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

搜索文档
中文 才艺 德国中小学生在“汉语桥”展身手 传友谊
央视新闻· 2025-05-25 09:39
据杜伊斯堡市副市长埃德尔特劳特·克拉布恩介绍,杜伊斯堡与武汉自1982年缔结为友好城市以来,始终是两国合作的典范。她认为,"汉语桥"不仅是语言 能力的竞技场,更是中德友谊的纽带——"学习中文的年轻人正在为未来搭建理解的基石,与超过十亿人展开对话。" 本届比赛设中学生组"追梦中文,不负韶华"和小学生组"快乐中文"两个主题,通过主题演讲、知识问答和才艺展示等环节,全面考察选手的语言能力与文化 素养。 中学生组的选手们围绕主题,结合亲身经历,讲述了自己学习中文和中华文化的独特体会。在才艺展示环节中,他们通过中文歌曲、剪纸、配乐舞蹈、朗诵 等多元形式,生动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赢得阵阵掌声。 当地时间5月24日,由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办,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协办,鲁尔都市孔子学院承办的第十八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暨第五届"汉语 桥"世界小学生中文秀德国赛区决赛在杜伊斯堡举行。来自全德各地中小学、孔子学院推荐的22名中小学选手同台竞技,以流利的中文表达和精湛的中华才 艺,展现了对中国语言与文化的热爱。百余名专家、汉语教师、孔院学生、汉语爱好者现场观摩了比赛。 经过精彩激烈的比赛,来自汉堡的黄永杰(德语名:胡戈)和黄 ...
中国医生走进吉布提特殊儿童学校共庆节日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5-19 07:02
在义诊环节,医疗队员为孩子们仔细检查身体,耐心解答健康问题,并提供针对性的治疗建议。针对特殊儿童的需求,医生们还特别制定了个 性化的健康指导方案,用专业与爱心为孩子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人民网迪拜5月19日电 (记者张志文)日前,在"六一"国际儿童节与端午节即将来临之际,中国(山西)第23批援吉布提医疗队应邀走进吉布 提Gabode 5特殊儿童学校,以"香囊载友谊,童心连中吉"为主题,与该校师生共同开展文化交流与健康关爱活动。 从屈原的爱国故事到粽子的美好寓意,从龙舟竞渡的激情到五彩丝线的祝福,医疗队队长王银珍用生动的图片与简洁的语言,向孩子们讲述了 端午节的由来与习俗。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洋溢出对中华文化的浓厚兴趣。 随后,医疗队队员王玮以"龋齿的危害与预防"为主题,向孩子们普及了爱牙护牙知识,并用有趣的视频动画生动讲解了刷牙的正确方法与日常 护牙小技巧。医疗队还为每位孩子准备了儿童牙刷作为小礼品,鼓励他们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活动期间,医疗队员教当地孩子写汉字。中国(山西)第23批援吉布提医疗队供图 吉布提孩子们跟随医疗队员练习八段锦。中国(山西)第23批援吉布提医疗队供图 写汉字、赠香囊、展示八段锦… ...
【文化中国行】中国毛笔:挥毫间晕染华夏文明
央视网· 2025-05-12 12:37
毛笔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 毛笔是中国传统文房四宝之首,既是实用工具也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与载体[1] - 现存最早的毛笔实物出土于战国楚墓,全长21厘米,笔杆为实竹,笔头用兔箭毫制成[3] - 唐代安徽宣州成为全国制笔中心,元代后浙江湖州成为新中心并延续至今[3] 湖笔制作工艺与特点 - 湖笔制作需经历8道大工序、128道小程序,纯手工完成[5] - 每个工序学习需3年以上才能初步掌握,精通需更长时间[5] - 毛笔主要分为羊毛笔、狼毫笔、兔毛笔和兼毫笔,各有特点:羊毛细腻墨色多变、兔毫刚劲、兼毫兼具多种风格[5] 毛笔的艺术传承与产业现状 - 毛笔推动了中国书法、绘画等艺术发展,凝聚了制笔人的工匠精神[7] - 湖州善琏镇作为湖笔发源地,制笔技艺传承近2000年,家家户户会做笔[7]
中华文化主题展精彩亮相巴黎博览会(国际视点)
人民日报· 2025-05-11 22:30
第121届巴黎国际博览会概况 - 第121届巴黎国际博览会于5月11日闭幕,为期12天,是法国乃至欧洲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展会之一 [2] - 博览会设置全球文化展、家居装饰展、汽车出行展以及巴黎市集等多个主题展区,吸引超过40万名观众参观 [2] - 自1904年创立以来,巴黎国际博览会致力于向欧洲观众展示全球文化,今年恰逢欧中建交50周年 [5] "遇鉴中国"中华文化主题展 - 中国外文局主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承办的"遇鉴中国"中华文化主题展以"中国风·中国潮"为主题,荟萃近2000件各具特色的展品 [2] - 中国国家博物馆以及山西、河南、浙江、深圳等地的10家文化机构和30家科创企业组团参展,中国主题馆面积较去年增加1倍 [2] - 展品涵盖剪纸、陶瓷、刺绣等传统工艺,动漫IP《哪吒》等文创产品,以及"AI数字人"等前沿科技产品 [2] 中国文创产品展示 - 中国国家博物馆展示藻井冰箱贴、裸眼3D敦煌明信片、点翠嵌珠金龙凤冠饰品等文创产品 [3] - 河南展台展示以丝路文化为灵感的"马卡龙"配色唐三彩工艺品,融合传统与现代审美 [3] - 洛阳城市礼物研究有限公司总经理表示,系列文创产品更贴近年轻人的文化审美和兴趣 [3]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 - 来自中国不同省份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展示制茶、剪纸、泥咕咕、台州刺绣等传统技艺 [4] - 山西中阳剪纸"镂空留线"核心技艺被演绎,剪纸服装系列将非遗技艺与时装剪裁结合 [4] - "牟氏茶制作技艺"第三代传承人演示制茶过程,向观众介绍中国茶特色 [4] 深圳特色文旅项目推介 - 深圳首次参展巴黎国际博览会,重点推介"前海冰雪世界"和"湾区之眼"两个特色文旅项目 [5] - "湾区之眼"聚焦五大亮点,以近10万种精选好书的新型阅读空间为驱动,连接超2万平方米屋顶星空花园及近3万平方米商业通廊等 [5] - 项目计划8月开业运营,将重点打造"湾区发布厅",策划国际文学季、双城科幻对话等国际交流单元 [5] 中国文化国际传播 - 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介绍,中国已有59项文化遗产和4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 [5] -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表示,希望通过博览会平台以贴近公众的语言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6] -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表示,"遇鉴中国"主题展旨在让博览会成为欧洲民众深入了解中国的窗口 [6]
俄罗斯青少年在华研学:“我在中国有个家”
中国新闻网· 2025-05-08 13:50
中新社呼伦贝尔5月8日电 题:俄罗斯青少年在华研学:"我在中国有个家" 中新社记者 张玮 尤利娅说,每次来中国,她都能深深地感受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中华传统待客之道。 3月23日,内蒙古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俄罗斯青少年与驯鹿合影。 刘明泽 摄 尤利娅和崔钰坤相识于2024年春天的"我在中国有个家"中俄主题研学活动。尤利娅还记得第一次做客中 国家庭时的期待与激动。"包饺子是当时学会的。擀皮我现在还不行,但包的技术可以在学校里教其他 同学了。" 当时,51名俄罗斯青少年在额尔古纳有了"家"。他们与中国家庭形成结对关系,随时可以"回家看看"。 去年临别时,两个异国姐妹约定:夏天再来,一起去看最美的额尔古纳河。"约定提前了,没赶上额尔 古纳河最美的季节,却赶上了杜鹃花盛开。"崔钰坤说。 "我喜欢中国,喜欢中国家庭,喜欢中国朋友。"尤利娅告诉记者,确定今年要来呼伦贝尔后,她与崔钰 坤敲定了自己馋了好久的中国菜——涮羊肉。 "先涮肉,再涮菜。流程我都记得。"中午时分,丰盛的菜品上桌,尤利娅依在"中国妈妈"身边,用刚学 会的汉语打趣道。 "听说,杜鹃花在中国被视为繁荣与幸福的象征。"立夏前后的野生兴安杜鹃花次第 ...
瞭望 | 西方经济学陷“涉华解释力困境”
搜狐财经· 2025-05-06 08:21
西方经济学的解释力困境 - 西方经济学理论在推动技术方法论极致化的同时,对经济发展本质问题的忽视愈发严重,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力困境凸显[1][3] - 西方经济学擅长解释严格假设条件下的微观经济现象,但排斥政府在市场中的角色,忽略超大规模经济体量和统一大市场等关键变量[4] - 西方经济学倾向于将复杂经济问题简化为线性关系,加剧了解释现实经济现象的窘境[4] 西方经济学的核心命题缺陷 - 长期意识形态化地回避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一核心命题,政府角色在西方经济学中被边缘化[5] - 西方主流经济学日渐脱离真实世界经济学的本质,在狭窄道路上走向技术化[6] - 对市场经济的复杂性缺乏解释力,过度简化的线性研究范式难以解释现实世界[7] 西方经济学分析中国经济的不足 - 西方经济学缺乏对中国经济基本事实、客观规律和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关注,理论适用的公信力危机日益凸显[9] - 西方经济学理论尚未实现中国化和本土化,对中国经济的解释存在"拿来主义"特征[9] - 西方经济学对关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变量认知缺位,如超大规模市场和社会文化等[10][11] 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 - 中国经济学需立足中国发展和改革实践,凝练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破除西方经济学的意识形态偏见[1][12] - 需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的精髓要义,对西方经济学理论进行辩证取舍[12] - 从经济学术语革命出发,循序渐进构建自主知识体系,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总结中国经济经验[13]
和合共生是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共同追求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4-14 02:02
马来西亚国会下议院前副议长、现任马来西亚亚太"一带一路"共策会会长翁诗杰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首推"和合共生""兼济天下"的宏 观情怀。翁诗杰说,"和"是东南亚各国平等交流的基石。"和"的理念来自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陆海相连,习俗相似、文化相通,拥有共同 的"和"文化传承。 东南亚国家和中国地缘相近,人文相通、命运相系,友好交往历史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双方便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等贸易通道展开人员往来和文 化交流,对东南亚地区经济和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中华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深邃的哲思和鲜活的日常实践,成为东南亚文化格局中的重要一环。而海外华人社群的坚守和发展,使文化认同得以延续 并影响更广泛的群体。"旅泰青年学者、曼谷大学博士谢鋆说,在泰国,中华文化的印记随处可见,从曼谷耀华力路(唐人街)的红灯笼和庙宇,到清迈、 普吉等地的华语学校与中华会馆,均展现出中华文化在异国土壤上的生根发芽。 中华文化讲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平等相待、和合共生是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共同追求。 "我们生活在来自不同文化和传统的人群中。因此,需要理解其他文化和文明。我本人坚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这 ...
香港“中华文化节2025”将举办逾280场活动
新华社· 2025-04-07 14:34
活动概述 - 香港"中华文化节2025"将于6月至9月举行,包含超过280场表演艺术节目及延伸活动、电影放映、展览等 [1] - 开幕节目为现代舞诗剧《诗忆东坡》,融合诗词、国画、书法、篆刻、古琴等传统文化元素 [1] 节目内容 - "中国戏曲节"精选6台高水平节目,涵盖京剧、越调、秦腔等,开幕节目为新编历史剧《纳土归宋》 [1] - 文学艺术题材节目包括舞剧《李清照》和民族舞剧《红楼梦》,属于"国风国韵飘香江"系列 [1] - 特设"茶文化"系列,前奏节目为"谭盾WE-音乐节",包含《茶魂》歌剧音乐会和敦煌古谱及乐舞 [1] - 西安作为焦点城市,将秦腔经典名剧《周仁回府》带到香港 [1] 教育推广 - 普及中华文化艺术专场涵盖舞蹈、戏曲、戏剧、音乐及电影,设有"校园戏曲漫游"以提升学生参与度 [2] 活动目的 - 旨在弘扬中华文化,提升市民国民身份认同及文化自信,吸引内地和世界顶尖艺人来港交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