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搜索文档
经济大省挑大梁|潮涌楚天千帆竞——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新华社· 2025-05-08 13:05
经济发展 - 湖北省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8%,经济总量迈上6万亿元台阶 [1] - 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3万家,以不足全省2%的企业法人数量贡献全省60%科技创新成果,催生1.34万亿产业增加值 [3] 产业体系 - 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三线并进",实施"链长+链主+链创"三链机制 [3] - 形成"51020"现代产业集群,包括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10个五千亿级优势产业、20个千亿级特色产业 [3] - 光电子信息、汽车制造与服务、大健康三大产业迈入万亿级规模,千亿级产业达19个 [3] 交通与开放 - 高铁4小时可达全国80%的重要城市,实现"市市通高铁" [4] - 长江黄金水道万吨巨轮可直达武汉,中欧班列连续两年开行突破千列 [4] - 建设陆海空"三条丝绸之路"战略枢纽,推动离岸在岸一体化与高标准制度型开放 [4] 生态建设 - 长江干流、丹江口库区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水清岸绿的生态美景成为常态 [6]
跨界河流“一张图管理”:25个川渝跨界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中国新闻网· 2025-05-08 07:05
川渝河长制合作成效 核心观点 - 川渝两地通过河长制合作机制在跨界河流治理、水资源配置、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1][2] 合作机制与治理成果 - 川渝两地建立全国首个跨省河长制联合推进办公室,覆盖81条50平方公里以上的跨界河流,连接四川6个市与重庆12个区县 [1] - 联合开展污水治理、河湖整治等专项行动230余次,长江干流川渝段年均水质稳定达到Ⅱ类,25个跨界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较合作前提升4个百分点 [1] - 建立"一地举报、两省联动"问题整改机制,联合监督平台累计受理群众举报3700余条,办结率96% [2] 科技赋能与生态文化 - 联合绘制《川渝跨界河流特性图表集》,整合51座水利工程、10个生态流量断面、25个水质断面数据,实现"一张图管理" [2] - 在琼江(遂宁段)试点数字孪生流域,建成8套水利模型、3个知识库、7座水质监测站,开发水雨情数据汇集和预警平台 [2] - 建设生态文化长廊20余处,开展"河小青"志愿行动等品牌活动,提升公众护河意识 [2] 重点流域治理案例 - 成功破解铜钵河(川渝最复杂界河)治理难题,推进琼江、涪江等流域综合治理 [1][2]
周红波检查长江南京段生态保护和沿江规划工作
南京日报· 2025-04-29 01:42
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 市委书记周红波强调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是压倒性任务,需协同治污、治岸、治渔,重点治理城镇污水垃圾、化工、农业面源、船舶、尾矿库等领域污染 [2] - 要求提升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质效和管网建设管理水平,加强江豚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2] - 指出南京作为长江进入江苏第一站和全省唯一跨江布局城市,在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责任重大 [1] 沿江产业规划与转型升级 - 强调要持续推进沿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发展的含新量、含绿量,正确处理破除旧动能与培育新动能的关系 [3] - 提出坚持"一江两岸、联动发展"格局,处理好传统与现代、江南与江北、长江与山体等空间关系 [3] - 要求加强对长江岸线的保护利用和长江文化保护传承,精心设计滨江节点、文化地标等城市空间 [3]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 强调以底线思维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备用水源地规划建设,保障特大城市供水安全 [2] - 要求全面提升河湖长制实施效果,统筹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等多维度管理 [2] - 指出汛期将至,需提前做好防汛准备工作,注重隐患排查 [2] 生态环保督察整改 - 要求扎实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着眼常态长效机制建设 [2] - 指出南京长江段生态改善成效仍属阶段性,需持续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共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