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两业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京西地区今年建设95个重大项目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4-28 21:38
京西地区转型发展 - 京西地区从传统钢铁产业转型为科技、体育、文化、旅游等多业态融合的新兴产业集聚区,成为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1] - 2024年京西地区将实施95个重大项目,包括续建56个和计划新开工39个,涵盖首钢滑雪大跳台及周边区域整体提升、首钢园服贸会5.0场馆改造提升等项目 [1] - 一季度石景山区GDP同比增长9%,门头沟区GDP同比增长5.8%,显示产业转型提速 [4] 基础设施建设 - 苹果园综合交通枢纽主体基本完工,将实现1号线、6号线、S1线与快速公交的无缝衔接,规划有6条常规公交线、4条快速公交线,590个小汽车停车位、6个出租车到发车位、1200个自行车停车位 [2] - 本市将持续提升区域交通路网通达水平,加快地铁1号线支线项目建设,完善首钢园公共接驳条件和园区交通微循环 [2] - 将加快推进衙门口配套中学、阜外医院西山院区二期等项目建设,建成一批适老化改造样板间 [3] 产业升级 - 中关村石景山园成功打造科幻产业集聚区,汇聚科幻企业和机构突破200家 [4] - 石景山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一期开园,入驻率达90% [4] - 门头沟信息软件科技研发等现代服务业实现良好增长,"京西智谷"创新融合基地加快建设 [4] - 将开展"两业融合"试点示范培育建设,加速推动中关村虚拟现实产业园创新发展和央视"5G+8K"超高清示范园开工建设 [4] 核心引擎打造 - 聚焦"两园一河"(园博园、首钢园和永定河)打造京西地区转型发展的核心引擎 [4] - 将围绕两园联通等重要节点性工程建设,打造水滩岸城融合的滨水活力岸线,与服贸会联动形成样板和示范 [4] - 首钢园将加快首钢怡和合作项目、新首钢国际人才社区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一批优质企业落地 [4] 文化活动与旅游 - 2024年全年吸引客流超1300万人次,季度月度的重大活动覆盖率达到75% [5] - 2024年将举办50个重大活动,包括第九届国际月季大会、第四届京西地区发展论坛等,首钢园将举办11个 [6] - 将打造精品旅游路线,谋划京西艺术中心建设,推动宛平城馆、桥、城、园、岛一体化运营,彰显卢沟桥文化IP [6] - 高标准开展首钢园服贸会场馆改造提升工程,打造"会展小镇",展示宣传京西转型新形象 [6]
南通市持续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向好焕新
新华日报· 2025-04-28 21:38
南通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概况 - 南通市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战略 一季度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 列全省第三位 [1] 招商引资与项目落地 - 南通市将服务业作为招商攻坚重点领域 一季度累计开展服务业招商活动155次 拜访企业570家次 新签约项目114个 计划总投资104 1亿元 [2] - 建立专职招商机构与考核机制 实行"周监测、月调度、季分析、半年问效"的项目跟踪体系 [2] - 积极承接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功能疏解 依托船舶海工 高端家纺等制造业集群优势实现区域协同 [3] 两业融合创新实践 - 累计培育省级两业融合试点单位51家 标杆典型5家 推动融合领域向个性化定制 全生命周期管理等高端方向延伸 [4] - 引进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南通分中心等创新平台 为产业融合提供支撑 [4] - 中天科技(600522)作为国家级试点 其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服务3 5万家企业 标识解析量突破340亿次 覆盖18个行业 [4] 企业培育与品牌建设 - 规上服务业企业培育成效显著 新增数量连续多年居全省前列 涌现益诺思生物 中天互联等领军企业 [5] - 91家纺网采用B2P2B模式服务1 1万家本地企业 覆盖85万经销商 成为行业头部平台 [6] - 计划实施三年行动 重点发展科技服务 现代物流等领域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扩容提质 [6]
95个重大项目推动京西转型发展
北京青年报· 2025-04-28 18:17
京西地区转型发展计划 - 2025年重点工作聚焦"两园一河"、产业转型升级、文商旅体融合、城市功能优化和生态文明五大领域,制定53项重点任务,95个重大项目推动转型发展 [1] - 重点任务包括高质量开展"两园一河"城市设计、打造滨水活力岸线、推动文旅特色化精品化发展等八个方面 [1] - 重大项目包括首钢滑雪大跳台及周边区域整体提升、首钢园服贸会5.0场馆改造提升等95个,其中续建56个、计划新开工39个 [1] 产业转型升级 - 通过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京西地区,立足区域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开展两业融合试点示范培育建设 [2] - 推动示范园区和重点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加速中关村虚拟现实产业园创新发展 [2] - 加快央视"5G+8K"超高清示范园开工建设,打造"京西智谷"名片 [2] 文商旅体融合 - 充分发挥京西地区文化特色和资源优势,加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保护发展,打造精品旅游路线 [2] - 谋划京西艺术中心建设,打造演艺新空间,推动宛平城馆桥城园岛一体化运营,彰显卢沟桥文化IP [2] - 高标准开展首钢园服贸会场馆改造提升工程,打造"会展小镇" [1][2] 重大项目与活动 - 加快首钢怡和合作项目、新首钢国际人才社区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优质企业落地首钢园区 [2] - 通过赛会活动激发活力,打造消费新场景 [2] - 办好第九届国际月季大会、第四届京西地区发展论坛等50个重大活动 [1]
加快京西地区转型发展 今年北京将建设95个重大项目
北京商报· 2025-04-28 11:54
京西行动计划2025年重点工作 - 2025年将实施重大项目95个 其中续建56个 计划新开工39个 包括首钢滑雪大跳台及周边区域整体提升 首钢园服贸会5 0场馆改造提升等项目 [1] - 聚焦"两园一河"发展 即园博园 首钢园和永定河 打造水滩岸城融合的滨水活力岸线 与服贸会联动形成示范样板 [1] 新质生产力与产业升级 - 推动中关村虚拟现实产业园创新发展 加快央视"5G+8K"超高清示范园开工 打造"京西智谷"名片 [2] - 激发首钢园产业动能 推进首钢怡和合作项目 新首钢国际人才社区等建设 吸引优质企业入驻 [2] 文商旅体融合发展 - 打造精品旅游路线 建设京西艺术中心 推动宛平城馆桥城园岛一体化运营 强化卢沟桥文化IP [2] - 通过服贸会 WTT中国大满贯等大型赛事活动打造消费新场景 建设"会展小镇" [2] 城市功能优化 - 加快地铁1号线支线建设 完善首钢园交通微循环 提升区域路网通达水平 [3] - 推进衙门口配套中学 阜外医院西山园区二期等项目 建成适老化改造样板间 [3] 生态文明建设 - 实施永定河水毁修复工程 恢复河道生态 提升防洪韧性 [3] - 推进全域花园城市建设 创建首钢花园式示范街区 改造全龄友好公园绿地 [3]
聚焦“两园一河”,今年京西地区建设95个重大项目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4-28 09:28
重大项目投资 - 京西地区今年将实施重大项目95个,其中续建56个、计划新开工39个 [1] - 重点项目包括首钢滑雪大跳台及周边区域整体提升、首钢园服贸会5.0场馆改造提升 [1] - 聚焦"两园一河"(园博园、首钢园和永定河)打造京西地区转型发展的核心引擎 [1] 产业转型升级 - 开展"两业融合"试点示范培育建设,加速推动中关村虚拟现实产业园创新发展 [1] - 加快推动央视"5G+8K"超高清示范园开工建设,打造"京西智谷"名片 [1] - 首钢园将加快首钢怡和合作项目、新首钢国际人才社区等重大项目建设 [1] 文化旅游发展 - 打造精品旅游路线,谋划京西艺术中心建设,打造演艺新空间 [3] - 推动宛平城馆桥城园岛一体化运营,全力彰显卢沟桥文化IP [3] - 高标准开展首钢园服贸会场馆改造提升工程,打造"会展小镇" [3] 重大活动规划 - 初步梳理出50个将在京西举办的重大活动,举办地点主要集中在首钢园(11个) [3] - 计划举办2025年服贸会、第九届国际月季大会、WTT中国大满贯等大型赛事活动 [3] 基础设施建设 - 加快地铁1号线支线项目建设,完善首钢园公共接驳条件和园区交通微循环 [5] - 加快推进衙门口配套中学、阜外医院西山院区二期等项目建设 [5] - 加快永定河水毁修复工程项目建设,恢复河道生态环境 [5]
探寻“广州屏”成长秘籍:新型显示产业已成城市新支柱
南方都市报· 2025-03-25 12:36
文章核心观点 - 广州新型显示产业已成为城市新支柱产业 被定位为"超高清视频与新型显示"新兴支柱产业[3] - 广州通过"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服务业融合与数智化绿色化转型[4] - 三家代表企业(视源电子 奥松电子 粤芯半导体)展示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模式[3][8][11] 企业案例与业务发展 视源电子 - 2005年成立 从显示主控板卡业务起步 2024年营收超220亿元人民币[4] - 主营业务涵盖液晶显示主控板卡和交互智能平板设计研发与销售[4] - 自研希沃教学大模型 整合深度学习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 支持长图文生成[5] - 接入DeepSeek等大模型 实现教案生成 互动游戏设计 课堂教学质量分析[7] - 产品覆盖全国81%中小学(17万所)280万间教室 日均超800万教师使用平台[7] - 课件共享交流量超10亿份 海量数据支撑大模型竞争力[7] - 投资20亿元建设智能制造基地 实现全业务链条能力构建[7] 奥松电子 - 2003年成立 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 - 建成国内领先传感器芯片制造和封装测试量产线 实现30余款智能传感器产业化[8] - 构建芯片设计 制造 封装测试到终端应用全产业链链条[8] - 高精度气体传感器实现检测精度和稳定性国际领先 填补国内空白[8] - 成立国内首个智能传感技术概念验证中心 汇聚产业链企业与科研机构[9] - 产品应用于智能制造 智慧城市 新能源汽车等领域[9] 粤芯半导体 - 2017年成立 广东省首个全面量产12英寸芯片生产平台[11] - 一期项目2018年3月打桩 2019年9月投产 2020年12月满产[12] - 三期项目2024年12月28日通线投产 创18个月量产 15个月满产纪录[13] - 全部建成后月产12英寸晶圆8万片 满足大湾区功率分立器件 电源管理芯片等需求[13] - 重点布局AI边缘芯片领域 涵盖电机驱动 传感器 电源 应用于机器人 手机 电脑 汽车[14] 产业协同与城市发展 - 人工智能产业为半导体企业提供巨大市场 国产替代需求压缩投产至满产时间[14] - 大模型爆发导致数据处理存储交换需求增长10-100倍[14] - 企业选择产业集聚城市 城市培育核心技术企业 形成价值共生生态关系[9] - 企业需加大研发投入 深化产学研合作 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转化"创新链条[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