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网络诈骗

搜索文档
“十四五”时期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73.9万起
快讯· 2025-07-23 07:27
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破获情况 - "十四五"期间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73.9万起 [1] - 案件破获工作统筹推进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打防管控各项工作 [1] - 案件侦破为人民群众挽回大量经济损失 [1]
收到这种“银行卡”,立即剪碎!
齐鲁晚报· 2025-07-22 13:59
转自:央视新闻 诈骗分子为骗钱又有了新套路! 近日,北京大兴区某银行向警方报送了一起"假冒银行卡诈骗的案件"线索。不法分子瞄准老年人,以假银行卡设局诱骗老年 人。 这位70岁老人收到一张印有"XX银行""消费扶贫爱心卡"标识的银行卡,并且宣传页上明确显示说明"额度有400余万元"。 于是,老人持卡到银行查询,银行工作人员核查后发现此卡为假卡,并无该卡相关账户信息,确认老人遭遇电信网络诈骗。 原来,这张卡是一家陌生公司邮寄给老人的,对方声称这是"养老补贴专用卡",可领取大额补贴,以"制卡费""保费"为由,诱骗 老人支付了1000余元,还套取了老人及其家人的信息。 工作人员受理业务时发现,卡片印刷粗糙,标识模糊,客服电话并非官方号码,卡号虽为16位,但背面缺失信用卡必备的CVD2 安全码。经系统核查,该卡号无任何卡户及交易记录,且卡面信息与农行制卡标准严重不符。 为了让老人信服,该公司还通过一个虚假App,向老人展示了卡内"400余万元余额"及"金条、空调"等"赠品",老人对此深信不 疑,因此才有了到银行取钱的一幕。 上海一银行识破假"爱心扶贫卡"骗局 无独有偶。今年4月,上海三位老年客户手持数张印有中国农业银行 ...
警惕“眼熟”陷阱!这些涉诈APP被曝光
券商中国· 2025-07-22 04:18
涉诈APP曝光情况 - 信息通信行业反诈中心近期汇总17个高发涉诈APP 包括伪装成"腾讯支付""抖音扶贫钱包""360借条""美团无人配送""京东社区"等知名平台的仿冒应用[3] - 涉诈APP通过盗用大型互联网平台名义实施诈骗 例如"腾讯支付"APP虚构腾讯股权投资项目并以数字货币为名骗取用户信息及资金[4][6] - "智天"系列多个仿冒金融APP被曝光 包括"智天银行""智天交易所""智天财管"等名称高度相似的诈骗工具[7] 诈骗手法分析 - 仿冒APP采用"拉人头"模式 通过赠送原始股、支付金等虚拟权益诱导用户绑定银行卡并邀请好友参与[5][6] - 诈骗分子在小众通联APP推送仿冒金融机构网站 先让受害人操作虚假账户盈利 再诱导其注册并转账至诈骗账户[13][14] - 仿冒网站后台可任意修改数据 受害人看到的收益均为虚假数字 无法提取本金[15][16] 机构打假动态 - 中国银联声明"银联会议APP"非官方产品 该应用通过电信诈骗手段窃取用户敏感信息和资金[12] - 广发证券、银河证券等近20家券商发布公告 警惕假冒证券交易APP及员工名义进行的非法证券活动[12] - 腾讯公司澄清"腾讯支付"APP与微信支付无关 系恶意使用腾讯名称的诈骗工具[6] 仿冒网站识别方法 - 域名识别:金融机构官网通常使用.com或.cn后缀 警惕.yachts、.xyz等非常规后缀及易混淆字符替换[17] - 端口号识别:正规金融网站默认使用80或443端口 非标准端口需重点核实[18][19] - 证书识别:官方机构部署OV证书含组织信息 仿冒网站多使用无组织信息的DV证书[19][20]
教育早餐荟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校园配餐服务管理国家标准;新东方在武汉成立科技公司
北京商报· 2025-07-22 01:50
校园食品安全与配餐服务管理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校园配餐服务企业管理指南》国家标准 适用于中小学及幼儿园配餐服务企业 覆盖食谱管理、加工制作、配送及应急处理等全链条规范 [1] - 该标准为校园配餐服务管理领域首个国家标准 旨在完善校园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1] 青少年网络安全与诈骗防范 - 暑假期间青少年上网时间大幅增加 面临同城交友、游戏福利、兼职刷单等电信网络诈骗风险 [2] - 全国多地出现学生遭遇电信诈骗案例 部分家庭遭受较大财产损失 [2] 校园周边治安整治行动 - 北京海淀警方开展暑期涉旅乱象打击整治 重点针对校园周边"黄牛"、无照游商等违法行为 [3] - 7月以来依法打击处理校园周边违法犯罪人员60余人 实施"断引流、强打击"等综合整治措施 [3] 教育政策与招生安排 - 北京东城区发布2025年"1+3"培养实验区级实验学校招生政策 要求具有本市普高升学资格及连续两年初中学籍的初二学生可报名 [4] - 实验学校按1:3比例根据综合素质评价确定面试名单 并组织面试 [4] 教育科技行业动态 -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于7月18日在武汉成立全资子公司武汉悦来东方科技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1000万元 [5] - 新公司经营范围涵盖信息技术咨询、软件开发、文化艺术交流及会展服务等业务 [5]
已有多人中招!淘宝、抖音、快手等多平台均出现新型骗局→
新华网财经· 2025-07-21 09:26
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分析 诈骗模式 - 诈骗分子在淘宝、抖音、快手等知名电商平台开设虚假店铺,售卖U盘、小风扇、大米等日常商品,随后故意发错货或寄送劣质商品(如玩具发成小苏打、落地风扇发成手持风扇、蓝月亮洗衣液发成低劣品牌)[1][3][5][10] - 消费者因货不对板联系客服后,被引导扫描私人二维码或添加微信,脱离平台监管进入私下交易环节[3][9][14] - 后续通过"刷单返利""投资盈利"等利诱手段(如承诺5%收益)或"账号冻结""法律追责"等恐吓方式实施诈骗[11][17][19] 诈骗特征 - 虚假店铺使用非法购买的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注册,成本仅需数百元,店铺名称与经营商品明显不符(如建筑公司卖小商品)[11] - 核心目标是将受害者引流至非官方渠道(微信、独立App等)以脱离平台监管,近期某平台一个半月内已关停16000家涉诈店铺[12][14][15] - 诈骗App内设置虚假聊天群(上千人规模),伪造中奖记录增强可信度,分阶段诱导充值(从158元逐步提升至15.8万元)[16][17][19][22] 典型案例 - 李先生购买玩具收到小苏打后被诱导扫码进入私下理赔流程[3][5] - 林先生被"彩票内部号"诱导下载诈骗App,前期小额充值获返利(158元至2000元),后期被要求补交15.8万元,警方拦截时发现另有2名受骗者同地点送现金[16][19][22][27][29] - 诈骗分子要求受害者通过京东链接购买手机等高价商品(累计投入近14000元),收货地址集中在广东、福建、浙江等地[23][24] 行业影响 - 此类"假理赔真诈骗"案件在电商平台呈快速增长趋势,涉及跨平台作案(抖音私信引流至微信、App)[1][12][16] - 诈骗团伙利用平台监管漏洞,通过低成本开设临时店铺实施短期诈骗,单店诈骗即可回本[11] - 警方联合市场监管、网信、税务等部门加强打击,敦促互联网企业落实反诈责任,提前识别问题商铺[12]
家里有孩子的注意了!有人租用学生微信用于实施电诈
齐鲁晚报· 2025-07-21 03:28
未成年人电信诈骗现状 - 互联网和电子通信技术发展导致未成年人沉迷手机 诈骗分子将目标转向思想单纯 社会经验不足的青少年 [1] - 北京市反诈中心发现多起未成年人被诱骗发送电诈引流短信事件 涉及小学 初中 高中各学段学生 年龄最小11岁 最大17岁 [1] 诈骗手法分析 - 诈骗分子利用QQ 微信等社交平台发布兼职信息 以"低门槛 高回报"为诱饵诱骗学生群发诈骗短信 短信内容多为"快递到件""订单异常"等引导收件人回拨诈骗电话 [4] - 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审理典型案件 犯罪分子通过骗取中小学生微信账号密码实施诈骗 2023年10月至2024年3月实施犯罪活动11起 获利数万元 [4] 主要诈骗类型 - 免费皮肤骗局 宣称免费赠送游戏装备 通过"激活费 认证费 验证费"骗取钱财 诱导未成年人用家长手机转账 [6] - 红包返利骗局 通过短视频网站 聊天工具发布虚假红包返利信息 以手续费 转账费 红包费等借口诈骗 [7] - 防沉迷骗局 以"解除游戏防沉迷限制"为由 通过屏幕共享欺骗未成年人获取亲属微信或支付宝账号及支付密码 [8][9] - 明星粉丝骗局 诱骗未成年人加入粉丝群 以打榜等名义实施诈骗 声称完成任务可领取礼品或明星签名 诱导转账或刷单 [10] 法律后果 - 法院对10名被告人以诈骗罪 盗窃罪 掩饰 隐瞒犯罪所得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不等 并处罚金 [5]
当心!电诈新套路 遇到快绕行
北京青年报· 2025-07-21 03:15
电信网络诈骗现状 - 2025年以来北京市公安局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600余起同比上升29.2%刑拘人员3200余人同比上升24.4%返还群众被骗资金3.6亿元[1] -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高发态势诈骗分子利用技术伪装和人性弱点精准掌握个人信息手段狡猾[1] 典型诈骗套路分析 套路一:扫码申领"劳动补贴" - 被告人王某窃取企业邮箱权限虚构"领取劳动补贴"事实发送诈骗邮件骗取21万余元[2] - 被害人扫码输入银行卡信息后资金被转走案件涉及多名被害人[2] - 法院以诈骗罪判处王某有期徒刑一年十个月罚金二万元[2] 套路二:"退学费"变"交学费" - 被告人王某通过快递盲发"教育机构退费"虚假传单涉案个人信息数据3万余组[3] - 被害人李女士被诱导下载软件投资1万元后未获返款[3] - 法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和诈骗罪判处王某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罚金一万元[4] 套路三:直播交友诈骗 - 犯罪团伙通过代聊主播微信诱骗被害人在直播间打赏礼物总计获利7.7万余元[6] - 被告人冒充女主播与"大哥"保持亲密互动诱导打赏[6] - 法院以诈骗罪判处主犯万某有期徒刑三年罚金二万元从犯分别获刑[7] 套路四:刷单返利诈骗 - 被告人闫某冒充警察诱导未成年人李力刷单充值共诈骗21964元[7] - 闫某利用未成年人信任心理实施诈骗后退赔全部损失[8] - 法院考虑闫某未成年从轻判处有期徒刑十一个月缓刑一年罚金五千元[8] 司法实践与法律依据 - 电信网络诈骗数额标准:3000元以上为"数额较大"3万元以上为"数额巨大"50万元以上为"数额特别巨大"[9] -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10] - 对未成年人诈骗案件贯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8] 防范建议 - 谨慎对待"轻松赚取收益"广告避免访问不明链接和安装可疑应用[10] - 不向陌生人转账不轻易透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重要信息[10] - 遭遇诈骗应立即报警并保存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11]
今年上半年,烟台公安机关止付冻结涉案诈骗资金2010万元
齐鲁晚报网· 2025-07-18 16:40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打击治理成效 - 2025年上半年烟台市公安机关与金融部门协作配合 快速止付冻结涉案资金2010万元 [1] 典型案例分析 芝罘区王女士诈骗案 - 财务经理王女士因微信群冒充老板诈骗 涉案金额432万元 经反诈中心多级账户追踪后全额返还 [2] 牟平区彭先生诈骗案 - 彭先生被虚假投资导师诱导购买彩票 转账315万元 反诈中心紧急止付后返还250万元 [3] 芝罘区宋先生诈骗案 - 宋先生遭遇网络投资理财诈骗 已取现100万元准备交付 经民警上门劝阻成功避免损失 [4] 莱州市辛女士诈骗案 - 辛女士因"百万医疗"扣费骗局被共享屏幕转走56.68万元 反诈中心及时冻结并全额返还 [5] 莱阳市隋先生诈骗案 - 隋先生被荐股群诱导购买"原始股" 累计被骗50万元 反诈中心通过资金流向分析全额追回 [6] 反诈工作机制 - 市县两级反诈中心采用紧急拦截挽损机制 包括资金流向分析 多级账户止付冻结 资金溯源等核心手段 [2][3][5][6] - 通过现金预警线索识别潜在受害人 结合电话劝阻与上门干预实现财产保护 [4]
柬媒:柬埔寨清剿电诈团伙,力度“前所未有”
环球时报· 2025-07-17 22:32
柬埔寨打击电诈行动 - 柬埔寨首相洪玛奈签发指令要求各地彻底清除电诈团伙,警方在金边市、西哈努克省等地展开大规模突击行动,累计逮捕超过1000名涉诈人员,包括来自印尼、越南、中国大陆及中国台湾地区的人员 [1] - 洪玛奈主持召开闭门会议,召集全国各省省长、警察局长及宪兵司令研究并部署打击网络诈骗行动,要求各省份立即加大打击力度 [1] - 洪玛奈特别强调,凡不严格执行命令、不配合执法的官员,将面临撤职、调岗等处理 [2] 行动细节与成果 - 西哈努克省警方在4个目标地点突袭,逮捕63名越南籍涉诈人员 [2] - 柬埔寨警方在波贝市波贝分区突袭一处电诈窝点,271名印尼人被捕 [2] - 涉案人员来自至少20个国家,其中中国籍、越南籍、印尼籍人员数量居多 [2] 国家层面部署 - 柬埔寨国家警察总署、移民总局负责依法制定程序,驱逐非法入境、居留或从事犯罪活动的外国人 [1] - 边境执法机构加强陆地与水路边境防控,阻止外国人非法越境 [1] - 柬埔寨王家军及特种部队全面进入待命状态,随时支援执法 [1] - 博彩委员会被要求对持牌赌场与博彩中心实施更严格监管,全面防止电信网络诈骗、非法拘禁、人口贩运等犯罪行为 [1] 行动意义与评价 - 柬埔寨媒体将此次行动评价为"前所未有的清剿行动",释放出明确信号——将以紧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及跨境犯罪网络 [2] - 该指令被称为恢复柬埔寨国际形象的"关键转折点" [2]
4名男子向小学生借电话手表,被警方抓了!
环球网· 2025-07-16 02:55
犯罪手法 - 4名嫌疑人通过境外聊天软件获取高价收购小学生电话卡的信息后,流窜各地专挑放学时段作案 [4] - 作案时两人一组,一人以借电话为由偷取SIM卡,另一人分散学生注意力 [4] - 得手后通过境外聊天软件与诈骗团伙对接,将电话卡用于实施诈骗 [4] - 待电话卡被封停后直接丢弃 [4] 案件侦破 - 永安市公安局刑侦大队根据学生描述锁定同一伙嫌疑人 [1] - 民警追踪侦查后在外地抓获4名嫌疑人 [1] - 打掉一个横跨福建、江西、湖南三省的专门盗用儿童电话卡实施诈骗的犯罪团伙 [1] 受害者情况 - 7名小学生家长收到电话卡涉诈被封停通知 [1] - 学生反映在放学途中被陌生人以借电话为由偷走SIM卡 [1] - 返还后电话手表无法使用,家长检查发现附属卡丢失 [1] 行业影响 - 随着公安机关对"两卡"管控加强,不法分子转向社会经验欠缺的小学生下手 [5] - 案件显示儿童智能穿戴设备存在被利用进行电信诈骗的风险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