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

搜索文档
京东健康与美纳里尼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推动更多男性健康优质产品触达用户
证券日报· 2025-08-20 08:06
战略合作框架 - 京东健康与美纳里尼中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通过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为中国患者及消费者提供更优质可及的健康产品与服务 [2] - 合作围绕产品触达+健康科普教育+数字化服务一体化模式探索以患者为中心的疾病全周期管理解决方案 [2] - 美纳里尼在中国市场推出的男科皮肤科新品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京东健康平台进行首发 [2] 产品合作方向 - 基于美纳里尼全球及中国在研与储备管线推动更多男性健康领域优质产品上线并联合京东健康线上首发定制专属规格 [2] - 针对皮肤科产品左代®展开专项合作结合产品优势与医疗服务能力共同打造高转化闭环机制 [2] 行业研究与教育体系 - 共同发布《中国男性健康幸福力赋能报告》系统梳理高患病率低就诊率低规范治疗率三大断层为行业规范化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3] - 持续投入资源优化科普教育内容与传播渠道扩大覆盖范围并提供全面便捷专业的男科健康科普与用药指导 [3] - 引入京东互联网医院医生药师等专业角色参与内容制作直播互动构建从科普问诊到购药的一体化健康管理路径 [3] 合作基础与战略价值 - 美纳里尼自2016年起探索与京东等平台合作本次深化战略合作旨在突破地域壁垒消除患者隐私顾虑打通药品普惠最后一公里 [3] - 京东健康拥有海量用户强大数据能力与领先供应链基础设施可提升原研药可及性造福更多患者 [3] - 合作将发挥京东健康在用户洞察精准触达方面的优势能力推进优质健康产品和服务全国范围普及 [3]
深圳医师军团再扩容6%,每万人标配6个“健康守门人”
南方都市报· 2025-08-20 06:28
医师数量与结构 - 截至2024年7月31日深圳市注册医师总数达77865人 较2024年同期增长近6% [1] - 执业医师占比94.37%达73478人 执业助理医师4387人占5.63% [1] - 临床类医师48376人占比超六成 中医类15156人 口腔类10893人 公共卫生类3440人 [1] 全科医师建设 - 2024年底深圳全科医师突破1万人达10645人 相当于每万深圳人标配6名全科医生 [1] - 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规划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6名以上目标 [1] - 宝安区2437名全科医师全年累计提供1131.77万人次诊疗服务 [5] 高端人才引进 - 深圳通过特聘岗位评聘为卫生健康系统引进837名高精尖缺人才 [1] - 2023年单年评聘317人 比2022年增长近15.7% [1] - 人才选拔标准包括手术能力、患者口碑、科研突破及基层诊疗特长 [1] 医疗管理专业化 - 深圳组织五批职业化培训 累计培养院长106名、后备人才144名 [2] - 2024年培训毕业院长20名和后备人才30名 [2] - 现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5名、深圳市特殊津贴专家36名 [2] 区域医疗资源配置 - 龙岗区10628名医师服务约400万居民 推进智慧医疗与学科人才培养 [3] - 宝安区9967名医师中本科以上占比94.9% 年门急诊总量2734.85万人次 [5] - 宝安区社康机构覆盖10个街道124个社区 2024年社康门诊占区属公立医院总量52%以上 [6] 妇幼健康服务 - 宝安区13家助产机构2024年迎接4.29万新生命 [6] - 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与覆盖29家医院的危重儿童救治网络投入运营 [6] - 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孕产妇建册量占全市四分之一 系统管理率94.5% 产后访视率97.4% [6] 专项健康干预 - 宝安区对40万中小学生开展"健康体重"倡议 超重学生经3个月干预平均BMI下降1.02 [6] - 完成7万多名学生身高与课桌椅匹配筛查 建立动态数据库 [7] - 2024年全区儿童脊柱侧弯筛查39.8万人 形体指导干预3651人次 [7] 智慧医疗与便民服务 - 宝安区推行"526项目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及"一次挂号管三天"等10项便民行动 [8] - 诊间结算与住院一站式结算措施减少医师非诊疗事务负担 [8] - 社康100%提供儿科服务 睡眠门诊全覆盖 心理热线提供7×24小时服务 [8]
加码健康管理、加快发展护理险政策驱动 健康险再迎发展新机
中国经济网· 2025-08-20 02:14
政策支持与行业转型 - 上海发布"18条"措施促进商业健康保险高质量发展 提出鼓励保险机构提供多领域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 加强商业护理保险与护理服务结合[1] - 政策标志着商业健康险从"被动理赔"向"主动管理"转型的政策拐点已至 通过健康管理服务嵌入保险产品设计形成良性循环[3] - 政策促进商业健康保险与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 深化保险机构与健康产业链、生物医药行业企业合作[7] 健康管理服务升级 - 健康险产品从传统理赔延伸至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 覆盖健康到疾病再到康复的全周期[2] - 平安健康险升级"乐健康"服务体系 围绕健康保健、慢病管理、就医服务等七大模块提供全旅程健康管理[2] - 健康管理服务可帮助改善客户健康状况 降低患病风险和理赔支出 同时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市场竞争力[2] 护理保险市场增长 - 截至2024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31031万人占22% 65岁及以上人口22023万人占15.6% 老龄化推动护理保障需求[4] - 2023年商业护理保险保费收入627.4亿元 同比增长113.16% 在健康险中占比8.3%较2022年增加4.3个百分点[4] - 人保健康2023年护理保险保费收入36.45亿元 同比增长236.9% 占总保费收入8.1%[4] 产业协同发展 - 保险机构与药企探索集体采购药价谈判、新药上市沟通、按疗效付费等机制 提升创新药械可及性和可负担性[7] - 协同发展实现多方共赢:保险公司开发更符合需求的产品 药企拓展销售渠道 消费者获得更优质服务[7] - 理赔数据分析可发现医疗服务痛点 为药企研发提供方向 促进医疗技术创新和进步[7] 市场前景展望 - 护理保险市场在售产品153款 36家保险公司参与销售 其中健康险公司6家、人寿保险公司27家、养老保险公司3家[4] -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政策支持 护理险市场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6] - 商业健康险与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发展将进一步深化 市场有望迎来更广阔发展空间[7]
对话中康科技吴瀚:10年内中国或成比肩美国的创新药策源地
新浪科技· 2025-08-19 07:14
行业趋势分析 - 中国医药健康产业过去20年依赖人口红利和政策红利实现快速增长 [1] - 产业结构正发生良性调整 五大趋势将改变产业结构:AI+产业发展 药物研发水平提升 精准医疗水平提升 医疗资源高效配置 健康管理能力全面提升 [1] - AI技术驱动的院内院外融合与预防治疗一体化将成为产业底层逻辑变革的关键 [1] 健康消费趋势 - 公众健康消费呈现三大变化:从单一治疗转向全身心综合解决方案 从单一手段转向多种手段并用 从生存型需求升级为品质型需求 [1] - 消费者需要个性化长期化的健康管理 但市场供给仍存缺口 [2] - 新银发人群支付能力强且对品质要求高 将成为产业新增长点 [2] 创新药发展前景 - 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业务已引发全球关注 [2] - 10年内中国有可能成为与美国比肩的创新药策源地 [2] - 中国License-out创新药市场份额将持续提升 [2] - 零售药店创新药销售保持两位数增长 未来比例有望向美国的50%看齐 [2] AI技术应用 - AI能加速药物发现并优化临床试验设计 提升研发效率 [2] - 西普会设置"AI For Health"高峰论坛 聚焦健康管理和创新药研发等场景应用 [1] - AI+商业保险将为行业提供第二个钱包 显著提升C端患者购买能力 [2] - AI+商保模式能有效缓解医疗支付压力并推动服务可及性 [2] 药店转型与赋能 - 药店有望成为健康管理的"主战场" [2] - 中康科技通过"AI+生态合作"助力药店升级转型 [3] - 推出"医疗健康全场景智能体"矩阵 提供全方位智能解决方案 [3] - 助力连锁药店实现从"药品销售"到"健康服务"的本质转型 [3] - 提供覆盖经营 会员 商品 店员 服务的全场景智能赋能 [3]
瑞琪美(宿迁)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2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8-16 00:13
公司成立与基本信息 - 瑞琪美(宿迁)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近日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杨康,注册资本20万人民币 [1] - 公司经营范围涵盖第三类医疗设备租赁、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等许可项目 [1] - 一般项目包括第一类、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及租赁,技术服务,医护人员防护用品批发零售等 [1] 业务范围与经营方向 - 公司业务涉及医疗设备租赁、医疗器械销售、技术开发与转让、健康管理服务等多元化领域 [1] - 具体服务包括病人陪护、护理机构服务、远程健康管理、医学研究和试验发展等 [1] - 还涵盖软件开发、仪器仪表销售、机械设备销售等非医疗相关业务 [1] 其他经营项目 - 公司经营项目还包括食品销售(预包装食品)、养生保健服务、成人情趣用品销售等 [1] - 涉及化妆品批发零售、日用百货销售、个人卫生用品销售等消费品领域 [1] - 还包括市场营销策划、会议及展览服务等商务服务 [1]
睡眠不足更易导致四肢肥胖!中心性肥胖与上臂脂肪堆积显著增加神经退行性疾病风险
GLP1减重宝典· 2025-08-09 03:03
健康管理与神经退行性疾病风险 - 现代健康管理已从外形改善升级为全面提升生活品质、增强生理机能和预防疾病发生,人体成分构成与大脑健康存在密切关联[4] - 中心性肥胖和上臂脂肪堆积与更高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风险明确相关,睡眠不足会显著增加四肢脂肪堆积概率[5] 脂肪分布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具体关联 - 腹部肥胖和上臂脂肪堆积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风险显著相关,肌肉发达可能起到保护作用[7] - 研究分析41万人数据发现,中心性肥胖增加13%风险,上臂脂肪堆积增加18%风险,而肌肉强度降低26%风险[7] - 中心性肥胖和上臂脂肪堆积与脑萎缩、脑小血管病变生物标志物呈正相关,心血管疾病中介作用达10.7%-35.3%[7][8] 睡眠不足对脂肪分布的影响 - 睡眠不足7小时者手臂、腿部及躯干脂肪堆积更显著,男性受影响更明显(躯干、手臂、腿部均增加),女性主要表现为手臂脂肪增加[9] - 短睡眠组(<7小时)的躯干、手臂和腿部脂肪质量指数(FMI)均显著高于正常睡眠组(7-9小时)[9] 健康干预策略 - 建议通过"两减一增"策略(减少腹部和手臂脂肪,增强肌肉力量)降低神经退行性疾病风险[8] - 具体措施包括核心训练消除腹部脂肪、器械锻炼消除手臂脂肪、复合动作增强肌肉,并保证每日7-9小时优质睡眠[11] - 调整体态与睡眠构成预防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黄金三角"干预方案[11]
推动体重管理规范化建设 助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人民网· 2025-08-09 00:31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与体重管理 - 泉州市卫健委提出将体重管理融入医院高质量发展全局 强调预防为主方针 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1] -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通过体重综合管理项目提供专业化 个性化 一站式解决方案 并重塑多学科协作模式 [2] - 公立医院牵头开展体重管理具有医疗专业性强 多学科协作完善 费用合理等优势 有助于提升全民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 [5] 医保政策与慢病管理创新 - 泉州市医保局推进从"保疾病"向预防疾病 健康管理和长期护理延伸 开展慢病用药保障和疾病谱监测分析 [2] - 泉州市成立区域体重管理中心和协作单位 推动慢病管理与医保治理协同创新 促进"三医"联动 [12][13] 体重管理体系建设与实施策略 - 中国疾控中心建议加强全人群全生命周期体重管理 监测评估及科研转化 提升全民体重管理意识与技能 [3] - 国家卫健委研究所提出"全链管理 精准评估 多元干预 数智驱动"策略 构建六位一体医防融合健康体重管理体系 [3] - 医院需建立规范化流程和多学科协作机制 整合专科资源 提供全程连贯的健康管理服务 [4] 体重管理中心建设与学科发展 - 体重管理中心建设对促进专业学科发展 提高医院社会声誉具有显著作用 内分泌主导的松散型是目前主流形式 [4] - 潍坊市人民医院通过一站式多学科诊疗模式构建体重管理中心 推动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 [5] 行业交流与案例征集 - 启动"2025健康中国创新实践案例——健康体重管理创新案例"征集展示 旨在发掘和推广优秀实践经验 [7][8] - 多家医院专家围绕科学减重全流程管理 一站式多学科诊疗模式 中西医结合健康管理等议题展开探讨 [13]
Q2受GLP-1影响收入环比下降,扩展新领域和全球化
第一上海证券· 2025-08-08 09:34
行业投资评级 - 目标价62 1美元 较昨日收市价有22%上升空间 维持买入评级 [4][6] 核心财务表现 - 25年Q2收入同比+73%至5 45亿美元(环比-7%) 其中GLP-1收入约2亿美元 非GLP-1收入增长16% [2] - 毛利率同比下降4 9个百分点至76 4%(环比+2 9个百分点) 净利率同比上升3 6个百分点至7 8% [2] - 调整后EBITDA 8224万美元 调整后EBITDA率同比上升2 6个百分点至15 1% [2] - Q3收入指引5 7-5 9亿美元 2025全年营收预期维持23-24亿美元 调整后EBITDA预期2 95-3 35亿美元 [2] 业务运营动态 - 订阅用户总数同比+31%至244万人(环比+3 1%) 个性化订阅用户同比+89%至148万人(占比61%) [3] - 平均订阅者月收入同比+30%至74美元(环比-12%) 主要受GLP-1用户停用影响 [3] - 性健康板块每日订阅用户保持55%+同比增长(占板块40%+) 管理层预计按需业务下滑影响将在2026年减弱 [3] - 减重业务预计2025年收入超7 25亿美元 25年底推出低睾酮/更年期护理 26年推出独立实验室检测服务 [3] 战略扩张计划 - 26年将依托加拿大司美格鲁肽专利到期机会拓展当地减肥业务 [3] - 收购欧洲数字健康服务商ZAVA Global 预计2025年带来至少5000万美元增量营收 覆盖英德法爱市场 [3] - 平台战略转型为"预防疾病使用" 目标2030年实现65亿美元营收和13亿美元调整后EBITDA [4] 资本结构 - Q2发行9 7亿美元0%票息可转换优先票据(2030年到期 转股价51 4美元) 期末在手现金升至11 2亿美元 [2] - 2025年预测研发/收入比升至7% 资本开支计划未披露 [9] 长期财务预测 - 2025-2027年收入CAGR达26% 2027年预测收入37 28亿美元 [9] - 2027年毛利率稳定在75% 调整后EBITDA率提升至8 35% [9] - 经营性现金流/收入比维持在0 06-0 08区间 [9]
中信保诚人寿举办“健康大会”,共议AI时代健康行动方案
中国经济网· 2025-08-08 07:25
健康医疗产品服务体系发布 - 公司在北京举办健康医疗产品服务体系发布会 大会以未来健康为主题 汇聚健康领域专家 医生和头部机构 共同探讨健康生活方式和行动方案[1] - 公司正式推出保险+健康医疗产品服务体系 构建检诊护康四维一体服务矩阵 依托三甲医院精准诊断体系建立名检+名诊专业医疗通道 通过智能化平台实现康护管家+健康管家全周期服务闭环[3] - 体系以医学循证为基础 以数字科技为纽带 将服务半径从专业机构延伸至日常生活 打造早筛预防-疾病诊断-院后照护-健康干预全链条闭环[3] 健康管理服务升级 - 公司推出28天健康陪跑减重营 以体重管理年为契机 通过科学定制化健康准入机制 设置陪跑+打卡双程序监督 在AI营养助手24小时值守下 结合三师共管专业服务模式 实现从千人一面向一人一策升级[4] - 公司提出2024年新战略布局规划 致力打造保险+养老陪伴 保险+健康医疗 保险+子女教育和保险+财富传承四大场景服务体系[4] - 公司通过依托集团协同优势和寻找跨界合作伙伴 已完成保险+养老陪伴和保险+子女教育服务生态共建 并取得显著经营成效[4] 行业合作与创新 - 公司与中国人寿再保险举行战略签约 将围绕产品创新合作 健康管理服务资源融合 资产负债联动 高净值客户经营 信息共享与数据共创 运营风控赋能风险减量等六个方面开展深度合作[4] - 公司通过专业健康医疗机构合作 围绕高端体检 就诊体验 创新药械 海外就医 康复护理等领域 打造高净值客户专属服务权益及体验 形成专属差异化保险+健康产服方案[5][6] - 行业专家指出AI在制药领域可赢得十年时间 在血管修复开启精准时代 在微观层面可能通过调控端粒长度延缓发病 为延长人类健康寿命提供新可能[1] 行业发展趋势 - 健康和长寿成为群众核心诉求 但人均寿命延长使健康风险日益复杂 片段式碎片式服务标准不一的健康管理服务已无法满足需求[2] - 商业健康险从以风险补偿为主向聚焦健康管理发展 保单不再仅是风险预案 更是健康人生的温暖陪伴[2] - 保险公司比客户更懂预防价值 健康不是选修课而是人生必修课[2]
46%的增长只是开始,华米科技的“复活”剧本已然开篇
美股研究社· 2025-08-06 10:23
核心观点 - 华米科技通过自有品牌Amazfit的全球突围实现困境反转,股价单月暴涨超400%,Q2财报发布后再涨34% [1][3] - 公司2025年Q2营收5940万美元,同比增长46.2%,超出指引上限,为2021年以来首次整体营收同比增长 [1] - 预计2025年Q3营收7200万至7600万美元,同比增长70%至79% [4] - GAAP净亏损770万美元,调整后净亏损616万美元,同比分别收窄28.6%和30.2% [4] - 自有品牌Amazfit在全球市场全面爆发,北美成为亚马逊会员日同比增长第二大可穿戴设备品牌,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销售额激增60% [5] 营收与盈利能力 - 2025年Q2营收5940万美元,同比增长46.2%,超出收入指引区间上限 [1] - 预计2025年Q3营收7200万至7600万美元,同比增长70%至79% [4] - GAAP净亏损770万美元,调整后净亏损616万美元,同比分别收窄28.6%和30.2% [4] - 调整后运营亏损收窄至490万美元,现金流健康,期末现金余额9500万美元 [4] 自有品牌Amazfit表现 - Amazfit品牌在北美成为亚马逊会员日同比增长第二大可穿戴设备品牌 [5] - 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亚马逊会员日销售额较2024年激增60% [5] - 产品矩阵协同效应显现,Bip 6和Active 2系列全球稳定增长,T-Rex 3在高端户外市场表现出色 [5] - 6月推出的Helio智能手环和Balance 2做出积极贡献 [5] 战略转型 - 公司经历三年"去小米化"阵痛,股价曾暴跌九成 [8] - 构建多层次产品金字塔:底层Bip系列(千元内),中层Active系列(1000-2000元),顶层T-Rex系列(2000元以上) [9] - 自研黄山系列芯片取得突破,Zepp OS 5.0搭载AI功能强化生态系统 [10] - 全球化营销策略包括3C科技博主实测、健身网红场景应用、体育明星背书 [10] - 产品性价比优势明显,旗舰款T-Rex 3售价2000元以内,功能相近的佳明Fenix 8售价超1000美元 [10] 行业趋势 - 智能穿戴设备从消费品升级为健康管理核心入口,推动医疗模式向"主动预防"转型 [11] - 公司选择差异化路径,深耕专业健康管理垂直领域 [11] - 全球健康产业数字化浪潮为公司提供发展机遇 [11] 未来展望 - 现金流健康为后续战略推进和新品推出提供充足弹药 [4] - 战略性增加库存应对新品上市及关税风险,推进股票回购计划彰显长期信心 [4] - 公司完成从代工依赖到技术驱动的生态重构,成为全球智能穿戴行业困境反转样本 [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