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会计差错更正
icon
搜索文档
ST中利: 第七届董事会2025年第四次临时会议决议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06 08:11
会议召开情况 - 公司第七届董事会2025年第四次临时会议于2025年7月4日以通讯方式召开,会议由董事长许加纳主持,符合《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规定 [1] 申请撤销其他风险警示 - 董事会同意公司于2025年7月7日向深交所申请撤销股票交易其他风险警示 [1] - 公司因2024年5月13日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触及《上市规则》9.8.1条第(八)项规定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1] - 公司已对2013-2021年度财务报表进行会计差错更正及追溯调整,并于2025年4月22日披露相关公告 [2] - 原控股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112,483.48万元已通过债权人豁免债权方式清偿 [2] - 违规担保问题已通过产业投资人按重整投资协议承诺现金补偿方式解决 [3] - 公司2024年度审计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均获标准无保留意见 [3] - 自证监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已满12个月,符合撤销其他风险警示条件 [3] - 公司已计提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预计负债1.65亿元 [4] 对外捐赠 - 公司拟向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捐赠30万元人民币,用于支持电线电缆行业人才培养 [4] 其他说明 - 撤销其他风险警示申请尚需深交所审核,结果存在不确定性 [4]
锦富技术: 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02 16:36
会计差错更正原因 - 公司及原子公司上海挚富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在2021年度、2022年度与供应商厦门市中智信联实业有限公司、客户厦门炬煜实业有限公司开展金属品贸易业务时,仅履行垫资义务并收取固定利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规定,相关所得不应计入营业收入 [1] - 公司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及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制规则第19号》对2021年第一季度至2022年年度披露的财务数据进行更正 [1] 2022年度财务报表调整 利润表 - 营业收入从14.02亿元调整为14.00亿元,减少154.96万元,投资收益从-4400.70万元调整为-4245.73万元,增加154.96万元 [2] - 非经常性损益从1881.70万元增至1997.92万元,增加116.22万元,扣非净利润从-2.44亿元调整为-2.46亿元,减少116.22万元 [2] 现金流量表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从12.95亿元降至12.15亿元,减少7993.52万元,现金流出从11.86亿元降至10.04亿元,减少1.82亿元 [2]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从1.44亿元增至2.24亿元,增加7993.52万元,现金流出从5.61亿元增至7.43亿元,增加1.82亿元,投资活动净现金流从-4.18亿元恶化至-5.19亿元 [2] 2021年度财务报表调整 利润表 - 营业收入从9.72亿元调整为9.70亿元,减少231.79万元,投资收益从-98.14万元调整为133.65万元,增加231.79万元 [8] - 非经常性损益从129.74万元增至303.58万元,增加173.84万元,扣非净利润从-3.47亿元调整为-3.49亿元,减少173.84万元 [8] 现金流量表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从11.34亿元降至9.84亿元,减少1.50亿元,现金流出从9.67亿元降至9.30亿元,减少3680.16万元 [8]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从9831.60万元增至2.48亿元,增加1.50亿元,现金流出从5560.80万元增至9228.82万元,增加3680.16万元 [8] 其他期间调整概览 - 2022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从9.28亿元降至9.27亿元,减少154.96万元,投资收益从-50.39万元转为104.58万元 [5] - 2021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从6.60亿元降至6.59亿元,减少187.52万元,非经常性损益从-212.86万元改善至-72.22万元 [9] - 2021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从2.12亿元降至2.11亿元,减少57.60万元,扣非净利润从-1617.23万元降至-1660.43万元 [11] 审议程序与意见 - 审计委员会认为更正符合会计准则及信息披露规则,能更公允反映财务状况 [13] - 董事会及监事会均确认更正程序合法合规,未损害股东利益 [14] - 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专项审核报告支持更正事项 [14][15]
古鳌科技: 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及追溯调整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30 16:32
会计差错更正概述 - 公司因对新存科技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测试时减值准备计提不充分,收到上海证监局责令改正决定书[1] - 公司对2023年度、2024年一季度等财务数据进行追溯调整,采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规定的追溯重述法[2] - 差错更正不会改变已披露年报的盈亏性质,也不会导致期末净资产为负[2] 会计差错更正的具体影响 - **长期股权投资**:2023年更正前2.993亿元,调减646万元至2.929亿元[2] - **未分配利润**:2023年更正前1.392亿元,调减583万元至1.334亿元[2] - **所有者权益**:2023年合计9.906亿元,调减646万元至9.842亿元[2] - **净利润**:2023年更正前-7.124亿元,调减646万元至-7.770亿元[3] - **2024年一季度资产减值损失**:更正前-1.004亿元,调增412万元至-9628万元[4] 审议程序与机构意见 - 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认为更正符合会计准则要求并同意提交董事会审议[5] - 董事会确认更正后数据能更真实反映财务状况,批准该议案[5] - 监事会认可更正程序合规性,认为调整未损害股东利益[5] - 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意见,认定差错更正在所有重大方面符合会计准则[4]
城地香江: 上海城地香江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及追溯调整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29 16:17
会计差错更正概述 - 公司对2023年第一季度至2024年第三季度合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相关科目进行会计差错更正及追溯调整,不影响合并现金流量表[1] - 差错更正涉及合并范围内内部交易收入成本抵消错误、租金使用权资产资本化金额不准确、IDC系统集成业务收入确认和存货暂估跨期等问题[2][3] - 更正工作已于2025年4月29日经董事会和监事会审议通过,并于两个月内完成相关财务信息及专项鉴证报告披露[1] 会计差错具体内容及影响 - 内部交易抵消错误导致少计营业成本1,838万元,多计存货931万元,多计营业收入992万元[2][3] - 使用权资产摊销错误导致在建工程减少551万元,长期待摊费用增加368万元[3] - IDC业务收入确认跨期影响营业收入6222万元,营业成本1.05亿元[4] - 更正后2023年一季度至2024年三季度累计调减未分配利润3531万元[4][5] 财务数据变动情况 - 2023年全年营业收入24.33亿元,同比下降9.35%,其中IDC业务收入占比达85.53%[13]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56亿元,同比大幅下滑[13] - 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42亿元,同比下降41.81%,IDC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95.3%[22][23] - 2024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301万元,经营活动现金流改善显著[22][23] 业务结构转型 - 公司持续推进"去房地产化"战略,地基与基础业务收入占比已降至4.7%[22] - IDC业务板块保持稳定增长,2023年收入同比增长18.59%[13] - 2024年上半年IDC系统集成项目大多未达收入确认节点,影响当期业绩[23] - 应收账款回收力度加大,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同比增长851.87%[24][25]
方大炭素: 方大炭素关于会计差错更正后的财务报表和附注
证券之星· 2025-06-29 16:06
会计差错更正 - 公司对2022年半年度至2023年度母公司财务报表进行会计差错更正,涉及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1] - 更正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和《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9号》[1] - 更正后的财务报表经第九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临时会议和第九届监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1] 2022年半年度财务数据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27.34亿元,较期初46.17亿元下降40.8%[1] - 长期股权投资期末余额79.44亿元,较期初33.95亿元增长134%[1] - 营业收入13.98亿元,同比增长17.9%[3] - 净利润13.16亿元,同比增长503%[3] - 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35.77亿元,主要由于投资支付增加[4] 2022年年度财务数据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18.86亿元,较期初46.17亿元下降59.2%[6] - 长期股权投资期末余额79.79亿元,较期初33.95亿元增长135%[6] - 营业收入29.07亿元,同比增长20.9%[7] - 净利润14.62亿元,同比增长238%[8] - 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34.57亿元,主要由于投资支付增加[10] 2023年半年度财务数据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39.03亿元,较期初18.86亿元增长106.8%[11] - 长期股权投资期末余额79.99亿元,较期初79.79亿元基本持平[11] - 营业收入14.36亿元,同比增长2.7%[13] - 净利润16.96亿元,同比下降87.1%[14] - 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3.46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幅收窄[15] 2023年年度财务数据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40.87亿元,较期初18.86亿元增长116.7%[16] - 长期股权投资期末余额78.92亿元,较期初79.79亿元下降1.1%[16] - 营业收入26.44亿元,同比下降9%[17] - 净利润8.32亿元,同比下降43%[18] - 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入2.86亿元,上年同期为净流出34.57亿元[19] 投资收益分析 - 2022年半年度投资收益12.29亿元,主要来自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11.86亿元[5] - 2022年年度投资收益12.79亿元,主要来自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11.84亿元[11] - 2023年半年度投资收益0.81亿元,同比下降93.4%[13] - 2023年年度投资收益7.27亿元,同比下降43.1%[20]
方大炭素: 方大炭素关于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29 16:06
会计差错更正概述 - 公司对2022年半年度至2023年度母公司财务报表进行会计差错更正 追溯调整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 但合并报表数据不受影响[1] - 差错源于2020年度利润分配调整 原计划分红8 9亿元 实际分配1 9亿元 调减的7亿元未归还至莱河矿业或调整会计科目[2] - 2023年莱河矿业通过《2022年度利润分配议案》向公司补充分红7亿元 但公司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2] 会计差错更正具体影响 母公司报表调整 - **资产负债表**: - 其他应付款增加7亿元 2022年半年度从13 9亿元调至20 9亿元 2022年度从4 7亿元调至11 7亿元[4] - 未分配利润减少7亿元 2022年半年度从63 4亿元调至56 4亿元 2022年度从62 8亿元调至55 8亿元[4] - **利润表**: - 投资收益减少7亿元 2022年半年度从19 3亿元调至12 3亿元 2022年度从19 8亿元调至12 8亿元[4] - 净利润同步减少7亿元 2022年半年度从20 1亿元调至13 1亿元 2022年度从21 6亿元调至14 6亿元[4] - **现金流量表**: - 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减少7亿元 2022年半年度从16 4亿元调至9 4亿元 2022年度从17 5亿元调至10 5亿元[4][6] 2023年调整 - 2023年1-6月母公司利润表无影响 但全年投资收益增加7亿元 从2733万元调至7 27亿元 净利润从1 06亿元调至8 06亿元[6] 监管机构意见 - 会计师事务所认为会计差错更正符合会计准则 调整后财务数据公允反映公司状况[6] - 审计委员会及监事会均认可更正程序合规性 强调调整未损害股东利益[7]
城地香江连续7个季度会计出错 利润、收入、资产“集体失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9 15:23
会计差错更正及追溯调整 - 公司发布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及追溯调整公告 涉及2023年第一季度至2024年第三季度连续7个季度的财务数据 包括利润 收入和资产等多个报表科目 [1] - 差错原因包括IDC系统集成项目收入确认及存货暂估存在跨期 合并范围内内部交易收入成本抵消错误 未实现毛利计算错误 以及租金使用权资产资本化金额不准确 [2] - 具体错误包括少计营业成本多计存货 多计营业收入 以及错误将装修期间使用权资产摊销计入在建工程而非长期待摊费用科目 [2] 财务数据调整情况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从-6 21亿元调整为-6 56亿元 下调3500万元 [3] - 2024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从-1 3亿元调整为-0 96亿元 上调3400万元 [3] 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及审计意见 - 2023年11月公司将年审会计师事务所从天职国际更换为容诚会计师事务所 [3] - 容诚所对公司2023年度审计出具非标意见 表示未能获取充分证据证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是否准确 [4] - 2024年6月29日公司公告称容诚所已出具保留意见涉及事项影响已消除的审核报告 [4]
ST葫芦娃: 海南葫芦娃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延期披露会计差错更正审计报告的提示性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27 16:12
会计差错更正及审计报告延期披露 - 公司于2025年4月27日召开董事会及监事会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议案》,将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及证监会相关规则对前期会计差错进行更正 [1] - 会计差错更正的具体内容已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披露,公告编号为2025-044 [1] - 由于涉及工作量较大,公司无法按原计划完成审计工作,决定延期披露会计差错更正后的审计报告 [1] 审计工作进展及后续安排 - 公司正与会计师事务所积极协作,增派专业人员以加快审计进度 [2] - 公司将严格遵循法律法规要求推进财务报告审计,确保审计质量,争取尽快完成披露 [2] - 公司对延期披露给投资者带来的不便表示歉意 [2]
*ST通脉: 中通国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对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工作函回复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23 11:30
公司财务与审计情况 - 公司已完成破产重整,2023年度审计报告无法表示意见所涉事项的影响已消除,2024年年报获标准无保留意见 [1] - 2024年应收账款、存货及营业收入等主要科目回函比例达80%-90%,较2023年显著改善 [1][4][6] - 公司成立专项清收小组推进应收工程款项收回,完成对2017-2023年财务报表主要科目的追溯调整 [1][9] 审计程序与内控改进 - 年审会计师投入20余人团队,执行包括函证、替代测试等程序,2024年应收账款回函比例达80.04% [2][6] - 公司2023年内控存在工程项目管理、供应商管理、物料存货管理和工程审定四大缺陷,2024年通过信息化平台和流程优化进行整改 [14][19] - 整改措施包括建立工程台账责任制、完善供应商准入标准、物料全链条管控和专职资料收集体系 [19] 业务结构与成本变动 - 通信技术业务中劳务外协费同比增38.26%至2.89亿元,物料消耗费降28.21%至0.23亿元,导致毛利率降至-0.32% [22][24] - 线路工程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34%升至2024年的62.6%,系统集成收入从36%降至9.3% [23][26] - 成本结构变动主因历史项目停滞导致劳务成本增加,以及材料费比重高的项目减少 [24][27] 应收账款与客户情况 - 应收账款余额7.72亿元同比增31.07%,坏账计提比例达41.58%,其中国企运营商坏账计提比例从2022年15.66%升至2024年30.83% [31][32] - 前十大客户中中国联通吉林省分公司应收账款1.94亿元账龄较长,河南沧川建设等客户应收账款与当期收入比例异常 [32] - 同行业应收账款平均增长26.86%,公司增幅略高主因净额法核算项目影响 [32] 行业对比与合规性 - 物料消耗费占比6.41%显著低于同行业(吉大通信6.2%-润建股份19.54%),主因业务结构差异 [24][25] - 自查显示工程项目符合总额法确认收入条件,公司承担主要责任并全程参与施工管理 [25] - 毛利率持续下滑趋势与行业不一致,主因2022年后内控缺陷和历史遗留成本问题 [27][28]
*ST通脉: 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关于中通国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工作函的专项说明-中兴华报字(2025)第010573号
证券之星· 2025-06-23 11:30
审计意见与财务调整 - 2023年年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主要因应收账款、存货及营业收入等主要项目函证程序受限[1] - 2024年年报获标准无保留意见,显示2023年度审计报告无法表示意见所涉事项影响已消除[1] - 2024年完成破产重整,员工欠薪全额偿付提升函证效率,主要科目回函比例达80%-90%[1] - 2024年8月会计差错更正后,对2017-2023年财务报表主要科目进行追溯调整[1] 审计程序执行情况 - 应收账款审计程序包括函证有效性验证、检查工程合同等支持文件、分析账龄及坏账准备充分性[1] - 存货审计程序包括分析变动原因、实地查看进度、评估可变现净值、复核成本结转[1] - 营业收入审计程序包括验证收入确认政策、分析波动原因、检查合同等支持文件[1] - 投入20余人团队进行4个月现场审计[1] 关键科目审计数据 - 应收账款发函比例83.56%,回函比例77.71%,回函相符比例69.12%[3] - 营业收入发函比例88.72%,回函比例82.43%,回函相符比例73.82%[3] - 存货-外协工程费发函比例88.94%,回函比例70.72%,回函相符比例70.15%[3] - 收入细节测试覆盖90.16%收入金额,存货细节测试覆盖93.11%存货金额[5] 业务结构与成本变动 - 通信技术业务营业成本3.54亿元,劳务外协费占比从43.49%升至81.75%[21] - 物料消耗费占比从34.62%降至6.41%,人工成本占比下降6.95个百分点[21] - 通信技术业务毛利率从2020年18.48%持续降至2024年-0.32%[21] - 线路工程收入占比从2023年34.02%升至2024年62.58%[23] 应收账款与坏账准备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7.72亿元,同比增加31.07%,坏账准备余额3.21亿元[28] - 国企运营商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从2022年5.77%升至2024年41.58%[28] - 前十大应收账款客户中,中国联通吉林省分公司余额1.94亿元,坏账准备4186.89万元[28] - 应收账款增长比例31.07%略高于行业平均26.86%[29] 内部控制与整改措施 - 2023年存在工程项目过程管理、供应商管理、物料管理、工程审定管理四大内控缺陷[13] - 2024年引入新信息化平台系统,采用"并行模式"进行内控流程管理[19] - 成立清收专项小组梳理完工未审计项目,建立奖罚机制促进应收款项回收[12] - 完成物料盘点工作,重新培训库管人员,建立全链条管控流程[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