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nomous Driving

搜索文档
WeRide Inc.(WRD) - 2024 Q4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3-14 11: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第四季度总营收下降3%至1.41亿美元,主要因服务收入下降,产品收入增长部分抵消了这一影响;全年总营收为3.61亿美元 [23] - 第四季度产品营收大幅增长46%至5200万美元,主要因RoboTaxi、RoboSripper和RoboVAN销量显著上升,不过Robo巴士销售收入下降部分抵消了增长;全年产品营收增长62%至8800万美元 [23] - 第四季度服务营收降至8900万元人民币,因某些客户的定制研发服务在上一季度完成,新合同预计2025年生效;全年服务营收下降21%至2.73亿美元 [23] - 第四季度产品毛利率为17%,服务毛利率为48%;全年产品和服务毛利率分别为18%和35% [24] - 第四季度运营费用增长82%至6.4亿美元,全年增长32%至23亿美元,主要因人员相关费用和股份支付增加 [24] - 第四季度研发费用增长32%至3.2亿美元,全年增长3%至11亿美元;剔除股份支付后,第四季度增长57%至2.84亿美元,全年增长39%至8.57亿美元 [25] - 第四季度行政费用增长205%至3050万美元,全年增长82%至1.1亿美元;剔除股份支付后,第四季度增长63%至6600万美元,全年增长26%至2.01亿美元 [26] - 第四季度销售费用增长52%至1500万美元,全年增长29%至5400万美元;剔除股份支付后,季度和全年分别增长71%和74% [27] - 第四季度净亏损增长66%至5.92亿美元,全年增长29%至25亿美元;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第四季度净亏损增长112%至2.46亿元人民币,全年增长60%至8.02亿元人民币 [2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49亿元人民币现金、现金等价物和定期存款,1400万美元受限现金,以及17亿美元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29]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核心业务RoboTaxi方面,2024年10月推出新的专用RoboTaxi GSR,四个月后在北京开始全无人驾驶商业运营,成为公司第二款获授权在北京提供按需付费机器人出租车服务的自动驾驶汽车 [6][7] - 第四季度与Uber在阿布扎比推出拼车合作项目,预计到2025年年中,Uber平台上的机器人出租车数量将达到50辆 [8][9] - 2025年1月在瑞士启动首个战略机器人出租车试点项目,3月正式获得在北京核心城区开展商业机器人出租车拼车服务的许可证 [10] - 其他L4领域,推出新的Robo sweeper S1和Robo WAN W5,W5推出一个月后需求强劲 [19]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全球出租车行业进入发展阶段,公众接受度提高,监管环境更有利,公司作为先行者,有望利用这一转变,提升全球出租车服务的可及性 [9][10] - 公司在10个国家开展自动驾驶测试和运营,国内在超20个城市拓展了RoboTaxi、RoboBus、RoboSweeper、RoboWAN及相关服务 [13][29]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战略聚焦国际化,自2021年起在全球市场推进商业化,与多方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构建强大生态系统 [11][12] - 注重技术创新,2024年下半年开始为ADAS和L4无人驾驶系统部署端到端模型;在产品开发上取得多项关键突破,如推出GSR、S1和W5等产品 [15][16] - 2025年战略将通过多项协调举措为未来增长奠定基础,利用国内市场复苏和国际扩张机会,通过产品创新和升级使收入来源多元化,扩大RoboTaxi车队规模以提高运营效率和行业领导力 [20][21] - 全球出租车行业进入发展阶段,公司作为先行者,有望利用行业转变提升全球出租车服务可及性;行业有较高进入壁垒,预计不会有重大影响的新竞争者进入 [9][52]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2024年是重要一年,核心机器人业务、国际扩张和产品开发取得显著进展,第四季度进展令人鼓舞,为2025年及以后奠定良好基础 [5] - 全球出租车行业进入发展阶段,公众接受度提高,监管环境更有利,公司作为先行者,有望利用这一转变,提升全球出租车服务的可及性 [9][10] - 2024年公司表现强劲,推出创新自动驾驶产品,扩大全球部署;2025年有大量机会,有望推动先进技术发展,塑造公司和自动驾驶行业未来 [29][30]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Robo Tech车队在公共道路上完成超1900天商业运营,因自动驾驶系统故障导致的监管处罚为零 [11] - 公司WeWise1基础模型使RoboTaxi能在不同环境下成功运营,在拥挤一线城市和极端天气条件下表现稳定 [10]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1: 公司当前机器人出租车业务模式及最新进展和下一步计划 - 国际市场上,公司通过销售车辆、收取固定服务费和收入分成的方式,向当地合作伙伴和全球平台提供自动驾驶车辆和服务,确保首日即有正贡献毛利;目标是与各市场领先平台合作,在核心城市建立业务,扩大全球布局;在中国,公司运营自己的平台WeRigo直接向用户提供服务,预计一线城市机器人出租车单位经济在未来几年转正,届时计划引入第三方资产所有者购买车队并在平台上运营 [34][37][38] 问题2: 公司在机器人出租车行业的当前市场地位 - 公司在机器人出租车领域处于全球技术和商业化领先地位,拥有全球最大车队之一和最佳安全记录,是唯一持有四个国家自动驾驶许可证的公司,能在复杂环境下测试和运营;公司产品运营可扩展性高,建立了严格运营设置和标准化操作流程,推出专用且经济高效的车型GXR;公司重视技术研发,投入大量精力吸引人才,自动驾驶技术先进 [40][41][42] 问题3: 扩大全球出租车运营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对未来竞争格局的看法 - 扩大全球出租车运营面临的挑战包括城市层面开放商业运营、不同规模车队部署带来的新运营挑战等,但这些挑战也带来机会,公司通过逐步引入低安全挑战产品建立信任,再引入机器人出租车,且凭借良好安全记录有能力应对挑战 [49][50][51] - 全球出租车行业进入发展阶段,公众接受度提高,监管环境更有利,公司作为先行者,有望利用这一转变,提升全球出租车服务的可及性;行业有较高进入壁垒,预计不会有重大影响的新竞争者进入,公司凭借技术和业务模式优势,有望保持领先地位 [9][10][52] 问题4: 机器人出租车业务的当前成本、盈利路径及实现盈亏平衡的车队规模,以及海外扩张的原因 - 公司采用混合车队运营模式,非中国市场不做运营商,首日毛利为正;当前物料清单成本具有竞争力且在降低,受益于中国成熟先进的电动汽车供应链;盈亏平衡因市场和业务模式而异,在目标市场,自动驾驶车辆与人类司机混合运营可快速实现盈利,高成本市场预计到2025年2月19日运营利润率约为60%;只要机器人出租车利用率高,即使在新城市小车队也可实现盈亏平衡,但在小区域独立平台运营较难实现盈亏平衡,因此公司倾向混合模式 [60][61][62] - 公司在国内外市场均表现出色,拥有通用基础模型和相同代码库,可用于不同产品开发;海外市场如新加坡、日本、欧洲等国家面临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成本上升问题,有较强需求且缺乏强大汽车公司部署,是自然市场;海外扩张有助于公司多元化收入来源,提高抵御单一市场波动的能力,国际市场毛利率比国内市场高10% - 30% [63][64][67] 问题5: 公司在技术和产品开发方面的下一个里程碑,以及如何进一步发展技术 - 2025年公司计划在全球多个城市部署数百辆车辆;下一代自动驾驶系统将采用先进高动态范围相机、固态激光雷达和汽车级计算机单元,降低物料清单成本,提高系统可靠性;已与联想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开发下一代域控制器,预计下半年在商业机器人出租车车队中部署 [71][72] - 公司通过整合ADAS和L4车辆收集的大量数据,将数百万长尾交通场景数据集集成到视觉语言模型中,使自动驾驶系统在复杂城市场景中具备更强导航能力;约一年半前开始开发端到端模型,最初用于ADAS系统,后将其集成到自动驾驶框架作为额外路径规划方法,与传统模块化设计结合实现安全与舒适平衡;受大语言模型发展启发,将视觉语言模型作为端到端系统基础框架,通过双阶段训练使自动驾驶系统具备更强导航能力 [73][74][76] 问题6: 公司ADAS服务的详细情况,以及与合作伙伴的合作方式和技术与L4技术的交互或转移 - 公司自2022年起与博世共同开发AR2 + ADAS解决方案,18个月内为量产汽车交付首个解决方案,并部署在Cherry Exceed平台上;ADAS系统通过统一架构与Airform系统无缝集成,利用相同数据管道、工具链、仿真平台和车外基础设施,使工程师能在L2、L3和L4开发之间高效转换;ADAS开发的见解和专业知识对L4堆栈产生重大影响,如ADAS端到端模型开发为L4系统提供替代路径规划方法,HD Map 3解决方案用于验证地图准确性和确定实时更新,ADAS的严格汽车级标准有助于塑造系统要求、定义性能指标、推进仿真工具、完善验证框架和降低商业部署风险 [80][81][82] 问题7: 公司未来研发费用的情况 - 2024年研发费用增长3.1%,主要因研发团队扩张导致人员相关费用增加,以及传感器车队和硬件设计升级成本上升;预计研发费用将随招聘顶尖人才和增加计算资源而适度增长;公司总流动性约为9.1亿美元,足以满足未来几年的营运资金需求、研发资本支出和投资扩张;随着商业成果增加,流动性状况将进一步改善 [84][85] 问题8: 公司与NVIDIA、Uber等关键商业伙伴的合作情况 - 公司与NVIDIA关系密切,NVIDIA是早期投资者,公司采用其SoC并与联想合作基于其最新平台为L4和L3系统开发最新SoC [90] - 与Uber是双赢合作,预计到2025年年中Uber平台上的机器人出租车数量将达50辆,双方将在其他地区大规模提供全球出租车服务,混合模式可克服潜在挑战 [91] - 与博世合作紧密,是博世L2 + ADAS软件堆栈的最大合作伙伴,双方共同开发的ADAS系统在中国市场表现出色,未来将共同服务国内外更广泛的原始设备制造商客户 [92][93] - 与吉利合作开发的GXR是开创性产品,适合规模化,双方将继续升级GXR并可能开发未来车型 [94] 问题9: 公司对自动驾驶会夺走工作岗位这一说法的看法 - 回顾人类历史,许多工作因技术进步而消失,但也创造了新工作;在老龄化社会,如日本和欧洲,出租车司机等劳动力短缺,用机器取代这些工作可让人们摆脱繁琐、报酬不高的工作,同时在数据标注、车队管理和维护等相关领域创造新工作,符合人类社会进步方向 [95][96][97] 问题10: 公司当前机器人出租车车队规模、日均订单量,以及其他L4用例的商业模式和与机器人出租车业务的协同作用 - 公司目前有超1000辆自动驾驶车辆,其中机器人出租车约400辆,超300辆在中国,不足100辆在海外市场且快速扩张;因运营区域分散,日均订单量参考意义不大,但公司对中期部署乐观,相信在混合模式下提高利用率,机器人出租车日均订单量有望达到或超过人类司机水平 [101][102] - 其他L4用例通过销售车辆和收取运营及技术支持服务的定期费用盈利;这些车辆均为专门设计的自动驾驶车辆,性能和鲁棒性良好,随着规模扩大单位成本有望降低;与机器人出租车业务有协同作用,是其延伸和补充,能提供丰富运营场景数据,在某些市场可作为进入新市场的先锋 [104][105][106]
Prediction: You'll Regret Not Buying These 2 Industry-Leading Stocks During the Nasdaq Sell-Off
The Motley Fool· 2025-03-12 12:38
文章核心观点 - 贸易战和经济衰退担忧上升致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回调超10%,Meta Platforms和Alphabet两只优质股跌至有吸引力的切入点,是长期投资的好选择 [1][2][13] Meta Platforms - 是全球第二大数字广告平台且市场份额不断增加,拥有Facebook和Instagram等社交媒体和消息应用平台 [4] - 借助Llama模型发展人工智能,提高用户参与度,连接广告商和消费者,上季度营收增长21%,广告展示次数增加6%,平均每次广告价格上涨14% [5] - 最新社交媒体平台Threads有发展潜力,年底月活用户达3.2亿,日增约100万用户,货币化阶段将成增长动力,从用户群体盈利能力强,全球每用户平均收入高于竞争对手 [6][7] Alphabet - Google搜索引擎是全球最大数字媒体广告平台,YouTube视频流平台是第四大,搜索广告注重结果,经济放缓时具韧性 [8] - 借助Gemini模型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用于改善搜索结果和创建AI概述,AI概述可通过新广告格式货币化,有独立Gemini应用与ChatGPT等竞争,Veo 2文本到视频AI引擎表现出色 [9][10] - 除广告业务外,拥有快速增长的云计算业务,用Gemini帮助客户构建和定制AI模型及应用,因产能受限正投资建设新数据中心 [11] - 有两个有前景的新兴技术业务,量子计算取得突破,Waymo机器人出租车业务领先,已在美国提供付费服务并开始向其他城市和国际市场扩张 [12] 投资建议 - Meta和Alphabet较近期高点均下跌约20%,虽主要依赖广告业务,但有强大的市场领先业务和众多增长机会,当下是长期买入股票的好时机 [13]
Nasdaq Sell-Off: The 3 Best "Magnificent Seven" Stocks to Buy Now
The Motley Fool· 2025-03-11 17:55
文章核心观点 - 纳斯达克进入回调区域,“华丽七股”此前带动牛市上涨,如今导致市场下跌,推荐三只“华丽七股”股票逢低买入 [1][2] 英伟达 - 芯片巨头英伟达是人工智能之王,其GPU是AI基础设施的支柱,CUDA平台为公司构建了宽阔护城河 [3][4] - 英伟达是AI基础设施支出增加的最大受益者,三大云计算公司今年将在AI相关资本支出上花费超2500亿美元 [5] - 英伟达股票具有吸引力,2025年预期市盈率低于24倍,PEG比率低于0.5,PEG低于1被视为低估 [6] 亚马逊 - 亚马逊最大盈利业务是云计算部门AWS,该业务是全球最大云计算业务,也是增长最快的业务,上季度收入增长19% [8][9] - AWS受益于客户在其平台开发AI模型和应用,公司计划今年投入1000亿美元用于AI基础设施建设,还开发了自有客户AI芯片 [9][10] - 亚马逊电商业务持续发展,利用AI降低成本,高利润率的赞助广告业务也增长良好,股票处于多年来最低估值水平,远期市盈率为31 [11] 谷歌母公司Alphabet - Alphabet通过谷歌云成为三大云计算公司之一,谷歌云已达盈利转折点,第四季度收入增长30%,营业收入飙升142% [12] - 谷歌云受益于客户构建AI模型和应用,开发了定制AI芯片,可提高推理时间和降低成本 [13] - Alphabet是数字广告巨头,谷歌搜索和YouTube分别是全球领先和第四大数字广告平台,公司利用AI改进搜索结果并提供“AI概述” [14] - Alphabet在量子计算和自动驾驶领域处于前沿,虽短期内难以盈利,但长期潜力巨大,股票远期市盈率仅18.5 [15][16]
Waymo expands its robotaxi service again, this time to parts of Silicon Valley
CNBC· 2025-03-11 15:30
服务扩张 - Waymo宣布将其自动驾驶服务范围扩大至旧金山湾区另外27平方英里的区域[1] - 新增服务覆盖山景城、洛斯阿托斯、帕洛阿尔托及森尼韦尔部分地区[2] - 初始阶段仅限该地区邮政编码居民通过Waymo One应用使用服务[3] 运营数据 - 扩张前每周在旧金山、洛杉矶和凤凰城完成超过20万次付费行程[6] - 母公司Alphabet的"其他押注"业务部门(含Waymo)2024年第四季度营收4亿美元[7] - 该部门同期运营亏损达11.7亿美元[7] 技术配置 - 在新服务区域部署全电动捷豹I-PACE车队[3] - 车辆搭载第五代自动驾驶传感器套件及软件系统[3] 战略布局 - 公司正与旧金山国际机场进行积极接洽以开通服务[5] - 计划未来实现硅谷与旧金山的自动驾驶无缝连接[5] - 近期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推出商业机器人出租车服务[5] 行业地位 - Waymo在美国自动驾驶领域保持显著领先优势[6] -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特斯拉和亚马逊旗下Zoox[6]
Hesai(HSAI) - 2024 Q4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3-11 11:53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全年净收入增至创纪录的20亿元人民币(2.85亿美元),为全球行业最高 [39] - 2024年出货量超过50万台,是2023年总量的两倍多,12月单月出货量达10万台创行业首例 [39] - 2024年第四季度综合毛利率为39%,全年非GAAP净利润达1400万元人民币(190万美元),2023年为净亏损2.41亿元人民币(3400万美元) [40][41] - 2024年全年经营现金流为正,达6300万元人民币(860万美元),第四季度经营现金流流入强劲,达6.41亿元人民币(8800万美元) [41] - 预计2025年全年净收入在30 - 35亿元人民币(4.11 - 4.8亿美元)之间,同比增长约44% - 69% [42] - 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净收入在5.2 - 5.4亿元人民币(7100 - 7400万美元)之间,同比增长45% - 50% [48] - 预计2025年全年综合毛利率目标约为40%,GAAP盈利达2 - 3.5亿元人民币,非GAAP盈利达3.5 - 5亿元人民币,是2024年非GAAP利润的25 - 35倍 [49][50]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ADAS业务线 - 2025年预计总出货量达120 - 150万台,其中ADAS部门出货量占比超80% [43] - 新发布的ATX LiDAR预计在2025年为总出货量贡献高六位数至近100万台 [45] - 2025年ADAS业务收入预计占总收入的60% - 65% [59] 机器人业务线 - 2024年第四季度,除JT系列外,向L4客户交付约7000台机器人LiDAR [34] - 2025年机器人LiDAR出货量预计达近20万台 [48] - JT系列LiDAR在2024年12月开始量产,首月出货超2万台,预计平均毛利率与现有机械LiDAR相当 [46]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中国市场 - 2024年中国电动汽车占乘用车市场近50%,ADAS市场渗透率预计将从2023年的8%飙升至2030年的70% [9][10] - 中国电动汽车中LiDAR的集成率预计将从2023年的8%增至2025年的20%,到2030年达到56% [13] 全球市场 - 公司已获得一家顶级欧洲OEM的独家设计订单,该项目将持续到下一个十年,涵盖ICE和EV平台 [26] - 截至目前,公司已在全球22家OEM的120款车型上获得设计订单,包括中国市值排名前十的9家汽车制造商 [28]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2025年公司预计目标为出货120 - 150万台LiDAR,其中近20万台为高利润机器人LiDAR;实现净收入30 - 35亿元人民币;实现GAAP盈利2 - 3.5亿元人民币 [8][9] - 推出新的生产线,到2025年底,年化生产能力预计达到200万台 [29] - 降低LiDAR采用门槛,推动技术平等,ATX LiDAR以200美元的价格提供高性价比解决方案,已获得11家OEM的设计订单 [20][21] - 拓展机器人市场,新推出的JT Mini LiDAR适用于多种机器人应用,已获得多个订单 [30][31] - 公司凭借垂直整合能力、规模经济和技术创新,在全球LiDAR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通过与主要客户的合作和新订单的获取,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7][23][25]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2024年是公司转型和突破的一年,LiDAR出货量和净收入创历史新高,成为全球首个实现全年非GAAP净利润的LiDAR公司 [6][7] - 中国在电动汽车和ADAS领域处于领先地位,ADAS市场的快速增长将推动LiDAR的广泛应用,公司将受益于行业趋势 [9][10] - LiDAR具有使汽车更安全、更智能、更具吸引力的核心价值,随着ADAS的普及,LiDAR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14] - 公司在ADAS和机器人市场均取得了显著进展,未来将继续推动创新,扩大市场份额,实现长期增长 [29][30]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将讨论非GAAP指标,并在财报发布和SEC文件中对其与最可比的GAAP指标进行详细解释和调整 [4] - 公司在2025年将有三种AT系列产品投入生产,包括ATP系列、超高性能AT系列和高性价比紧凑型ATX系列 [61]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请详细说明2025年季度销量轨迹、产品组合、ASP侵蚀影响以及全年毛利率趋势,并确认是否每个季度都盈利 - 2025年第一季度预计收入5.2 - 5.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5% - 50%,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季度环比增长较低 [55] - 第一季度预计出货约20万台,季度销量将逐季增加,AT128价格从2024年的400美元降至约350美元,ATX售价约200美元,超高性能AT系列将于第二季度投产,售价约500美元 [56][57] - 第一季度毛利率预计接近40%,尽管第一季度有季节性因素,但预计净亏损同比改善约50%,第二季度有望实现盈利,盈亏平衡点在第一和第二季度之间 [58] - 2025年全年预计收入30 - 35亿元人民币,ADAS业务收入占比60% - 65%,预计出货120 - 150万台,其中ADAS部门100 - 130万台,机器人部门近20万台 [59] - 2025年全年综合毛利率预计约为40%,GAAP盈利2 - 3.5亿元人民币,非GAAP盈利3.5 - 5亿元人民币 [65][66] 问题2: 从长期来看,机器人LiDAR市场的潜力和规模如何,利润率是否会保持高位,以及未来成本降低的空间和技术途径 - 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可能是乘用车业务的数倍,LiDAR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加速,如机器人割草机、人形机器人等,非汽车领域不仅市场潜力大,而且利润率高 [73][74] - 公司在机器人LiDAR领域具有产品性能和成本控制优势,新推出的JT Mini LiDAR具有体积小、视野广等优点,预计毛利率与其他机械LiDAR相当或更好 [76][77] - ATX平台进一步降价空间不大,因为设计时已考虑规模经济,且需保证安全性能和合理利润率;Level 3 LiDAR价格较高,将保持在500美元以上,因为其功能价值更高 [94][97] 问题3: ASP下降是否会抵消ADAS市场的销量增长,Level 3市场的潜力是否受监管变化影响 - 目前200美元和500美元的价格已处于稳定状态,预计不会进一步下降,而市场渗透率预计将继续提高,尤其是Level 2++市场 [106][107] - 历史上ASP下降但毛利率保持稳定甚至提高,2025年的收入和毛利率指引已考虑ASP下降因素,公司有信心实现约40%的健康毛利率 [110] 问题4: 机器人业务的前景如何,特别是人形机器人领域 - JT LiDAR适用于人形机器人的定位功能,公司将利用平台半导体技术开发适合人形机器人的解决方案,目前人形机器人仍处于设计革命的早期阶段 [119][121] 问题5: 海外市场ADAS LiDAR的增长前景如何,是否有海外出货量的量化指引 - LiDAR与电气化技术脱钩,适用于所有希望配备先进驾驶辅助系统的新车,公司与顶级欧洲OEM的合作项目是一个全球项目,涵盖ICE和EV车型,预计今年年底开始发货,明年进入更大规模生产 [130][131] - 目前暂无海外出货量的具体数字,公司将与OEM共同宣布具体数量、时间表和车型 [133] 问题6: 关键OEM客户是否会寻找其他LiDAR供应商,公司如何保持ADAS LiDAR市场份额 - 没有OEM会永远只使用一家供应商,公司鼓励客户评估其他供应商,但公司的竞争力在于持续的合作关系、高转换成本、性能领先和价格竞争力,公司通过降低成本和半导体创新保持与同行的差距 [137][138] 问题7: 如何实现公司的业绩指引 - 收入指引基于客户订单,主要客户如理想汽车、小米、比亚迪和零跑汽车在2025年提高了销售目标和LiDAR采用率,部分车型将LiDAR作为标准配置 [146] - 假设毛利率为40%,预计将增加4 - 6亿元人民币的毛利,同时公司致力于提升费用管理效率,预计2025年总运营费用将略低于2024年(2024年约为14亿元人民币),从而实现GAAP净利润2 - 3.5亿元人民币和非GAAP净利润3.5 - 5亿元人民币 [147][148] 问题8: 为什么LiDAR会长期用于机器人领域,其在机器人系统中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 以机器人吸尘器为例,LiDAR用于创建地图和定位,相机无法提供同样的效果,人形机器人也需要LiDAR来感知周围环境,避免碰撞和执行任务 [151][152] 问题9: 2025年和2026年的资本支出计划如何 - 2025年资本支出主要用于在中国和全球推出新的生产线,第一季度将在中国启动两条新生产线,第三季度开始生产,到年底年化生产能力预计达到200万台 [158] - 随着与全球汽车制造商的合作加深,公司可能考虑在东南亚建立海外制造工厂,已制定初步计划并正在推进,预计2025年全年资本支出约为3000 - 5000万美元,公司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这些支出 [159][160]
零跑汽车:B10的竞争性定价以及强劲的2024年第四季度利润边际-20250311
招银国际· 2025-03-11 02: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新车B10预售价格激进,内部自动驾驶和底盘能力增强销售信心,上调2025财年销售量7%至48万辆 [1] - 预计2025财年微小净亏损,2026财年净利润达126亿元,届时有更多新A和D系列车型 [1] - 底盘和关键组件研发能力或使B系列毛利率超部分投资者预测,3月11日投资者日展示技术或成股价积极催化剂 [1] 各部分总结 竞争性定价与研发能力 - B10于3月10日发布,预售价109,800 - 139,800元,有激光雷达和城市NOA功能型号低至129,800元,价格具竞争力 [2] - 投资者低估公司利用Qualcomm 8650芯片自主研发自动驾驶的能力,上调2025财年B系列销量25,000单位,总销量上调30,000单位至48万辆 [2] 盈亏平衡预测 - 2024年第四季度毛利率环比升5.2个百分点至13.3%,收入环比增37%至135亿元,净利润8100万元 [3] - 预计2025财年总体毛利率从去年同期12.8%升至11.2%,B系列盈利能力与C系列相当 [3] - 因海外网络扩张目标及海外KD工厂生产可能延误,下调Leapmotor International 2025财年利润预测,公司在成本控制下2025财年有望达净利盈亏平衡 [3] 估值与目标价 - 预测2025 - 2026财年收入分别同比升59%/13%,达51.0亿元/57.5亿元,2025财年净亏损9800万元,2026财年净利润12.6亿元 [4] - 将目标价从40.00港币上调至50.00港币,基于1.2倍2025财年市销率 [4] 收益摘要 |指标|FY22A|FY23A|2024财年|FY25E|FY26E| |----|----|----|----|----|----| |收入(人民币百万)|12,385|16,747|32,164|51,023|57,538|[5]| |年同比增长率(%)|295.4|35.2|92.1|58.6|12.8|[5]| |毛利润率 (%)|(15.4)|0.5|8.4|11.2|12.3|[5]| |运营利润(人民币百万)|(5,226.8)|(4,377.4)|(3,171.1)|(692.1)|227.0|[5]| |净利润(人民币百万元)|(5,108.9)|(4,216.3)|(2,820.8)|(98.0)|1,257.6|[5]| |每股收益(已报告)(人民币分)|(488.79)|(362.06)|(210.98)|(6.68)|85.19|[5]| |P/S (x)|4.2|3.1|1.6|1.0|0.9|[5]| |市盈率(倍数)|ns|ns|ns|ns|45.4|[5]| |市净率(x)|4.9|3.6|4.0|4.3|3.9|[5]| 股票数据 - 市值55,484.1百万港元,平均3个月周转率196.0百万港元,52周最高/最低价41.75/19.54港元,总发行股份1337.0百万股 [6] 股权结构 - 江明Zhu先生及其关联方持股24.5%,斯泰兰蒂斯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1.3% [7] 股票表现 |时间|绝对表现|相对表现| |----|----|----| |1个月|17.4%|6.2%|[8]| |3个月|43.1%|22.2%|[8]| |6个月|80.4%|30.7%|[8]| 财务摘要 - 损益表展示2021 - 2026年各年的收入、成本、利润等情况 [14] - 资产负债表展示2021 - 2026年各年的资产、负债、股东权益等情况 [14] 现金流量 - 展示2021 - 2026年各年的经营、投资、融资活动现金流量及现金净变动情况 [16] - 给出各年的收入、毛利润、EBITDA等增长情况及盈利能力、准备/流动性/活动、估值等指标 [16]
零跑汽车:Competitive pricing for B10 with strong 4Q24 margins-20250311
招银国际· 2025-03-11 02:1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零跑汽车新款B10电动汽车预售价格有竞争力,且具备自主研发的自动驾驶和底盘能力,对其销量更有信心,上调2025财年预计销量7%至48万辆 [1] - 预计2025财年净亏损极小,2026财年随着更多新A和D系列车型推出将实现净利润12.6亿元人民币 [1] - 估计其在底盘和关键部件方面被低估的研发能力,可能使B系列毛利率超出部分投资者预期 [1] - 3月11日的投资者日展示技术,可能成为其股价的积极催化剂 [1] 各部分总结 盈利总结 - 2022 - 2026财年,营收分别为123.85亿、167.47亿、321.64亿、510.23亿、575.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5.4%、35.2%、92.1%、58.6%、12.8% [2] - 毛利率分别为 - 15.4%、0.5%、8.4%、11.2%、12.3%;营业利润分别为 - 52.27亿、 - 43.77亿、 - 31.71亿、 - 6.92亿、2.27亿元人民币 [2] - 净利润分别为 - 51.09亿、 - 42.16亿、 - 28.21亿、 - 0.98亿、12.58亿元人民币;每股收益分别为 - 488.79、 - 362.06、 - 210.98、 - 6.68、85.19分人民币 [2] - 市销率分别为4.2、3.1、1.6、1.0、0.9;市盈率在2026财年为45.4;市净率分别为4.9、3.6、4.0、4.3、3.9 [2] 目标价格与股价表现 - 目标价格从40.00港元上调至50.00港元,当前价格41.50港元,潜在涨幅20.5% [3] - 1个月、3个月、6个月绝对涨幅分别为17.4%、43.1%、80.4%,相对涨幅分别为6.2%、22.2%、30.7% [5] 股东结构 - 朱江明先生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24.5%,Stellantis N.V.持股21.3% [4] 关键业务分析 - 3月10日推出B10电动汽车,预售价格10.98 - 13.98万元人民币,带激光雷达和城市NOA功能的车型低至12.98万元人民币,价格有竞争力 [6] - 因内部利用高通8650芯片进行自动驾驶研发,很多投资者低估其研发能力,上调2025财年B系列销量2.5万辆,总销量上调3万辆至48万辆 [6] - 2024年第四季度毛利率环比上升5.2个百分点至13.3%,营收环比增长37%至135亿元人民币,净利润8100万元人民币 [6] - 预计2025财年整体毛利率同比上升2.9个百分点至11.2%,因Leap 3.5架构降低成本使B系列毛利率与C系列相近 [6] - 下调零跑国际2025财年利润预测,因其今年主要进行海外网络扩张且海外KD工厂可能生产延迟 [6] - 预计2025 - 2026财年营收分别同比增长59%、13%至510亿、575亿元人民币,2025财年净亏损9800万元人民币,2026财年净利润12.6亿元人民币 [6] 财务数据 季度数据 - 2024年第四季度销量120863辆,同比增长118.4%,环比增长40.3%;平均售价111389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8%,环比下降2.6% [7] - 营收134.6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5.1%,环比增长36.6%;毛利润17.9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4.9%,环比增长123.5% [7] - 研发费用8.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8%,环比增长14.8%;销售、一般及行政费用10.4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5%,环比增长17.7% [7] - 营业利润 - 3600万元人民币,净利润8100万元人民币;毛利率13.3%,同比上升6.6个百分点,环比上升5.2个百分点 [7] - 营业利润率 - 0.3%,同比上升19.0个百分点,环比上升7.2个百分点;净利率0.6%,同比上升18.7个百分点,环比上升7.6个百分点 [7] 盈利预测调整 - 2024 - 2026财年,新预测营收分别为321.64亿、510.23亿、575.38亿元人民币,较旧预测分别增长4.3%、8.5%、3.2% [8] - 毛利润分别为26.94亿、57.34亿、70.88亿元人民币,较旧预测分别增长4.7%、9.2%、4.4% [8] - 2026财年净利润较旧预测增长57.5% [8] 与市场共识对比 - 2024 - 2026财年,CMBIGM预测营收较市场共识分别增长2.0%、 - 8.1%、 - 26.9%;毛利润较市场共识分别增长19.7%、 - 7.0%、 - 30.5% [9] - 2026财年营业利润较市场共识低80.8%,净利润较市场共识低32.9% [9] 财务摘要 - 2021 - 2026财年,营收从31.32亿元人民币增长至575.38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从 - 28.46亿元人民币逐步改善至2026财年的12.58亿元人民币 [11] - 资产和负债规模整体呈上升趋势,股东权益逐步增加 [11] 现金流与指标 - 2021 - 2026财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从 - 10.19亿元人民币逐步改善至2025财年的97.36亿元人民币,2026财年为50.15亿元人民币 [13] - 投资活动净现金流持续为负;融资活动净现金流波动较大 [13] - 营收、毛利润、EBITDA等指标的增长率和利润率指标逐步改善,净资产收益率从 - 85.4%逐步提升至2026财年的9.0% [13] - 净债务与权益比率、流动比率等指标呈现一定变化趋势 [13]
The Nasdaq Just Hit Correction Territory: The 2 Smartest Stocks to Buy and Hold Forever
The Motley Fool· 2025-03-10 20:34
文章核心观点 -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进入回调区域,部分成分股价格更具吸引力,是买入优质公司股票的好时机,推荐买入并长期持有Alphabet和Microsoft两只股票 [1] 分组1:Alphabet公司 - 市场回调使Alphabet股价较2月上旬的历史高点下跌约20%,远期市盈率降至18.5,估值颇具吸引力 [2] - Alphabet是全球领先的数字广告公司,旗下Google是全球最大数字广告平台,YouTube是全球第四大数字广告平台 [3] - 公司大力投入人工智能,用其改进搜索结果、创建AI概述,有望通过新广告形式实现盈利,且拥有大量广告商和搜索历史数据 [4] - 公司最新的Gemini 2.0模型不断改进,在多模态搜索领域领先,Veo 2文本到图像视频生成器超越竞争对手 [5] - Google Cloud是全球第三大云计算业务,上季度营收增长30%,部门收入增长142%,已达盈利拐点,还开发了定制AI芯片 [6] - 公司在量子计算和自动驾驶两个新兴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Willow芯片取得突破,Waymo是美国唯一提供付费机器人出租车服务的公司 [7] 分组2:Microsoft公司 - Microsoft不仅有Office 365生产力工具,还拥有全球第二大云计算业务、Windows PC操作系统、LinkedIn、GitHub、Nuance、Xbox等业务 [8] - 公司从传统软件许可模式过渡到Office 365订阅模式实现增长,早期通过对OpenAI的大量投资和合作成为AI领域的领导者 [9] - 云计算部门Azure上季度营收增长31%,Azure AI营收同比飙升157%,推动了SQL Hyperscale和Cosmos DB解决方案的广泛采用 [10] - Microsoft 365 AI Copilots是公司最大的AI机会,能帮助用户节省时间、完成任务,企业用户每月需额外支付30美元,有很大增长潜力 [11][12] - 市场回调后,基于分析师对2026财年的估计,该股票远期市盈率为25倍,对于领先的科技公司来说估值合理 [13]
Baidu Shares Rise 12.6% in 6 Months: Time to Buy the Stock?
ZACKS· 2025-03-06 15:55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从互联网业务向人工智能转型战略初显成效,虽面临竞争挑战但财务状况良好,2025年有望受益于人工智能应用和自动驾驶扩张,当前股价或为长期投资者提供有吸引力的切入点 [1][19][20] 各部分总结 6个月表现 - 公司股价在过去6个月上涨12.6%,跑赢Zacks计算机和科技板块9.3%的涨幅 [1] 2024年第四季度及财年财报 - 2024年第四季度总营收同比下降2%至341亿人民币(46.8亿美元),百度核心业务营收微增1%至277亿人民币(38亿美元) [2] - 人工智能云业务第四季度同比增长26%,抵消了传统在线营销业务7%的下滑 [3] 战略人工智能投资 - 长期人工智能战略取得进展,2024年12月ERNIE基础模型日处理约16.5亿次API调用,外部API调用环比增长178% [6] - 公司决定开源ERNIE 4.5系列并向终端用户免费提供ERNIE Bot,以扩大市场认知和行业应用 [7] - 成功利用人工智能改造面向消费者的产品,如百度文库人工智能功能月活用户达9400万,同比增长216%;22%的搜索结果页面含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用户参与度和留存率更高 [8] 自动驾驶业务 - 自动驾驶网约车服务Apollo Go 2024年第四季度提供超110万次出行服务,同比增长36%;2025年1月累计出行超900万次,并在中国实现100%完全无人驾驶运营 [9] - 公司获得在香港进行自动驾驶测试的许可,进入右舵驾驶市场,为拓展类似市场打开大门 [10] 竞争格局与估值 - 在人工智能云市场面临阿里巴巴和腾讯竞争,自动驾驶领域面临小鹏和WeRide等新兴企业挑战 [11] - 当前远期12个月市销率为1.65倍,低于Zacks互联网服务行业平均的5.57倍,反映了投资者对公司人工智能驱动增长潜力的预期 [12] 财务状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1391亿人民币(190.6亿美元)现金、现金等价物、受限现金和短期投资 [15] - 自2024年初以来回购超10亿美元股票,并计划加速回购计划 [15] - Zacks共识预计2025年营收为187.3亿美元,同比下降1.31%;每股收益为9.59美元,过去30天盈利预期上调3.9% [16] 2025年投资展望 - 公司有望受益于人工智能应用和自动驾驶扩张,广告业务有望改善,人工智能云业务将保持增长,Apollo Go出行量预计大幅增长 [19] - 鉴于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运营效率提升、财务状况良好和战略聚焦高增长领域,当前股价或为长期投资者提供有吸引力的切入点,BIDU股票获Zacks排名2(买入) [20]
Autonomous Driving Is Going to Be the Next Big Trend. Here Are 2 Tech Companies to Keep an Eye On.
The Motley Fool· 2025-03-06 11:00
文章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将对交通行业产生变革性影响,优步和百度有望在自动驾驶网约车行业增长中成为大赢家 [1][2] 自动驾驶网约车行业机遇 - 自动驾驶讨论中投资者多关注汽车制造商,但网约车行业也将迎来巨大增长 [3] - 方舟投资白皮书显示全球自动驾驶网约车市场规模可达11万亿至12万亿美元,技术进步将使自动驾驶每英里成本低至0.25美元 [4] - 自动驾驶车辆每英里成本低将创造新出行需求,利好相关公司 [5] 优步 - 自动驾驶网约车发展将使现有出行平台如优步需适应变化,自动驾驶车辆可能逐步取代人类驾驶车辆 [6] - 优步与Waymo等自动驾驶软件公司合作,成为有人驾驶和自动驾驶汽车的市场平台,虽无自有自动驾驶软件但仍能受益 [7] - 优步可利用庞大客户群和商业经验在合作中创造价值,如2025年将Waymo服务引入奥斯汀和亚特兰大,提供车队管理服务 [8] - 优步保持中立可与多方合作,虽佣金份额可能降低但可扩大潜在市场,还可将策略应用于全球及其他业务 [9][10] 百度 - 百度专注开发自动驾驶平台Apollo并以Apollo Go品牌提供网约车服务,与优步合作模式不同 [11] - Apollo平台是中国自动驾驶软件领先者,Apollo Go 2024年第四季度提供超110万次出行服务,累计达900万次,2025年2月在中国开始100%完全无人驾驶运营 [12] - Apollo Go已在中国12个城市运营,目标2025年覆盖65个城市,2030年超100个城市,并计划拓展海外市场,近期进入香港有助于未来拓展东南亚市场 [13] - 百度虽为行业先行者,但面临监管、资金和技术变革挑战,不过与中国监管机构关系良好,资产负债表稳健,必要时可筹集资金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