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搜索文档
A股上市公司频频“暴雷”,多只股票面临退市危机
搜狐财经· 2025-08-20 07:59
核心事件概述 - 近期A股市场多家上市公司出现高管被采取强制措施及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事件 集中暴露公司治理及合规风险 [2][3][4] - 8月内已有6家A股上市公司核心管理层涉及留置、逮捕、拘留等多种强制措施 包括万通发展、达梦数据、科思科技、熙菱信息、亚钾国际和天娱数科 [2][3] - 信息披露违法违规问题集中爆发 *ST高鸿、*ST东通、际华集团、豪尔赛4家公司因信披问题被监管关注 其中多家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红线 [4] 高管涉案情况 - 熙菱信息控股股东兼总经理岳亚梅、科思科技实控人刘建德被立案调查并采取留置措施 [2] - 达梦数据董事兼总经理皮宇被实施留置 [2] - 亚钾国际董事长郭柏春、天娱数科董事郭柏春涉嫌挪用公款罪和滥用职权罪被逮捕 [2] - 万通发展实际控制人兼董事长王忆会于8月18日被拘留 [3] - 豪尔赛实控人戴宝林因涉嫌单位行贿罪于2025年6月19日被逮捕 但公司未及时披露该信息 [8] 信息披露违规案件 - *ST高鸿2015年至2023年通过虚假贸易业务虚增营收近200亿元 虚增利润总额超7600万元 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构成欺诈发行 [5] - *ST高鸿被罚1.35亿元 9名董监高合计被罚2675万元 董事长付景林被罚750万元并处市场禁入10年 公司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5] - *ST东通于2025年8月6日因实控人涉嫌信披违法违规被立案 此前4月14日因财务数据虚假记载已被立案 面临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风险 [6] - 际华集团于2025年8月8日因涉嫌信披违法违规被立案 2024年11月曾因未及时披露关联方借款及募投项目延期被上交所通报批评 [7] - 豪尔赛因未及时披露实控人被逮捕及公司涉嫌单位行贿被立案信息 于8月19日收到北京证监局警示函和深交所监管函 [8] 公司市值影响 - 涉及事件的五家公司截至8月19日收盘总市值约1287亿元 [9] - 具体公司最新市值:亚钾国际284.24亿元、天娱数科130.88亿元、科思科技139.87亿元、达梦数据281.7亿元、熙菱信息42.6亿元、豪尔赛20.84亿元、万通发展167.3亿元、际华集团171.71亿元、*ST高鸿17.95亿元、*ST东通30.24亿元 [11]
*ST高鸿: 关于公司股票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第二次风险提示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17 08:15
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风险 - 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1] - 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被认定为欺诈发行 [1] - 公司股票可能触及《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9.5.1条第一项、第9.5.2条第一款第(六)项规定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1][2] 财务造假细节 - 2015年至2023年年度报告虚增营业收入分别为6.94亿元、24.52亿元、24.20亿元、35.18亿元、49.38亿元、35.38亿元、21.11亿元、56.12亿元、24.68亿元、17.96亿元、7.32亿元、3.86亿元 [1] - 虚增营业收入占各期披露营业收入的9.34%、28.27%、26.97%、35.18%、49.38%、35.38%、21.11% [1] - 虚增利润总额分别为67.36万元、243.88万元、242.24万元、1,282.80万元、2,190.52万元、1,542.38万元、894.46万元、370.74万元、788.21万元 [1] - 虚增利润总额占各期披露利润总额绝对值的0.42%、1.44%、0.99%、13.56%、64.88%、11.35%、22.11% [1] 非公开发行股票问题 - 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相关文件引用了2018年至2020年虚假业务收入和利润数据 [1] - 2021年非公开发行股票相关文件存在虚假记载,构成欺诈发行 [1] 后续进展 - 公司尚未收到正式处罚决定,将全力配合中国证监会工作并行使听证或陈述、申辩等合法权利 [1][2] - 若正式处罚决定认定公司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 [1][2]
*ST苏吴: 江苏吴中医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公司股票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第六次风险提示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14 16:27
立案调查及处罚进展 - 公司于2025年2月26日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告知书 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1] - 2025年7月13日公司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认定子公司通过无商业实质贸易业务虚增财务数据[3] - 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尚未收到正式处罚决定 最终结果以正式处罚决定为准[2] 财务造假具体事实 - 2020年至2023年年度报告分别虚增营业收入 占比当期披露营业收入的26.46%、26.39%、21.26%、16.82%[1] - 同期分别虚增营业成本48,068.05万元、44,823.70万元、41,082.09万元、35,544.47万元 占比当期营业成本的37.08%、35.47%、28.40%、20.95%[1] - 同期分别虚增利润总额1,458.27万元 导致连续四年财务数据存在虚假记载[1] 退市风险及程序 - 若正式处罚认定公司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2][3] -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9.5.7条、第9.5.8条 公司收到处罚决定后将申请停牌[3] - 上海证券交易所在停牌后5个交易日内发出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 并依据规则作出最终决定[2][3] 公司应对措施 - 公司将全力配合证监会相关工作 积极行使听证、陈述、申辩等合法权利[3] - 公司指定《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及上交所网站为信息披露媒体[2] - 公司承诺严格按照要求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及时披露有关内容[2][3]
两家公司同日退市引关注 主动退市案例增多
环球网· 2025-08-12 04:36
退市案例情况 - 8月8日ST天茂公告拟通过股东会决议方式主动撤回上市交易 [1] - ST高鸿因长期财务造假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告知书面临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1] - 截至8月10日已有5家公司通过股东会决议或吸收合并方式主动退市 包括中航产融 玉龙股份 *ST天茂 海通证券 中国重工 [3] - 中航产融和玉龙股份已经摘牌退市 海通证券被国泰君安证券吸收合并已终止上市 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于7月获证监会批复仍在进行中 [3] - *ST天茂至今未披露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 若9月初仍不能披露2024年年报将触发规范类强制退市 [3] - 今年已有10家公司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指标 *ST高鸿存在虚增收入35亿元 利润40亿元的系统性造假行为 [3] - *ST高鸿董事长付景林被罚款750万元并终身市场禁入 相关责任主体合计被罚1.67亿元 案件已移送公安机关 [3] 退市规则变化 - 新"国九条"及配套政策推动退市规则迭代升级 2024年新规将财务类退市营收门槛从1亿元提升至3亿元 [4] - 新增一年严重造假退市情形 今年以来已有9家公司因营收低于3亿元等财务指标不达标退市 [4] - 交易类退市方面 8家公司因股价低于面值或市值不足5亿元退市 [4] - 监管层通过"并购六条"等政策鼓励市场化退市 打击"保壳"行为 [5] - 今年以来已有12起"A并A"案例落地 如国泰君安吸收合并海通证券消除同业竞争实现资源整合 [5] 退市总体数据 - 截至8月10日今年以来已有30家公司退市 [5] - 2024年55家退市公司中35家被证监会立案追责 [5] - 重大违法 财务类 交易类退市分别占一定比例 形成均衡出清格局 [5]
这家公司连续9年财务造假!虚增收入近200亿!或被强退!
IPO日报· 2025-08-11 10:53
财务造假详情 - 公司通过虚假贸易业务虚增2015-2023年营业收入总计198.76亿元,其中2015年虚增6.94亿元(占比9.34%)、2016年24.52亿元(28.27%)、2017年24.20亿元(26.97%)、2018年32.59亿元(35.18%)、2019年56.34亿元(49.38%)、2020年24.83亿元(35.38%)、2021年18.05亿元(21.11%)、2022年7.35亿元(10.72%)、2023年3.94亿元(6.65%)[5][6] - 同期虚增利润总额7622.59万元,各年占比分别为0.42%、1.44%、0.99%、13.56%、64.88%、11.35%、22.11%、6.44%、0.50%,其中2019年虚增幅度最大达2190.52万元[5][6] - 虚假贸易模式包括:2015-2021年通过子公司参与笔记本电脑虚假贸易(无实际货物流转),2018-2020年组织IT系统虚假贸易,2022-2023年开展服务器及笔记本虚假贸易[5] 欺诈发行与退市风险 - 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构成欺诈发行,募集资金12.50亿元的文件引用了2018-2020年虚假财务数据[6] - 已连续三年(2021-2023)扣非净利润为负值,且2023年审计报告显示持续经营能力存疑,导致股票被实施ST[8] - 2024年因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被深交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8] - 若证监会最终认定其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股票将被终止上市[9] 行业监管动态 - 2025年以来已有24家上市公司退市,其中3家因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锦州港、普利制药、卓朗科技)[10] - 当前另有7家公司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存在类似风险,包括*ST苏吴、*ST紫天等3家已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元道通信等4家仍在调查中[11]
这家公司连续9年财务造假!虚增收入近200亿!或被强退!
国际金融报· 2025-08-11 10:28
财务造假详情 - 公司2015年至2023年通过虚假贸易业务虚增营业收入总计198.76亿元,虚增利润总额7622.59万元[3][4] - 分年度虚增营业收入:2015年6.94亿元(占当期9.34%)、2016年24.52亿元(28.27%)、2017年24.20亿元(26.97%)、2018年32.59亿元(35.18%)、2019年56.34亿元(49.38%)、2020年24.83亿元(35.38%)、2021年18.05亿元(21.11%)、2022年7.35亿元(10.72%)、2023年3.94亿元(6.65%)[3] - 分年度虚增利润:2015年67.36万元(占当期0.42%)、2016年243.88万元(1.44%)、2017年242.24万元(0.99%)、2018年1282.80万元(13.56%)、2019年2190.52万元(64.88%)、2020年1542.38万元(11.35%)、2021年894.46万元(22.11%)、2022年370.74万元(6.44%)、2023年788.21万元(0.50%)[3] 欺诈发行与退市风险 - 公司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构成欺诈发行,引用2018-2020年虚假数据,募集资金总额12.50亿元[4] - 因财务造假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1][5][6] - 公司连续三年(2021-2023)扣非净利润为负值,且2023年审计报告显示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5] 审计与监管状况 - 2023年中审亚太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2024年深圳旭泰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5] - 公司股票先后被实施ST(其他风险警示)和*ST(退市风险警示)[5] - 目前尚未收到正式处罚决定,但若最终认定违法将导致退市[6] 行业监管动态 - 2025年以来已有24家上市公司退市,其中3家因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锦州港、普利制药、卓朗科技)[6] - 除该公司外,另有7家公司(包括*ST苏吴、*ST紫天等)因涉嫌财务造假被立案调查,存在重大违法退市风险[7]
*ST高鸿: 关于公司股票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风险提示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08 16:23
公司违规及立案调查情况 - 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1][2] - 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构成欺诈发行 2015年至2023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1][2] - 公司股票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触及《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相关条款 [1][3] 财务造假细节 - 2015年至2023年虚增营业收入分别为6.94亿元 24.52亿元 24.20亿元 35.18亿元 49.38亿元 35.38亿元 21.11% 56.12亿元 24.68亿元 17.96亿元 7.32亿元 3.86亿元 [2] - 虚增利润总额分别为67.36万元 243.88万元 242.24万元 1,282.80万元 2,190.52万元 1,542.38万元 894.46万元 370.74万元 788.21万元 [2] - 虚增收入占各期披露营业收入比例最高达49.38% 虚增利润占利润总额比例最高达64.88% [2] 欺诈发行认定 - 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文件引用2018至2020年虚假财务数据 构成欺诈发行 [2] - 2021年非公开发行股票相关文件存在虚假记载 [2] 退市风险及后续安排 - 公司股票可能因重大违法被终止上市 [1][3] - 截至公告日尚未收到正式处罚决定 公司将配合证监会工作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3] - 最终退市与否以正式行政处罚决定书结论为准 [3]
*ST高鸿: 关于公司股票被叠加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08 16:23
公司财务造假情况 - 公司2015年至2023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通过虚假贸易业务虚增收入和利润 [2][3] - 2015年至2021年分别虚增营业收入6.94亿元、24.52亿元、26.97亿元、35.18亿元、49.38亿元、32.46亿元、56.12亿元 [3] - 2015年至2021年分别虚增利润总额67.36万元、243.88万元、242.24万元、305.11万元、977.69万元、308.19万元、894.46万元 [2][3] - 2022年和2023年分别虚增营业收入7.35亿元、3.94亿元,虚增营业成本7.32亿元、3.86亿元 [3] - 虚假收入占各期披露营业收入比例最高达64.88% [3] 欺诈发行股票 - 公司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构成欺诈发行,相关文件引用了2018年至2020年虚假业务数据 [4] - 2021年4月证监会批准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募集资金总额12.50亿元 [4] 退市风险警示 - 公司因财务造假和欺诈发行触及《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1][5] - 公司股票已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和其他风险警示(ST) [1] - 2023年度审计报告显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 [1] - 公司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 [5] 监管处罚 - 公司于2025年8月8日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1][5] - 证监会认定公司2015年至2023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1][5]
*ST广道: 关于公司股票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第九次风险提示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08 15:17
公司股票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 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于2024年12月4日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2][3] - 2025年6月13日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2025】12号),认定可能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2][3] - 根据《北京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10.5.4条,若最终决定终止上市,股票将进入15个交易日的退市整理期,首日无涨跌幅限制 [2] 立案调查及风险提示进展 - 公司自2025年6月13日起连续发布九次风险提示公告(最新为2025-070号公告) [3][4] - 目前尚未收到正式处罚决定,但需配合证监会工作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4] - 若北京证券交易所作出终止上市决定,公司将申请复牌进入退市整理期 [4] 公司当前经营状况 - 公司明确表示未筹划债务重组、业务重组、资产剥离、股权激励等重大事项 [3][5] - 提醒投资者注意股价炒作风险 [3][5]
深交所向*ST高鸿发出关注函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8 15:05
公司业务构成 - 2024年1至12月份公司营业收入中电信增值业占比35.31% [1] - 3G-IT连锁销售业务占比33.01% [1] - 企业信息化服务业务占比30.98% [1] - 其他业务占比0.69% [1] 监管处罚事件 - 公司因2015年至2023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被中国证监会出具《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3] - 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相关文件引用了2018年至2020年虚假业务收入和利润数据构成欺诈发行 [3] - 上述行为触及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2025年修订)》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3] - 深交所将启动对公司及相关当事人的纪律处分程序 [3] 市场表现 - 公司股票收盘价为2.21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