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

搜索文档
晚一步,巨额现金就没了!这些电诈骗局要警惕
齐鲁晚报· 2025-08-20 07:03
诈骗模式分析 - 线上诈骗与线下洗钱结合 寄递环节成为电诈关键一环[1] - 诈骗者要求受害者将现金包裹于被子中以规避寄递行业监管[3][5] - 一起案例中受害者按骗子指示取出28.9万元现金并打包邮寄[3][7] 受害者特征与手段 - 72岁受害者接到冒充民警电话 被虚构涉嫌数百万元洗钱案件[3] - 企业法定代表人遭遇荐股诈骗 计划取现110万元用于线下交付[10][14] - 受害者被深度洗脑后执意取款 甚至编造购买设备等理由规避银行审查[10][16] 拦截机制与行业应对 - 快递站工作人员通过异常行为识别疑似诈骗 及时报警阻止28万元现金寄递[7] - 银行执行大额取款用途问询制度 对取款110万元且用途不明者启动警方联动机制[10][12] - 警方现场拦截取款人员 通过劝导揭露真实诈骗用途并阻止资金损失[14][16] 诈骗技术特点 - 诈骗团伙引导受害者下载涉诈软件 以投资股票为名实施资金诈骗[16] - 利用"高收益甜头"迷惑受害者 使其忽略风险警示[16] - 冒充公检法人员虚构重大刑事案件 利用受害者恐惧心理实施操控[3][9]
中国平安保险(香港)公司发声:云悦动、众橙、绿果、聚象4款暴雷APP中保险担保是伪造
齐鲁晚报· 2025-08-18 09:15
诈骗手法分析 - 诈骗团伙通过伪造中国平安保险(香港)公司担保合同骗取投资者信任 展示虚假保险合同及编号[1][3] - 采用虚构高新农业项目及央企合作背景 并承诺高息投资吸引受害者[3] - 初期免费赠送几十到几百元现金作为诱饵 诱导受害者逐步提高投资金额后卷款跑路[3] 诈骗运营特征 - 四款APP(云悦动/众橙/绿果/聚象)操作手法高度一致 但限制单个手机号只能注册其中一个[3][5] - 于6月28日统一关闭APP 恰逢受害者大额投资到期兑付前夕[4] - 跑路前通过推出高息项目及售卖原始股方式诱骗追加投资[4] 资金与技术溯源 - 受害者通过支付宝查询发现资金往来账户涉及全国多地公司 但这些公司资质大多被盗用[5] - 服务器疑似设在东南亚地区 作案团伙大概率位于境外[5][7] - 涉及人员与地点众多 侦破难度大且周期长[7] 企业回应 - 中国平安保险(香港)公司明确声明诈骗APP展示的保险合同及编号均非其正式文件[3]
只因接了一个电话 女子20万存款险被“隔空盗刷”
央视新闻· 2025-08-17 03:59
诈骗手法分析 - 诈骗分子冒充抖音客服 以取消每月800元服务费为诱饵诱导下载涉诈会议App并开启屏幕共享功能 [1] - 诈骗过程中要求受害者进行刷脸认证等敏感操作 暗中操控转账20万元存款 [1] - 利用屏幕共享功能实时监控受害者操作 远程将定期存款转为活期准备转出 [1][3] 反诈拦截机制 - 反诈中心通过精准预警系统捕捉到高危诈骗行为 及时发出预警信息 [1] - 民警在接到预警后3小时内完成联系受害者 卸载涉诈App及银行账户冻结等全套处置流程 [1][3] - 通过银行系统快速挂失冻结措施 成功阻止20万元资金转出 [3] 资金保护结果 - 20万元定期存款已被转为活期但未被转出 资金保全率100% [3] - 从接到诈骗电话到成功拦截全程用时不足3小时 处置效率极高 [3] - 事后受害者赠送锦旗致谢 证实资金保护有效性 [3]
“公检法”上门取走了47万元现金?紧急提醒!
中国经济网· 2025-08-15 11:44
诈骗案件概述 - 江苏盐城一位老人被冒充上海警方和检察院的诈骗电话欺骗 将47万元现金交给上门取现的骗子[1] - 诈骗分子声称在破获诈骗案中发现老人银行账户帮助洗钱 要求老人取出名下资金送交鉴定是否为赃款[1] - 老人多次被预警却拒绝与民警见面 并将所有公安机关工作电话包括96110全部拉黑[1] 警方侦查过程 - 民警通过网约车司机提供的线索迅速找到两名犯罪嫌疑人[3] - 犯罪嫌疑人承认已在20分钟前将现金放到白色奔驰车上 该车已上高速向外市逃窜[3] - 警方考虑到犯罪嫌疑人可能再次乘坐网约车离开盐城 立即将体貌特征和照片发布到网约车司机反诈联动群[4] - 通过布控最终在宿迁境内盐徐高速成功拦截嫌疑车辆[3] 案件处理结果 - 警方成功抓获5名嫌疑人 并将47万元被骗资金全数返还被害人[6] - 反诈中心强调公检法绝不会通过电话要求转账或取现 也不会要求提供银行卡密码和验证码[6] - 一切要求保密、单独操作 诱导拉黑亲友及反诈专线的行为均属诈骗[6]
“我在省里政府上班,我是公职人员!”
中国基金报· 2025-08-13 22:23
诈骗案件概述 - 吴某冒充省里政府公职人员 通过伪造工作证件和办公照片获取信任 虚构国家机关工作经历 [1] - 使用租用兰德酷路泽和理想L8等车辆伪装身份 在微信聊天中声称执行抓捕和提审任务 [1] - 通过首次借款10000元并当日归还10100元建立可信度 后续以工作调动 单位财政欠款 出差 看病 解除银行卡限制等理由骗取19.6万余元 [1] 诈骗手段与受害者 - 采用同样婚恋交友手段冒充国家机关公职人员 骗取另一被害人6.3万余元 [2] - 犯罪分子在社交平台和相亲网站虚构身份 通过线上交流营造恋爱假象 在感情升温后编造理由骗取钱财后拉黑隐匿 [2] 司法处理结果 - 龙凤区法院认定吴某构成诈骗罪 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六个月 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二万元 [2] - 法院责令退赔被害人全部经济损失 [2] 案件特征分析 - 网络交友引发的电信诈骗犯罪活动持续多发 涉及虚构身份和线上情感欺骗 [2] - 诈骗过程中利用公职人员身份伪装 结合伪造证件 车辆租赁和虚假工作任务描述增强可信度 [1][2]
中信银行济南天桥支行火眼金睛识骗局,40万元养老钱转危为安
齐鲁晚报· 2025-08-13 08:04
诈骗拦截事件 - 中信银行济南天桥支行成功拦截一起针对老年客户的电信诈骗案件 保住了客户40万元养老资金 [1][2][3] - 诈骗手段涉及诱导客户安装名为"慧协通"的非法APP 并开启屏幕共享功能 企图获取银行密码和验证码 [2] - 银行人员通过客户异常申请行为(要求上调转账限额用于"补缴抖音自动扣费")识别出诈骗疑点 [2] 银行应对措施 - 银行人员立即指导客户关闭银行卡非柜面交易渠道 并对所有账户进行挂失处理 阻断资金外流 [3] - 陪同客户前往派出所报案 协助清理手机风险软件 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3] - 通过察言观色捕捉异常信号 结合耐心沟通识破诈骗话术 展现专业风控能力 [4] 客户反馈与银行承诺 - 客户对银行的专业处置表示高度认可 明确表达"把钱放在中信银行一百个放心"的信任 [4] - 银行表示将持续强化员工风险识别能力 重点保护老年客户群体资金安全 [4]
桃香飘处 金融守护
金融时报· 2025-08-08 07:55
蜜桃产业规模与经济效益 - 蜜桃种植面积达71万亩 年线上销售突破4亿斤 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1][4] - 产业贷款余额1.56亿元 支持种植购销储藏运输全环节 全县拥有果品批发市场1300余处 加工企业100余家[4] - 果农户均年收入4.6万元 蜜桃贡献超八成收入 产业从业人员超过26万人[4] 金融支持措施 - 组建11支防非宣讲队 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 累计1.8万人参与防非知识答题[2] - 创新推出"电商贷""鑫果贷"等特色产品 推行无感授信7.48万户 授信金额26.57亿元[4][6] - 为蜜桃交易市场提供零费率结算服务 覆盖微信支付宝等支付渠道 已与10个市场达成合作[7] 产业链延伸与融合发展 - 建设蜜桃产业基地项目 获批贷款6.8亿元 首笔投放0.52亿元 配套建设种植示范基地和观光采摘园[5] - 深加工能力达30万吨 支持开发桃脯桃汁桃酒等产品 扶持企业包括山东欢乐家食品等[6] - 发放贷款1044.93万元发展农家乐民宿 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 创建省级精品采摘园41家[6] 市场体系与数字化建设 - 莲汪崖黄桃市场成为江北最大交易市场 旺季日均交易量20余万斤 收购价较其他市场高0.3元/斤[3] - 发展果品电商微商5600余家 与邮政阿里巴巴京东深度合作 良种覆盖率超95%[4][6] - 开发蜜桃交易平台系统替代手工记账 提升结算效率 推动全县特色产业数字化复刻[7]
警惕!不法分子利用中小学生实施电诈
人民日报· 2025-08-06 01:10
核心观点 - 不法分子利用中小学生暑期闲暇时间 通过租借微信账号 盗取电话卡 虚假兼职等方式诱导未成年人参与电信诈骗活动 涉及金额高达数万元 单张电话卡日均产生30余次异常通信记录 [1][2][5] 微信账号租借诈骗 - 不法分子以每天100多元价格租用学生微信号 承诺不影响正常使用 实际用于冒充熟人实施诈骗 涉案金额达数万元 [2] - 出租出借实名制社交账号涉嫌违反平台规则 号主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即便不知情也需承担相应责任 [3] - 公安机关提示不轻信高价租号广告 不帮陌生人解封账号 加强账号安全保护 [3] 电话卡盗取与利用 - 不法分子以手机没电为由借儿童电话手表 盗取内置电话卡 以每张200元价格卖给境外诈骗团伙 [4][5] - 被盗电话卡用于发送钓鱼短信和拨打诈骗电话 单卡日均产生30余次异常通信记录 [5] - 骗子通过扫码领奖 游戏充值 解除防沉迷等理由引诱孩子 家长需设置复杂密码和白名单功能 [6] 虚假兼职诱导 - 诈骗分子以每小时120元报酬为诱饵 诱导未成年人准备两部手机 下载小众聊天软件 充当人体手机接口拨打诈骗电话 [7] - 涉及代发短信 代打电话 出租电话卡等有偿行为均涉嫌违法犯罪 需警惕含门槛低 轻松 高薪字样的兼职广告 [8] - 建议通过官方平台核验雇主信息 拒绝先交押金 提供银行卡等要求 可拨打反诈专线96110求助 [8]
警惕!不法分子利用中小学生实施电诈(民生一线·暑期安全要当心)
人民日报· 2025-08-05 22:21
电信诈骗针对未成年人的新手段 - 不法分子利用暑期中小学生闲暇时间多、使用电子产品频率高的特点,通过租借微信号、盗取电话卡、虚假兼职等方式诱导未成年人参与电信诈骗 [1] - 北京中学生王某以每天100元价格出租微信号后被用于冒充熟人诈骗,涉案金额达数万元 [2] - 多地公安机关发现暑期高发"短期租赁微信账号"骗局,账号可能被用于洗钱等犯罪,出租者即便不知情仍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3] 微信号租借产业链 - 不法分子以"不影响使用+日结租金"为诱饵,通过微信群发布租号广告 [2] - 微信实名制下账号出租违反平台规则,若涉及犯罪则号主需承担刑责,律师指出未核实租用用途或收取高额回报都需担责 [3] - 警方建议:不轻信高价租号广告、不帮陌生人解封账号、定期修改密码 [3] 儿童电话手表安全漏洞 - 诈骗团伙通过"借电话手表打电话"方式窃取SIM卡,福建江西湖南三省已打掉相关团伙,被盗卡以每张200元价格售往境外 [4][5] - 被盗电话卡日均产生30余次异常通信,主要用于发送钓鱼短信和拨打诈骗电话 [5] - 骗子常以"手机欠费""扫码领奖""解除防沉迷"等话术接近儿童,部分会替换SIM卡为废卡 [5] 家长防护措施 - 建议设置电话手表复杂密码、限制功能权限、建立通话白名单机制 [6] - 发现SIM卡丢失需立即挂失注销,遭遇诈骗应保留证据并报案 [6] - 需教育儿童成年人求助不会找未成年人,避免出借通信设备 [6] 虚假兼职诈骗模式 - 杭州初中生小张被"游戏代打时薪120元"诱骗,充当"人体手机接口"两小时拨打量数十通诈骗电话后未获酬劳 [7] - 诈骗分子通过小众聊天软件远程操控,以"取消直播会员"等话术诱导受害者下载恶意软件 [7] - 警方强调"代发短信""代打电话"等有偿行为均属违法,对含"轻松高薪"字眼的兼职需警惕 [8]
法治在线丨“物流信息”成“电诈入口” 收到这类短信千万别点开
央视新闻· 2025-08-05 06:50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一些短信息需要特别警惕。因为你一旦相信了短信的内容,就很可能掉入骗子的圈套。今天我们就通过北京王先生的遭遇,为您揭开 这些短信背后的猫腻。 王先生点击短信的内容,出现了一个手机号,拨打过去对方说并未对王先生的账户进行扣款,于是他挂断了电话。 挂断电话后,王先生越想越不对劲,他说,他不是不放心那条短信息的真实性,而是不放心自己。因为他怕自己年纪大了,在日常使用手机时,可能会存在 误操作的情况。所以,为了搞清楚这1675元的事,他再次给对方回拨了过去。结果对方要求他在银行App上,申请关闭保险扣款。 收到一条"物流信息" 老人险被电诈 今年七月初,王先生收到一条短信,正是因为这条短信,让他险些上当受骗。 北京丰台的王先生今年七十多岁,七月初,他收到了这样一条短信息。信息显示,他支付了1675元拼单的商品已安排发货,对方还贴心地附上了一个查询链 接,声称详细情况可登录平台查看物流信息。 由于短信的开头写的是"深圳航咚",王先生一直以为这条信息是航空公司发来的短信息。但是令他好奇的是,自己明明没有网购,怎么会收到这样一条物流 信息呢?更令他好奇的是,短信息中提到自己支付了1675元,可是,他查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