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慧养老
icon
搜索文档
正元智慧:公司近年来稳步推进杭州市、温州市、宁波市等多个县市养老院智能化改造项目建设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3 15:47
智慧养老领域布局 - 公司近年来稳步推进杭州市、温州市、宁波市等多个县市养老院智能化改造项目建设 [2] - 公司与日本骏府葵会开展AI养老项目对接 [2] - 公司已完成智慧养老二期系统的开发 [2] - 未来将持续加大力度推进智慧养老项目的建设实施 [2]
开启“供需对话”,海淀养老融智计划推动科技养老应用场景落地
新京报· 2025-08-13 14:21
海淀区科技养老政策与活动 - 海淀区民政局主办"智慧悦养——海淀养老融智计划展示交流会" 首次开启科技养老供需对话环节 为科技企业和街道社区及养老机构提供精准对接[1] - 海淀区从去年起启动"融智计划" 融科技 院校 行业 专家之智 为多方合作和供需对接搭建高效通联桥梁[1] - 活动设置适老化辅具 智慧养老 老有所为三大展区 邀请企业现场展示养老科技产品和适老化辅具[3] 具身智能技术在养老领域的应用 - 具身智能强调智能体与环境的交互 具备自适应学习与情感交互能力 在养老领域应用前景广阔[2] - 具身智能可在日常生活照料 健康监测 社交互动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如应用智能监护设备 虚拟健康助手等[2] - 随着技术进步 政策支持及市场潜力释放 具身智能养老应用空间将更为广阔[2] 科技养老具体应用场景与案例 - 科技养老供需对话环节针对智慧居家陪伴 智能机构居家养老 老年心理健康 智能辅助照料四个应用场景[2] - 曜阳养老服务中心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智慧养老研究所 青龙桥街道和四季青敬老院分别介绍探索成效和真实需求场景[2] - 中关村街道科育社区爱益起养老编织社团和紫竹院街道"如意紫竹"厂洼第一社区养老互助社展示非遗手工艺品[3] 海淀区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 海淀区依托科技资源优势着力打造智慧养老服务体系 通过完善养老服务综合平台 开放应用场景 推动科技惠老产品落地[3] - 海淀区构建多元协同格局 打造科技养老服务体系 聚焦人才转型 以"智慧养老"为支点撬动银发经济新蓝海[3] - 目标是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新范式 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3]
2025年智慧养老设备行业词条报告
头豹研究院· 2025-08-13 12:13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期,2020-2024年复合增长率为21.2%,2024年市场规模达1,564亿元,预计2024-2029年复合增长率为17.0%,2029年达3,364亿元 [33][37] - 政策支持力度大,中央到地方通过财政补贴(最高30%)、税收优惠等措施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11][36] 核心观点 - 智能化与个性化驱动:AI、物联网等技术赋能健康管理、安全监护等场景,解决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痛点 [4][22] - 区域发展不均衡:东部沿海(广东、江苏等CR7省份)企业占比达70%,中西部仍处追赶阶段 [12] - 居家养老主导:居家场景占比90%,社区和机构养老分别占7%和3% [31] 行业分类 - **健康管理类**:智能手环、血糖仪等,2024年老年智能手表出货量580万台(同比+70%) [4][28] - **辅助器具类**:电动轮椅等,2025年1-4月新增注册品种0.6万项(同比+1032.1%) [10] - **监护类**:毫米波雷达睡眠监测仪等,机构渗透率约10% [5][32] - **中医数字化**:舌象/脉象分析设备,提供个性化养生方案 [6] - **家庭机器人**:陪伴机器人、护理机器人,2025年启动三年应用试点计划 [7][47] 产业链分析 - **上游**:芯片自给率不足30%(目标2025年达60%),启英泰伦语音AI芯片年出货5,000万颗 [23] - **中游**:小米/华为研发投入显著(小米2024年研发241亿元,+25.9%),产业集群效应显现(广东目标2025年营收6,000亿元) [27][28] - **下游**:机构需求多元化(护理床、康复机器人),2030年情感陪护机器人渗透率预计达5% [32] 竞争格局 - **第一梯队**:小米、华为等互联网巨头,凭借技术优势搭建综合养老平台 [44] - **第二梯队**:金卫迪等创业公司,专注细分领域如养老监护产品 [44] - **未来趋势**:政策推动标准体系完善,市场集中度将逐步提升 [47] 上市公司速览 - **思创医惠**:2024年营收21.7亿元(+45.7%),毛利率95.3% [51] - **九安医疗**:2024年毛利率70.5%,居家健康监测产品线全覆盖 [50][67] - **欧圣电气**:布局大小便护理机器人,2024年归属净利润2.53亿元(+44.9%) [61][63]
养老又有新科技!逛第九届广州老博会,提前体验未来银发生活
南方都市报· 2025-08-13 04:04
展会基本信息 - 第九届中国(广州)国际养老健康产业博览会将于8月22日至24日在广州广交会展馆B区举行 由广州市人民政府主办 广州市民政局 广州市协作办 广州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具体负责[2] - 展会始于2017年 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通过国际展览业协会(UFI)资格认证的专业养老展 被列入2025《广州市培育银发消费场景实施方案》指定展位平台[2] 展会规模与展区设置 - 展览面积达5万平方米 以智慧养老展区为核心展区 增设智能机器人专区 集中展示全球首款搭载大模型的具身智能心理健康机器人 智慧陪伴机器人 仿生机器人及智能助行外骨骼[2] - 设置养老服务 养老金融 老年文旅 适老化焕新 康复辅具 老年用品 抗衰老等七大银发产业赛道展区[2] - 新增星级养老机构展区 "喜迎残特奧 助残展新篇"专区 银龄艺术季 华南口腔种植展等特色专区 打造银龄集市与老年用品一条街[3] - 吸引海内外参展品牌超1000家 包括国企 央企及世界五百强企业[3] 特色活动与惠民措施 - 开设银龄集市与老年用品一条街及居家适老化"焕新"活动专区 展销优质银发消费产品 发动银行联合企业 商户 电商平台设计满减优惠活动[3] - 打造200平方米齿科科技展区 设模拟手术观摩区 3D打印种植体定制区等沉浸式技术体验 特邀国内知名种植专家提供诊疗咨询 现场发放"中老年种牙关爱补贴"[3] - 联合多家航司推出"老博会出行礼遇"降低参会人员出行成本[4] 同期活动与产业影响 - 举办超过50场主题活动及产业对接活动 以"国际银发经济发展合作交流大会"为主轴 汇聚中日韩三国专家分享国际养老经验[3][4] - 发布居家适老化两项新标准 解读旅居养老省级规范 通过"银龄杯"颁奖盛典表彰行业标杆[4] - 带动广州市乃至大湾区银发产业升级[3]
第33届广州博览会首设机器人表演专区
中国新闻网· 2025-08-12 12:35
展会规模与增长 - 展览总面积约18万平方米 同比增长超50% [1] - 设置4个主题展区包括新质生产力 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 银发经济和医疗与健康 品质生活 [1] - 吸引超400家单位参展医疗健康展区 [2] 机器人及科技展示 - 首次设立机器人表演专区 汇聚130多款机器人 [1] - 智能机器人专区展示首款搭载大模型的具身智能心理健康机器人 智慧陪伴机器人 仿生机器人等多款新型机器人 [1] - 韩国 日本等科技企业携智慧养老领域最新科技产品与特色服务成果参展 [1]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 - 香港社会服务联会组织多家香港企业设置展位 [1] - 粤港澳大湾区采购商代表现场对接特色农副产品 [2] - 港澳药械通专场会议搭建跨境医疗合作桥梁 [2] 医疗健康前沿技术 - 集中展示基因编辑 细胞治疗 器官芯片等前沿技术 [2] - 举办AI医疗与大数据创新应用大会 [2] - 推动港澳先进医疗技术与内地市场对接 [2] 银发经济创新 - 发布广州市银发经济创新联合体 广州银发经济公共实验室合作伙伴招募活动 [2] -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通过UFI资格认证的专业养老展 [1] - 展示国际化全场景智慧养老解决方案 [1] 区域合作与消费促进 - 消费帮扶展区吸引80个地市 320余家企业参展 [2] - 推动帮扶产品融入大湾区消费市场 [2] - 大湾区城市踊跃赴会交流 [1]
首款陪伴型机器人亮相!傅利叶加速布局康养赛道,创始人坦言走入家庭还需很长时间
华夏时报· 2025-08-10 00:47
公司业绩与产品进展 - 2025年一季度机器人整体销量超1万台,包括泛形态机器人和双足机器人,双足机器人2025年交付目标为300台[1] - 公司发布陪伴型全尺寸人形机器人GR-3,采用莫兰迪暖调配色、超跑级内饰材料和环保软包设计,具备触摸交互功能与表情变换能力[2] - GR-3针对科研教育、导览咨询、效率赋能及医疗康养四大场景设计,不同场景需求侧重点不同[6] 市场定位与战略方向 - 公司选择在康养机器人赛道深耕,产品目前主要面向B端康养机构,未来可能进入C端市场[4] - 从双足人形机器人开始拓展至导览、咨询、工业等领域,GR-1应用于书店、4S店导览,GR-2面向工业场景[5] - 与中国建设银行合作成立机器人银行大堂经理训练基地,与上汽通用汽车合作将GR-1引入工厂测试[6] 行业前景与数据 - 2024年中国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突破300亿元,预计2025年达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30%[4] - 中国60岁以上人口超3亿,老龄化速度全球前列,机器人可解决护理人力短缺、服务标准化和成本控制问题[4] - 多地政策将"智慧养老"纳入规划,推动产业化发展[4] 技术发展与挑战 - 人形机器人走进家庭仍需较长时间,但公共服务场景如社区康复养老可优先实现[1] - 当前机器人智能水平有限,存在复杂环境感知不足、多模态交互待优化、非结构化指令理解能力弱等问题[5] - 与人体接触的力反馈控制不成熟可能造成安全隐患[5] 融资与商业合作 - 公司成立10年来服务全球60多个国家3000余家机构与医院[3] - 累计完成12轮融资,2025年5月获润阳科技不超过3亿元投资,1月完成近8亿元E轮融资[3]
首款陪伴型机器人亮相!傅利叶加速布局康养赛道,创始人坦言走入家庭还需很长时间|聚焦2025WRC
华夏时报· 2025-08-09 11:57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2025年一季度机器人整体销量已超1万台,包括泛形态机器人和双足机器人,其中双足机器人2025年交付目标为300台 [2] - 公司最新发布陪伴型全尺寸人形机器人GR-3,采用莫兰迪暖调配色、超跑级内饰材料和"固特棉GFOAM"软包内里设计,具备可触摸特性和即时身体反应功能 [3] - 公司深耕康养机器人领域,产品线包括上肢康复机器人、下肢康复机器人、运动与平衡训练系统等,覆盖运动功能康复到认知功能训练的多方面需求 [4] - 公司业务已扩展至导览、咨询、工业等领域,GR-1应用于书店、4S店导览咨询,GR-2面向工业场景 [6] 公司融资与市场表现 - 公司成立10年来已为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余家机构与医院提供服务 [4] - 公司已完成12轮融资,最近一次是2025年5月获得润阳科技不超过3亿元投资,2025年1月完成E轮近8亿元融资 [4] 行业市场前景 - 2024年中国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突破300亿元,预计2025年达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30% [5] - 中国60岁以上人口超3亿,老龄化速度居全球前列,带来庞大养老照护需求 [5] - 机器人可解决护理人员不足、服务标准化和成本控制等问题,多地已将"智慧养老"纳入政策规划 [5] 技术发展现状 - 人形机器人走进家庭还需较长时间,但公共服务场景如社区康复养老可尽快实现 [2] - 当前机器人智能水平相对较低,存在复杂环境感知能力不足、多模态交互待优化、非结构化指令理解有限等问题 [5] -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仍处探索期,在技术成熟度和场景渗透深度上有很大提升空间 [6] 产品应用场景 - GR-3针对科研教育、导览咨询、效率赋能及医疗康养四大场景 [6] - 公司与中国建设银行合作开展智能人形机器人银行大堂经理场景训练,与上汽通用汽车合作将GR-1引入工厂应用测试 [6]
民政部:推进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政策落地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07:19
● 本报记者 熊彦莎 7月7日,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孙文灿在民政部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民政部、商务 部拟于7月至12月举办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活动,并于7月10日在山东省青岛市举办启动仪式。在此次 活动中,将实施惠老助企政策,降低企业服务成本,推进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政策落地。 孙文灿介绍,将创新活动形式,打造多元化消费场景。指导各地创新形式组织开展本地区"养老服 务消费季"活动,充分挖掘中秋节"团圆安康"、重阳节"敬老爱老"等传统节日内涵,依规举办养老服务 领域博览会、展销会等,争取培育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标志性老年产品用品市集和康复辅具精品展区。 提升服务质效,深入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孙文灿表示,将落实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鼓励各地优 化补贴申领流程,通过线上"一键申请"、线下社区代办等方式,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补贴精准覆盖更多 老年人。鼓励各地通过"硬件升级+智慧赋能",推动老旧家具更换与智能家居配置相结合,助力老年人 实现从传统居家养老向智慧养老迈进。 加大服务供给,满足老年人高品质生活需要。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在消费季期间,围绕老年人多样化 需求,推出衣、食、住、行、用、医、养、乐等产品及服务, ...
养老社区引入外骨骼机器人,险企加速落地智能养老
北京商报· 2025-08-07 01:17
智慧养老行业趋势 - 保险机构近两年积极布局智慧养老赛道 通过科技创新和智能服务体系建设打造智慧养老新生态 [2] - 行业共识是通过机器人等智慧康乐手段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和效率 保险公司正将智慧养老服务体系融入养老社区日常管理 [7] - 养老机器人正从概念走向现实 成为智慧养老落地的关键终端工具 在养老服务中发挥日益重要作用 [7] 外骨骼机器人应用 - 傲鲨智能推出消费级外骨骼机器人 在大家的家·北京阜成城心社区进行应用示范 [3] - 外骨骼机器人可减轻老年人照料负担 支持其有尊严地独立高质量生活 平均80岁以上长者使用后生活更便利自信 [3] - 该技术解决老年人行动不便核心痛点 提供机械助力完成基本动作 相比人工护理能更精准控制力度降低跌倒风险 [4] 保险公司实践案例 - 大家的家城心社区作为智能机器人养老场景示范基地 为技术提供可落地应用场景 [3] - 泰康之家·燕园康复医院使用下肢康复机器人帮助老人行走训练 通过道路模拟提高康复效果 [7] - 中国太平木棉人家引入下棋机器人 提供象棋/五子棋等娱乐活动 增加长者人工智能体验乐趣 [7] 行业发展挑战 - 养老机器人产业需突破技术/成本/伦理多重约束 本质是重构"人机协同"新型养老生态 [7] - 目前保险公司在该领域尚处初步尝试阶段 价格和技术完善度是主要制约因素 [7]
养老机器人四大痛点尚需破解
北京青年报· 2025-08-05 01:00
智慧养老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 - 首届北京智能康养机器人应用大赛展示外骨骼机器人、手功能康复训练一体机、智能养老机器人等产品,搭载AI技术提供全面功能和温馨服务 [7] - 行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老年人使用习惯培养、企业成本控制、数据基础不足等痛点 [7] 行业核心痛点分析 数字鸿沟问题 - 养老机器人交互设计未充分考虑老年群体认知功能下降,存在操作复杂、屏幕过小、反馈机制不友好等问题 [8] - 老年人对智能机器人接受度有限,部分因省电习惯关闭设备或抵触冰冷外观,需通过真人形象设计提升交互真实感 [8] 需求匹配挑战 - 老年人个体差异大,现有产品功能冗余且针对性不足,如智能手机般仅少数功能被常用 [9] - 部分机器人功能基于"想象中的老人"设计,失能失智老人难以完成指令交互,实际应用受限 [9] 数据基础薄弱 - 康养机器人企业缺乏养老院、社区等场景的真实数据,呼吁头部企业脱敏数据开源共享 [10] - 人形机器人需特定场景运行数据,但进入老年人家中或养老院采集机会有限 [10] 成本可及性障碍 - 智能护理床等产品价格昂贵,更适合机构使用,普通家庭难以承担 [11] - 机械臂等核心部件成本高昂,双机械臂配置达10万元,特殊功能版本单臂成本升至50万元 [11] - 研发阶段成本高企,规模化量产后有望降低价格 [12] 技术应用方向 - 外骨骼机器人辅助行走、康复训练设备精准引导动作恢复、AI语音交互缓解孤独感等成为主要技术路径 [7] - 企业尝试通过触感模拟、皮肤材质等提升人机交互真实度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