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数字化
icon
搜索文档
“彣芯雕龙·丝绸文化数字中心”正式落户苏州丝绸博物馆
央广网· 2025-06-17 03:02
项目合作与技术应用 - 苏州文化元宇宙实验室由苏文投集团与北京邮电大学、苏州丝绸博物馆合作成立 重点开展丝绸纹样数据库建设和数字化创新应用 [1] - 智能布光原真采集系统由北京邮电大学自研 采集速度较传统方式提升30%以上 实现采集系统核心软硬件国产化替代 [2] - 丝绸纹样数字化创新应用项目成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揭榜挂帅项目《文化资源大数据服务技术集成与典型应用》的应用示范点 [1] 数据采集与数据库建设 - 苏州丝绸博物馆馆藏纹样约10万片 目前累计采集数据近2万 单日采集量突破1000片 [2] - 预计年内实现可溯源原生数据总量突破5万 构建全国最大的馆藏丝绸纹样原生数据库 [2] - 系统首次应用于博物馆馆藏文物数字采集 有效降低采集成本并提升采集效率 [2] 运营成果与市场转化 - 数字化创新应用使苏州丝绸博物馆2024年参观人数同比增长253% 90后和00后观众占比超过50% [2] - 打造数字化线下体验空间"丝博未来馆" 推动数字纹样与其他产业领域跨界合作 [2] - 成功助力苏州丝绸博物馆晋级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2] 战略规划与发展方向 - 文化数据标注需求和流程国际标准正式落地启用 同步启动丝绸数据标注共建计划 [1] - 未来可将数字化工作体系复制输出至园林、刺绣、戏曲、苏作工艺等其他文化领域 [3] - 项目聚焦纹样数据采集、标识标注和全流程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探索数据创新应用和市场转化 [2]
“彣芯雕龙·丝绸文化数字中心”落地苏州丝绸博物馆
苏州日报· 2025-06-15 00:25
丝绸文化数字化项目进展 - "彣芯雕龙·丝绸文化数字中心"正式落地苏州丝绸博物馆 致力于将10万片传统丝绸纹样转化为可计算可应用的数字资源 [1] - 活动现场发布"采存算"技术服务平台 丝绸纹样数据库阶段性成果 《文化数据标注需求和流程》国际标准启用 并启动丝绸数据标注共建计划 [1] - 苏文投集团与北京邮电大学 苏州丝绸博物馆深度合作 成立苏州文化元宇宙实验室 并将丝绸纹样数字化项目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示范点 [1] 数字化技术应用与成果 - 部署北邮自主研发的"采存算"一体化软硬件系统 其中"智能布光原真采集"系统使纹样采集效率提升30% [2] - 截至报道时累计采集近二万片纹样 单日采集量破千 预计年底形成五万片原生数据库 数据按存档级 研究级 应用级 浏览级四档划分 [2] - 采用"一核六面"解码方式对纹样进行多维度标注 包括技术 造型 纹样 色彩等六个层面 系统性解读文化符号 [2] 商业化与跨领域拓展 - 已开发数字化线下体验空间"丝博未来馆"及系列文创产品 市场反响良好 [3] - 计划年内推出纹样主题沉浸式数字展及配套研学课程 强化文化传播 [3] - 数字化工作体系未来可复制至园林 刺绣 戏曲等苏州其他文化领域 推动全域文化数字化 [3]
11家企业入选2025—2026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数量居江苏第一
南京日报· 2025-06-06 02:23
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 - 南京11家企业入选2025—2026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占全省31.4%,数量居江苏第一 [1] - "2024年法国塞雷辉煌中国(秦淮)灯会"入选2025—2026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 [1] - 2024年南京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266亿元,占GDP比重6.8%,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050.59亿元 [1] 政策支持与产业环境 - 江苏26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推进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支持南京创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 [2] - 南京出台《南京市促进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5年)》等系列文件,降低企业"出海"成本与风险 [2] - 多部门协同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激发企业文化"出海"热情 [2] 企业国际化布局与案例 - 江苏舜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杭州亚运会提供509场发布会口译和497万字英文笔译服务,位列全球语言服务企业第26位 [3] - 南京云锦研究所将传统云锦与现代设计结合,产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3] - 江苏原力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全球客户提供1800款3D数字内容制作服务,参与《黑神话:悟空》等知名项目 [4][5] - 汉桑科技在美、澳、越等国设立子公司,覆盖多场景音频产品 [5] - 南京唯晶信息科技在网络游戏开发和美术外包领域具有竞争优势 [5] 文化科技融合与创新 - 南京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形成IP开发、内容制作、海外发行全产业链布局 [6] - 南京炫佳网络科技推出KINOxAI视听制作平台,支持八国语言实时转换和定制化短剧推广 [7] - 南京睿悦信息展示Zeno AI智能眼镜,基于AI技术和大模型,助力XR设备"出海" [7] 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 - 2023年南京市属院团赴德、荷、日等国完成66场演出 [9] - 2024年秦淮灯会在法国塞雷展出1000多盏灯彩 [9] - 南京与全球25国25城结为友好城市,83城结为友好合作城市,并在10城挂牌海外服务中心 [9]
警惕文化数字化过程中的“数字橡皮擦”现象
36氪· 2025-06-06 02:08
"数字橡皮擦"现象的核心观点 - 文化数字化过程中因技术选择、算法偏见、人为干预、商业驱动等因素导致原始文化信息丢失、篡改或简化,损害文化完整性[1] - 数字化可能从"备份文明"异化为"格式化文明",擦除文化重要部分[1] 表现形式与影响 信息篡改与失真 - AI修复文物导致审美趋同,消除"包浆""历史粗粝感"等独特历史价值[7] - 文化创意产品对传统元素不恰当改编破坏原本内涵[5] 数据丢失与损坏 - 技术故障或存储介质老化导致古籍、文物数字化记录永久丢失[10] - 不完整的古建筑数字化模型影响保护与研究[8] 文化同质化与单一化 - 算法推送热门IP导致小众文化边缘化,削弱多样性[11] - 网络平台内容趋同化,系统性抹除非主流文化元素[11] 文化传承断裂 - 传统节日习俗在数字化时代被淡化,年轻群体认同感降低[12] - 文化创意产品停留表面模仿,缺乏深层价值传承[13] 底层逻辑分析 工具理性主导 - 效率优先思维将文化简化为可量化数据标签,忽视个体特质[16] - 非遗工艺数字化仅记录步骤而忽略匠人口述的文化寓意[18] 技术标准缺失 - 机构间数字化水平差异导致古籍扫描图像模糊、OCR错误率高[19] - 缺乏统一标准使同一古籍在不同数据库中呈现形态大相径庭[20] 商业利益驱动 - 企业倾向选择易变现项目,濒危非遗因商业价值有限被边缘化[21] - 历史题材游戏篡改事实娱乐化,背离文化传承初衷[23] 算法与数据垄断 - 平台算法优先推荐标准化内容,过滤小众文化表达[24] - 大型机构数据垄断阻碍文化资源的多元传播[26] 应对建议 - 需建立"技术+人文+制度"协同机制平衡效率与文化价值[29] - 数字化应保留文化原真性而非追求"完美修饰"[31]
卓易文化将藏品转化为数字资产
江南时报· 2025-05-28 14:15
公司动态 - 江苏卓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深圳文博会发布"紫砂·易"平台 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紫砂作品一壶一卡产品溯源 展示泥料、作者、制作工艺、流通价格等信息 [1] - 公司与华南版权服务大厅、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签约 共建华南"数版易"版权和IP创意孵化平台 推动"电商+版权+拍卖+交易"全链路模式落地大湾区 [1] - 公司推出"遇见东坡""龙耀丰登""龙德传人"三大全新IP项目 并联合多家机构发布"国文数字文创资产交易平台" [2] 商业模式 - 公司以紫砂产业为模板打造版权创新模式 解决文化产业"确真、确权、交易、流通、变现、传播"等痛点问题 [2] - 全链路模式已吸引超200家文化机构和科技企业洽谈合作入驻 并为多地地标产业提供落地方案与服务 [1] - 未来将整合多元业态 融合区块链、AI等技术 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文旅发展新模式 [2] 行业影响 - 公司创新模式推动紫砂艺术品从藏品向文化资产转型 [1] - 模式已引发行业共振 接待近二十批次省或地方文化产业部门领导专程考察 [1] - 将响应国家文化贸易"千帆出海"计划 推动全国非遗及优秀版权IP转化 促进全球数字文化产业与中国模式融合 [2]
雅昌艺术中心分会场推出前沿技术成果 聚焦数字化保存 激发消费新活力
深圳商报· 2025-05-27 07:03
公司战略与合作 - 公司在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雅昌艺术中心分会场以"智启未来:永续艺术脉动"为主题,展示其在科技与艺术交汇处的智能化、全球化艺术生态构建 [1] - 公司与中科紫东太初、佳能(中国)、宁波博洋控股集团、茑屋投资、平安臻颐年等10家知名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涵盖文化数字化与数据资产入表、艺术科技与智能应用、文化教育与美育服务、艺术产业与空间运营等多个领域 [2] - 公司以开放包容姿态推进艺术数据标准化建设,深化技术协同研发与跨界资源整合 [2] 技术创新与数字化成果 - 公司推出艺术家艺术数字文献系统,实现艺术作品及创作手稿的永久数字化保存 [2] - 公司与行业伙伴联合开发高精度矩阵式三维重建系统,集成高清建模、快速采集和大尺寸文物无损数字化技术,提升文物数字化效率与质量 [2] - 公司开发《红楼梦生成式粒子系统》,将画中人物转化为百万级动态粒子流,创新文化遗产数字化呈现方式 [3] 数字文化产品与创新应用 - 公司推出雅昌艺数盒子、雅昌百灵等数字文化产品,通过多元内容与交互设计将艺术教育与文化传承融入数字生活场景 [3] - 公司在沉浸式艺术体验领域打造互动项目,如《红楼梦生成式粒子系统》等,突破传统边界 [3] - 公司通过"雅映"技术精准复刻摄影作品黑白神韵,重新定义艺术出版品质 [4] 艺术展览与文化传播 - 公司推出"香港印制大奖"作品展,展示历年获奖作品,彰显印刷工艺与技术赋能的艺术传播 [4] - 公司举办"艺术大书展",深度融合艺术与文旅主题,打造纸上盛宴 [4] - 公司联合《BranD》打造印刷新动力设计展,聚焦设计师与印刷厂协作创新,赋予纸媒独特工艺与设计之美 [4] - 公司举办"阿拉克收藏视角——非洲当代艺术展",汇聚非洲13国艺术家作品,搭建跨文化对话桥梁 [4] 文化消费与全民共创 - 公司以"全民共创"为核心理念,推出少儿美育、旅拍作品综合解决方案等创新项目,打破艺术创作与消费壁垒 [4] - 公司通过艺术云印聚焦大众需求,激发文化消费新活力 [4]
2025·全国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下)
经济日报· 2025-05-26 22:23
海看网络科技(山东)股份有限公司 - 公司规划建设6大产业板块,包括IPTV、数字应用、产发、版权、科技和投资,形成主业突出、多业并举的发展格局 [1] - 2024年公司净资产37.09亿元,主营业务收入9.34亿元,净利润4亿元,利润率43% [1] - 公司市值达到102.2亿元,在深交所创业板实现IPO上市 [1] - 公司打造人工智能AIGC中华优秀文化典籍大系等传统文化国际传播平台,建设齐鲁高清数字影像平台 [1] 河南大象融媒体集团有限公司 - 公司营收从9.17亿元提升至13.21亿元(增幅44%),利润总额从569万元跃升至2757万元(增幅385%) [2] - 大象新闻客户端累计下载量超1.62亿次,5次入围全国省级前十,2024年9月位居第一 [2] - 公司成立AIGC应用研究室暨产业孵化中心,落地虚拟制作、智能生成等12条产业赛道 [2] 武汉理工数字传播工程有限公司 - 公司打造RAYS现代纸书平台和BOOKSGPT大模型,为300余家出版单位提供解决方案 [3] - 2024年营收35.95亿元(同比增长48.76%),净资产48.66亿元(同比增长29.72%),估值达98亿元 [3] - 首创"现代纸书"模式,带动行业增收超150亿元 [3] 联通沃音乐文化有限公司 - 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10.84亿元,净利润3.26亿元,净资产12.27亿元(增长率36.36%) [4] - "AI+XR通信融合"产品用户达2.9亿户,日使用次数超7亿次,占全国5G用户比例28.60% [4] 接力出版社有限公司 - 公司图书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包括"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出版政府奖 [6] - "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丛书发行量达1740万册,46种图书版权输出到14个国家和地区 [6] - 版权输出率超过60%,获奖作品版权输出至22个国家和地区 [6] 海南出版社有限公司 - 2024年出版图书2372种,出版册数4264.89万册,出版码洋11亿元 [7] - 《南繁:筑牢中国饭碗的底座》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7] - "中日两国同步出版'国际绘本坊'"项目入选"一带一路"出版合作典型案例 [7] 重庆麦芽传媒有限公司 - 公司为知名企业定制品牌剧超百部,累计播放量超百亿、互动量超亿次 [8] - 原创剧《消失的厨神》风靡欧美、亚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8] 重庆灏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公司累计发行超过110款移动游戏,下载量突破2亿次 [9] - 布局北美、欧洲等市场,覆盖休闲、益智、卡牌、模拟经营等多个品类 [9] 成都可可豆动画影视有限公司 - 《哪吒之魔童闹海》内地票房突破150亿元,位列全球动画电影票房第一 [11] - 观影人次破3.15亿人次,成为现象级文化IP [11] 贵州多彩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 - 贵州IPTV电视产品提供超130路电视直播频道及超30万小时节目资源 [12] - 《看中国》文化信息传播联动平台覆盖3亿户家庭、7亿人口 [12] 丽江玉龙雪山印象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 《印象·丽江》累计演出12604场,售票2434万张,营收25.72亿元,净利润9.32亿元 [13] - 演出由400余名非职业演员参与,来自11个少数民族村寨 [13] 域上和美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累计演出超2100场,营收超16亿元,接待游客超3500万人次 [14] - 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17181万元,净利润3853万元,研发费用468万元 [14] 陕西长恨歌演艺文化有限公司 - 《长恨歌》拥有知识产权50余项,3项《演出服务规范》成为国家标准 [15] - 冰火版《长恨歌》单场成本下降43%,成为单位面积产出最高的演艺项目 [15] 乐动敦煌(敦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 《乐动敦煌》累计演出1677场,接待观众70余万人次 [16] - 上元市集、雅集商业街区2024年累计接待游客80余万人次 [16] 新疆新华书店发行有限责任公司 - 2024年发行主题出版物163万册,举办阅读活动3801场次 [17] - 2020年至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6.22%,净利润年均增长11.53% [17]
“国家声音资产全产权生态链建设”项目启动仪式举办
证券日报网· 2025-05-26 12:29
深圳文交所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国际声音资产交易平台上线 - 深圳文交所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国际声音资产交易平台正式上线 该平台是国家唯一的国际声音资产交易平台 对标国际流通标准 以大数据 区块链和云服务等技术为核心 打造覆盖声音资产确权 评估 交易和保护的全球交易体系 [1] - 平台通过可信可控声音数据资产 实现声音资产从数据到数字再到数智经济的价值倍增 高质量推动声音资产流通 [1] - 线下平台将打造区域国别声景文化地标 孵化区域文化声音资产 推动声景资源在公共服务 新文旅体验 国际传播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实现交易场景替代产品生产 [1] 国家声音资产全产权生态链建设项目启动 - 深圳文交所举办"国家声音资产全产权生态链建设"项目启动仪式 开启中国声音资产保护 开发与交易的新篇章 [1] - 项目将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推动声音资产领域蓬勃发展 [1] 区域国别声音资产研究院成立及声景港工程建设 - 区域国别声音资产研究院正式成立 以声音资产研发为战略支点 系统性开发与价值重构 突破传统文化产业模式发展瓶颈 为数字文化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2] - 研究院与首批十家声景港建设示范基地签约 包括北京鱼果声景港 陕西西安易俗社声景港 上海音乐疗愈声景港等 标志国家声景港工程正式启动 [2] - 首批示范单位将通过"非遗数字化采集—科技创意转化—交易场景落地"闭环路径 形成声音资产全产权生态链建设与文化数字化发展的创新模式 [2]
福建馆亮相深圳文博会,展现打造文化繁荣新地标的生动实践
环球网· 2025-05-25 04:39
文化科技融合展示 - 福建馆运用AR全息导览、3D投影等数字科技,集中呈现文化保护传承、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及文化国际传播的创新成果 [1] - 入口序厅设置17米宽、7米高的巨型"数字竹简"大屏,融合建阳雕版与传统竹简元素,展示福建千年文脉 [3] - 数字地屏以"曲水流觞"为概念,通过动态数字化长卷展现"文化闽江",并设置文化打卡点互动体验 [5] 传统文化创新表达 - "新八雅"板块重构文人八雅(琴棋书画诗酒花茶),结合现代文明解码传统文化,如"琴"韵悠扬展示文艺创作高地,"棋"开新局注重数字赋能 [6] - "'画'映古今"板块采用3D Mapping交互式投影技术展示建窑建盏等非遗工艺品,结合AI云修图打造美学生活空间 [11] - "'诗'意相逢"板块包含"水墨咏春"趣影互动、有声祝福明信片等,实现传统文脉与现代技术的多维度对话 [11] 文化消费与产业升级 - "'书'香致远"板块展示中外文化融合经典书目,并通过"八闽书房"智慧阅读平台、朱子文化数据库等项目推动文化数字化 [8] - 搭建"闽派"文化直播间、茶文化品鉴空间,结合漆艺表演、机器人制作文创咖啡等节目,强化"展、演、创、售"一体化体验 [13] - 2024年福建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达6294.4亿元(同比+10.7%),其中文化新业态企业营收2066亿元(同比+32.3%) [15] 非遗活化与科技赋能 - 非遗院团联袂献艺,通过剧目展演、技艺展示及互动体验,零距离呈现福建非遗文化 [13] - 文化数字化战略推动红色文化、海洋文化等特色资源转化为新应用、新产品,展会期间将开展新技术推介及重点项目签约 [15]
福建馆亮相深圳文博会 多维呈现八闽文化魅力
新华网· 2025-05-23 12:12
福建馆参展概况 - 福建馆以"赓续文脉 慧通八闽"为主题亮相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 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办 福建广电网络集团承办 [2] - 运用AR全息导览 3D投影等数字科技打造"可听 可视 可触 可感 可带走"的文化盛宴 [2] - 集中呈现福建在文化保护传承 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化国际传播等方面的创新性成果 [2] 文化展示内容 - 入口序厅以建阳雕版和传统竹简为原型打造"简牍之门" 展现"建本"典籍智慧和竹简文化 [3] - 数字地屏融入"曲水流觞"概念 通过"科技+艺术"手段将"文化闽江"幻化为动态数字化长卷 [3] - 设置文人八雅"琴 棋 书 画 诗 酒 花 茶"篇章板块 提供沉浸式传统文化体验 [3] - "'书'香致远"板块展示中外文化融合 福建名人等八大主题经典书目 [3] - "八闽书房"智慧阅读平台 朱子文化数据库 宝宝巴士国学影音空间等项目展现文化数字化平台建设成果 [3] 创新商业模式 - 打造集"展 演 创 售"于一体的新型文化空间 开设线上闽派文化直播间 [5] - 设置茶文化品鉴空间 非遗技艺展演区 推出漆艺大师表演 福州传统梳妆技艺等节目 [5][8] - 引入机器人制作"福"字拉花咖啡等创新形式 展会期间开展新技术推介 重点项目签约活动 [5] 文化产业发展数据 - 2024年福建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294 4亿元 同比增长10 7% 高于全国平均增速 [5] - 文化新业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066亿元 同比增长32 3% 高于全国平均增速22 5个百分点 [5] 企业参展亮点 - 网龙网络控股有限公司展示VR骑马机 数字人AI旅推官等数字技术应用 [10] - 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展示经典书目 体现文化传播力 [6] - 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等非遗项目亮相展会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