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热

搜索文档
外交部回应美计划就基孔肯雅热发旅行警告
人民日报· 2025-07-31 10:01
疫情动态 -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计划对中国发布旅行警告,因中国基孔肯雅热病例上升 [1] - 中国南方个别城市发生基孔肯雅热输入疫情并引发本地传播 [1] -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蚊媒传播疾病,全球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发现该病毒传播 [1] 政府回应 - 中国国家卫健委表示当前疫情可防可治可控 [1] - 中国政府与世界卫生组织保持沟通 [1] - 中国政府承诺为境内外游客提供舒适、安全、便利的旅行环境 [1]
基孔肯雅热定点收治医院专家:感染者普遍症状比较轻 网上关于后遗症等说法过于夸张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31 09:07
7月30日晚11点,佛山市人民政府发布公告,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关应急预案,结合当前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形 势,决定启动佛山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响应。 "那边情况怎么样?暑假都不敢带小孩去南方玩了。""顺德现在严重吗?8月份要去出差,住酒店有没有要求?"最近, 因为深入首例基孔肯雅热报告社区,记者在朋友圈收到不少此类疑问。在社交平台上,有不少自媒体博主发布一些称 是"基孔肯雅热后遗症""近期不要来顺德"等博眼球的内容。 对于大多数公众来说,基孔肯雅热是个"陌生"的病毒。基孔肯雅热如何传播,临床症状有哪些,感染后是否会留下后遗 症? 发热、皮疹、关节疼痛是基孔肯雅热的三大主要症状。日前,佛山市顺德区第三人民医院呼吸感染科主任万水春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现场采访时表示,他们科室接诊的感染者普遍是轻症,只有个别人的痛感会明显一些,但没有网 上说的"因剧烈疼痛而弯腰驼背"的情况,也没有很严重的皮疹。"网上有的说法过于夸张了,容易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我们这的感染者常规治疗3到5天基本就可以出院了。" 网上关于后遗症等说法过于夸张了 佛山市顺德区第三人民医院是本轮基孔肯雅热定点收治医院之一。穿过呼吸感染科的防蚊门帘 ...
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发布(附全文)
财联社· 2025-07-31 08:25
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更新 - 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2025年版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旨在提高诊疗规范化和同质化水平 [1][5] - 该方案在2008年版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和诊疗经验进行修订 [5] 疾病概述 -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V)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伊蚊叮咬传播 [5] - 主要临床特征为发热、关节痛和皮疹 [5] - 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60-70nm,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长度约11.8kb [6] - 病毒对热敏感,56℃30分钟可灭活,70%乙醇、1%次氯酸钠等消毒剂也可灭活 [8] 流行病学特征 - 全球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本地传播 [13] - 我国伊蚊分布广泛,2010-2019年发生4起境外输入继发本地病例 [13] - 2025年7月广东佛山发生境外输入继发聚集性疫情 [13] - 传染源包括急性期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感染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 [9] - 主要通过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叮咬传播,也可发生母婴传播 [10] 临床表现 - 潜伏期1-12天,常为3-7天 [15] - 发热以中低热为主,热程多为1-7天 [15] - 关节痛可为首发症状,主要累及远端小关节,部分患者症状可持续超过12周 [15] - 皮疹多在发病后2-5天出现,数天后消退 [15] - 儿童病例高热多见,皮疹较成人更多见 [16] 诊断标准 - 疑似病例:有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 [25] - 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加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27] - 确诊病例:病毒核酸阳性或病毒分离阳性或IgG抗体滴度4倍升高 [29] 鉴别诊断 - 主要需与登革热、寨卡病毒病、传染性红斑等疾病鉴别 [31][32] - 登革热发热多为中高热,肌肉痛和腹部症状更明显,有出血倾向 [31] - 寨卡病毒病关节痛不如基孔肯雅热明显 [31] 治疗原则 - 目前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42] - 关节疼痛明显者建议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43] - 退热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避免使用阿司匹林 [45] - 急性期关节疼痛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镇痛 [46] 预防措施 - 目前我国尚无可用疫苗 [2][80] - 主要预防措施包括清除蚊虫孳生地、使用防蚊驱避剂等 [7][80] - 前往流行区的旅行者需提高防范意识 [7][80]
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2025年版)发布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31 07:57
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更新 - 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2025年版),旨在提高医疗机构诊疗水平 [1] - 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临床特征为发热、关节痛和皮疹 [1] - 该疾病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范围持续扩大,我国已发生多起境外输入导致的本地传播疫情 [1] - 目前国内尚无基孔肯雅病毒疫苗可用 [1] 基孔肯雅热预防措施 - 预防措施包括及时清除蚊虫孳生地以降低蚊媒密度 [2] - 个人应使用蚊香、驱避剂、蚊帐等方式防蚊 [2] - 前往流行区的旅行者需提高防范意识,防止境外感染 [2]
联合防控、哨点监测、“高温+虫媒”预警……法国这样应对基孔肯雅疫情
科技日报· 2025-07-31 00:04
基孔肯雅疫情现状 - 新一轮基孔肯雅疫情已从印度洋地区蔓延至欧洲及其他大洲,世卫组织呼吁各国立即采取行动避免重演20年前的全球疫情 [1] - 法国本土自5月1日以来报告约800例输入性病例,并确认12起本地传播病例 [1] - 法国东北部等地区今年6月首次报告本地传染病例,传播窗口期明显提前 [6] 法国历史疫情与防控体系 - 2005-2006年法国海外省留尼旺暴发最严重疫情,感染人数超26.6万(占原岛人口1/3),导致250人死亡 [2] - 法国2010年启动"国家蚊媒传染病监测系统",每年更新并覆盖登革热、寨卡等虫媒病毒监测 [2] - 建立国家统筹的防控体系:包括EID-Med蚊媒监测计划、五环节应对链条(捕捉/识别/检测/预警/应对)、夏季统一防控行动及三级应急响应机制 [3][4] - 社区层面运用基层哨点网络(全科医生+药房)和医院快速检测体系 [3] 气候变化对病毒传播的影响 - 全球变暖导致白纹伊蚊向更高纬度/海拔扩散,活动季节延长,巴斯德研究所模型显示法国内陆已具备病毒传播气候条件 [5][6] - 欧洲需建立"气候适宜性模型+向北传播预测"预警体系应对传播窗口期延长 [6] - 基孔肯雅病毒R0值为1.5-2.0,不具备人传人特性但需防范输入性传播风险 [6] 防控建议 - 对疫情源头国加强入境检疫,开展连续灭蚊与环境医学处理 [6] - 建议中国仿效法国建立哨点监测体系和"高温+虫媒"预警系统 [6]
实探佛山基孔肯雅热疫情:闲置房成蚊虫消杀关键点
虎嗅· 2025-07-30 09:26
大多数人依旧穿着凉快,短袖、短裤、拖鞋,只有少数几人穿防蚊效果更好的长袖长裤。镇上的人说, 这几天蚊子的确少了。 佛山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疫情仍处在高位期。 据广东发布,截至7月26日24时,今年全省累计报告4824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均为轻症,无重症和死 亡病例报告。目前,已治愈出院和解除医学观察3224例。 其中顺德区最为集中,尤以乐从、北滘、陈村三镇为主。 7月29日,智通财经记者实地探访乐从镇、北滘镇多个病情报告点和定点收治机构。 这天,酷热难耐,但乐从、北滘两镇并没有显得特别不安。 公园依旧热闹,象棋棋盘还摆着,围观的人不少,站着或蹲着;某个球场上,孩子们追着一个篮球满场 跑,汗湿了背。 若非路上挂着的注意防蚊的标语,空气里偶尔飘来一阵淡淡的药水味,人们几乎难以察觉,这里正被看 不见的蚊患包围。 顺德北滘镇林村村民日常活动 图片拍摄:智通财经记者 李科文 此前被忽略的蚊虫滋生地 乐从腾冲社区是今年全国首例基孔肯雅热病例的报告地。 乐从位于珠江水系,自古是水乡。北临东平水道,南接顺德水道,镇域就夹在两大水道之间。镇域内还 有两条主河——英雄河东西贯通,沙良河南北穿行,纵横交错,如十字将全镇划分为四块平地 ...
基孔肯雅热疫情蔓延全球,气候变暖驱动热带蚊媒传染病扩散
央视网· 2025-07-30 05:56
全球疫情扩散情况 - 基孔肯雅热疫情自2025年初在全球多地激增 最早在法属留尼汪岛、马约特岛和毛里求斯等印度洋岛屿暴发 留尼汪岛约三分之一人口感染(约34万人)[1][2] - 病毒扩散至非洲马达加斯加、索马里、肯尼亚及南亚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 欧洲法国报告800例输入病例 意大利出现确诊病例[1][2] - 中国广东佛山五区均出现病例 累计突破4000例 其中顺德区达3627例 疫情存在外溢风险[2] 病毒传播特性 - 通过伊蚊叮咬传播 不具备人传人能力 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为主要媒介 后者分布范围从热带延伸至温带[4][5] - 病毒复制传播速度高于登革病毒等黄病毒属 仅有一个血清型 感染后可产生长期免疫力[5] - 白纹伊蚊因2007年病毒位点突变获得传播能力 其向北扩散至山东、河南、辽宁等北方省份[5][9] 临床症状与影响 - 患者出现高热、剧烈小关节疼痛及皮疹 通常可自愈 但高龄或有基础疾病者可能出现持续性关节疼痛[2] - 病毒被归类为三级生物安全风险病原体 会导致失能性关节炎 后遗症可持续数月到数年[5][6] - 目前所有病例均为轻症 未发现人传人现象 医院使用蚊帐隔离患者[2][4] 气候与传播媒介关系 - 全球变暖使白纹伊蚊向亚欧大陆深处扩散 登革热成为欧洲增长最快传染病 2024年病例304例超过去15年总和[7] - 预测到2060年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疫情数量将比当前增加五倍[7] - 埃及伊蚊自缅甸扩散至云南(2002年记录) 媒介生物扩散助推疫情北移[8] 防控措施与疫苗进展 - 预防核心是防蚊措施:使用驱虫剂、穿长袖衣物、清除积水容器[3] - 两种疫苗获部分国家批准 但因缺乏充分有效性数据未被推荐广泛使用 世卫组织正在审查数据[3] - 中国需通过爱国卫生运动降低蚊媒密度 建立全国监测网络 加大疫苗和特效药研发投入[10] 中国疫情历史与趋势 - 2010年首次本地流行出现在广东东莞 2017年浙江衢州、2019年云南瑞丽和西双版纳相继暴发疫情[8] - 2025年佛山疫情为境外输入引发的本地传播 未来极可能向北扩散[2][8] - 输入性病例随国际交往增加持续上升 登革热和寨卡病毒面临相似扩散风险[8]
让人“蚊”风丧胆的基孔肯雅热可怕在哪?
央视网· 2025-07-30 04:26
5000 4210 4533 33173627 3900 4000 2934 3000 2471 2158 1790 2000 1161 478 1000 0- 18,200 18219 ange 18:23:50 18220 18756 数据来源:公众号"健康顺德" 图 | 基孔肯雅热到底是怎么回事? 2025年7月8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发现一起输入引 | 澎 拜 美蜀课 起的基孔肯雅热疫情, 截至7月26日广东省全省累计报 告4824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 "基孔肯雅热"源自马孔德语,意为"弯曲的姿势",形容 患者因关节剧痛而弯腰。 顺德区的基孔肯雅热病例12天增加了9倍 单位:累计报告确诊病例 基孔肯雅热病毒在广东扩散 单位:新增病例数 - 11 22 深圳 1 佛山 2882 湛江 1 中山 18 河源 3 清远 1 东莞 3 珠海 3 阳江2 ● 肇庆 2 江门 2 张文宏教授解释道 -- 中国既往没有过输入性基孔肯雅热引发大流行的案例,对该 病的基础免疫力缺失,因此病毒传播会快于其他流行区域。 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有啥区别? | | 角度 | 基孔肯雅热 | 登革热 | | --- | --- | ...
专家:随着基孔肯雅热病例传入深圳,香港的输入风险增加,料大规模爆发的机会不高
格隆汇· 2025-07-30 03:01
格隆汇7月30日|基孔肯雅热肆虐广东,疫苗可预防疾病科学委员会主席刘宇隆在电台节目表示,随着 基孔肯雅热病例传入深圳,香港的输入风险增加,当局要教育市民及医护人员,达至提早诊断及治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 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 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刘宇隆指出,基孔肯雅热不会人传人,只会透过蚊子传播,相信演变为香港风土病并大规模爆发的机会 不高;由于天气热令蚊子活跃程度上升,雨季亦提高蚊子滋生风险,建议市民做好防蚊措施。 (责任编辑:宋政 HN002) ...
蚊媒传染病怎么防?——国家疾控局解答热点关切
新华社· 2025-07-30 01:39
蚊媒传染病定义与传播方式 - 蚊媒传染病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病原体 主要包括登革热 基孔肯雅热和寨卡病毒病三种全球流行病毒性疾病 [2] - 三种疾病主要由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 不会通过日常接触或呼吸道传染 [3] 主要疾病症状特征 - 登革热典型症状包括高热达40℃ 剧烈头痛 肌肉关节痛和皮疹 严重者可能出现出血或休克 多数患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 一两周内好转 [3] - 基孔肯雅热典型症状包括突然发热伴严重关节痛 尤其影响手腕和踝关节等小关节 皮疹和肌肉痛也较常见 大多数人一两周内恢复 [3] - 寨卡病毒病约80%普通成年人感染后无症状 少数出现低热 皮疹和结膜炎等轻微症状 通常1周内自愈 孕妇感染会导致胎儿小头畸形等严重出生缺陷 [3] 治疗手段现状 - 目前国内尚无针对三种疾病的疫苗或特效药 临床上主要采取支持性治疗和防蚊隔离治疗 [4] - 基孔肯雅热可通过休息 补充液体和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非处方止痛药缓解症状 [4] - 患者在排除登革热前切勿服用阿司匹林或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 以降低诱发登革热出血风险 [4] 个人防护措施 - 户外活动需穿浅色长袖衣裤 在皮肤暴露部位喷涂含避蚊胺 驱蚊酯等活性成分的驱蚊液 [5] - 住宿环境应优先选择安装纱门纱窗场所 可使用蚊帐 电蚊拍或电热蚊香液等物理化学防蚊手段 [5] - 出现发热 皮疹或关节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 及早实施防蚊隔离 [5] 出境旅行注意事项 - 暑期出境旅行需提前通过互联网或海关等渠道了解目的地蚊媒传染病疫情和防控建议 [6] - 孕妇应尽量避免前往寨卡病毒病流行区 [7] - 需提前备足驱蚊液 蚊帐 浅色长袖衣裤和解热镇痛药等防护用品 [8] - 旅行结束后两周内仍需预防蚊虫叮咬并做好健康监测 出现发热等不适应及时就医 [9] 社区疫情防控配合 - 公众需主动配合社区清除积水容器 定期清理蚊虫孳生地 包括翻盆倒罐 加盖和疏通排水沟等措施 [10] - 疫情区域居民外出需加强个人防护 防控关键在于切断"人-蚊-人"传播链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