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

搜索文档
8月14日上证指数收盘下跌0.46%,创业板指下跌1.08%,盘中突破3700点创下4年新高,数字货币、保险板块走强
搜狐财经· 2025-08-14 07:16
市场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收盘下跌17.02点至3666.44点,跌幅0.46%,盘中突破3700点创4年新高 [1][2] - 深证成指收盘下跌99.93点至11451.43点,跌幅0.87% [1][2] - 创业板指收盘下跌26.84点至2469.66点,跌幅1.08% [1][2] - 沪深300收盘下跌3.27点至4173.31点,跌幅0.08% [1][2] 成交金额 - 上证指数成交额9494.64亿元 [1] - 深证成指成交额13297.45亿元 [1] - 创业板指成交额6513.28亿元 [1] - 沪深300成交额4850.76亿元 [1] 行业涨跌幅 - 涨幅前五行业:保险+2.64%、玻璃玻纤+1.0%、电机+0.29%、游戏+0.23% [1] - 跌幅前五行业:能源金属-3.12%、航天航空-3.11%、电子元件-2.74%、仪器仪表-2.74%、交运设备-2.64% [1] 板块动态 - 数字货币与保险板块盘中走强 [1]
上证指数突破3700点 为2021年12月以来首次
证券时报网· 2025-08-14 01:57
上证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突破3700点整数关口 为2021年12月以来首次[1] 行业板块表现 - 保险板块涨幅居前[1] - 数字货币板块涨幅居前[1]
创业板指涨3% 两市超2700家个股上涨
经济观察网· 2025-08-13 07:34
经济观察网 创业板指涨幅扩大至3%,上证指数涨0.59%,深证成指涨1.6%。两市超2700家个股上涨。 ...
上证指数创四年新高,越过3674点后上攻概率大?
第一财经· 2025-08-13 05:53
上证指数突破关键点位 - 8月13日上证指数开盘上攻 放量突破2024年10月8日的3674点 逼近2021年2月18日3731点高点 [1] - 从2024年2月5日2635点低位至今 牛市已持续超过18个月 指数有望继续突破剑指3800点 [1] 市场情绪与资金动向 - 沪指突破3674点标志着市场情绪积极转变和投资者信心增强 反映中国经济复苏稳健步伐及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正面效应 [1] - 当前成交量活跃 资金持续流入市场 企业盈利预期向好支撑股市估值水平 [2] 分析师观点与历史对比 - 信达证券策略分析师判断当下类似2014年下半年流动性牛市主升浪 股市加速上涨 政策持续带来正面影响 市场风格可能进一步扩散 [1] - 桓睿天泽总经理指出市场经历盈利下滑与估值出清后 政策、流动性与企业盈利重新汇聚成向上力量 资金回流基本面扎实核心资产 [1] 后市展望 - 上证指数有望维持上升态势 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改善支撑估值 但需关注国际市场波动性和国内政策变化等风险因素 [2] - 只要基本面稳固且无重大不利因素干扰 上证指数仍有能力挑战更高点位 [2]
3600点之后:聊聊当下权益投资的锚点、策略与心态
搜狐财经· 2025-08-12 01:36
市场点位与估值水平 - 上证指数在3600点上方盘桓10个交易日 逼近去年10月高点3674点和十年峰值3731点 [1][6] - 当前A股整体估值处于历史中等偏高位置 上证指数、沪深300、万得全A的PE(TTM)分别处于近5年92.9%、72.9%、84.3%分位数 [9] - A股估值水平具有全球相对优势 上证指数市盈率15.69倍 市净率1.42倍 显著低于美国三大股指 [9][11] 资金面与杠杆水平 - 融资余额重回2万亿元关口 为十年首次 但杠杆水平仅为2015年牛市高点一半 [14] - 当前杠杆资金流入未达过热程度 两融规模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较2015年显著下降 [14] - 市场交易热度持续升温 成交量、换手率、新增开户数指标回暖 但未出现非理性狂欢迹象 [16] 行业表现与投资机会 - 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今年以来收益超16% 为2021年后首次 但仍低于历史高点20% [5] - 中证A500市盈率TTM处于历史57%分位点 创业板指处于近十年24%分位点的低位 [23] - 结构性机会聚焦新能源ETF、有色金属ETF、航空航天ETF 受益于中报业绩披露和板块轮动 [23][25] 市场结构与历史对比 - A股上市公司数量从2015年不足2800家增至超5400家 总市值从69万亿元突破100万亿元 [14] - 当前市场赚钱效应积累推动资金入市加速 但大部分板块已积累可观涨幅 [16] 全球流动性环境 - 美联储降息预期上升与全球流动性宽松预期增强 提升A股对国际资本吸引力 [11] - A股在全球资产中的估值权重正在被重新评估 [11] 投资策略建议 - 建议采用杠铃策略平衡进攻与防御 进攻端关注高景气行业 防御端配置红利策略及债券基金 [22] - 持仓管理需匹配行业分散度与个人风险偏好 权益资产占比需避免引发过度波动 [21] - 长期投资需关注资产配置、风险控制和情绪管理 避免短期波动干扰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