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教育

搜索文档
南京人防工程22处多功能空间成市民消暑“心头好”
南京日报· 2025-07-10 03:10
人防工程多功能化转型 - 南京22处人防工程纳凉点自7月2日开放后成为集消暑、教育、文化、娱乐、便民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民生服务平台 [1] - 狮子山人防工程纳凉点设有互动体验区(跳舞机)、健身角(跑步机、动感单车)、阅读区及国防教育专柜,半小时内吸引近100人 [2] - 雨花山人防工程纳凉点新增便民服务点(理发、修鞋)、义诊小站及免费防暑药箱,呈现"市井风情" [2] 设施升级与用户体验优化 - 雨花山人防工程改造照明系统并安装通风设备,空气净化系统显示空气质量为"优良" [3] - 北极岩纳凉点结合国防科普与南京地标文化展示,吸引游客并免费提供《南京旅游指南》 [4] - 菠萝山人防工程提供免费饮水、书籍、无线网络,网速快且开放时间覆盖整个夏季 [5] 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 - 煦康苑人防工程为居民节省空调费用(家庭日均电费20元),同时提供儿童社交空间 [5] - 北极岩纳凉点设立"爱心驿站"为外卖员等户外劳动者免费提供藿香正气水等防暑物资 [5] - 市国动办通过"我的南京"App发布纳凉点地图,便利市民及游客查询 [6] 服务创新与社区联动 - 栖霞区银矿地质社区联合高校及养老服务站,将健康服务引入人防工程纳凉点 [6] - 志愿服务队在人流量大区域提供引导与高温应急服务,拓展服务群体覆盖范围 [6]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河山之铭——追忆中原抗战丨红色单拐的抗战记忆
河南日报· 2025-07-06 23:30
抗战历史与红色旅游发展 - 单拐村作为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军事指挥中心,曾驻扎中共中央北方局、冀鲁豫分局、冀鲁豫军区司令部等首脑机关,邓小平、宋任穷、杨勇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指挥战斗 [2] - 清丰县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设有6个展馆、40余处旧址旧居,包括抗战史实展馆、兵工史迹纪念馆等,并配套国防教育园和抗战文化广场,全面展示抗战历史 [3] - 纪念馆通过修复历史建筑、陈列革命文物及数字化沉浸式展示还原抗战历史,年接待参观者超百万人次,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 [4] 红色资源产业化运营 - 单拐村围绕红色体验、红色文创、红色游乐场三大板块,建设"红色单拐·童年部落"游乐场、地道遗址体验馆等项目,动员村民以资金入股方式参与产业发展 [5] - 引入极限运动基地、飞行营地、越野场地等新兴文旅业态,2023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 [5] - 清丰县利用单拐革命旧址开展新兵红色教育"役前第一课"、退役士兵适应性培训,打造"红色精品退役军人服务站",强化红色教育功能 [5]
首次!首次!首次!
中国基金报· 2025-07-03 02:45
山东舰航母编队访问香港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山东舰航母编队抵达香港,开启为期5天的访问活动 [2] - 山东舰、延安舰、湛江舰首次抵达香港 [2] - 山东舰和3艘属舰组成纵队队形,在香港特区政府船队、驻香港部队舰艇和直升机伴航伴飞下抵达维港 [4] 编队抵达仪式 - 山东舰飞行甲板上舰载战斗机、直升机列阵,700余名海军官兵身着白色军装列队排出"国安家好"4个字 [6] - 特区政府消防船用"水门礼"欢迎编队 [8] - 特区政府伴飞直升机全程现场直播编队进港实况,民众隔海向来访官兵挥手致意 [10] 舰艇锚泊与开放安排 - 山东舰、延安舰在维港西锚地锚泊,运城舰、湛江舰停靠在昂船洲军营码头 [12] - 山东舰、延安舰、湛江舰均为首次到访香港 [13] - 7月4日至6日山东舰在维多利亚港西锚地,湛江舰、运城舰在昂船洲军营码头面向青少年学生、香港民众等群体开放 [18] 互动交流活动 - 开放期间将开展军事体验、训练展示、国防知识讲座等互动交流活动 [18] - 香港市民将有机会近距离感受新时代人民军队的建设发展成就 [18]
室内25℃! 6处防空洞纳凉点7月1日起升级开放
杭州日报· 2025-07-01 02:35
纳凉点开放情况 - 杭州市国动办启动第23个"让洞于民 避暑纳凉"活动 全市6处防空洞纳凉点同步开放 总面积达3750平方米 较去年增加1500余平方米 [2] - 四牌楼纳凉点为杭州开放面积最大 人气最旺的防空洞纳凉点 可容纳300人 室内温度25℃ 较户外37℃显著降低 [2] 设施与服务升级 - 纳凉点配备实时温湿度监测 免费桶装水 满格Wi-Fi IPTV国防教育片播放及共享书屋 [3] - 四牌楼纳凉点升级为8大区块 包括国防动员体验馆 烽火影院 烽火球场等 新增电影院 暖色调灯光 吊扇替换电扇 [3][4] - 设置激光打靶项目 市民可通过微信公众号预约体验 [4] 主题活动与教育功能 - 举办"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抗战专题图片展" 展出200余幅抗战历史图片 结合避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3] - 国防动员体验馆通过"天问"航天展区 "工人路旅社"历史场景复原及地下通信站等沉浸式装置 创新国防教育形式 [4] 运营信息 - 活动持续至8月31日 每日开放时间8:30-17:30 市民可通过"杭州国防动员"微信公众号获取服务信息 [5]
军地校协同聚力 大中小共学共研共促国防教育
央视网· 2025-06-30 03:57
军地校共学强军思想座谈会 - 活动由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联合天津市第一中学等大中小学与驻津部队共同举办,旨在搭建军地校共研国防教育平台 [1] - 活动得到天津市教委、西青区武装部、津南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多部门指导支持 [1] - 探索形成小中大国防教育"一体四阶贯通式"特点,实现军队、地方和学校优势互补 [1] 习近平强军思想学习成果 - 驻津部队军官从军队历史传承、新时代使命任务、军事科技发展等角度深入解读强军思想 [2] - 强调强军思想应融入青少年教育,在年轻一代心中种下爱国强军种子 [2] - 中德大学建成天津市唯一市级国防动员宣教基地,2019年至今累计接待参观逾6万人次 [2] 国防教育实践创新 - 中德大学构建"一基地两基础三力量"国防教育体系:建强宣教基地、夯实军事课程基础、用好民兵/退役军人/学生社团三支力量 [2] - 天津一中通过军事训练、国防知识竞赛等活动有效激发学生国防意识 [2] - 会议提出大中小一体化推进过程中面临的学段衔接和实践场景问题 [2] 军地校合作倡议 - 三方共同发出倡议书,呼吁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和创新国防教育形式 [3] - 倡议国防教育与学科教学相融合,提高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3] - 活动为新时代国防教育工作开辟新思路,强化军地校协同育人机制 [3]
乌蒙山下有个“老兵讲堂”
人民网· 2025-06-26 01:21
国防教育开展情况 - 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通过"老兵讲堂"开展国防教育宣讲活动 邀请退役军人邵俊等优秀老兵进校园讲述戍边守防故事 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1] - 活动采用分层授课体系 针对党政机关、学校、社区、企业等不同群体精准适配教育内容 并利用红军烈士陵园等红色资源增强教育实效性 [2] - 通过区融媒体中心直播矩阵打造"云课堂" 构建"实景+体验+网络"立体教学模式 实现国防教育广泛覆盖 [2] 活动成效 - 2023年以来已开展50余场宣讲 覆盖学校、社区及党政机关 四年级学生卢思彤等参与者对"清澈的爱 只为中国"产生深刻理解 [1][2] - 退役军人邵俊等宣讲者通过照片故事和亲身经历 使国防教育潜移默化影响受众 课后反馈显示教育效果显著 [1] - 活动获得干部职工和群众广泛好评 老兵群体表示"脱下军装依然是祖国哨兵" 体现教育对军民融合的促进作用 [2] 组织机制 - 由区人武部联合教育局、退役军人事务局共同开办 采用定期开讲与巡回宣讲结合方式推动全民国防教育 [1] - 建立"老兵讲堂"常态化运行机制 通过优秀退役老兵进校园、企业、社区等多渠道扩大教育覆盖面 [1][2]
搭建网络课堂 促进“指尖学习”
人民网· 2025-06-20 01:31
民兵网络课堂的创新与成效 - 广州市军地运用网络课堂推动民兵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采用"指尖学习"方式方便基干民兵利用碎片时间学习[1] - 网络课堂设置"专题授课""国防公开课""融媒体视频"3个板块,包含必修微课和选学内容如红色纪录片、国防主题演讲等[1] - 系统上线首周学习人次突破1万,民兵反馈通勤路上可学习并在讨论区分享体会,解决了传统教育需专门调班的问题[1] 教育内容与模式的优化 - 微课内容结合真实案例(如训练任务完成不佳的教训),通过讨论交流拉近课堂与实战距离,提升教学实用性[1] - 黄埔区永和街道武装部将思想动员不足的案例写入微课,民兵骨干反馈"爱听且能指导实践"[1] - 联合多部门推广"英雄花开英雄城"红色文化活动、"国防教育进百校"活动,丰富课堂内容[2] 用户参与与社会影响 - 约20%注册用户为普通市民,通过平台分享、扫码推广参与国防和红色文化学习[2] - 网络课堂上线国防教育融媒体平台,拓展了教育阵地并增强内容多样性[2]
你好,双拥城|成都:花簇锦官城
新华社· 2025-05-28 06:42
双拥服务体系建设 - 成都全市开设1000余个"实体+互联网"退役军人服务超市,2000余家企业入驻提供金融、医疗、通讯等专属优惠 [1] - 成立24个市县两级爱国拥军社会组织,吸纳1300余个会员单位,完成170余个拥军公益项目,惠及35万余人次 [1] - 打造60余个国防教育宣教阵地,包括拥军桥、双拥主题公园等,设置3000余处双拥宣传点位 [1] 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支持 - 建立退役军人网络学院,培育"戎才军匠"4500余名,组织900余场专场招聘会,提供87万余个岗位 [3] - 创建"戎品集"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公共品牌,依托"川字号"农业产业建立专属就业创业模式 [3] - 全国率先成立高校促进退役军人工作联合会,校地联动培养退役大学生人才 [2] 国防教育与人才输送 - 63所中小学获评"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开设空军/海军航空实验班培养飞行人才 [2] - 创新开设国防教育特色课程,覆盖成都三十六中、天府三中等中小学 [2] - 通过快闪活动、户外3D屏宣传成都舰等军事文化内容,形成社会热点话题 [2] 军人家庭保障措施 - 推出随军家属积分安置办法、军人子女教育优待政策,举办未就业家属专场招聘会 [2] - 系统性解决军人安置、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急难愁盼问题 [2]
设立“国防积分” 家校共同参与
人民网· 2025-05-26 01:12
国防教育创新机制 -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小留镇创新推出"少年国防积分"体系 通过积分兑换书籍和研学机会激励学生参与国防教育活动 [2] - 积分获取方式包括帮助军烈属打扫庭院(加2分) 完成国防知识手抄报(加0.5分)等具体行为 [2] - 达到20积分的学生名字可上榜小留镇党群服务中心"少年国防积分"榜 激发学生持续参与热情 [2] 家校联动模式 - 建立家校美德信用联动机制 家长参与志愿服务可为子女国防积分账户加分 [3] - 家长通过红色研学 红色故事宣讲等志愿活动为孩子树立国防教育榜样 [3] 活动实施成效 - 学生已使用积分兑换《红色记忆》书籍和祭扫用鲜菊花 其中骆梦雪等学生代表用积分表达对英烈的敬意 [2] - 该镇被设为省级"美德信用"创新实验区后 将国防教育与美德信用建设深度结合 [2][3] 未来发展方向 - 计划继续完善"少年国防积分"体系 扩大对国防教育和军人关爱的社会关注度 [3]
杭州市“烽火少年”火热招募中
每日商报· 2025-05-22 02:32
目前,"烽火少年"报名通道开启。报名操作十分简便,大家只需动动手指,关注"杭州国防动员微 信公众号",点击【教育馆】→【烽火少年征集】,进入报名页面填写相关信息参与活动。每期将从报 名同学中选出30位学员,邀请参加位于杭州市国防动员教育馆内的主题研学活动,完成当天研学活动的 学员可获得专属徽章及文创礼品一份,成为"小小国防员"。 另外,市国动办还将向"小小国防员"征集展现国防动员内容的作品,不限文字、图片、音频、视频 等形式,每季度选出优秀作品,并向作者颁发"烽火少年"聘书。需要注意的是,参加活动的同学请持续 关注杭州国防动员微信公众号,每期学员名单及活动信息等将在微信公众号及时公布。 为了让更多孩子深入了解国防知识,激发爱国情怀,守护家国平安,日前,杭州市国防动员办公室 面向全市小学生,正式启动 "烽火少年"青少年公益宣传教育活动招募计划。 研学课程内容丰富且充实。既有专业讲解导览环节,讲解老师会为学员们讲述展厅内杭州国防动员 建设故事,也有安排学员实地参观神秘的人防工程,带学员们了解人防工程的多重功能与重要性,以及 在紧急情况下如何正确使用等。 本次研学活动的"重头戏"当属激光打靶。场馆内配备了92式仿真 ...