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精神

搜索文档
爱国情,端午不变的底色(人文茶座)
人民日报· 2025-06-01 22:12
端午文化内涵 - 端午习俗源于先民对抗疫病的抗争精神,包括悬挂艾草菖蒲、佩戴香囊、饮雄黄酒等传统 [1] - 屈原故事融入端午叙事后,"安康"被赋予家国情怀维度,体现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的紧密联系 [1] - 粽子、龙舟等习俗凝聚"天涯共此时"的情感共鸣和"团结奋斗"的精神内核 [2] 文化传承与创新 - 传统节庆物品如艾草花束、香囊文创等通过国潮设计成为时尚单品,展现年轻一代文化认同 [3] - 龙舟运动从节庆活动发展为日常水上运动,吸引20多个国家爱好者参与,体现文化自信 [3] -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命名源自屈原《天问》,实现古今科技与文化的跨时空对话 [2] 时代价值体现 - 端午习俗通过创新形式融入现代生活,使爱国情转化为可触摸、能参与的生活方式 [3] - 传统节日承载中华文化价值观,持续滋养民族精神并激励发展 [2][4]
原核试验基地司令员范如玉,因病逝世
券商中国· 2025-05-18 01:42
范如玉将军生平与贡献 - 范如玉将军因病于2025年5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1] - 1943年出生于江苏丹阳,196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68年初分配到核试验基地研究所工作 [1] - 从事核试验技术研究、核试验工程系统管理研究和抗辐射加固技术研究40多年 [2] - 历任核试验基地研究所项目组长、研究室主任、科技处处长、研究所所长、基地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 [2] - 退休后被聘为原总装备部抗辐射加固技术专业组组长 [2] 马兰基地与核试验事业 - 马兰基地是我国最早的核试验基地,被称为共和国核武器的"摇篮" [3] -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距离马兰300多公里的罗布泊成功爆炸 [3] - 新中国的核自卫力量在马兰基地逐渐形成 [3] - 基地走出了八位"两弹"功勋院士和二十九位科技将军 [3] - 核试验是一项政治敏感的重大活动,参与者被赋予重大政治责任 [3] 核试验工作环境与精神 - 核试验在荒无人烟的荒漠中进行,环境恶劣 [3] -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工作条件艰苦:吃沙粒饭、喝苦水浆、住帐篷、坐卡车 [3] - 需要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科学技术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 [3] - 范如玉将军感谢清华大学的教育使其具备从事这一伟大事业的思想和技术基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