心生活垃圾中转站,只见一辆辆满载生活垃圾的清运车依次驶入,经称重、分配、卸料、转运等流程,十分钟不到就完成了压 缩处理。据了解,该站主要承担潘黄街道、盐龙街道及大市区部分板块的生活垃圾压缩处理任务,目前每日使用二级转运车6辆,转 运车次达25次,转运垃圾量约350吨。 "我们中转配备了生活垃圾压实器、专业除臭系统等多套先进设备,创新 ...
丁兰“青兰之声” 青年理论宣讲团亮相
杭州日报· 2025-08-28 02:19
生态实践成果展示 - 丁兰街道通过互动访谈、开放麦宣讲、线上线下情景剧联动等多种创新形式展现生态实践成果 [2] - 桃花湖公园从工业用地蜕变为生态绿洲 [2] - 皋亭山菌物世界具有显著生态价值 [2] 产业发展与生态融合 - 康养产业与生态理念实现深度融合实践 [2] - 街道聚力打造皋亭山文旅新样板 [3] - 生态建设推动形成"都市新桃源"发展愿景 [3] 基层参与机制创新 - 73岁民间河长陈吉龙参与河道治理访谈 [2] - "青兰之声"青年理论宣讲团由基层一线、企业单位和科研机构优秀青年代表组成 [3] - 通过群众语言讲述时代故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纵深发展 [3] 社会综合效益 - 生态建设带来从河道治理到全域美丽的蜕变 [2] - 变化体现在物质层面振兴和精神文化生活全面提升 [2] - 以群众文艺为载体的宣讲形式具有振奋精神的成效 [2]
推窗见山畅胸怀、公园城市动人心,成都全力打造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美丽城市
中国环境报· 2025-08-27 23:51
空气质量改善成效 - PM2.5浓度达历史最优水平 PM10和PM2.5浓度较"十四五"初期分别下降25%和28.1% [2] - 2024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同比增加26天 综合指数全国排名创历史最高 [2] - 环境空气质量刷新三项"历史之最"记录 包括PM2.5浓度、优等天数及全国排名 [2] 水环境治理成果 - 主要流域断面水质保持优良 黄龙溪出境断面实现从劣Ⅴ类到Ⅱ类的历史性跨越 [2] - 岷沱江流域整治取得显著成效 成都美丽河湖项目入选中央财政支持名单 [2] - 兴隆湖入选国家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东安湖和白河纳入四川省美丽河湖案例 [2] 生态建设与碳汇能力 - 森林覆盖率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提升至40.5%和44.7% 生态系统年碳汇量突破200万吨 [2] - 累计完成增绿增景35万亩 实施白鹤滩湿地公园等生态修复工程 [2] - 完成大熊猫栖息地保护修复23.6万亩 获评全球"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 [2] 绿色基础设施发展 - 累计建成各类公园超1500座 天府绿道总长度突破9000公里 [3] - 天府蓝网达220公里 形成"青山绿道蓝网"生态格局 [3] - 实施"五绿润城""百花美城"等专项行动 推动城市公园增量提质 [3] 环境问题整治成效 - 噪声和餐饮油烟投诉同比分别下降11.8%和66% 完成13382个环保督察问题整改 [3] - 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 建筑施工噪声扰民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3] - 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完成率达99.9% 持续巩固整改成效 [3] 绿色产业转型 - 清洁能源占比达62.6%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6.2个百分点 [4] - 再生资源利用率达90% 全面完成19家重点行业企业超低排放改造 [4] - 新增25家省级以上绿色工厂 累计创建273家A级/B级引领性企业 [4] 新能源汽车推广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94万辆 入选全国首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 [4] - 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 推动交通运输领域绿色转型 [4] 环境监管创新 - 构建"1+3"非现场监管模式 将1593家企业纳入执法正面清单 [6] - 建立三级园区环保首席服务制度 出台包容审慎监管清单 [5][6] - 项目审批效率提高30% 通过专家预审服务保障重点项目落地 [6] 生态文旅融合发展 - 打造"遥望雪山"打卡地 推进"成都看雪山十佳打卡地"建设 [6] - 开发"夜爬龙泉山看日出""天台山萤火虫观赏"等生态旅游新场景 [6] - 依托锦江"十二月市"商贸文化主线 弘扬生态文化价值 [6] 绿色赛事实践 - 坚持绿色低碳办赛 实施低碳能源、场馆及交通专项行动 [6] - 推进临时设施重复利用 规范建筑垃圾及固体废物处置 [6] - 开展赛事碳排放数据收集与减排核算 形成绿色低碳实践遗产 [6]
全省污染防治重点省辖市片区会在新乡市召开
河南日报· 2025-08-27 10:49
会议核心内容 - 省委书记刘宁强调需深学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河南考察讲话精神 聚焦污染防治工作分析形势和明确目标 [1] - 会议旨在统一思想行动和坚定信心决心 以更鲜明态度和更严格标准推进污染防治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 [1] - 确保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明显改善 全面改善和持续改善 省长王凯出席 [1] 污染防治工作部署 - 要求认清形势和细化任务 增强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感 严把源头关和排放关及治理关 [2] - 需深入剖析问题并查找短板 聚焦重点行业与重点区域及重点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2] - 精准打好蓝天和碧水及净土保卫战 推动污染防治取得明显突破 [2] 绿色发展机制建设 - 深化治本攻坚 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与能源清洁低碳发展及构建绿色运输体系 [2] - 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相统一 [2] - 健全法规标准 加强政策保障和环保督察 完善生态环境通报与曝光及约谈工作机制 [2] 责任体系与执行保障 - 强化制度刚性约束作用和内生激励作用 加强党的领导并坚持党政同责与齐抓共管 [2] - 构建覆盖全面和权责一致及奖惩分明责任体系 从严监督执法和加强宣传引导 [2] - 动员全社会齐心协力建设美丽河南 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落实见效 [2] 会议参与情况 - 省委副书记张巍传达省委文件精神 常务副省长孙守刚通报污染防治工作情况 [2] - 洛阳市和安阳市及鹤壁市等7个省辖市与省直单位作汇报 [2] - 省领导秦国文和王刚及江凌等6人出席 省辖市党政负责人与中央驻豫媒体参加 [3]
聚焦前沿领域 强化科技支撑 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
新华日报· 2025-08-27 07:29
南京环科所科研优势与方向 - 南京环科所是我国最早开展环境保护科研的院所之一 积淀深厚 人才济济 成果丰硕[1] - 生态保护与土壤污染防治是南京环科所的优势研究方向 涵盖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 地下水生态保护等[1] - 南京环科所牵头制定各类标准规范 并针对湖泊淤泥处置利用 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等问题开展研究[1] 技术研发与创新突破 - 南京环科所研发的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体系涵盖多个生物类群 包括蝴蝶智能监测仪 鸟类鸣声记录仪 集成红外相机 雷达相机等设备[2] - 新污染物暴露评估与生态效应实验室聚焦前沿技术攻关 探究新污染物的生成机制 监测手段 溯源路径 治理措施[1] - 运用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覆盖陆海 统筹地空的智慧监测网络 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支撑[2] 战略定位与发展规划 - 南京环科所聚焦前沿领域 强化科技支撑 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1] - 加强重点领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技术攻关 助力碳达峰碳中和[3] - 拓展科技成果转化路径和应用场景 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3] 政策支持与平台建设 - 江苏省为南京环科所发展搭建更好平台 提供更好条件 携手服务美丽中国建设[3] - 南京环科所创新人才引进 培养 评价 激励等机制 造就更多环保领域高素质人才[3] - 江苏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代表性 因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 人口密度大 经济总量大 城镇化率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