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成果转化
icon
搜索文档
浙江首单“中试贷”落地 破解“轻资产、高风险”融资痛点
新华财经· 2025-09-19 08:20
核心事件 - 瑞丰银行向浙江麻银佳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发放浙江省首笔"中试贷"155万元人民币 专项用于企业抗菌功能性纺织品的中试环节 [1] - 该笔贷款为金融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探索新路径 [1] 中试环节特点 - 中试是产品正式投产前的中间阶段试验 是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应用的关键环节 [1] - 中试主体存在技术验证不确定和市场前景不明等风险 [1] - 中试过程在研发测试、工艺优化和小规模生产等环节存在较大资金需求 [1] 借款企业情况 - 浙江麻银佳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 主营新材料研发、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制造和纺织品销售 [1] - 公司依托浙江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的中试基地和研发资源 开展抗菌新材料与功能性纺织品的中试验证与工艺优化 [1] - 企业技术成熟度和产业化前景良好 [1] 贷款产品特点 - "中试贷"是针对科技企业中试阶段"轻资产、高风险"融资痛点创新的专属产品 [1] - 瑞丰银行通过"科技指数"评价体系 将企业技术实力和中试转化进度等科创要素纳入授信模型 [2] - 银行结合企业订单情况及技术转化能力 为企业授信300万元人民币 [2] 政策支持 - 中国人民银行绍兴市分行指导瑞丰银行主动对接企业 [1] - 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表示将深化部门协同和融资对接 组织辖内金融机构加强与各类研究院和中试平台的合作 [2] - 政策目标是扩大中试金融服务覆盖面 为科技创新突破提供金融支撑 [2]
权威发布·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丨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人民日报· 2025-09-19 07:44
人民日报记者 赵永新 9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 期科技创新发展成就。 科技强国根基不断夯实 "'十四五'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 史性变革。"科技部部长阴和俊说。 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科技强国根基不断夯实。科技投入持续增加,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 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8%,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基础研究水平进一 步提升,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和国际专利 申请量连续5年世界第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壮大,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国家科研机 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研能力不断提升,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十四位提升至2024年的 第十位。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速融合,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十三五"末增长 42%;"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8%。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过77%;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万 家,较2020年增加83%。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涌现,"天宫 ...
成果转化的“加速器”!医疗企业定制化培训课程
思宇MedTech· 2025-09-19 07:28
合作服务概述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与思宇MedTech合作面向医疗器械及健康科技企业提供定制化培训课程服务 包括活动策划 场地提供和临床专家资源整合[2] - 服务聚焦医工交叉和科技成果转化领域 近年医院将转化效果纳入年度考核指标 推动行业需求增长[2] - 已执行部分案例 企业可通过思宇MedTech负责人赵清(微信号qingzhao2017)直接咨询合作事宜[2] 服务内容与规模 - 提供医工交叉工作坊示例课程 时长1.5天 规模30人 包含分组破冰 方法学习和案例讨论等环节[4][6][8] - 课程涵盖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实践 Biodesign医工创新方法 知识产权布局及医疗创新团队搭建等主题[6][7][11] - 设置技术解决方案对接会 支持跨学科专家深度交流 促进技术与市场需求匹配[10][12] 场地与资源优势 - 校内场地位于上海市核心区域 交通便利 可承办30人小班至500人会议的多规模活动[5] - 依托医学院及附属医院体系 可邀请一线临床专家和科研人员参与授课[5] - 提供现代化教室 大型报告厅等多样化空间配置 学术氛围浓厚[5] 课程定制化特色 - 根据医生和企业需求定制主题 包括科技成果转化 医疗器械合规与注册等实战工作坊[5] - 采用Biodesign创新方法论 解析医疗创新从概念到落地的关键路径[12] - 包含小组讨论演练 创意生成 概念验证及解决方案优化等实践环节[12] 行业生态与趋势 - 课程涵盖医疗器械创新趋势 投融资政策及政府支持措施解析[12] - 构建医疗创新转化生态体系 通过多元主体协同打通创新与应用壁垒[12] - 聚焦创新医疗产品落地策略 建立跨维度协同网络和管理体系[12]
科技部副部长邱勇: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科技日报· 2025-09-19 07:23
9月18日,科技部副部长邱勇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 示,"十四五"以来,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连续多年保持两位 数增长,2024年达6.8万亿元。下一步,将持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样品 变成产品、形成产业,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
中央企业开放134个中试验证平台
中国化工报· 2025-09-19 01:37
国务院国资委9月17日正式发布《中央企业中试验证平台对外开放服务手册(2025年版)》,推动 中央企业中试验证服务共用共享。 三次采油先导中试验证平台 稠油开采先导中试验证平台 长输油气管道中试验证平台 手册共对外开放中试验证平台134个、服务项目291项,覆盖资源开发、能源利用、制造工程、信息 网络、先进材料、生命健康、绿色环保、公共安全等产业技术领域,提供技术熟化、工程化放大、可靠 性验证、小批量试制、性能评价等方面能力。 涉及到石油和化工领域的平台包括: 航天动力节能环保技术中试验证平台 氢液化装备中试验证平台 物探技术中试验证平台 钻井工程技术中试验证平台 加氢催化剂与工艺工程中试验证平台 催化裂化催化剂及制备工艺中试验证平台 化工催化剂制备工艺及性能评价中试验证平台 苯加氢均相催化剂制备及评价中试验证平台 二元醇催化剂与工艺工程中试验证平台 高分子材料改性加工中试验证平台 加氢和临氢催化剂中试验证平台 聚乙烯(淤浆)催化剂与工艺工程中试验证平台 聚烯烃催化剂与工艺工程中试验证平台 石油工程井下工具及油田化学助剂中试验证平台 石油炼制中试验证平台 石油化工阻火阻爆中试验证平台 钻采新工具新工艺中试验证 ...
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经济日报· 2025-09-19 01:26
创新能力提升 - 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 较2020年增长48% 研发投入强度达2.68% 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 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 [2] - 基础研究经费达2497亿元 较2020年增长超过70% 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和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世界第一 [2] - 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过77% 524家中国大陆企业进入全球工业研发投入2000强 占上榜企业比重26.2% 较2020年增加4.8个百分点 [2] - 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万家 较2020年增加83% 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第14位提升至第10位 [2][3] 区域创新布局 - 北京 上海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支撑引领作用增强 深圳—香港—广州跃居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榜首 [2] - 成渝 武汉 西安区域科创中心建设加快推进 全国科技工作一盘棋格局形成 [2] 科技成果转化 - 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2024年达到6.8万亿元 [4] - 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试点转化金额累计120.9亿元 比试点前三年增长126.5% 带动28个省份近700家单位开展省级试点 [4] - 形成多层次技术交易网络 包括3家国家级交易机构 12个示范区 1084家技术转移机构 1.9万家研发平台 1.6万家孵化载体 [5] - 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立89个概念验证和中试平台 形成全链条服务网络 [5] 重大技术突破 - 天宫空间站转入常态化运营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世界首位 CR450动车组巩固高铁技术优势 [4] - 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商运投产 特高压输变电世界领先 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居世界首位 [4] - 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十三五末增长42% 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8% [4] 民生科技应用 - 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超95% 重大传染病防治与慢病诊治取得新突破 [6] - 国产创新药上市数量是十三五时期2.8倍 全数字PET-CT等高端医疗装备实现国产化 [6] -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平均浓度下降18% 新技术提升安全生产与应急救灾智能化水平 [6] 未来发展目标 - 未来5年是建成科技强国关键攻坚期 将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 [7]
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8%
经济日报· 2025-09-18 22:03
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 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 较2020年增长48% 研发投入强度达2.68% 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 [1] - 基础研究经费达2497亿元 较2020年增长超过70% 在量子科技 生命科学 物质科学 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性成果 [1] - 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和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世界第一 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 [1] - 区域科技创新呈现良好态势 北京 上海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支撑引领作用增强 深圳—香港—广州跃居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榜首 [1] 企业创新能力增强 - 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过77% 524家中国大陆企业进入全球工业研发投入2000强 占上榜企业比重26.2% 较2020年增加4.8个百分点 [2] - 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万家 较2020年增加83% [2] - 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第10位 [3] 科技成果转化成效 - 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2024年达到6.8万亿元 [4] - 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试点转化科技成果合同金额累计120.9亿元 比试点前3年增长126.5% [4] - 形成多层次技术交易网络 包括3家国家知识产权交易机构 12个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1084家技术转移机构 1.9万多家研发与转化平台 1.6万家科技型企业孵化载体 [5] - 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立89个概念验证和中试平台 形成覆盖成果转化全链条的服务网络 [5] 重大科技成果涌现 - "天宫"空间站转入常态化运营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稳居世界首位 CR450动车组巩固高铁技术世界领跑优势 [4] - 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商运投产 特高压输变电世界领先 光伏 风电装机容量居世界首位 [4] - 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十三五"末增长42% "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8% [4] - 人工智能 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正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4] 民生领域科技应用 - 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超95% 支撑农业强国建设 [7] - 上市国产创新药是"十三五"时期2.8倍 全数字PET—CT等高端医疗装备实现中国制造 [7] -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_2.5平均浓度下降18% 科技助力大气 水 土壤污染防治 [7] - 新技术推广应用提升安全生产 应急救灾 社会治理等领域智能化水平 [7]
锚定科技强国!科技部部署概念验证与中试平台建设 强化企业创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8 15:52
9月18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发展成就。 科技部部长阴和俊介绍,这五年,我国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过77%;2024年,524家中 国大陆企业进入全球工业研发投入2000强,占上榜企业比重为26.2%,较2020年增加4.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 业超过50万家,较2020年增加83%。 现在距离实现建成科技强国目标只有10年时间,未来五年是十分关键的攻坚期。下一步,如何落实企业科技创 新主体地位? 发布会上,科技部从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基础设施开放等方面给出了具体举措。 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 这五年,我国科技领军企业加快培育成长,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阴和俊介绍,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十三五"末增长42%;"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8%;人工智 能、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正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在传统产业,我国"灯塔工厂"数量全球第一,占比超 40%;在新兴产业,全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突破4000万辆,产销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在未来产业,国 内涌现 ...
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央视新闻· 2025-09-18 07:58
各部门各地方布局建设概念验证、中试平台。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立89个概念验证和中试平台,与创新 创业、投融资机构合作,形成覆盖试验验证、市场对接等成果转化全链条的服务网络。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下午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科技部相关负责人介 绍,科技成果转化是创新落地的重要关口。"十四五"以来,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再上新台阶,2024年 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6.8万亿,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2020年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试点,40家单位在三年试点期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 合同金额累计120.9亿元,比试点前三年增长126.5%,带动28个省市近700家单位开展省级赋权试点。 2022年开展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试点,带动17个省市开展改革实践,探索更加符合科技成果转化规律 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试点形成的经验做法,将在更大范围推广。 国家技术转移体系不断健全。中国技术交易所、上海技术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3家国家级知识产权 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机构,12个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以及高校院所自建的1084家技术转移机 构、与企业共建的1900 ...
实验室“科技原石”变身“热卖品”
新华日报· 2025-09-18 02:43
这座特殊的"超市",以超市运营逻辑搭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路径,把实验室"科技原石"当"待售商品", 把企业需求当"采购清单",破解"走出实验室难、走进产业难"的困局。中心运营一年来,技术经理人团 队扩充至77人,成功举办74场校企对接活动,累计对接成果达742项,成功转化项目61个,让高精尖技 术真正结出生产力之果。 □ 本报记者 杨频萍 程晓琳 走进全国高校信息通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超市"的鲜活场景扑面而 来:紫色的"高校成果新质悦享卡"像精致的商品价签整齐排列,技术经理人拿起扫码枪对准其中一张, 只听"滴"声轻响,北京理工大学"面向多场景的MIMO穿墙雷达"技术的详尽参数与应用场景即刻跃然屏 上。 如今,高强的团队已获得多家能源企业的订单,今年目标产值500万元。"中心帮我们对接江苏的风电企 业,下个月就要谈合作。"李教授只需每半个月来一次南京进行技术辅导,"不用管工商、税务,不用跑 市场,我只要专心搞研发就行。"视频里,李教授的笑容格外轻松。 目前,通过这座"核心货架区",10余件像5G定位这样的"科技商品"完成商用认证,6件进入批量生产, 曾经"锁在实验室仓库"的技术,正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