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

搜索文档
山西河曲:守护黄河生态 绘就绿色画卷
中国环境报· 2025-09-03 06:03
企业污染治理 - 加强涉煤涉矿企业源头污染管控 将企业分为关停取缔类 停产整治类 边生产边整治类三类处置 [6][16][20] - 从严管控煤矿 压实环保主体责任 完成生态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 设立黄河河道及干流岸线外推1公里禁止开采区 [6][16][20] - 督促企业新建改造储煤棚 筒仓 安装抑尘喷雾系统 新建改造初期雨水收集池 提升污染防治能力 [6][16][20] - 查处企业超产能生产 破坏生态环境 违法占地 违法用水等行为 [6][16][20] 运输结构调整 - 以煤炭等大宗货物"公转铁"为主攻方向 重点治理G338 S249 S308三条国省干道 [7][23] - 依法整治3条国省干道两侧控制区违章建筑物 清理废弃物 [7][23] - 推动煤炭企业"公转铁"建设 配合推进省道S247线刘家塔至土崖塔新建项目 实现249省道与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功能转换 [7][23] - 强化物料运输扬尘源头治理 对重点货运企业不间断巡查 车辆落实篷布遮盖和封闭措施 [7][23] 河道生态治理 - 以黄河 县川河 朱家川河为重点 实施河道综合整治项目 改善行洪排涝 提升河道环境质量 [9][28] - 巩固提升入河排污口整治成果 全天候在线监测黄河水质 [9][28] - 加快推进城镇生活污水收集治理工程 推进县城雨污分流改造项目 严防生活污水直排入河 [9][28] 生态修复建设 - 实施黄河干流沿线林业生态保护修复一期项目 使用县财政资金和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基金 重点绿化矿山周边荒山荒坡和黄河干流沿线 [10][30] - 加强沿黄公路两侧绿化 通过空地复绿 空隙补植等措施 按常绿树种 彩叶树种 花灌木搭配组合进行绿化提升 [10][30] 产业转型升级 - 优化煤炭产能结构 提高资源保障能力 全面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和绿色矿山升级 [11][32][33] - 优化"一区五园"园区布局 重点发展煤基新材料 装备制造 固废综合利用 农产品深加工 低空经济服务等产业 [11][32][33] - 在平川区发展设施农业 建设有机果蔬供应基地 在山区发展红葱产业 目标五年产值过亿 同时发展脱毒马铃薯 富硒谷子等产业 [11][32][33] - 推进娘娘滩 黄河湿地公园 临隩公园等景点打造 增强翠峰山虎斑地貌自然体验 加快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11][32][33]
活力中国调研行|Vlog:走进多彩呼伦贝尔
搜狐财经· 2025-08-29 07:42
产业转型发展 - 内蒙古呼伦贝尔通过红头羊养殖基地等项目推动产业转型 体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实践 [1] - 陈巴尔虎旗红头羊规模化养殖基地通过建立放养全程跟踪模式 提升产品质量并建立品牌标识与地理标志 [3] - 项目通过品牌溢价和追溯体系使红头羊产品走出草原 直接带动牧民增收致富 [3] 生态资源禀赋 - 呼伦贝尔拥有草原 湿地 森林 湖泊交织的生态长卷 构成当地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1] - 额尔古纳湿地与红头羊养殖基地共同展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 [1]
小吉他拨动大产业 打造产业转移的荆州样本|活力中国调研行
第一财经· 2025-08-28 16:38
文章核心观点 - 荆州市松滋市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和链式招商 在1年内快速打造出全国领先的吉他制造产业集群 并成功实现从资源枯竭城市向多元化工业体系的转型 [1][3][5] 吉他产业发展现状 - 松滋文化创新产业园已投产7家吉他生产企业 4家正在装修 吸引全球高端制琴大师亚伯拉罕携家人定居并设立工作室 [1][3] - 链主企业桐馨乐器将总部及生产车间迁至松滋不足两年 拥有100多位20年制琴经验的老师傅 多数具备国际交流学习经历 [1] - 桐馨乐器自主研发恒温恒湿空调系统 保持车间湿度45%和温度22-30度以确保吉他生产参数稳定 [1] - 公司吉他产品80%销往海外市场 2024年出口高端吉他1.2万把 顶级型号出厂价达5.98万元/把 定制款售价高达数十万元/把 [2] - 桐馨乐器2023年回迁首年即创造产值1.5亿元 2024年预计产值达3.5亿元 [2] - 园区产品远销近20个国家 2024年预计产值8-10亿元 3年内有望达20亿元 满园后产值可达50亿元并带动近万人就业 [3] 城市产业转型战略 - 松滋作为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 矿产资源保有量大幅下降 曾导致30万人饮水困难和30万亩农作物减产 [4][5] - 城市实施"工业强市"和"生态立市"战略 建成"一区三园"工业平台 包含城东工业园(劳动密集型产业)、临港工业园(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和刘家场工业园(钙产品加工) [5] - 2024年松滋GDP达557.3亿元(荆州市第一) 规上工业总产值523.32亿元(同比增长11.4%) 2024年上半年GDP达266.01亿元(蝉联荆州第一)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2.8% [5][6] - 以吉他制造为牵引 构建"产、学、研、游、购、娱"一体发展的吉他文旅生态 目标建设"中国吉他之乡"和世界高端吉他制造基地 [3] 区域产业承接规划 - 荆州市成为湖北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桥头堡" 先导科技集团投资200亿元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 达产后预计年产值70-80亿元 带动超百亿规模产业集群 [6] - 岑晟电子创新产业园聚集66家企业(36家为返乡创业企业) 涵盖光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领域 恩普能源技术公司从落地到投产仅用45天 [6] - 荆州提出"23515"现代产业体系:2个两千亿级(智能装备/农产品加工)、3个千亿级(现代化工/新型建材/新能源新材料)、5个五百亿级特色产业(纺织服装/医药健康等)和15条重点产业链 [7] - 依托483公里长江黄金水道和651公里优质岸线 建立严格环保准入机制 优先引进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项目 [7]
到2035年,山西省黄河流域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991.79万亩
中国发展网· 2025-08-28 08:49
国土空间规划目标 - 到2035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991.79万亩 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3325.47万亩 [1] - 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2.44万平方千米 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3267.44平方千米以内 [1] 国土空间体系构建 - 推动沿黄流域 汾河流域 沁河流域 涑水河流域协同发展 增强区域竞争力 [2] - 加强与京津冀 长三角 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的协同联动 [2] - 建设黄土高原生态综合治理示范区和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引领区 [2] 农业与生态布局优化 - 巩固汾渭平原农产品主产区和吕梁山 太行山特色农区建设 [3] - 推进水源 山脉 森林 草原 湖泊 湿地系统保护修复 [3] - 加强太行山 吕梁山等重要生态屏障修复 推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 [3] 空间管控与产业发展 - 严控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 实施地下水资源战略储备 [4] - 推动沿汾生态经济带优化人口 资源 产业配置 [4] - 依托城市群和中心城市打造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4] 基础设施与文化保护 - 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 强化防灾减灾救灾设施建设 [4] - 弘扬黄河文化 强化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整体保护 [4] - 将各类遗产保护管理纳入国土空间规划 [4]
(活力中国调研行)呼伦贝尔现代化新牧区:牧场转型 草原焕新
中国新闻网· 2025-08-28 08:11
牧场转型模式 - 家庭牧场采用"家庭牧场+舍饲半舍饲"养殖模式 实现肉羊快速生长和高肉质产出 [2] - 新建2000平方米阳光棚和300平方米饲草搅拌库 配备全套现代化养殖设备 [2] - 采用棚圈养殖和全混合日粮饲料搅拌技术 提高饲草利用率和养殖效益 [2] - 今年接羔1700多只 通过错峰出栏降低草场压力并保障收入 [2] 饲草保障体系 - 采购7800吨天然饲草 调配优质饲草5.86万吨 超额保障48% [4] - 购置600套牛羊用省草器及揉丝粉碎机 推出"长草短喂"新模式 [4] - 累计建成旗苏木嘎查三级饲草储备库103座 推广动物中央厨房全混合日粮 [4] - 保有27.1万亩优质人工饲草地 年产饲草10万吨 [4] 合作社运营成效 - 8个试点嘎查完成清产核资与合作社组建 盘活资产7718万元 [4] - 惠及3138名牧民 累计分红218.3万元 [4] - 嘎查合作社2023年获得129万元固定资产收益 [5] - 企业季节性临时用工百余人 长期用工10人 每年为牧民增收8万余元 [5] 生态保护成果 - 2025年天然草原牧草返青率达30%-55% 5月25日实现全域返青 [5] - 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使优良牧草种类数量增多 [8] - 天然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75%以上 [8] - 当地政府每年发放草原补奖资金6.32亿元促进草原休养生息 [8] 品牌建设与产业延伸 - 陈巴尔虎旗打造红头羊本土牧业品牌 该品种具有300余年养殖历史 [8] - 2023年建设规模化养殖基地 购置900只基础母羊和50只种公羊 [8] - 今年接羔800多只 基地保留200只用于繁育 [8] - 打造"我在草原有只羊"牧文旅综合体 实现线上线下羊肉销售 [9]
百基铁塔安全穿越生态敏感区
中国能源网· 2025-08-28 07:31
8月初的晋北,群山叠翠。8月20日,在位于恒山的500千伏忻州北输变电工程施工现场 上空,一架无人机沿着预设航线巡航,高清镜头实时回传的画面显示塔基周边的土地和植被 状况。"任何对环境的扰动都逃不过无人机的'眼睛',在生态敏感区施工必须毫厘不差。"国 网山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环保水保专责梁亮紧盯着屏幕说道。作为山西电网规划的 重点项目,这项将大同、朔州、忻州、阳泉四市七县(区)串联起来的输变电工程,在生态 敏感区创新实施了电网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管理模式。 国网山西电力智慧监理平台在忻州北输变电工程建设中成为助力项目高效运转的"中枢 大脑"。该平台集成了工程质量、安全、环保水保等模块数据,将最小施工作业单元细分为5 部分、26个场景,并生成对应的标准化工卡。"现场监理人员通过智慧监理平台的手机客户 端实时填报工作信息,自动生成工作日志和旁站记录。所有操作痕迹永久保存、不可篡 改。"监理项目部资料员魏建栋介绍,"平台可对班组违章和监理履职行为精准'画像',让考 核更客观、高效。" 忻州北输变电工程施工难度大:新建线路折单长度552.8千米,线路穿越恒山防风固沙 区、五台山生物多样性维护区、太行山水源涵 ...
新疆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增殖放流57万尾珍稀鱼苗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28 07:04
此次放流活动,依托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的鱼类增殖放流站实施。自2019年10月以来,当地技术人员 通过亲本选育、人工催产、受精卵孵化、苗种培育等精细操作,全程监控水质与苗种状态,确保鱼苗健 康达标。为科学评估效果,今年对8万尾放流鱼苗采用了PIT标记、茜素红标记和荧光标记三种方式,以 便追踪监测其后续生存、生长和分布。 (总台记者 刘菲 喀什地区融媒体中心) 责编:陈亚楠、王珊宁 本次"生态叶尔羌·鱼跃新家园"活动,科学放流了塔里木裂腹鱼、斑重唇鱼等5种珍稀保护鱼类。其中,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物种占比75%,包括塔里木裂腹鱼25万尾、斑重唇鱼18万尾;同时放流宽口裂腹鱼5 万尾、厚唇裂腹鱼与重唇裂腹鱼各4.5万尾。所有鱼苗均经过严格检疫和适应性训练,投放地点精准选 择在鱼类历史分布区与洄游通道,显著提升了种群恢复的生态成效。 这两天,在新疆叶尔羌河上游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举行珍稀鱼类增殖放流活动,57万尾珍稀鱼苗回 归自然怀抱。 ...
内蒙古上半年完成防沙治沙1550余万亩 污染防治攻坚成效显著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8 00:52
记者21日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内蒙古把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和污染防治攻坚作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关键任务,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 统治理,取得积极进展。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一岭介绍,作为"三北"工程攻坚战核心战区,内蒙古坚决扛起防 沙治沙重任。今年上半年,全区完成防沙治沙任务1551.6万亩,占年度任务的77.6%。巴丹吉林、腾格 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锁边林草带实现合龙,"绿进沙退"态势进一步巩固。与此同时,开复工建设穿沙 公路1700公里,带动治沙243万亩。 草原保护方面,《自治区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条例》已于7月1日起施行,严格落实3.8亿亩禁牧和5.9亿 亩草畜平衡目标。通过无人机巡查、集中整治等措施,全区违规放牧率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 水体治理也在持续推进。呼伦湖流域生物多样性稳步提升,乌梁素海、岱海水域生态状况保持稳定。水 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今年为内蒙古增加5亿立方米生态用水指标,为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提供了有 力保障。 在矿山修复方面,自治区累计建成绿色矿山398家,数量居全国前列;2023年以来已完成97.86平方公里 ...
生态守护牵手乡村振兴:淇澳-担杆岛探索绿美珠海新路径
南方农村报· 2025-08-27 15:04
核心观点 - 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通过自然教育、生态保护和社区协同 探索生态守护与乡村振兴融合的新路径 为绿美珠海建设注入生态动能 [1][2][3][4] 自然教育项目 - 连续四年开展暑期亲子公益课堂 通过志愿者团队提供自然教育服务 包括红树林讲解、问卷调查和趣味集章环节 [6][7][8][9] - 创新开展"绿美珠海·青春行动"自然研学营 两期活动吸引80余名青少年参与 涵盖城市发展规划、海洋科技、珍稀生物保护和气象灾害学习 [11][12][13][14] - 形成高品质研学路线 串联淇澳红树林保护区、横琴国家湿地公园和黄茅海大桥湿地公园 包含红树林夜观等深度体验活动 [15][16][17] 社区协同与乡村振兴 - 通过百千万工程助力乡村振兴 在海澄村开展古树科普教育、文化遗产体验活动 在红旗糖厂进行古法制糖实践 [19][20][21][22][23] - 推动担杆岛研学营和自然教育活动 以自然教育带动担杆村经济发展 [24] 自然教育体系成果 - 构建"1所自然学校+9家社区科普学堂+5公里自然教育径"的立体教育体系 [26][27][28][29] - 五年来接待访客超100万人次 开展自然教育课程约420场 惠及约3.4万人次 [30][31][32]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中国水电基础局奋战雪域高原29载 服务西藏高质量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8-27 06:16
中新网拉萨8月27日电 (拉巴卓玛)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以下简 称"水电基础局")正以一系列重大工程建设成果,向这一历史时刻献礼。自1996年参与满拉水库建设以 来,水电基础局已在雪域高原奋战了29个春秋,累计参与50余项重大工程建设,为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 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2024年6月,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绒辖乡发生堰塞湖险情,救援队伍连夜调集设备人员,翻越数 座海拔5000米以上山口,仅用6小时就抢通50米临时道路,7天内完成泄水沟槽开挖,使400余名群众转 危为安。在今年1月定日县6.8级地震后,救援队伍当日完成150顶临时安置帐篷搭建,后续累计搭建活 动板房600间,有力保障了灾区群众的过渡安置。近30年来,该企业共参与应急抢险20余次,抢救群众 上千人。 图为满拉水库。洛云飞 摄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中国水电基础局奋战雪域高原29载 服务西藏高质量发展 图为旁多水利枢纽工程施工现场。水电基础局供图 图为尼洋河八一镇防洪工程。水电基础局供图 编辑:徐世明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