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南向资金
icon
搜索文档
南向资金今日净买入17.44亿元。港股通(沪)方面,美团-W、中州证券分别获净买入4.02亿港元、2.29亿港元;阿里巴巴-W净卖出额居首,金额为9.13亿港元;港股通(深)方面,阿里巴巴-W、中国平安分别获净买入7.3亿港元、5.24亿港元;腾讯控股净卖出额居首,金额为0.66亿港元。
快讯· 2025-07-11 09:36
南向资金流向 - 南向资金今日净买入17.44亿元 [1] - 港股通(沪)净买入美团-W 4.02亿港元、中州证券 2.29亿港元 [1] - 港股通(沪)净卖出阿里巴巴-W 9.13亿港元 [1] - 港股通(深)净买入阿里巴巴-W 7.3亿港元、中国平安 5.24亿港元 [1] - 港股通(深)净卖出腾讯控股 0.66亿港元 [1] 个股资金动向 - 美团-W获港股通(沪)最大净买入4.02亿港元 [1] - 中州证券获港股通(沪)净买入2.29亿港元 [1] - 阿里巴巴-W在港股通(沪)遭最大净卖出9.13亿港元 [1] - 阿里巴巴-W在港股通(深)获最大净买入7.3亿港元 [1] - 中国平安在港股通(深)获净买入5.24亿港元 [1] - 腾讯控股在港股通(深)遭净卖出0.66亿港元 [1]
7月11日电,截至发稿,南向资金净买入超10亿港元。
快讯· 2025-07-11 05:09
智通财经7月11日电,截至发稿,南向资金净买入超10亿港元。 ...
南向资金持续净流入,港股央企红利ETF(513910)成“核心战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0 05:31
港股市场表现 - 港股建材、港股钢铁、港股银行、港股非银等板块涨幅居前,带动港股央企红利ETF(513910)上涨超1.2% [1] - 南向资金净流入港股市场近200亿人民币,港股流动性改善 [1] - 港股银行、能源板块成为港股估值修复预期升温的最大推手 [1] 南向资金交易风格变化 - 南向资金从一季度以进攻为主的恒生科技切换到防守为主的红利资产 [1] - 市场风险偏好降低与无风险利率下行驱动南向资金增配高确定性红利资产 [1] 政策与资产配置 - 《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扩大权益类基金规模占比,引导中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 [1] - 中长期资金倾向于配置具有稳定分红特征的低波动资产 [1] - 港股央企红利资产兼具"央企背景"和"高股息"双重属性,受益于央企市值管理政策和高股息回报 [1] 股息率与市场吸引力 - 港股央企红利ETF所跟踪指数的股息率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之差为4.5% [2] - 低估值、高确定性资产吸引资金持续流入,行情延续的核心逻辑未显著破坏 [2]
港交所6锣齐响 五家内地企业同日上市
每日商报· 2025-07-09 22:55
港股IPO市场复苏 - 港交所同日迎来6家公司上市,包括5家内地企业(蓝思科技、极智嘉、讯众通信、FORTIOR、大众口腔)和1只ETF,为7年来首次重现6锣同响盛况[1] - 截至收盘5只新股全部上涨,涨幅最高为FORTIOR(+16.02%至139.8港元/股),最低为讯众通信(+0.22%至13.58港元/股)[2] - 当前港股IPO排队企业超200家,预计未来多公司同时上市场景将更频繁[1] 上半年IPO数据表现 - 2024年上半年港股完成42宗IPO,募资1070亿港元同比增22%,暂列全球第一[3] - 7月初单周新增14家公司更新IPO进展,其中老乡鸡和星源材质新递交招股书[3] - 消费与科技企业构成IPO主力,该特征在新增申请企业中延续[3] 下半年市场展望 - 德勤预测2025年港股将迎80只新股融资2000亿港元,较原预期(1300-1500亿)大幅上调,其中25只为"A+H"模式[4] - 南向资金持续流入,7月前5日净流入211亿港元,年初至今累计超7500亿港元[4] - 港股通持仓占比从2017年3月的1.8%升至2025年6月的12.0%,预计将继续提升[5] 板块配置建议 - 恒生科技、互联网、云计算、创新药等板块股权风险溢价(ERP)修复至高位,具备边际改善机会[6] - 消费板块受政策刺激预期改善,重点关注医药和可选消费行业[6] - 高股息板块短期性价比下降但中长期配置价值仍存[6]
南向资金追踪|净流入逾92亿港元 巨星传奇获流入约4亿港元
新浪财经· 2025-07-09 10:36
南向资金动态 - 7月9日南向资金成交额达1326亿港元,占恒指成交总额的56.72%,份额升至短线高位 [2] - 当日南向资金净流入92.56亿港元,其中沪港股通净流入65.85亿港元,深港股通净流入26.72亿港元 [2] - 近一月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873.99亿港元,沪港股通贡献393.41亿港元,深港股通贡献480.58亿港元 [5] 个股资金流向 净买入排名 - 建设银行获净买入11亿港元,前5日累计加仓1.62亿股,当日股价跌0.24% [3][4] - 阿里巴巴-W获净买入10.14亿港元,前5日累计减持6555万股,当日股价跌3.83% [3][4] - 美团-W获净买入8.33亿港元,前5日加仓1222万股,当日股价跌2.46% [3][4] - 小米集团-W获净买入4.22亿港元,前5日减持2166万股,当日股价跌2.13% [3][4] - 巨星传奇获净买入3.89亿港元,前5日加仓398万股,当日股价暴涨94.38% [3][4] - 中国生物制药获净买入3.09亿港元,前5日加仓约1亿股,当日股价涨10.06% [3][4] 沪港股通活跃榜 - 巨星传奇资金净流入2.35亿港元,买入金额55.51亿港元,卖出53.16亿港元 [6] - 阿里巴巴-W资金净流入10.38亿港元,买入金额26.94亿港元,卖出16.56亿港元 [6] - 建设银行资金净流入11亿港元,买入金额12.55亿港元,卖出1.56亿港元 [6] 深港股通活跃榜 - 中国生物制药资金净流入3.09亿港元,买入金额4.35亿港元,卖出1.27亿港元 [6] - 中芯国际资金净流入2.55亿港元,买入金额5.04亿港元,卖出2.49亿港元 [6] - 美团-W资金净流入2.5亿港元,买入金额6.87亿港元,卖出4.38亿港元 [6]
时隔4年重回全球第一,港股的下一步
和讯· 2025-07-09 09:50
港股IPO市场复苏 - 2025年上半年港股IPO募资额达1067.1亿港元,同比飙升708.4%,时隔四年重回全球第一 [4][9] - 宁德时代以353亿港元募资额成为全球最大IPO,恒瑞医药、海天味业等A股龙头贡献超百亿港元募资 [5][9] - 43宗IPO同比增长43.3%,蜜雪集团、映恩生物等新股首日涨幅最高达116.7%,打新超额认购达数千倍 [10][12] 政策与制度支持 - 新"国九条"及证监会五项对港合作措施明确支持内地龙头企业赴港上市,优化沪深港通机制 [15][16] - 港交所推出"科企专线"加速特专科技公司上市审批,宁德时代从递表到上市仅用三个月 [19] - 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REITs纳入港股通等互联互通扩容计划持续推进 [35] 资金流向与市场结构 - 南向资金上半年净流入7311.93亿港元,占港股总成交量20%,险资加仓互联网、能源及创新药板块 [7][26] - 国际长线资金回流,中东主权基金KIA、新加坡GIC等首次参与港股基石投资,外资占比达增量资金70% [13][26] - 港股总市值从2022年3.92万亿港元增至2025年40.93万亿港元,分红规模十年增长10倍至1.35万亿港元 [35] 行业与公司动态 - 新消费公司老铺黄金股价较发行价涨25倍,泡泡玛特年内涨2倍,创新药企在研数量全球第一 [6][28] - 190家企业排队上市,京东工业、紫光股份等龙头计划募资超10亿美元,安永上调全年IPO预测至1600亿港元 [14][13] - 比亚迪、小米再融资超55亿美元,宁德时代港股较A股溢价19.38%,打破"港股折价"传统认知 [23][25] 国际定位与挑战 - 香港成为资金"安全港",家办平均管理规模超5000万美元,吸引全球资本再平衡 [32][33] - 港交所改革交易费率及恶劣天气停市规则,强化"超级联系人"角色,但科技企业占比仍需提升 [8][36] - 特朗普关税政策短期扰动未改外资回流趋势,美元霸权衰落或带来长期机遇 [31][32]
南向资金今日大幅净买入92.56亿元。港股通(沪)方面,建设银行、阿里巴巴-W分别获净买入11.0亿港元、10.38亿港元;腾讯控股净卖出额居首,金额为0.49亿港元;港股通(深)方面,中国生物制药、中芯国际分别获净买入3.09亿港元、2.55亿港元;阿里巴巴-W净卖出额居首,金额为0.25亿港元。
快讯· 2025-07-09 09:36
南向资金流向 - 南向资金今日大幅净买入92 56亿元 [1] - 港股通(沪)方面 建设银行获净买入11 0亿港元 阿里巴巴-W获净买入10 38亿港元 [1] - 港股通(沪)方面 腾讯控股净卖出额居首 金额为0 49亿港元 [1] - 港股通(深)方面 中国生物制药获净买入3 09亿港元 中芯国际获净买入2 55亿港元 [1] - 港股通(深)方面 阿里巴巴-W净卖出额居首 金额为0 25亿港元 [1]
截至目前,南向资金净买入额超50亿港元。
快讯· 2025-07-09 04:07
南向资金流动 - 南向资金净买入额超过50亿港元 [1]
南向大买港股:买了多少?买了什么?还有多少空间?
金融界· 2025-07-09 03:24
港股市场表现 - 2025年港股主要指数(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大幅跑赢A股和美股指数,包揽前三甲 [1] - 港股表现优于一直强势的中证2000小微盘指数 [2] 南向资金流入情况 - 截至上周五,2025年初至今南向净买入港股达6921亿元,相当于2024年全年的93.02% [4] - 一季度南下资金净流入4113亿元,创单季度新高 [4] - 2025年南向资金流入规模在2月底已超过2021-2023年全年总量 [4] - 预计2025年全年南向资金净流入有望超1万亿元 [9] 资金结构变化 - 2025年机构资金(公募、险资)成为南下主力,一季度流入约3000亿元,占比60% [6] - 公募主要流入港股互联网、半导体和创新药板块 [7] - ETF主要流入港股互联网和创新药板块 [7] - 险资主要流入港股银行和保险板块 [7] 港股科技板块优势 - 港股科技资产受益于Deepseek浪潮带来的中国资产重估,核心AI资产如小米、腾讯、阿里巴巴迎来估值修复 [13] - 港股科技50ETF(159750)覆盖"中国科技十雄"且权重占比达70% [13] - 该ETF不仅覆盖核心互联网,还包括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医疗器械等高新技术行业 [15] - 港股科技板块比恒生科技指数科技浓度更高 [15]
7月9日电,截至目前,南向资金净买入额达30亿港元。
快讯· 2025-07-09 02:23
智通财经7月9日电,截至目前,南向资金净买入额达30亿港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